8月4日!台灣關稅出來後鴻海散戶開始進場!作者:A大!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的話,怕被外資群透過錨定效應倒貨,那你就分批買進,也就是分半年或一年的買進,最終你的成本就會在半年線或年線,或是你是之前擔心川普關稅而賣出的,接下來二三二半導體調查對鴻海及台積電才會有影響,二三二半導體調查主要是影響到台積電,之所以鴻海會被影響,不是台灣被課了20%的關稅,也不是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會課徵到鴻海,原因就是鴻海組裝的產品中包括了很多半導體相關的零組件,只要川普對半導體課徵比較高額的關稅,那最終組出來的產品成本就會變貴,台積電及鴻海是世界一流的公司,競爭力也是世界第一,所以鴻海及台積電絕對有本事把關稅轉嫁給客戶,因為鴻海及台積電的品牌客戶也是世界一流,所以也是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現在的問題就僅在於最終產品如果漲價太多,這會造成終端消費總額下降,一些散戶會在那說台灣被課徵10%關稅的話,鴻海毛利率6%就會變負4%,台灣被課徵20%的話,鴻海毛利率就會變負14%,這種人數學就是體育老師教的,鴻海及台積電是有能力把成本轉嫁給客戶的,而客戶也是有能力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影響到鴻海及台積電獲利的因素就僅有銷售總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減少,不過產品總銷量不會減少很多的,大家看川普向全世界搶劫到錢後,就開始普發現金,等於就是川普向製造商及品牌商漲關稅,最終製造商及品牌商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川普又把搶來的錢給消費者,這樣等於就是沒賺沒賠,川普就是賺到了名聲,說他天下無敵,可以對全球課徵關稅,可以賺到很多錢,而且還能發錢給大家,川普繞了一大圈做的事其實就沒啥意義。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11.96億,投信買超台股25.68億,自營商賣超台股98.53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39.1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457口,期貨留倉空單39080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1954口,今天台股成交3,313億,下跌55.44點,跌幅0.24%,收在23378.94點,電子下跌6.66點,跌幅0.5%,收在1323.81點,金融上漲33.97點,漲幅1.6%,收在2154.44點,今天台股開低走高,已經連續兩天都這樣了,外資群今天依舊是選擇護盤,買了台股111億,外資群買超前十一名,買超第一名元大台灣50,買超21,187張,買超第二名玉山金,買超11,787張,買超第三名華南金,買超10,998張,買超第四名中信金,買超10,398張,買超第五名昇陽半導體,買超9,597張,買超第六名元大高股息,買超8,470張,買超第七名金居,買超8,455張,買超第八名凱基金,買超8,246張,買超第九名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買超7,167張,買超第十名合庫金,買超7,128張,買超第十一名台積電,買超7,098張,從4月23日到今天,外資群買超了台股近六千億,外資群會護盤也不意外,反正外資群原本知道有川普對等關稅,還有一個二三二半導體關稅,這兩個不確定因素外資群早知道了,8月1日少了一個川普全球對等關稅,接下來就剩下八月中的二三二半導體調查,上星期五雖然非農就業數據不好,這僅是經濟有可能不好,而不是一定不好,外資群還是能繼續撐,畢竟想要證明經濟數據不好,接下來還要觀察很多經濟數據,就算所有的經濟數據都指向不好,也還有FED降息救經濟,所以外資群買了台股近六千億後,他們確實就是能持續的撐著,以今天三大法人買超的情況來看,大部份的散戶還是不敢進來買,依舊持續的賣,今天外資群也全面的買超電信股,買超中華電信5801張,買超遠傳2103張,買超台灣大哥大1650張,對一些投資機構來說,經濟數據有不好的警訊,就是要買一些防守的個股,至少是能撐住指數,才不會讓指數下跌造成自己的損失。
鴻海大動作!處分美國俄州資產逾百億元,鎖定 AI 資料中心搶先機,鴻海4日表示,代子公司公告處分位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廠房與土地。海處分俄亥俄州資產並非電動車事業不順的結果,而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聚焦於AI資料中心這一高成長、高利潤的市場。此次處分不僅帶來可觀的財務利益(約50.91億元新台幣),也強化了鴻海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競爭力,特別是與東元的結盟進一步鞏固其在美國市場的布局。電動車業務仍按計劃推進,顯示鴻海在多領域並進的策略下,正靈活應對市場機遇。這一次鴻海把美國俄亥俄州的電動車廠房及設備處理掉,處分廠房面積達620萬平方英尺,這和2021年11月鴻海公告買的工廠是差不多的,所以有可能是把整個俄亥俄州資產轉成AI資料中心或是把現金拿出來去投資AI相關營收,鴻海有說北美版的MODEL C持續進行,在今年7月25日時,鴻海子公司再砸6.9億元,注資美國電動車事業,鴻海今天晚間公告,子公司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再增資FoxconnEV System LLC,交易金額2340萬美元(約新台幣6.9億元)。