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8月17日!限貸加關稅讓未來房市情緒悲觀!

 

新聞說:從1400萬跌到1188萬!七都房價全面下修,「兩縣市」成重災區,在經濟前景不明、高房價壓力持續,以及政策調控與貸款條件日益緊縮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買方觀望情緒升溫,市場正式進入盤整期。業者比較七大都會區2025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的總價中位數,房價全面出現下跌。若以2025上半年和2024下半年做比較,除桃園市未見修正外,其餘縣市亦都有1.3%到11.4%的跌幅。根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新竹縣市與高雄市成屋總價中位數跌幅最深,新竹縣市從去年上半年的1,400萬元下修至1,188萬元,年跌幅達15.1%,是七都之最;高雄市則是從955萬元跌至820萬元,年減幅達14.1%,房價下修情況明顯。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新竹縣市過去受惠於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與高收入人口移入,新竹房價漲幅十分快速,在去年甚至一度超越新北市,成為七都總價中位數第二高的縣市。不過,也由於高收入人群聚集,竹北、新竹市中心頻現高總價的新建案,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購屋負擔仍相當沉重。隨著近期新青安補助與房貸利率條件逐步收緊,房價負擔能力備受考驗,加上經濟未來前景不明,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方出手趨於保守,市場快速降溫,使原先房價漲多的區域率先回調,賣方不得不下修價格以利出售,導致總價出現明顯修正。在高雄市的部分,陳金萍指出,高雄市過去幾年房市受惠於科技題材、區域重大建設利多及人口回流,價格一度快速攀升,價格已逐步超出在地首購與換屋族的負擔能力;加上去年下半年開始,銀行房貸緊縮與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成屋市場面對貸款成數縮減、青年購屋補貼審查更嚴等政策壓力,市場購屋需求放緩,轉為觀望或暫緩進場,帶動成屋價格因此出現修正。而北北桃三都雖同樣面臨市場修正壓力,但整體價格變動相對平和,跌幅均在3%以內,呈現「溫和下修」格局。作為全台房價領頭羊的台北市、新北市2025年上半年總價中位數達2,050萬元及1,280萬元,仍為全台房價最高區域。陳金萍表示,雙北地區自用與置產買盤支撐力道強勁,房價變化較小,但價格已開始逐步鬆動。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台北市跌幅則高達0.8%,與2024年下半年對比則有1.3%的跌幅;新北市則較去年同期有1.5%跌幅,與2024年下半年相比也有2.0%跌幅。至於桃園市,則是此次統計中總價中位數變化幅度最小的縣市,陳金萍分析,桃園市近年有桃園航空城、亞洲矽谷2.0以及捷運綠線等重大建設題材,挹注地方發展動能。此外,相較雙北地區,桃園房價基期相對親民,磁吸了許多「脫北族」,需求相對強勁,自住與首購族支撐力道穩定,也因此即使在高利率與政策干預的環境下,價格波動也相對較小。

今年來台灣房價持高漲,讓許多年輕族群無法負擔,不過近日有消息傳出,房市交易量全面銳減,部分縣市甚至下滑高達89%,已經出現崩盤的趨勢。對此,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Threads發文表示,「已經不是恐怖,這是世界末日。」「房價準備崩了」王浩宇在Threads發文表示,看到最新數字,所有的預售屋銷售大幅下滑,有些縣市跌89%,已經不是恐怖,這是世界末日。他說,從7月開始,台灣大部分的房仲都沒有成交案件,屋主降價10%、20%,甚至已經有少好幾百萬的,還是沒有成交。至少一半以上的房仲,準備要轉業。王浩宇提到,加上最早的新青安寬限期即將到期,各位屋主再不賣,等著卡在那邊。快要看到7折賣的房價了。

到2028年台灣房價上漲還是下跌的機率比較大?

基於當前經濟數據、專家分析和市場趨勢,到2028年台灣房價整體下跌的機率較大(估計約60-70%),但這並非意味著全面崩盤或大幅暴跌,而是更傾向於「緩修盤整」格局,預期平均跌幅在5-15%之間,視區域而定。以下我將從多方來源的觀點出發,解釋這個預測的理由,並分析上漲與下跌的關鍵因素。這個結論考慮了平衡的立場,包括樂觀派(建商、部分房仲)和悲觀派(經濟學者、投資專家)的意見,避免單一媒體偏見。

