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新聞說:鴻海目標價飆上200元!大摩喊「買進」:比大盤還猛 「這3大業務」成加速賺錢引擎,鴻海連三日收紅,股價逼近半年線壓力位,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國際大行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研究報告直指,鴻海三大業務布局已逐步發酵,涵蓋AI伺服器出貨加速、自製液冷零組件規模擴大,以及電動車版圖積極擴張,給予「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上看200元。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大摩台灣區研究主管施曉娟指出,鴻海在最新投資人說明會上釋出樂觀展望,預估AI伺服器出貨動能將自第二季起逐季增溫,全年可望呈現加速成長。尤其下一代GB300伺服器機櫃預計自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將成為營運成長新引擎。面對AI伺服器高效能運算帶來的散熱挑戰,鴻海同步深化液冷技術佈局。新一代機櫃導入更多自製零件,包括液冷快速接頭(UQD)、冷卻液分配裝置(CDU)及冷板(Cold Plate)等關鍵組件,目前已順利取得客戶認證,未來將隨機櫃放量同步交貨,預期將進一步帶動營收與毛利提升。電動車方面,鴻海與日本三菱汽車合作計畫明確,雙方攜手打造的新車款預計2026年起出貨。公司並看好日本電動車市場潛力,未來不排除宣布與第二家車廠展開合作,持續擴大汽車代工版圖。至於外界關心的匯率變動風險,鴻海則表示,台幣對美元每變動一元,對整體毛利率僅造成約0.1個百分點的微幅影響,營運抗震能力強。除了摩根士丹利給予樂觀展望,高盛證券同樣看好鴻海前景,給出「買進」評等,目標價更高達233元。高盛大中華區科技研究主管張博凱指出,鴻海在AI伺服器領域布局完整,涵蓋GPU與ASIC平台,並具備氣冷與液冷雙系統解決方案,是目前少數具備完整技術鏈的組裝大廠。針對液冷零組件策略,鴻海強調將採「自製與外購並進」的雙軌模式,與供應鏈合作維持彈性,確保交期與品質。不過,高盛也提醒投資人,鴻海雖在AI伺服器與電動車兩大新興市場積極佈局,但相關風險仍不容忽視,包括AI需求若不如預期、電動車整體解決方案尚未達到市場標準,或全球擴產進度不如計畫,皆可能牽動營收放大效益;再加上傳統消費電子市場競爭激烈,也將進一步壓縮獲利空間。整體而言,鴻海憑藉三大業務引擎全開、股價技術面強勢表態,加上外資雙重看好,後市表現備受期待。
A大回答:上一次大摩是在六月底時發看好鴻海報告,大家可以看一下大摩有多無恥,發之前就先賣了一些了,發了看多報告後全力出清,合計賣了32287張,之前大摩,小摩及港麥格里在122到140元左右買了不少的鴻海,結果大摩發了看多報告後,就牽著小摩的手持續的倒貨,後面股票是被美林買走,之前美林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去年第四季賣七萬張,今年第一季也賣七萬張,之前我就說過,第一個當背仔仔的外資或主力才有可能發大財,不然股價跌下去也僅是浮雲,當初大摩,小摩及港格里買了一堆股票後,大摩及小摩發了看多報告後賣出,港麥格里沒有賣,不過也不敢再買,畢竟大摩及小摩是能賣十幾萬張,甚至是幾十萬張的外資,當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外資看多,光憑一個港麥格里是無法去逆轉整個局勢的,更重要的一點是港麥格里已經買了幾萬張,後面能買的力道也不大,後面美林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時,港麥格里是有送上助攻,就把鴻海股價持續的推到一百七十幾元,這時高盛,小摩,大摩,花旗環球發覺不妙,就開始買回,之前我就說過,散戶如果不要進到鴻海中和偏多外資群換手,那很有可能會觸發之前賣在173元到200元的外資群及主力回補空單及持股,最近大家應該有看到連最叛逆的瑞銀都跪下來了,很多散戶也在180元到200元賣出手上的股票,尤其是之前槓桿很大,在下跌時一直想要賣的散戶,當外資群買到愈多180到200元的股票,之後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記得4月7日到4月9日時,散戶就是持有太多的槓桿,所以才會被外資群及主力一波帶走,那時我和大家說,我不會在股市最悲觀時去調整持股,在股市悲觀時也沒有人能幫得到你,我都是一開始投資時就想好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而且也只有在股市樂觀時才會提醒不要持有太大槓桿,很多時候你犯的錯不一定會立刻顯現,但在關鍵時刻時就會知道你累積了多少的錯誤,之前我說我花了半年買在2019年的半年線78元,合計買了八成資金,在2020年買了一年,買在年線的80元,投資兩成資金,還有薪資,股息,個人信貸及獎金,會有人說為什麼我不在最低點的70元,甚至是covid-19發生時的65.7元歐印買進就好,首先不會有人知道股價會怎麼走,一些散戶說自己能高賣及低買的人,最終九成都成為韭菜,我在買90元時,我不確定之後會跌到80元,70元或是會漲到100元或110元,所以就是分批買進,我這樣說好了,2019年我買90元時,之後股價跌到80元,甚至是70元,到了2020年時我買在90元,結果之後股價是上漲到100元,110元,120元,134.5元,所以買進後上漲及下跌都是可能的,你也不會知道買到的90元是高點或低點,會在那攤開技術線型說故事的人,那都是馬後砲,我2021年使用股票質借,接下來2022年,2023年,2024年就沒有再持續放大槓桿了,有一些人是股價漲上來時愈借愈多錢,槓桿愈來愈大,這時他們已經犯了錯誤了,但短時間看的出來嗎?