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8月10日!鴻海已知本業及業外子公司獲利!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今天說明,預計第2季自結歸屬母公司業主獲利人民幣67.27億元至6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72%到52.11%;累計上半年自結獲利人民幣119.58億元到121.5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6.84%至39.12%。第二季人民幣對台幣的季線1比4.2元,因為工業富聯還沒有開出真的第二季財報,只有預估一個獲利區間,也就是工業富聯說第二季獲利會介於人民幣67.27億元至69.27億元,我們就取中間值68.27億人民幣,用第二季人民幣對台幣的季線4.2元帶入,會得到286.7億,富智康上半年賺616.5萬美元,美元對台幣第二季季線是1比30.6元,所以上半年富智康賺1.88億,富智康第一季賠13.68億,所以第二季富智康賺15.56億,去年第四季鴻海本業合計賺446億,包括工業富聯的211.82億,鴻驣精密的7.24億,富智康賠3.67億,還有鴻海母公司231.4億,今年第二季鴻海已知的獲利包括工業富聯的286.7億,富智康的15.56億,這兩家上市子公司獲利就已經來到302.26億,就算鴻驣精密和去年一樣僅賺7.24億,鴻海母公司一樣賺231.4億,這樣都能有540.9億,目前鴻海業外開出的子公司有夏普,鴻準及京鼎,分別是夏普賺57.2億,比去年第二季賺1.22億多了55.98億,京鼎第二季賺3.9億,比去年賺6.96億衰退了3.06億,鴻準賺5.4億,比去年第二季賺8.64億減少3.24億,很明顯看出來鴻海業外子公司會因為台幣升值而獲利衰退,不過夏普因為有賣堺工廠給軟銀及KDDI,所以第二季的獲利比去年第二季好了55.98億,這能抵消鴻海其他業外子公司的衰退,目前鴻海開出兩家本業子公司工業富聯及富智康都比去年第二季好,其中工業富聯第二季獲利約286.7億,比去年第二季的211.82億增加了74.88億,獲利年增35%,富智康轉虧為盈,去年第二季富智康賠3.67億,今年第二季賺13.68億,一來一回都多賺了15.56億,按目前來看的話,鴻海本業獲利比去年多了94.11億,鴻驣精密8月11日才會開出第二季財報,大概也是賺10億左右等級的。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受益於AI相關業務強勢增長,實現營收人民幣3,607.6億元(約新台幣1.508兆元),年增35.6%,淨利人民幣121.1億元(約新台幣506.4億元),年增38.6%,均創同期新高。其中,第2季單季營收首次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達2,003.4億元(約新台幣8,378.2億元),年增35.9%;淨利人民幣68.8億元(約新台幣287.7億元),年增51.1%,均創下同期新高。2025上半年,全球科技產業在AI浪潮中加速重構,帶動工業富聯核心業務強勢增長,實現訂單規模與價值量同步躍升。雲計算業務方面,全球多家大型雲服務商,對AI基礎設施建設資本開支延續擴張趨勢,AI算力投入持續火熱。工業富聯第2季度整體伺服器營收增長超50%,雲服務商伺服器營收年增超150%,AI伺服器營收年增超60%。業界關注的GB200系列產品實現量產爬坡,良率持續改善,出貨量逐季攀升。目前,公司正協同客戶推進下一代產品的設計研發,在產業鏈覆蓋廣度與交付能力方面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信及行動網路設備方面,2025上半年全球數據中心網路架構持續向更高頻寬、更低延遲演進,以積極回應AI大模型訓練與推理對網路性能的急劇增長。尤其是在AI加速器集群部署方面,高速交換機已成為市場增長亮眼的細分領域,800G高速交換機營收,較2024全年增長近三倍。與此同時,AI手機推動高端換機潮,終端需求結構性復甦。受益於客戶某些特定機種的熱銷,工業富聯精密機構件業務出貨量年增17%,進一步鞏固了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在業務持續向好發展的同時,工業富聯始終堅持以股東利益為出發點,積極用真金白銀回報股東,與廣大投資者共享經營成果。日前,工業富聯已完成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6.4元,合計派發人民幣127億元,創公司歷史新高。公司已連續三年分紅金額超人民幣百億元,上市以來分紅總額增至人民幣565.4億元。與此同時,公司通過使用自有資金回購股份並用於註銷,切實提高每股收益與股東回報,持續構建企業與股東共贏共生的長效發展生態。

