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9月30日!外資測試在鴻海讓利多少散戶會買單!序言

9月30日!外資測試在鴻海讓利多少散戶會買單!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65.51億,投信買超台股8.55億,自營商買超台股59.95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34.0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3189口,期貨留倉空單21930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446口,今天台股成交4,292億,上漲240.22點,漲幅0.94%,收在25820.54點,電子上漲14.48點,漲幅0.97%,收在1504.88點,金融上漲27.98點,漲幅1.27%,收在2227.81點。從四月以來,外資群買超台股七千多億,其中台積電買超四千六百億,鴻海買超一千五百多億,光鴻海及台積電就佔了六千億了,外資群及主力之前看到鴻海的籌碼面這麼漂亮,一定是會有短線的外資及主力會想要進來玩個短線,試想,要是你是外資群或主力,你看到八月外資群僅有賣超兩個交易日,九月也僅有賣超兩個交易日,你會不會想要進到鴻海中買進股票呢?八月外資群賣超鴻海兩個交易日,合計賣超不到一萬張,九月比較多一點,兩個交易日加起來賣超了37466張,八月外資群買超鴻海34.9萬張,三大法人買超37.3萬張,九月外資群合計買超鴻海36.2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9.1萬張,之前我就有和大家說過了,當外資群及主力一直買超時,這些股票是由價值投資者去掉槓桿賣出來的,所以在過程中大家看不出來有新的散戶進到鴻海中買進,試想,要是你是散戶,你看到三大法人拼命的買鴻海股票,你會不會想要進來賺點差價呢?通常一些看籌碼面的散戶,他們看到三大法人一直買,他們就會想要進來賺點差價,上星期融資戶就進來了,結果下場應該是很慘,從上星期二開始,融資戶買221元到230元的鴻海,合計買超了7774張,星期五被外資群教訓了2610張,這樣融資還買超了5164張,融資買在221元到230元,星期五鴻海股價就跌到219.5元了,今天跌到216元,所以進來的融資戶鐵定是會被教訓的,一些不是融資戶的散戶,他們看到三大法人一直買,他們也會進來賺差價,當他們看到三大法人賣超時,就會急急忙忙的把手上股票賣掉,這一次價值投資者雖然是去掉槓桿,但這些籌碼原本一定是比新進來的散戶及三大法人更穩,所以當三大法人籌碼面上呈現賣超時,一定會有一些外資,主力及散戶止損或止利,這就會造成鴻海股價出現更大的波動,近一個月三大法人的成本在月線的212.9元,當鴻海股價跌到月線時,一定會有外資及主力出來護盤的,不過大家也不要幻想鴻海股價一定不會跌破月線,對三大法人來說,他們買了一百萬張,這些股票要是沒有賣掉,股價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就算鴻海股價跌破了212.9元,來到201元,205元,甚至200元,這都是無所謂的,三大法人只要之後把股價拉抬上去,三大法人就不會賠錢,所以三大法人的關鍵是在212.9元能不能賣出股票,之前外資群及主力在鴻海中出貨,也就是去年七月時,鴻海三周的時間上漲了幾元,結果外資群合計賣出十七萬張,這就叫倒貨,現在外資群兩個交易日賣不到四萬張,股價就下跌了15元,這絕對不叫倒貨的,如果你把這稱為倒貨,那散戶常常在股市中以230元買,120元賣,這樣也叫倒貨,但如果你是230元買及120元賣的散戶,別人說你在鴻海中倒貨,你聽到應該是會很不爽,你會說倒貨個毛,我都快賠死了,還倒貨咧,所以所謂的倒貨就是200元買,230元賣,外資群一開始買超三十萬張,平均是買在一百六十幾元,當初鴻海開出第二季財報時,股價從200元漲到208元,要是散戶在這時候進去買,外資群成功的把股票在200到208元賣出,成本一百六十幾元,成功賣在200到208元,這就叫倒貨,最近兩個交易日外資群賣超了37466張,平均賣在219元,這些股票是上星期四買在229到230元,合計買超了53087張,外資群賣出這37466張時,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還倒貨個毛,這時會有人說,外資群不都是用平均的嗎?