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目標價只剩20!「記憶體大廠」上半年慘虧21億元 股民哀怨:要跌到下市,記憶體廠旺宏(2337)昨(30)日舉行法說會,受新台幣升值影響,第二季單季毛利率降至15.6%,稅後虧損擴大至12.76億元,每股淨損0.69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損21.49億元,每股淨損1.16元。不過總經理盧志遠針對第3季展望仍抱持樂觀態度,力拚全年目標由虧轉盈。受財報拖累,旺宏今日股價開低走低,慘摔至18.95元,跌幅3.32%。7月來股價已下挫近11%,股民對此也紛紛留言表示不滿,股民對此也紛紛留言表示不滿,「要跌到下市」、「switch2大賣也帶不上股價」。旺宏第2季營收67.99億元,季增11%、年增5%,但受匯率波動等因素,毛利率降至15.6%、季減2.1個百分點、年減14.4個百分點;稅後虧損擴大至12.76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損21.49億元;毛利率16.6%,年減8.6個百分點,每股淨損1.16元。FactSet共5位分析師也給出最新的目標價估值,中位數由23元下修至20元,調降幅度13.04%。其中最高估值24元,最低估值16元。不過公司指出,若還原匯率因素,第2季毛利率其實為18%,加上存貨跌價損失已大幅減少至2.93億元,顯示庫存壓力已明顯緩解。展望未來,旺宏看好MLC NAND 晶片市場,隨著部分大廠退出市場,公司有望受惠於轉單效應。若不考慮匯率干擾,公司預估第3季美元計價營收將迎來顯著成長,營收、獲利也將有望優於上半年,朝著轉盈邁進。
A大回答:記得2016年時,我看上了宏碁轉型題材,也分享了宏碁,當時股價就在13到14元,後面有人拿了旺宏出來挑戰我,那時我說記憶體屬於景氣循環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賠錢,當這種景氣循環股在賠錢的幾年期間,你要是用押身家買進,你在持有的過程中鐵定是會很痛苦的,大家看旺宏從2017年開始轉虧為盈,宏碁也從2027年開始轉虧為盈,接著2018年開始旺宏就賺4.94元,1.64元,2.9元,6.48元,4.85元,而宏碁2018年開始賺1.01元,0.87元,2.01元,3.63元,1.67元,確實在2017年到2022年旺宏賺的比較多,波動的也比較大,這種賺得多及獲利波動很大的公司,股價自然也會波動很大,宏碁獲利波動比較沒有旺宏這麼大,其實最重要的事是,旺宏是景氣循環股,從2023年開始又賠錢,賠0.92元,1.73元,第一季賠0.47元,第二季賠0.69元,宏碁在2023年依舊是賺1.64元,2024年賺1.84元,2025年第一季賺0.17元,我之所以不喜歡買景氣循環股的原因就在這,旺宏已經連續兩年半賠錢了,而且虧損持續在擴大,這時你真的敢抱嗎?我是不敢,宏期從2017年到今年,一直是呈現獲利的,這種公司你當然是敢抱,在2017年時旺宏股價55元,宏碁股價15.6元,星期五旺宏股價18.85元,宏碁股價32.05元,所以我看上的公司獲利能一直持續不會是什麼問題的,你也是能單純用時間一直賺錢,宏碁從2017年到今天配了11.327元,當初我看上宏碁時股價才13到14元,9年的時間下來,差價約賺了18.05元,賺了129%,股息賺了80.9%,差不多九年的時間賺210%,這就是買到有價值公司的威力,當初看上宏碁是轉機題材,到了2018年時市場股價就漲到三十幾元,等於是把轉型的差價都反應了,我才會轉到鴻海中。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看上的鴻海,獲利從2019年開始是8.32元,2020年是7.34元,這一年是百年一遇的COVID-19,這是非戰之罪,全世界公司2020年都是獲利有稍微衰退一些,2021年獲利來到10.05元,2022年獲利10.21元,2023年獲利10.25元,2024年獲利11.01元,2025年第一季賺3.03元,我看上的公司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就是能持續的賺進真金白銀,從2019年到今年第一季,鴻海都賺進了真金白銀60.21元,2019年時我78元買到鴻海,等於是買了六年半,股息就賺到本金的77.19%,鴻海的淨值也從83元提升到118元,淨值多了35元,這樣的公司你用時間賺錢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價值投資十要素包括,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接下來幾年鴻海的獲利也會持續的向上成長,這幾年鴻海也有做了轉型,大家要聽清楚,鴻海是轉型,當初宏碁是轉機,這兩者是不同的,一開始宏碁股價比淨值低很多,那是因為宏碁獲利能力變很差,競爭力也不好,公司需要改革才有可能讓公司獲利重返榮耀,鴻海則是獲利本來就很穩健,一年能賺八元多,結果股價是淨值的八五折到九折之間,我當初發覺鴻海的舊股東習慣了之前會配股票的價格,也就是70到90元,很多舊股東就覺得鴻海股價該在70到90元之間整理,當初鴻海會配股票,每年配出100股,120股,150股,甚至是200股,股價要是90元的話,配1元股票,1元現金,這樣股價至少是要扣10元,等於鴻海一年賺8元多,每年股價是扣10元多,所以鴻海淨值不會增加,股價一直在70到90元的話,這樣我是沒什麼意見,但到了2017年之後,鴻海就不會配股息了,賺8元配出4元,剩下4元流到淨值,每年股價也才減少4元,剩下沒有配出來的獲利就流到淨值中,當然淨值就會愈來愈高,股價愈來愈高也是很正常的,白話文就是,你出社會時存款零元,一年賺100萬,50萬拿去當日常開銷,50萬存在戶頭中,時間每過一年,你戶頭的錢就愈來愈多,你的淨值就會愈來愈高,你的身價當然也要愈來愈高,這就是很天經地義的事,2019年時我就說過,一些會中錨定效應的人,我敢和你們打賭,你買了鴻海後放到2025年,輸的算我的,贏的我們一人一半,那時大部份的人都不敢,但他們不敢歸不敢,也沒有人敢和我打賭,要是有幾千個人和我打賭,合計買100億的話,現在至少賺200億,一人一半的話,那就要分我100億,我就發大財了,一家能每年賺八元多的公司,獲利能力不變的話,獲利還會隨的淨值愈高而提升,結果六年下來,鴻海賺了六十幾元,2019年時股價也才78元,星期五收盤時股價來到181.5元,等於賺了一百六十幾元,確實所有的人投入100億,最終就會有300億,真的就是賺200億,我也常和大家說,鴻海這種獲利比較穩健的公司比較容易抱住,要是鴻海獲利從8元忽然跳12元,接著變10元,再來變8元,接著又變15元,這樣的公司股價波動就會很大,這時你要是壓身家或開槓桿的話,你光看到股價波動每天就會有演不完的內心戲。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