鴻海指出,此次增資主要目的為長期投資,所以鴻海在美國一樣是有電動車的產能,不過原本是能年產35萬到50萬輛,現在可能規模比較小一點,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之前鴻海本來打算在美國蓋面板廠,結果面板的市況不好,鴻海就把面板廠改成資料中心,鴻海目前電動車訂單沒有這麼大,就把相關的資源拿來放在AI產業上,記得在2019年時,劉董是計劃2025年電動車營收能有1兆元,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2023年下半年AI伺服器忽然爆炸性成長,結果2025年鴻海的AI伺服器來到1兆元,而且同步帶動通用伺服器的營收也來到1兆元,鴻海當初說3+3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AI及5G,每一項確實都是趨勢,不過最終AI爆發的最快,也讓鴻海找到了新的成長動能,也就是AI營收來到1兆元,所以電動車在2025年有沒有1兆元營收就顯得不重要,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電動車營收成長的比較慢不見得是壞事,因為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鴻海想要吃下四成的AI市佔,就要拿出很多的資本,之前我一直說廣達,緯創,緯穎及英業達很難吃下四成的AI伺服器,原因就是這些公司股本小,手上握的現金也不夠,現在手上有足夠資產的公司,那就僅剩下鴻海,要是電動車也爆炸性成長,那鴻海就得想辦法去生出更多的資金去同時吃下AI伺服器及電動車,要是鴻海拿不出來,就得去增加或是提高負債比,不如就是AI伺服器商機先吃,之後再吃電動車,這樣未來十年鴻海就都有成長動能,因為接下來五年AI伺服器年複成長會超過四成,所以到2031年鴻海獲利及營收成長動能是沒有問題了,但2031年後,有可能又需要新的成長動能,那時電動車再接上,鴻海就能再旺五年。
今天鴻海下跌1.5元,盤中最低來到178.5元,也就是下跌3元,外資群及主力發揮了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當鴻海跌到178.5元時,就奮力的把鴻海向上拉抬到181元,最終鴻海下跌1.5元,收在180元,成交量來到44504張,外資群賣超4277張,投信買超453張,自營商賣超1124張,三大法人賣超4949張,今天護盤鴻海的就是美林,從4月11日以來,美林買了鴻海10萬張,所以美林最有動機護盤鴻海股價,今天賣最多的是瑞銀,雖然高盛波段也買超三萬多張,不過之前美林在耍花樣時,很明顯高盛就不是什麼真心想要買的外資,今天三大法人賣了鴻海4949張,我昨天在假日頻道有說過,8月1日川普關稅已經開出來了,很多散戶覺得不確定因素已經消失,他們根本不懂二三二半導體調查對台積電及台股影響才是最大的,鴻海雖然不會直接被二三二半導體調查給影響,但如果整個產品售價變貴,鴻海也是有可能因為消費端需求下降而造成營收及獲利下降,這是指消費性產品,如智慧型手機,電腦,筆電,平板等,一般AI伺服器是雲端大廠購買,他們還在做軍備競賽,所以就算AI伺服器整體售價提升,雲端大廠還是會因為怕輸給對方而持續怖局,散戶因為看到台灣關稅出來,也就是被課徵了20%就覺得不確定因素結束,昨天我就說散戶接下來敢買的機率高於五成,要是散戶以高於167元的價格向外資群買回鴻海股票,那接下來的二三二半導體調查及經濟衰退不確定因素就會回到散戶身上,散戶這樣等於就是風險他們擔,外資群拿走獲利,如果你擔心二三二半導體調查還有經濟衰退不確定因素,你就不要傻到去和外資群換手,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的話,就是有錢就買,沒錢就抱,不要硬買讓自己槓桿過大,在4月7日到4月9日已經證明一件事了,也就是就算你知道川普不敢對全球課徵高額的關稅,也就是就算你看對,但你還是很有可能因為自我心理不健全或是資金有弱點被市場掃出去,目前股票在外資群手上,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今天股票有近五千張到散戶手上,我覺得有可能這些散戶是為了玩短線,因為7月22日鴻海下跌3元,接下來四個交易日鴻海反彈了十四元,7月29日鴻海下跌4.5元,接下來兩個交易日鴻海上漲10元,很有可能散戶看到今天鴻海盤中下跌3元,最終下跌1.5元,覺得接下來就是送分題,之前我就說過,外資群已經玩這樣的遊戲兩三個月了,只要外資群騙到夠多的散戶進去買,鴻海股價自然就不會反彈,只要外資群及主力在高檔打幾次錨點,還有玩跌下來會再漲上去的遊戲,散戶就不會在乎外資群的成本在167元,三大法人成本在160元,因為散戶今天買178.5元到180元,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買的是多少,他們覺得之後會反彈到181.5元,甚至反彈後再創新高到190元,散戶就是為了賺這個差價,只要夠多散戶這樣想,還有這樣玩,那外資群及主力就算是成功倒貨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台灣關稅出來後鴻海散戶開始進場!
2、蘋果加碼AI投資鴻海商機更大!
3、鴻海處分美國資產百億元鎖定AI商機!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