從4月11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鴻海九十幾萬張,平均成本一百八十元不到,這兩天賣在219元,這不能稱為倒貨嗎?如果你要這樣說,你要考慮外資群買了九十幾萬張,他們要有本事都在一百八十幾元以上賣出才叫賺錢,這兩個交易日賣超的37466張,就僅是買超的冰山一角,照目前外資群對上股價下跌的趨勢來說,外資群要是再賣個十萬張,我覺得鴻海股價就跌到200元了,從200元再賣個10萬張,股價就跌到190元了,從190元再賣個10萬張,股價就跌到180元,可能賣個30萬張,股價就跌到180元了,那剩下的六十幾萬張怎麼辦?對散戶來說,股價只要下跌,散戶跑的比誰都快,當散戶悲觀時,他們就要低一點,再低一點,外資群要是讓鴻海股價跌到180元,之後六十萬張是很難賣出去的,在股市很長一段時間的投資者應該都了解一件事,散戶都喜歡追漲及殺跌,外資群想要在鴻海中成功,一定就是要讓散戶瘋狂,不過我覺得短時間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讓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之間整理,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鴻海的月線,季線,半年線,年線都在200元以上,這時散戶就會開始以200元為底的進場買,另一個散戶再進來買的因素就是第三季及第四季鴻海開出財報,確定川普20%關稅及台幣升值10%沒有影響,只要這兩季財報出來,價值投資者再進場買200元以上的鴻海股票,那有什麼難的。

今天外資群賣超鴻海8797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699張,上星期五加上這星期一,三大法人合計賣超了29864張,星期四散戶在229到230元賣超了65529張,外資群及主力賣超了兩天,平均賣在220元,星期四外資群及主力是平均買在229到230元,所以近三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鐵定是賠錢的,要是明天外資群繼續賣,散戶一定會呈現買超的,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光上星期四散戶在229到230元就賣了六萬五千張,近兩個交易日三大法人也才賣29864張,散戶還能再買三萬五千張,重點是買回來就能賺5到10%,所以接下來外資群要是敢再賣鴻海,散戶一定是會再進來買的,但這樣叫出貨嗎?真的就是好傻好天真,如果你說外資群及主力這樣叫出貨,他們都哭出來了,明明就是當了韭菜送散戶錢,大家有沒有發覺一件事,外資群及主力從223元把鴻海拉抬到231元,合計買超了六萬五千張,鴻海股價跌到219.5元時,三大法人僅能賣超兩萬兩千張,代表散戶根本不吃三大法人那一套,就算外資群及主力在鴻海中讓利,也僅會有少數的散戶回頭買回,外資群如果想要出貨,一定要讓散戶瘋狂,去年七月外資群賣超三周,合計賣超十七萬張,鴻海股價還上漲了幾元,這一次外資群及主力賣不到三萬張,股價就從231元跌到216元,外資群及主力如果願意繼續賣,今天鴻海的月線均價是212.9元,這就是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平均成本,當鴻海股價跌破這個價位,代表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買的五十萬到六十萬張都賠錢了,你覺得跌下來散戶比較怕還是外資群比較怕呢?