剛剛工業富聯開出上半年的年報,工業富聯8月10日揭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3,607.6億元,年增35.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121.13億元,上年同期87.39億元,年增38.61%;基本每股收益0.61元,上面我們用一是中間值68.27億人民幣,結果工業富聯第二季財報出來後是比較偏高標68.83億,比上面我們預估的68.27億多了0.56億人民幣,換成台幣就是2.35億,上面我們用工業富聯第二季賺68.27億人民幣,用第二季人民幣對台幣的季線4.2元帶入,會得到286.7億,最新得到的獲利是289億,原本工業富聯及富智康是賺302.26億,現在提升到304.61億,因為台幣第二季升了10%,人民幣沒有跟著升值,之前人民幣對台幣是1比4.5元,現在我們只能用1比4.2元,台幣升值對於轉換成台幣還是會有一些影響,工業富聯受惠AI伺服器強勁成長,到2031年都會持續的高度年複成長,這就能抵消川普關稅不確定因素,之前我說過,台灣高股息ETF買了一大堆成份股,那些個股都是中小型股,這一次會被川普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當這些中小型股獲利衰退,鴻海的獲利成長,那高股息ETF就只能選擇鴻海進到投資組合,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大家看鴻準第二季獲利衰退37.7%,京鼎第二季獲利衰退50%,要是高股息ETF有選到這些個股當成份股,這些公司的獲利衰退,股利率就會變低,鴻海因為受惠AI產業高年複成長,所以獲利還會增加,這一消一減就會顯得鴻海厲害,這時會有人說,鴻海如果股價漲上來那股利率就會變低,嗯,沒有錯,所以要嘛就是鴻海股價漲上來,要是鴻海股價不漲,那高股息就會把鴻海納到高股息ETF中,這樣鴻海股價也會因為高股息ETF的買盤而上漲。

台幣第二季大概升值了將近10%,所以會影響很多公司的淨值,大概會影響到10%左右,台達電及鴻準第二季淨值都減少10%以上,一方面是因為台幣升值,另一個原因則是第二季會扣掉配出的股息,這也算是很合情合理,鴻海配出5.8元,當然淨值也要扣掉5.8元,鴻海手上持有的基金,美元等資產,也會因為台幣升值而產生轉換的減少,不過台幣就是會漲漲跌跌,之前台幣也是有升到27.8元,之後又貶到33元,對鴻海來說那些資產不會賣,也就是持有的台幣,人民幣之類的貨幣,這是會用來支付員工的薪資,因為會計每一季要結算,所以要把這一些資產通通轉換成台幣的形式,其實第二季電子業的淨值減少,這就僅是帳面上的,而不是真實的損失,鴻海在開出第二季財報前,大家要先有心裡準備,不要開出財報後才在那內心戲一堆,我們從鴻準,台達電等公司就能知道第二季企業的淨值會因為台幣大幅度升值而減少,還有大家最近應該有發現一件事,也就是鴻海每一季穩賺的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這三項就是鴻海持有的定存,股息,租金之類的,然後減掉負債的利息及公司債利息,之前每一季鴻海都能穩賺40到60億,最近三季鴻海的這三項就僅是賺30.82億,40.49億及21.44億,會這樣的原因很好懂,因為AI伺服器大爆發,鴻海需要把更多的現金投入AI伺服器的製造中,所以鴻海的利息收入會減少,利息支出會增加,這就造成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會變的愈來愈少,因為第二季夏普賺了57.2億,比去年第二季賺1.22億多了55.98億,雖然鴻準及京鼎獲利衰退37%及50%,但這兩家公司獲利就是9億等級的,鴻海持有的比例也不高,鴻準持有夏普比例34%,夏普第二季獲利比去年好55.98億,所以鴻海第二季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這一項就會是正的,而且有可能是賺個30到40億,第二季很多企業獲利會