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8月1日!鴻海訓練AI模型打造3大智慧平台!

 新聞說:鴻海研究院表示訓練AI基礎模型,打造3大智慧平台,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今天表示,鴻海積極自主訓練人工智慧(AI)基礎模型技術,打造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3大平台。栗永徽上午受邀出席2025天下管理高峰會論壇,分享人工智慧AI的挑戰與解方。栗永徽指出,基礎模型技術在未來AI世界,是全新變革的技術,加速新的AI服務大幅提升,鴻海正積極自主訓練基礎模型技術。他表示,鴻海的生成式AI發展策略,是透過基礎模型打造3大平台,包括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平台。栗永徽表示,訓練AI基礎模型,取決於企業內部資料量多寡,因為訓練基礎模型需要龐大等級的資料量,除了資料量,還需要預算支持。在開源進展,栗永徽表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是開源執行者,希望AI基礎模型與社會分享,開源有助各行各業應用;目前鴻海規劃將AI基礎模型逐步開源給學術單位,進行先進技術學術研究。鴻海在3月中旬宣布,鴻海研究院推出第1版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慧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LLM),透過導入AI大型語言模型,強化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3大平台的數據分析效率。鴻海先前說明,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提供Taipei-1超級電腦及技術諮詢,讓鴻海研究院透過使用輝達NeMo人工智慧模型服務,順利完成模型訓練。鴻海繁體中文AI大型語言模型,內部開發代碼FoxBrain,FoxBrain模型後續將對外開源分享。「開源」意指支撐AI的運算代碼公開給其他企業和研究人員,讓所有人都能使用這些技術來建構、推廣自己的產品。

這對鴻海接下來幾年的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鴻海研究院積極自主訓練AI基礎模型(特別是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並推動開源策略,預計對其營收及獲利產生以下影響。以下分析基於現有資訊,涵蓋短期、中長期影響以及潛在挑戰:

1. 對營收的影響

短期(1-2年)

直接營收貢獻有限:開源AI基礎模型(如FoxBrain)本身不直接產生銷售收入,因為開源意味免費提供程式碼給外部使用。鴻海短期內可能無法從FoxBrain開源直接獲得顯著營收,特別是初期主要針對學術單位開放,應用範圍較窄。

間接收入提升:

智慧製造平台:FoxBrain透過生成式AI優化產線效率,例如減少80%基礎調機工作,預計每年節省約新台幣100億元費用。這將降低鴻海製造成本,間接提升智慧製造相關業務(如AI伺服器、電動車組裝)的營收競爭力。

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FoxBrain應用於數據分析與決策輔助,可增強鴻海在電動車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如CityGPT)的技術領先性,吸引更多訂單。例如,鴻海與輝達合作的高雄先進算力中心(預計2026年完工,含64櫃、4,608顆GPU)將支持三大平台,預計帶動相關業務營收。

品牌與合作效應:開源FoxBrain可提升鴻海在全球AI生態系的影響力,吸引更多技術合作(如輝達、Google、波士頓顧問公司等),間接增加AI伺服器、GPU模組等高毛利產品訂單。2023年AI伺服器已貢獻約新台幣2,000億元營收,2025年預計超過1兆元,占整體伺服器營收50%。

中長期(3-5年)

新業務模式拓展:開源FoxBrain可促進鴻海從硬體代工轉向「科技製造服務平台」,提供AI解決方案(如數位孿生、智慧工廠設計)給外部企業。例如,鴻海與輝達合作的AI工廠模式(基於NVIDIA Omniverse)可應用於智慧製造、電動車及智慧城市,創造新收入來源。

生態系擴張:開源策略有助鴻海建立AI生態系,吸引學術單位、企業與新創公司使用FoxBrain開發應用,進而推廣鴻海的AI硬體(如伺服器、GPU模組)與服務。長期來看,這可能帶動雲端網路產品營收占比從2024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47%,其中AI伺服器占大宗。

全球市場滲透:FoxBrain針對繁體中文與台灣文化優化,適合在地應用(如智慧城市),並可透過開源推廣至其他華語市場(如香港、新加坡),擴大鴻海在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

2. 對獲利的影響

短期(1-2年)

成本增加壓力:訓練AI基礎模型需要大量算力與資料,FoxBrain使用120張NVIDIA H100 GPU(每張約新台幣100萬元),總計花費約2688 GPU天,雖相對高效,但初期投入成本高(估計數億元)。開源策略短期內無法直接回收此成本,可能壓縮獲利。

高毛利業務挹注:AI伺服器業務具高毛利率(子公司工業富聯2022年營業利益率約4.1%,高於鴻海整體2.6%)。FoxBrain優化製造流程可進一步提升AI伺服器產線效率,間接推高獲利。例如,2024年第三季鴻海稅後純益493.25億元,年增14%,主要受AI伺服器出貨倍增推動。

費用節省效益:生成式AI應用(如FoxBrain)預計每年節省100億元費用,相當於2023年總費用2,250億元的4.4%,對淨利率(2024年Q3為2.25%)有正面貢獻。

中長期(3-5年)

高毛利轉型:開源FoxBrain有助鴻海從低毛利的消費電子代工(如iPhone組裝,毛利率約6.1%)轉向高毛利的AI解決方案與服務。2025年雲端網路產品(含AI伺服器)預計占營收47%,降低對蘋果(占比從45-50%降至40%以下)的依賴,提升整體毛利率。

知識圖譜與技術輸出:FoxBrain的「知識圖譜」技術(整合老師傅經驗與企業資料)可應用於智慧工廠與供應鏈管理,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收入。鴻海計劃將此技術輸出至外部企業(如美國回收業),長期可提升獲利能力。

地緣政治風險:鴻海中國資產占比高(2024年Q1達121%),AI伺服器雖主要在台灣與墨西哥生產,但獲利多透過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FII)認列,易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若開源FoxBrain增強鴻海全球技術影響力,可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穩定獲利。

3. 開源策略的潛在挑戰

競爭壓力:開源FoxBrain可能使競爭對手(如廣達、緯創)免費獲得技術,降低鴻海的獨特性。鴻海需透過硬體優勢(如AI伺服器市占率40%)與垂直整合能力保持競爭力。技術外流風險:開源可能導致技術被複製或改良,尤其在中國市場(鴻海57%資產位於中國),可能削弱長期獲利潛力。

投資回報不確定:開源初期以學術單位為主,商業化應用需時間醞釀。若外部採用率低或應用場景受限,鴻海可能難以從開源中獲得預期回報。

4. 總結

鴻海將FoxBrain開源短期內對營收貢獻有限,主要透過提升智慧製造效率(每年節省約100億元費用)與吸引技術合作間接推升AI伺服器等高毛利業務收入(2025年AI伺服器營收預計超1兆元,占整體營收約14-15%)。中長期來看,開源策略有助鴻海轉型為科技製造服務平台,擴大AI生態系影響力,推動雲端網路產品營收占比達47%,並提升整體毛利率。然而,開源需平衡技術外流與競爭壓力,鴻海須倚重硬體製造優勢與輝達等合作確保獲利成長。2024年鴻海稅後純益已創歷史新高(1,527億元,年增7.46%),2025年隨AI伺服器出貨倍增與開源應用擴展,獲利可望持續成長,但需密切關注地緣政治與市場競爭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