這時會有人說,外資群及主力在平均一百六十幾元時買到了三十幾萬張,所以他們可以先賣這部份,嗯,確實是能這樣玩,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殺到兩百元,我認為了不起能賣超個10萬張就很偷笑了,賣到190元,了不起再賣超個10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鴻海一百萬張,我不認為他們能在180元左右把鴻海股價通通都賣光,外資群想要在鴻海中賺到錢,一定是要讓散戶出現瘋狂,要是外資群小賣一點股價就下跌很多,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會把鴻海股價拉抬上去,大家有看到上星期五外資群賣超台股251億,指數下跌443點,今天買超65億,指數就上漲240點對吧,之後外資群也只能像這樣在鴻海中玩,賣的時候要有散戶進來接,然後買的時候股價能反彈更多,要是外資群及主力小賣個兩萬張,一萬張,股價就下跌10.5元及3.5元,我敢和大家說,跌到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區時,他們自己會先受不了,你不用幫外資群及主力擔心,當散戶不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三大法人是出不了貨的,三大法人賣一點點股價就會大跌,但是那沒有意義,因為未來外資群及主力只要買一些鴻海股價就又漲回來了,外資群及主力只要在鴻海中出不了貨,你不要擔心鴻海股價崩跌,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百萬張,他們比你更怕,之前鴻海股價跌到112.5元,那時三大法人之所以會出來踹一腳,而且也不護盤,原因是股票通通都落在散戶手上,很多散戶用個人信貸,股票質借,房屋貸款買走了外資群一兩百萬張股票,所以鴻海股價下跌時,三大法人不但不會拉抬及護盤,反而會壓制及摜殺,現在鴻海中的情況剛好相反過來了,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百萬張,有本事讓鴻海股價跌下去讓我看看,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你永遠都不必擔心鴻海股價跌下去後不會漲回來,或許鴻海股價波動會變的比較大一些,因為下跌時散戶不會進去向三大法人買,三大法人想要測試賣到什麼價位會有散戶進來,也許會向下測試,例如之前漲到212元跌到200元,接著股價漲到210元後跌到198元,再來漲到218.5元後跌到208元,最新是漲到231元後跌到216元,這一次之所以漲到231元跌下來有散戶買,原因就是太多散戶賣在229到230元了,大概有六萬五千張,最近外資群及主力讓鴻海股價跌到216元,散戶也才回來三萬張不到,我相信外資群及主力讓鴻海股價從216元跌到212元,210元,208元,206元,204元,200元時會有散戶進來買,但進來買的數量一定是不多,當鴻海股價跌到212.9元時,這就是近一個月外資群及主力的平均成本,他們如果願意鴻海跌破他們的平均成本,你有什麼好害怕的呢?正所謂要是天塌下來了,總會有高個子頂著。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測試在鴻海讓利多少散戶會買單!

2、外資群大買電信股企圖讓散戶接貨!

3、相較央行拒放新青安川普衝擊更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30日!外資測試在鴻海讓利多少散戶會買單!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65.51億,指數上漲240點,星期五外資群賣超251億,指數下跌443點,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外資群賣了後買,並不用一直全力賣出把指數打下去,今天台股反漲了240點,已經是上星期五下跌443點的五成四了,結果外資群僅買回兩成六不到的資金,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還買超台股七千多億,現在大部份短線流動籌碼都還在外資群的手上,外資群想要引誘散戶進來買