短期趨勢(2025-2026):房價修正機率高,進入調整期

2025年已顯示明顯下修跡象,用戶提供的數據顯示七大都會區房價中位數全面下跌,新竹縣市和高雄市年跌幅達15.1%和14.1%,這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限貸令)和新青安政策收緊有關。專家普遍預測2025年將維持「量縮價穩」或「緩跌」:

交易量預估回落至27-28萬棟,較2024年減少18-21%,創近七年低點。這反映買方觀望情緒濃厚,投資客去槓桿,供給(如中古屋庫存超14萬戶)增加。

房市專家李同榮指出,2025年上半年為「初跌段」,下半年進入「主跌段」,但跌勢不會持續太久,最長至2026下半年止跌,原因是剛需(如自住、換屋)仍強,經濟基本面無重大利空。

永慶房屋葉凌棋和顏炳立也認為房價將「買氣下降、價格緩修」,但強調不會全面崩盤,只限特定區域(如中南部科技題材區)。

這波調整延續到2026年的機率高,因為政策(如囤房稅、空屋稅)和國際因素(如中美貿易戰、美對台20%關稅)將持續壓抑需求。用戶提到的王浩宇發文(交易量銳減89%、房仲轉業)也呼應此趨勢,顯示短期崩盤恐慌,但專家多視為過度誇大。

長期到2028年:下跌機率略高,但有止穩可能

延伸到2028年,房價繼續下跌的機率較大,主要因結構性問題累積,但若經濟穩健,可能在2027年後止跌回升。以下是關鍵分析:

下跌論點(機率較高,支持方:經濟學者、房市悲觀派)

經濟與政策壓力持續:台電虧損、非核家園政策可能導致電價上漲,推升通膨和營建成本,但也壓低消費信心。部分專家預測2027-2028房價恐跌兩成,尤其中南部(如台南、高雄)因台積電效應泡沫化。 此外,人口負成長(65歲以上人口超19%)和少子化將減弱剛需,預估2030年前需求下滑。

庫存與供給過剩:2025-2026年新成屋完工潮釋出逾12萬戶,中古屋待售量創新高。投資客拋售(因持有成本升)和銀行房貸緊縮,將增加供給,壓低價格。X平台討論也指出,房價若崩,經濟恐陷通縮(如中國模式)。

國際風險:川普政策(美國優先、關稅)可能導致美中科技戰升溫,影響台灣半導體出口和股市(台股已破2.3萬點)。若GDP成長放緩(2025預估1.98%),房市信心崩潰,跌幅擴大。

區域分化:蛋黃區(如台北、新北)跌幅小(<3%),因自用需求強;蛋白區和中南部(如高雄年跌4.3%)成重災區,恐跌10%以上。 用戶數據的新竹、高雄已領跌,預期延續。

上漲論點(機率較低,支持方:建商、樂觀房仲)

基本面支撐:台灣房價長期易漲難跌,因家戶數年增8萬戶、通膨保值需求強。半導體產業蓬勃(台積電效應)和股市熱錢,可能在2027後推升房價。 不動產聯盟總會預測2025為「硬」(硬底子),強調換屋需求和抗通膨心理。

政策軟著陸:央行目標是「軟著陸」而非崩盤,若利率穩(無進一步升息),剛需回溫,房價可能止跌。部分專家認為跌勢短暫,2026後回穩。

機會因素:都市更新、危老重建(2030年前超1.2萬棟)和交通建設(如桃園航空城),將支撐特定區域上漲。 X討論也提到,房價漲反映貨幣購買力下降,台灣出口導向經濟需維持低匯率。

比較表格:上漲 vs. 下跌機率因素

因素類型上漲支持(機率30-40%)下跌支持(機率60-70%)政策軟著陸後剛需回溫;新青安到期讓利限貸擴大、囤房稅壓抑需求;第八波管制可能經濟半導體熱錢、通膨保值;GDP穩關稅衝擊、電價漲、通縮風險;人口負成長供給需求家戶增、換屋強庫存爆、新成屋潮;投資客拋售區域雙北穩、建設區漲中南部領跌、蛋白區崩國際美中緩和、股市續漲貿易戰、地緣衝突。

結論與建議

下跌機率較大,因為短期政策和經濟壓力主導,預期2025-2027為主跌期,到2028可能止穩或微跌(非暴跌)。但若半導體產業超預期強、政策鬆綁,上漲仍有機會。這個預測基於當前數據,變數如川普政策或地緣衝突可能改變軌跡。建議:買方:若自住,2026為較好進場時機(價格鬆動);投資避開高風險區(如高雄蛋白)。賣方:短期觀望,避免急售。持續追蹤央行動態和實價登錄數據,以調整預期。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