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8月7日!白宮表示蘋果不受印度50%關稅影響!

 新聞說:白宮官員表示蘋果基本上不受印度50%關稅影響,美國總統川普周三把印度商品進口關稅一口氣加倍拉高到50%,預定21天後正式生效,但白宮官員證實,蘋果大致上將能免於這項關稅。白宮官員說,包括iPhone在內,蘋果由半導體驅動的裝置將不受周四開始生效的25%對等關稅。川普周三宣布對印度進口商品在既有的25%之外再加稅25%,使總稅率增至50%,以懲罰印度持續採購俄羅斯原油,預定三周後實施。不過白宮官員表示,蘋果產品也不受此關稅影響。蘋果在最近的法說會中曾表示,大部分輸往美國的iPhone,都在印度製造。白宮官員說明此消息之前,川普剛宣布蘋果在美國投資將加碼1000億美元,川普和庫克都出席在白宮的記者會。加上蘋果今年稍早宣布的5000億美元,代表四年內總投資額增加到6000億美元。川普多次抨擊蘋果把生產從中國遷移到印度,而非遷回美國,還曾在5月出訪中東的過程中透露,和庫克之間「有一點問題」。川普政府的其他官員也批評蘋果未在美國製造iPhone,貿易顧問納瓦羅7月接受CNBC訪問時曾說,「這是矽谷歷時最長的肥皂劇」。但專家表示,蘋果要把複雜的智慧手機供應鏈遷回美國,實際上並不可行,更何況美國國內目前沒有任何手機製造商,也沒有足夠的工人可以滿足蘋果工廠的人力需求。注重隱私的 Purism 公司 Liberty Phone 智慧手機開發者 Todd Weaver 說,為了讓該款手機使用美國製造的電子元件,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建置相關設施,並尋找必要零組件,以確保手機的處理器與通訊功能完全來自美國。不過他表示,手機的機身仍是在海外製造的。在 Covid-19 疫情導致封城與供應鏈中斷之後,蘋果開始把供應鏈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不過,蘋果為了避免被徵收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特別把美國市場販售的iPhone集中到印度生產。儘管如此,蘋果仍無法完全躲過關稅衝擊,該公司日前表示,上季因川普關稅損失了8億美元,預料本季還將承受額外11億美元的成本。蘋果原本還面臨川普政府在「232條款調查」結果宣布後將加徵的半導體關稅,川普原本表示最快下周公布,不過周三在白宮與庫克一同出席記者會時,川普表示,蘋果和其他在美國設廠的「美國投資人」將可獲免於這項 100% 的關稅。蘋果周三收盤大漲 5.1% 至每股 213.28 美元,盤後續揚 2.81%。

這對台積電,鴻海及蘋果概念股是利多嗎?

根據您提供的資訊以及川普對半導體進口徵收100%關稅的聲明,以下是對蘋果、台積電、鴻海及其相關概念股潛在影響的分析,特別是考慮蘋果免受印度50%關稅以及半導體關稅豁免的影響:

1. 蘋果

利多因素:免受印度50%關稅影響:白宮官員確認,蘋果的產品(包括iPhone)因其在印度的製造布局,基本不受印度進口商品50%關稅的影響。這意味著蘋果輸往美國的iPhone不會因關稅而增加成本,有助於維持其產品價格競爭力和利潤率。半導體關稅豁免:川普宣布,蘋果因承諾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達6000億美元),將免於100%半導體進口關稅。這進一步降低蘋果供應鏈成本,特別是其依賴台積電等供應商提供的晶片。市場反應:蘋果股價在8月6日收盤上漲5.1%至213.28美元,盤後續漲2.81%,反映市場對這些關稅豁免的正面情緒。潛在風險:雖然免受印度和半導體關稅影響,但蘋果上季已因其他關稅損失8億美元,本季預計額外損失11億美元,顯示關稅政策仍對其供應鏈造成壓力。川普多次批評蘋果未將iPhone製造移回美國,未來可能面臨更多政策壓力,要求進一步增加在美生產。對概念股的影響:蘋果的關稅豁免對其供應鏈夥伴(如台積電、鴻海)是利多,因蘋果的需求穩定將支撐這些供應商的訂單。

2. 台積電

利多因素:關稅豁免:台積電因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包括650億美元建三座晶圓廠及1000億美元後續計畫),被確認免於100%半導體關稅。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部長劉進慶明確表示台積電不受此關稅影響。股價表現:台積電股價在8月7日上漲4.9%,創下三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顯示市場對其關稅豁免的樂觀情緒。蘋果需求支撐:蘋果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之一,佔其北美收入的70%。蘋果的關稅豁免確保其對台積電晶片的需求不會因成本上升而減少,有助於台積電維持穩定的訂單量。潛在風險:台積電曾警告,若美國對其晶片加徵關稅,可能降低需求並影響其亞利桑那投資計畫。雖然目前獲得豁免,但川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仍可能帶來不確定性。分析師指出,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成本高於台灣,長期可能影響利潤率,且若關稅政策改變,台積電可能需進一步調整供應鏈策略。對概念股的影響:台積電的關稅豁免對其供應鏈(如設備商、材料供應商)是利好,且其作為蘋果供應鏈核心企業,穩定性將帶動相關台灣半導體概念股(如聯發科、聯詠等)。