,最好的方式不是一直讓指數下跌,大家看一下台灣房市,去年六月前房價一直上漲,散戶就拼命的衝進去買,深怕慢一點買房價又上漲了,今年房價不會上漲了,反而還有小幅度的下跌,現在大家就比較沒有這麼急著買房子了,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是指數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對散戶來說,他們就一直等待就好了,一定要在過程中有懸念,例如下跌500點後上漲250點,散戶就會覺得好可惜,早知道下跌500點時買,上漲250點時再賣,要是外資群及主力常常用下跌後上漲,接著上漲後下跌,散戶就會心裡覺得癢癢的,每天就在貪婪及悔恨中渡過,時間只要一拉長,散戶很快就會亂了分寸,外資群賣251億讓指數下跌443點,今天小買個65億就讓指數上漲240點,之後外資群再賣個300億,指數下跌400點,再買個50億,指數又上漲200點,外資群及主力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把手上的股票賣掉,平均就能賣在相對高的位置,散戶也買的開心,外資群也賣的快樂,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短線外資群及主力的策略很多,他們會依照散戶的反應去調整策略,要是你會玩圍棋,象棋,你一定也知道對方走不同的棋子時,你就是要根據對手走的棋子去做相對應的動作,籃球及足球也是一樣的,你總不能坐在場下想好要如何切入上籃,上場後你拿到球,原本是想說左晃一下,右晃一下,跨步勾射,結果上場你拿到球時,根本就沒有人防守你,這時你再那像個傻子的晃來晃去要幹嘛,很多散戶不能接受短線是千變萬化的,要是你不能接受,你最好不要去分析短線,也不要去玩短線,不然你當死韭菜也是理所當然的,短線本來就是零和遊戲,勾心鬥角,你死我活,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我拿散戶最喜歡的小型投機股舉例給大家聽,一家僅有一億股本,這代表就發行了一萬張股票,流動籌碼三千張的話,畢竟大股東持有很多的股票,這些股票關乎到經營權,沒有事的話,大股東是不會把手上的股票賣出來的,所以流動籌碼三千張,一張一萬元,一般炒股集團一開始就偷偷的把這三千張股票買光,過程中不能讓成交量變大,也不能讓股價漲太多,要是成交量變大或是股價漲太多,那散戶就會進來和你搶股票,當你股票買的差不多後,你就要引起散戶的注意,就拿這三千張股票左手賣右手,用漲幅來吸引散戶注意,不然投機股怎麼漲,股票都在你手上,別人手上也沒有,漲再多對別人來說也沒啥用,接著你就讓成交量變大,讓股價持續上漲,最終散戶就會開始注意到了,要是散戶完全不甩你的話,你就是左手賣右手,左手賣出去三千張,右手買到三千張,要是散戶因為貪心買了一千張,這時你左手賣三千張,右手就僅買到兩千張,這時你就知道有散戶上勾了,當散戶上勾時,你是不是能依照當下的情況使用不同的策略,你總不會傻乎乎的再把投機股向上拉漲停吧,畢竟這時散戶手上有一千張股票了,你再向上拉漲停的話,散戶賣掉他們手上那一千張,他們是能賺到很多錢的,所以當散戶買到你賣出去的一千張後,你當然就要依目前的情況改變策略,這樣大家聽懂了嗎?短線就是依對手的動作,接著你去做出對策,很多散戶在玩短線時,就把股價當數字,下跌或賠錢就在那罵公司或董事長,這種散戶就是愚蠢到爆炸,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當你要到短線投機股玩短線時,別人都佈好局等你進去了,就像司馬懿是天下第一守城大將,諸葛亮在上方谷佈好了陷阱等司馬懿進去,只要司馬懿一踏進去,哪怕他是大羅神仙,他都得死,要不是忽然下雨讓司馬懿逃過一劫,不然司馬懿根本就跑不了,一般的散戶自認天下無敵,他們喜歡去主力及炒股集團作好的局中,這種進去一定是連骨頭都不剩的,當初DR股之亂時,為什麼林媽媽明明是主導美德醫,後面轉到泰金寶,結果別的DR股也跟著上漲,原因很好懂,因為厲害一點的主力及炒股集團,他們怎麼可能進到美德醫及泰金寶,林媽媽一伙都已經佈好陷阱在裡面了,你踏進去不就是找死嗎?