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針對市場傳出,鴻海把美國俄州廠賣給軟體銀行,攜手進軍AI資料中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8日證實,確實是攜手軟體銀行,進軍星際之門AI資料中心。他說,「其實之前就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在推動,我們知道這個合作案,首先它需要電、需要場地,時間也非常重要,不能等太久,在這些綜合因素的考量下,我們覺得俄州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軟銀也這樣覺得,其實相關的準備動作,可能半年多前就已經開始動作了」。劉揚偉說:「如果大家有機會,上次去過鴻海俄州工廠的記者朋友們,你們現在去看,已經不太一樣了。鴻海俄州廠第一個確定買家就是軟體銀行,也就是說,軟體銀行負責場地與設計,然後,我們會跟軟體銀行會有一個合資企業,專門去經營跟資料中心設備相關的生產。」
鴻海與軟銀的合作,透過出售美國俄亥俄州Lordstown廠房並成立合資企業,聚焦AI資料中心設備生產,這項交易不僅活化鴻海資產,還深化其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布局。根據最新市場分析和鴻海財報,這將對鴻海接下來幾年的AI營收及獲利帶來正面影響,主要來自AI伺服器需求爆發、Stargate超級資料中心計畫的潛力,以及供應鏈優化。以下從短期(2025年內)、中長期(2026-2028年)角度分析影響,基於鴻海第二季財報預測及產業趨勢。
短期影響(2025年內):AI營收加速成長,獲利穩健提升
營收成長動能:鴻海第二季AI伺服器營收已年增超過60%,雲端產品業績首次超越消費智能產品。第三季預測AI伺服器營收將年增170%以上,整體營收預計大幅上升。這項與軟銀的合作,將加速鴻海在北美AI市場的滲透,特別是模組化資料中心設備生產,預計貢獻額外訂單。產業人士估計,鴻海2025年AI伺服器年營收有望突破1兆台幣,佔整體營收比重從目前的20%提升至30%以上。
獲利貢獻:第二季淨利年增27%達480億台幣(約1.48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主要受AI伺服器毛利率較高(約15-20%)帶動。出售俄州廠帶來約1.69億美元處分利益,合資企業則分擔設計與生產成本,預計第三季-第四季獲利年增20-30%。不過,若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如美中貿易摩擦),AI需求短期波動可能壓抑成長,但整體仍正面。
風險考量:交易模式若以買進賣出為主,可能略壓低毛利率,但鴻海的製造優勢有助維持競爭力。
中長期影響(2026-2028年):AI市場份額擴大,獲利結構優化
營收多元化:軟銀主導的Stargate計畫(規模達5,000億美元,目標2029年前建置超大型AI基礎設施)將鴻海定位為關鍵供應商,負責資料中心設備與伺服器生產。這不僅延續鴻海與東元等夥伴的模組化架構聯盟,還鎖定北美強勁AI需求(如OpenAI、甲骨文合作)。預測2026年AI相關營收年增100%以上,成為鴻海主要成長引擎,彌補電動車業務轉型帶來的空窗。
獲利潛力:合資企業專注高附加值AI設備,預計提升整體毛利率至10%以上。鴻海已公告俄州廠轉型後的準備動作(如半年多前開始),有助快速實現規模經濟。長期來看,這將強化鴻海在全球AI供應鏈的領先地位,獲利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5-20%。市場樂觀預期,股價已受激勵上漲,反映投資人對AI布局的信心。
潛在挑戰:Stargate計畫若延宕(如融資或電力供應問題),可能推遲鴻海訂單實現;此外,AI基建投資需龐大資本支出,短期可能增加負債。但鴻海的資產活化策略(如本次交易套現3.75億美元)有助緩衝。
總體而言,這項合作標誌鴻海從電動車轉向AI的戰略轉型,將帶來顯著正面影響,預計AI業務成為未來3-5年營收與獲利的核心驅動。
電報導指出,高盛集團方面認為,聯準會降息預期持續發酵,繼續青睞美債短天期多頭策略。高盛利率策略團隊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鑒於市場持續定價聯準會9月降息預期,繼續建議做多美國短天期國債。這份報告指出,美國利率仍處於盤整狀態,最新通膨數據發佈後並未引發實質性波動。這份報告認為,儘管9月降息的基準情景依然穩固,但需要有聯準會的明確政策信號或勞動力市場疲軟的進一步證據,才能推動市場對更快降息節奏的定價。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資料,貨幣市場目前定價聯準會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達到84%。
接下來美債價格會漲還是會跌的機率比較大?
基於高盛集團的最新報告以及市場整體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25基點的機率維持在84%-92.5%的水準,這將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從而使債券價格上漲的機率較大。雖然近期通膨數據(如7月PPI上漲0.9%超預期)導致短期收益率小幅回升並略微壓低降息機率,但多數分析師認為這不會改變基準情景:Fed將在9月啟動降息循環,預計2025年內至少兩次降息。這將有利於短天期債券(高盛持續推薦多頭策略),並帶動整體美債價格走高。以下從漲跌因素、機率評估及潛在風險分析,綜合多方來源的觀點。
漲跌機率評估
市場定價顯示,降息預期主導下,美債價格上漲的機率約70-80%,遠高於下跌機率(20-30%)。這基於Fed基金期貨顯示的92.5%降息機率,以及高盛預測的收益率下行(例如,2年期收益率預計年底降至3.45%)。 若無重大勞動市場惡化或政策信號,價格上漲將是基準情景;反之,若通膨持續頑強,Fed延後降息,則下跌風險上升。
因素支持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支持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機率影響聯準會政策9月降息機率高達90%以上,高盛預測9月及12月各降25基點,帶動短期收益率從3.72%降至3.45%。市場預期2025年累計降息50-75基點。若Fed需明確信號或勞動市場進一步疲軟才行動,降息節奏放緩,可能推升收益率。上漲機率高(75%),因基準情景穩固。通膨與經濟數據通膨數據雖無實質波動,但近期PPI強勁僅略壓降息預期(從100%降至90%),整體利率盤整有利債券。高盛認為經濟放緩將壓低收益率。強勁通膨(如PPI+0.9%)或關稅風險可能引發收益率上漲,2年期已升至3.73%。若失業率未升,Fed或維持高利率。下跌機率低(25%),但若數據持續熱,機率可升至40%。市場情緒與預測債券策略師預期收益率下跌,10年期收益率維持4.5%以下;短期債券受益最大。X平台討論顯示,降息預期已推升價格,資產流入債券。關稅或財政鬆散可能推升長期收益率,導致價格壓力。高盛警告,若無更多降息,債券難以上漲。上漲機率主導,情緒偏多頭。期限差異短天期(<8年)收益率預計下降最多,高盛持續推薦多頭。高收益債券已優於國債。長期債券面臨上漲壓力,若經濟放緩延遲,收益率曲線陡峭化可能壓低價格。短天期上漲機率更高(80%)。
潛在風險與展望
上漲催化劑:若Powell在Jackson Hole會議(8月底)釋放明確降息信號,或就業數據疲軟,價格可加速上漲。2025年Fed dot plot預測聯邦基金利率降至中3%,有利債券。
下跌風險:通膨頑強或地緣政治(如關稅)推升收益率,導致短期波動。部分觀點認為,若Fed僅降息50基點,債券漲幅有限。
總結:短期內(9月前)價格上漲機率較大,特別是短天期債券;中長期取決於Fed節奏,但預期正面。投資人可關注高盛的多頭策略,但需警惕數據波動。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