3. 鴻海

利多因素:間接受惠於蘋果豁免:鴻海作為蘋果最大的iPhone組裝商,蘋果免受印度50%關稅和半導體關稅將確保其訂單穩定,避免因關稅導致的成本轉嫁。美國投資計畫:雖然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規模從最初的100億美元縮減至6.72億美元,但其與輝達合作在德州等地建設AI伺服器工廠,可能使其符合川普「在美生產」的豁免條件。股價表現:鴻海股價在4月14日因電子產品關稅豁免消息上漲3%,顯示市場對其前景的正面反應。潛在風險:鴻海的美國投資規模相對台積電較小,若川普政府對「承諾在美生產」的標準提高,鴻海可能面臨更大壓力。鴻海在中國的製造業務仍可能受到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例如54%關稅)的影響,特別是其非蘋果產品線。對概念股的影響:鴻海的穩定對其供應鏈(如組裝、零組件供應商)有正面影響,特別是與蘋果相關的台灣EMS(電子製造服務)概念股(如和碩、緯創)。

4. 對蘋果概念股的整體影響

利多:蘋果免受印度50%關稅和半導體100%關稅的影響,將穩定其供應鏈成本,進而支撐台積電、鴻海等核心供應商的訂單。台灣的蘋果概念股(如台積電、鴻海、和碩、緯創、聯發科等)因蘋果需求的穩定而受惠,特別是台積電因其在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和美國投資承諾,利多效應更顯著。市場情緒:台積電和鴻海的股價上漲(分別為4.9%和4.6%)帶動台灣台股指數上漲2.4%,顯示關稅豁免對台灣科技股的正面影響。風險考量:川普的關稅政策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過去常以「高開低走」策略施壓企業,未來可能針對未完全在美生產的企業施加新限制。蘋果雖免受當前關稅影響,但其供應鏈成本(例如來自中國的零組件)仍可能因其他關稅間接上升,影響概念股的利潤率。分析師警告,關稅豁免可能偏袒大型企業(如蘋果、台積電),中小型供應商若無法獲得豁免,可能面臨競爭壓力。

結論:蘋果免受印度50%關稅和半導體100%關稅的影響,對其自身、台積電、鴻海及相關蘋果概念股構成短期利多。蘋果股價的上漲(5.1%收盤+2.81%盤後)以及台積電(4.9%)、鴻海(4.6%)的股價表現反映市場的樂觀情緒。台積電因其在美投資規模和蘋果供應鏈核心地位,利多效應最為顯著;鴻海則因蘋果訂單穩定和潛在美國投資豁免而受惠。然而,川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及供應鏈成本的潛在壓力仍是風險,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國商務部的後續調查結果及政策細節。

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台灣時間7日清晨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100%關稅,但如果是已經承諾(在美國)生產,或者正在(美國)生產的公司,便能獲得豁免。由於台積電已在美國設廠,符合豁免條件,被外界視為利多,激勵台積電與台股今日股價大漲。然而,有外媒示警,川普的半導體關稅豁免恐只是「虛假的安慰」,未來廠商仍將承受壓力。《路透社》報導指出,目前川普宣布的半導體關稅仍然缺乏細節,涵蓋範圍、何時生效、對誰生效都不清楚,半導體關稅僅針對晶片本身,或是只要含有晶片的電子產品都包括在其中?這是至關重要的區別,而目前外界仍不知曉川普政府的具體計畫。另外,川普給予在美國設廠或是承諾在美國設廠的廠商豁免,然而如今半導體供應鏈遍及全球,比如說常見的狀況是手機晶片在台灣製造,在馬來西亞封裝,然後在中國組裝,實務上要如何認定產品的原產地,在製造階段的哪個層級開始適用關稅,也是棘手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對於菲律賓、東南亞和其他缺乏資源無法在美國設立製造基地的小型晶片供應商來說,眼前的衝擊最為嚴重。而像台積電和三星電子這些已在美國佈局的半導體巨頭,目前影響則相對輕微。然而,川普政府的半導體關稅目的是要讓晶片重回美國製造,確保美國在這領域相對於中國佔有優勢,因此僅是設廠恐怕仍然不夠。報導以台積電為例,稱台灣官員今年承諾,台積電明年不會在美國生產最尖端的2奈米與1.6奈米製程晶片,但這很可能會是川普政府後續施壓的目標,進一步要求若想獲得半導體關稅豁免,必須將更多研發工作遷回美國。蘋果也是另一個例子,川普政府不斷施壓蘋果遷回美國製造,蘋果之前有在美國投資設廠生產部分iPhone零件,但仍未能達到川普政府的要求,最終於今天宣布在美國的「重大投資計畫」,承諾未來4年內增加對美國製造業100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先前承諾的5000億美元,投資總額增至6000億美元,以把先進製造導回美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