所以其他的主力及炒股集團,他們就是去奇奇怪怪的DR股,反正這樣主導權就落在他們手上,至少你不要踏進到別人的陷阱,你就不會被坑殺。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1776張,第二名的是元大,買了1451張,第三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1432張,第四名的是聯邦大業,買了926張,第五名是國泰綜合,買了882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台灣摩根,賣了9487張,第二名的是凱基台北,賣了7561張,第三名的是富邦,賣了2181張,第四名是陽信高雄,賣了2114張,第五名的是元富,賣了1938張,瑞銀買5785張,賣5117張,合計買超668張,均買價在219.49元,均賣價在218.81元,當沖虧損405.3萬元,美商高盛買3521張,賣4423張,合計賣超902張,均買價在219.73元,均賣價在217.35元,當沖虧損934.1萬元,美林買3882張,賣3423張,合計買超460張,均買價在219.51元,均賣價在218.31元,當沖虧損423.4萬元,凱基台北買3339張,賣10900張,合計賣超7561張,均買價在217.48元,均賣價在218.84元,當沖獲利1388萬元,富邦買881張,賣3062張,合計賣超2181張,均買價在218元,均賣價在218.59元,當沖獲利224.3萬元,摩根大通買6324張,賣4547張,合計買超1776張,均買價在217.65元,均賣價在217.72元,當沖獲利393.3萬元,元大買4979張,賣3528張,合計買超1451張,均買價在219.07元,均賣價在219.58元,當沖獲利447.9萬元,元富買676張,賣2614張,合計賣超1938張,均買價在217.11元,均賣價在218.22元,當沖獲利257.8萬元,今天鴻海的走勢和我這幾天說的一樣,這幾天我有和大家說過,因為星期五外資群賣超兩萬八千多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兩萬多張,今天鴻海股價如果反彈的兩三元,星期五買到的散戶一定不可能會賣出獲利的,畢竟現在隔日沖一買及一賣的成本都要一元多了,我也說外資群及主力有可能會向下摜殺去讓融資戶止損,畢竟上星期融資戶增加的太兇了,外資群知道融資戶是短線客及投機客,給這種人賺到錢的話,無助於吸引散戶進來鴻海中買股票,最後一點我說鴻海股價如果下跌個三元,五元甚至是七元的話,散戶一定會進來買的,因為上星期四散戶可以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而且合計賣超了六萬五千張,星期五可以很輕易的買在220到221元,散戶就僅花了一個交易日不到就能賺3到4%,這對散戶來說太香了,今天鴻海下跌3.5元,下跌了1.59%,對星期四賣出來的散戶來說,今天買回來的話,等於是兩個交易日就能賺4到5%,這真的是超級香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30日!外資群大買電信股企圖讓散戶接貨!

之前我說散戶賣了七千多億股票後,錢都會放在定存,電信股,美債ETF,有的散戶則是去買一些傳產,鋼鐵,紡織,水泥,之所以會買傳產,鋼鐵,紡織,水泥等類股,單純就是跌的比較多,這些類股會受到關稅的影響,之後獲利會有衰退的疑慮,股價下跌本來就是應該的,還有一些人會去買中小型投機股,還有買一些熱門股,如記憶體族群,最近外資群很明顯在買超電信股,中華電信很早就填息了,所以散戶根本不會考慮去買,今天遠傳也填息了,九月八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遠傳三萬六千多張,今天遠傳收在88.4元,填息價是87.5元,遠傳了不起就是漲到九十幾元,這一點散戶是知道的,對散戶來說,到明年七月遠傳除息之前,了不起就是從88.4元漲到90.8元,最多就是92元,所以看到遠傳這幾天上漲,散戶就會把手上的電信股賣掉,當散戶把手上的電信股賣掉,有可能就會去買最近下跌的大型權值股,當中華電信及遠傳都填息後,外資群當然就會去買