衰退很多,原因是出在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些就會包括金融資產評價損失,還有匯兌損失,要是鴻海也因為台幣升值產生匯兑損失,也就是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次是賠個幾十億,那鴻海第二季獲利就會往3元靠,要是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是賺幾十億,鴻海第二季獲利就會往3.5元靠,因為鴻海在台灣已經有兩家子公司開出業外損失的情況,所以目前市場預期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應該是會虧損幾十億,第三季鴻海獲利就會往3元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第二季已經開出來公司的獲利,幾乎都是不太好看的,鴻海還能做到年增,這樣已經是很厲害了,去年第二季鴻海獲利是2.53元,鴻海第二季要賺超過2.53元是很簡單的,鴻海第一季是賺3.03元,第二季如果有出現匯損的話,鴻海要做到一季比一季高,那就是賺3.03元以上一些就可以了,也許就是3.15或3.2元,這樣就能做到季增及年增。

我們來看一下幾間已經開出第二季財報的公司,鴻準,台達電,宏碁,緯穎及聯電,第一季鴻準的淨值78.77元,第二季賺0.38元,所以鴻準原本第二季淨值要有79.15元,配出股息1.4元,,淨值應該是要有77.75元,結果第二季淨值剩下67.47元,比原本該有的少了10.28元,少了13.22%,台達電第一季淨值94.31元,第二季獲利5.37元,淨值應該是要有99.68元,配出股息7元,淨值應該是要92.68元,結果第二季財報淨值僅有81.69元,少了10.99元,減少幅度11.86%,宏碁第一季淨值24.33元,第二季獲利0.36元,淨值應該是要有24.69元,配出股息1.7元,淨值應該是要22.99元,結果第二季財報淨值僅有22.77元,少了0.22元,減少幅度0.96%,緯穎第一季淨值532.13元,第二季獲利65.23元,淨值應該是要有597.36元,配出股息74元,淨值應該是要523.36元,結果第二季財報淨值僅有489.35元,少了34.01元,減少幅度6.5%,聯電第一季淨值31.1元,第二季獲利0.71元,淨值應該是要有31.81元,配出股息2.85元,淨值應該是要28.96元,結果第二季財報淨值僅有26.83元,少了2.13元,減少幅度7.35%,所以普遍企業第二季淨值都會受到淨值升值影響,以鴻海第二季淨值118元來說,減少10%的話,這樣就會減少11.8元,這樣鴻海淨值就會剩106.2元,第二季賺個3元的話,這樣是109.2元,扣掉5.8元的股息,淨值就會剩下103.4元,之前台幣貶值時,鴻海的淨值增加速度也是超過獲利的速度,最近台幣貶的很誇張,所以企業的淨值就會大幅度的減少,這是已知的情況,因為外資群買了台股六千多億,所以他們會無視任何的獲利衰退,淨值減少,對外資群來說,他們買了六千多億,就是要在川普關稅不確定結束時護盤指數及股價,這樣散戶就會進來和他們換手,未來散戶都進來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會開始用企業獲利衰退,不然就是淨值減少在那作文章,之前外資群賣超鴻海一百萬張時,鴻海營收及獲利明明都很好,結果外資群依舊是無視,那時我一直和大家說,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很多散戶買了鴻海後,他們要嘛就是在那看衰鴻海,不然就是把股票借給外資群放空,之所以散戶持有鴻海時股價不容易上漲,原因就是散戶是一盤散沙,我會趁著外資群持有時讓大家知道明明企業存在著很多不利的因素,但是鴻海,台積電及台股還是強到沒朋友,原因就是股票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投資人想要破解外資群及主力的手法,那就是要分批佈局,然後長期持有,當你持有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你光用時間就能賺到很多真金白銀,也許持有十年鴻海能賺一百多元,配出五十多元股息,淨值也是提升五十幾元,這時鴻海股價上漲及你賺錢,那就是顯的合情合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