不,你看不出來,你不但看不出來,而且你的報酬率會成長的比我更快,資產也會成長的比我更快,但2025年4月7日到4月9日你就會被一波帶走,而我還是活的好好的,我絕對不會在股市樂觀時去增加槓桿,而且我也會在樂觀時讓大家不要使用槓桿時或降低槓桿,聽不聽得進去就自已的命了,外資群買了一大堆股票後,就會在那持續拉抬及護盤,甚至會發看多的報告,以過去的經驗來說就是要吸引散戶進來追高,重點是現在投資人是不會進到鴻海中的,而且不但不會進來,還會賣出手上持股,外資群及主力未來會向上打出一個高檔錨點,接下來讓利個5到10%,大家就會看到散戶進來買進,一開始散戶銀彈充足,會先用現股慢慢買,跌3%後就加碼,5%的大力加碼,跌10%後就開始歐印,再跌就使用槓桿,如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甚至還會使用融資,昨天我有列出來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給大家看,大概就是介於一百五十幾元到一百六十二元,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的錨點定在220元,要是下跌5到10%的話,這樣就是200元到210元,要是錨點打在250元的話,那讓利5到10%就是225元到237元,接下來大家可以看一下大摩是不是會喊多然後出貨,以大摩那個賤個性,上次是這樣,這一次應該也不會是例外。新聞說:鴻海第2季營收與獲利表現優於預期,昨(15)日股價站回200元大關,收207元,上漲7.5元。摩根士丹利(大摩)與麥格理證券提出最新報告,同步調升目標價,分別上修至250元、270元,皆維持「優於大盤」評等,預期第4季將持續逐季成長,後市可期。大摩看好鴻海下半年至2026年的人工智慧(AI)伺服器業務成長動能,將目標價由220元上調至250元,調幅13.6%,並重申「優於大盤」評等。展望第3季,大摩分析,鴻海AI伺服器相關業務今年第3季預計年增超過170%,延續第2季的年增60%表現;機架出貨量預估季增達300%。而從鴻海訂單看來,亦顯示第4季營收將續揚,美國產能擴張亦同步推進,以因應2026年需求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依大摩修正後2026年預估數,本益比約12.6倍,低於AI供應鏈同業的12至25倍區間,具相對投資吸引力。麥格理則預期,鴻海8至9月AI機架出貨將大幅成長,推動第3季營收季增35%至40%;今年GB機架出貨量將達2.1萬台,貢獻今年總營收的23%。麥格理上調鴻海今年至2027年每股純益(EPS)預估,反映輝達伺服器機架出貨預期提升及毛利率略為改善。目標價由202元大升至270元,調幅33.7%,重申「優於大盤」評等。鴻海預計出售俄亥俄州廠房與設備,將原規劃電動車產線轉型為AI伺服器工廠,積極布局美國AI產能。麥格理指出,鴻海鎖定相關AI專案商機,透過投資東元強化模組化資料中心能力,加速伺服器機架部署,提升整體附加價值。至於智慧型手機與PC方面,麥格理補充,鴻海小幅調高今年PC與平板成長預期,以反映第3季需求回溫,但同步下修智慧型手機部門預估。
A大回答:昨天大摩又發了看多的報告,從4月11日到8月15日,大摩合計買超41888張,也就是4月11日到6月中買了三萬多張,結果六月底發看多報告前後就把買的三萬多張賣掉,從七月中到八月中又買了四萬多張,昨天又開始在那發看多的報告,投資機構之所以讓人看不起就在這,發了報告就是為了去坑殺散戶而以,從4月11日到8月1日,鴻海中的股東因為害怕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所以不論股價上漲或下跌都是站在賣方,到了8月7日之後,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散戶開始敢買股票,不過鴻海因為旗下中國子公司股價狂飆,加上第二季開出了沒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的財報,這就使得目前三大法人還是在向上打錨點的階段,從8月7日到今天,鴻海中的股東依舊是站在賣方,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從8月7日到星期五,外資群分別買超42856張,1800張,17450張,36794張,28433張,75826張,合計買超203552張,外資群買超鴻海這二十萬張平均是買在194元,大家可以看一下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8月7日過後散戶就開始大舉的買超股票,外資群及主力僅讓利個5到10%散戶就一直進場買進,廣達最高錨點是291.5元,跌到271.5元時散戶就拼命的買,這樣也才下跌了20元,外資群及主力讓利6.86%,緯創股價最高錨點128元,跌到115.5元,僅下跌12.5元,跌幅9.76%,散戶也是進到緯創中瘋搶,因為從4月23日到8月7日外資群買超了台股六千五百億,這些籌碼一定是散戶賣出來的,所以目前散戶還是處在口袋飽飽的階段,外資群及主力不可能一口氣把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股價打到底,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可以採取一邊下跌一邊賣,賣一賣後向上拉抬一些繼續賣,畢竟想要吸引到更多散戶進來買股票的方式不是一路跌到底,一定要稍微反彈給一點甜頭,不過大家就不用幻想會像之前這樣反彈後快速創新高了,外資群已經把散戶關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了,沒有理由放走這些散戶,現在鴻海的情況剛好和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相反,散戶讓外資群及主力買了大量的股票,平均在194元買了二十萬張,不過目前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還是相對的低,大概就僅在一百五十幾到一百六十二元,之後外資群及主力會讓一點利給散戶,也許就是5到10%,不過也不會有人知道外資群及主力的錨點在哪,大家可以觀察是不是鴻海之後修正個5到10%時散戶就開始進場大買,目前散戶口袋是很飽的,外資群買了六千五百億,這些籌碼是散戶賣出來的,反正外資群總是能讓散戶賣了A股票買B股票,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就是平均能賺錢就勝利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