台灣大哥大,從台灣大哥大除息到九月十九日,外資群合計賣超台灣大哥大95123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從台灣大哥大除息到9月25日這三個月時間,股價一直在106.5元左右整理,台灣大哥大的月線106.5元,季線107元,外資群賣超的九萬五千多張股票,一定就是散戶買走的,要讓台灣大哥大中的散戶出來,至少股價是要到填息的113元,畢竟目前一買及一賣的成本是0.5元,要是散戶在107.5元賣台灣大哥大,基本上就僅是打平,今天台灣大哥大上漲兩元,股價收在109元,距離填息還有四元,通常電信股要是太早填息,就會像中華電信這樣,大家看中華電信不到一個月就填息了,當填息後股價就區間整理,也就是修正個一兩元後區間整理,到明年七月前會完全填息,外資群想要讓台灣大哥大的散戶出去,差不多是要讓股價到113到116元,到明年七月前,了不起台灣大哥大股價最多到118.5元,外資群讓電信股填息,就是讓散戶賺個5%,散戶在電信股中賺到錢後,看到其他大型權值股已經下跌不少了,也就是中了錨定效應,散戶就會在電信股中賺個5%,然後去買下跌5到10%,但其實已經上漲了三到四成的大型權值股,一開始中華電信先填息,時間就僅花了一個月,遠傳大概花了三個月,台灣大哥大才剛開始準備要去填息,市場看到中華電信及遠傳都填息了,一定就會去買台灣大哥大,要是外資群不趕快把台灣大哥大拉抬上去,那散戶很有可能賣了遠傳去買台灣大哥大,這也是為啥遠傳今天填息,結果台灣大哥大就落後補漲的更多,今天遠傳上漲1.49%,台灣大哥大上漲1.87%,外資群買超遠傳6574張,買超台灣大哥大8440張,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每次發覺大盤下跌或是要下跌之前電信股會上漲的原因,目的就是把散戶從防守的電信股逼到一般的大型權值股中,對散戶來說,他們賣出手上的股票後,戶頭中的錢就像會咬他們似的,他們會想要把握資金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賣了電信股後,一定要立刻,馬上的買其他的個股,不然覺得錢在戶頭中浪費了時間及機會成本。
新聞說:OpenAI積極衝刺自有AI算力佈局,台灣供應鏈扮演的角色愈發吃重,據了解,執行長奧特曼今日低調訪台,將拜會台積電與鴻海,OpenAI自研AIASIC(特定應用IC)、星門計畫大量使用的輝達GPU,正是在台積電投片,而鴻海則是OpenAI的AI算力基礎建設星門計畫中,最重要的AI伺服器供應商。近來OpenAI話題不斷,不僅8月中時,每週活躍用戶已經來到7億戶,比6個月前激增42%,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AI模型,為了服務快速成長的用戶數,OpenAI積極擴充自有算力,OpenAI上週更獲得AI淘金潮中最重要的「鏟子」供應商、來自輝達的1000億美元投資,以助其採購多達400~500萬顆輝達GPU、建造更多輝達平台的AI伺服器,以推算明年輝達推出的VeraRubin平台每個機櫃將用144顆輝達GPU來計算,相當於將超過3.4萬櫃。對比今年在星門計畫建置AI伺服器數量尚未火力全開下,市場估計,今年全年鴻海、廣達、緯創為了一線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星門計畫的GB200、GB300機櫃出貨量合計已達3萬多櫃,星門計畫除了現有第1個的據點已經小規模啟用之外,正在建設中、規模更大的美國據點還有5個,可以預期,OpenAI對AI伺服器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OpenAI與星門計畫需要的AI伺服器實在太多,據了解,奧特曼訪台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拜訪鴻海,正是因為,鴻海是星門計畫合作夥伴甲骨文最大的伺服器供應商。目前星門計畫在美國興建的5個地點中,其中3個正是與甲骨文共同建設,即使以廣達為主的其他台灣AI伺服器業者,都傳出將分到甲骨文AI伺服器訂單的一杯羹,鴻海仍是占比最大的關鍵角色,或許因為如此,其他幾家未在奧特曼這次密訪台灣的造訪之列。另外,OpenAI不斷投資新的AI模型、透過星門計畫建立大量的自有算力,OpenAI現金流「失血」程度越來越高,OpenAI先前已大幅上調至2029年現金消耗量,由350億美元、躍增至1150億美元。為了控制不斷飆升的成本、提供比輝達有成本競爭力的AI推理與推論算力,去年上半年就已傳出,OpenAI去年在內部設立AIASIC(特定應用IC)設計團隊,並委託博通合作開發、投片這款IC,預計明年開始生產,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並與輝達、一線CSP自研AIASIC一樣,透過CoWoS製程將HBM(高頻寬記憶體)與AIASIC封裝在一起。隨著OpenAI首款自研AIASIC量產日程逐步接近,加上台積電是輝達GPU唯一的晶圓代工廠,市場傳出奧特曼來台拜會的對象之一就是台積電,預料他將多加了解台積電的製程與CoWoS產能狀況。

這個新聞非常關鍵,因為它點出OpenAI星門計畫(Stargate)+自研ASIC+輝達GPU三條主線,全部都跟台灣供應鏈高度綁定。下面我分三個層次幫你分析:對台積電的影響,輝達GPU持續投片,輝達是台積電最重要的HPC(高效能運算)客戶,Blackwell世代到未來的VeraRubin平台全數由台積電代工。若OpenAI要採購400–500萬顆GPU,等同於鞏固台積電HPC營收未來2–3年的高成長能見度。OpenAI自研ASIC,OpenAI傳出委託博通設計ASIC、由台積電3奈米製程代工,並搭配CoWoS封裝加HBM。對台積電而言,這代表除了輝達之外,又多了一個「超大客戶」直接下單(類似GoogleTPU、AWSTrainium)。CoWoS產能滿載:目前市場估計台積電CoWoS月產能約3萬片,2025年底擴充到約3.5–4萬片,但需求常年供不應求,代表先進封裝ASP(平均單價)提升、毛利維持高檔。結論:台積電短中期營收會持續受惠,HPC及AI代工與封裝收入有望維持20–30%年增率。但要注意:若OpenAIASIC成熟並部分替代GPU,長期可能影響輝達投片量(但對台積電仍是中性偏多,因為ASIC也是它代工)。對鴻海的影響,星門計畫最大伺服器供應商,鴻海目前是甲骨文(Oracle)最大伺服器代工廠,而OpenAI星門計畫有5個據點,其中3個由Oracle合作。市場估計今年鴻海+廣達+緯創合計出貨約3萬櫃(GB200及GB300機櫃),未來幾年隨星門計畫擴建,需求量級可能翻數倍。市佔率優勢,即使廣達、緯創分到部分訂單,鴻海仍是最大供應商(尤其是Oracle線)。毛利結構:AI伺服器ASP(單價)約20–30萬美元一櫃,毛利率高於傳統伺服器(AI伺服器約10%,傳統小於5%),對鴻海EPS拉升效果顯著。結論:鴻海在AI伺服器出貨動能強,星門計畫量能全開後,營收與毛利率將顯著受惠,中長期是AI硬體受惠最大的台灣廠商之一。對台灣其他AI概念股的影響,廣達:雲端伺服器本來就強項(Meta、AWS客戶),星門計畫若有分單,將推升營收;但市佔率低於鴻海。緯創、緯穎:伺服器出貨比重持續提升,但在星門計畫中比重較低,可能只是次要受惠者。記憶體及HBM供應鏈:南亞科、力成、日月光投控,隨著HBM與CoWoS封裝需求暴增而受惠。網通及散熱:智邦、奇鋐受惠於機櫃高階散熱、交換器需求。風險面:OpenAI燒錢過快:2029年現金消耗預估1150億美元,若資金斷裂,對供應鏈訂單會造成波動。ASIC成熟後:若OpenAI逐步用自研ASIC取代GPU,輝達訂單可能下修,但台積電仍可承接ASIC投片,供應鏈結構會重新洗牌。美中地緣政治:AI伺服器與GPU訂單高度集中美國市場,若中美科技戰升溫,可能影響出口管制與需求分布。總結:對台積電來說HPC及AI代工與CoWoS封裝持續爆量,短中期營收與毛利高檔,AI ASIC更是新增動能。對鴻海來說,星門計畫最大贏家,AI伺服器營收與毛利率顯著改善,可能逐步擺脫「低毛利代工」印象。其他AI概念股如廣達、緯創等有分單,但相對鴻海比重低;散熱、記憶體、封測鏈也會同步受惠。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30日!相較央行拒放新青安川普衝擊更大!

新聞說:央行拒放新青安!房市爛到底?台經院劉佩真:川普衝擊更大。央行日前第三季理監事會未放寬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業界紛紛指出,日前金管會排除新青安於72-2條外等同無效。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資金未有新活水,還有川普關稅政策衝擊,估全年買氣難見回溫。據六都地政局資料,2025年8月房市交易陷低谷,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年減32.1%,台北市僅1,704棟,創紀錄來同期新低,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國內主要房仲部分,較去年皆是重挫表現,年跌幅20.0~35.4%,中古屋市場成交依舊低迷。劉佩真指出,觀察今年1~8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年減32.1%,台北與台南創八年最低,新北與高雄則寫下近9年新低,而9月行政院雖然釋出政策善意,惟央行利率未鬆動,且不動產集中度管制依舊,故房市影響變化不大。她進一步說明,即使金管會將新青安排除於銀行法72-2條外,並對換屋族釋出善意,出售舊屋延長至18個月,但央行仍有不動產放款集中度38%的總量管制,故水位仍居高情況下,銀行難有資金釋出。劉佩真說,房市缺乏資金,加上美國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傳產,估無薪假人數將持續攀升,且美國仍在晶片占比上持續爭奪,對台灣科技業衝擊大小仍是未知數,進一步壓抑購屋需求,市場氛圍短期難以回溫。

第四季全台房價下跌還是上漲機率大?接下來幾年台灣房價上漲還是下跌機率大?

先把關鍵事實列清楚,再給出對「2025第四季」與「接下來幾年(近2–3年)」房價走勢的機率判斷、背後原因,以及會改變判斷的關鍵指標(你可以用來追蹤)。目前關鍵事實(快速來源佐證),2025年8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大跌、交易量陷入低谷(六都合計年減約32%),台北、台南等都創多年同期新低,市場買氣偏弱。行政院同意把「新青安」某些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限制之外,但央行對不動產放款的集中度(總量管制)仍是銀行放款的重要限制,央行要求銀行逐季下降集中度(銀行實務上仍保守)。國際面:美國對台輸出及晶片相關的關稅與外部需求衝擊,為台灣科技、傳產等出口與就業帶來不確定性,可能間接壓抑購屋需求(企業與就業面影響)。對「2025第四季」的機率判斷,小幅下跌(價格下修0%~3%範圍)機率60%,持平(正負0~1%波動)機率30%,明顯上漲(大於3%)機率10%,理由(為何偏向下跌):交易量已明顯萎縮,低成交量通常先反映在「量」,接著是價格出現向下調整的壓力。資金面仍偏緊:即便政府放寬部分新青安計算方式,央行對不動產放款的集中度要求仍存在,銀行在整體放款配額下仍較保守,不易快速放鬆放款條件。外部不確定性(如美國關稅與晶片爭端)可能短期壓抑企業與就業,抑制購屋剛性與投資需求。判斷重點:第四季很可能只是「延續盤整、向下修正機率較高」的短期情形,不太可能在不到三個月內出現大幅回溫,除非政府與央行、銀行三方同時釋出非常明顯的資金及貸款鬆綁與外部需求突然回升。對「接下來幾年(2026–2027年左右)」的機率判斷(中期),價格持續緩跌或盤整(年均小幅下修或走平)機率55–65%,價格回穩並緩步上漲(受薪資及就業與資金寬鬆支持)機率25–35%,大幅上漲(資金狂潮或強烈供需失衡機率5–15%,背後邏輯(為何中期仍偏保守):結構性因素:若央行長期維持較高警戒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銀行自律水位不降,金融面供給(房貸)就難以成為推升房價的主力。經濟與外需風險:若美國關稅或半導體供應鏈政策讓台灣科技出口受挫,對就業及薪資帶來負面影響,居民購屋力道會弱化。人口與供需:若人口趨勢與實際新建案供給在某些地區仍舊過剩,價格回升也會更難。但也有反向因素(可使房價回升):若央行及政府放寬放款上限、全球或台灣出口快速回溫、利率大幅降低或稅制及政策明確刺激購屋,則有可能轉為上漲(見下方情境)。會顯著改變上述機率的「關鍵事件及指標」(你可以用來追蹤),央行與金管會公開行動:央行是否放鬆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或釋放降息訊號(若央行明顯鬆綁,就會導致上漲機率提高)。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數據(銀行季報):若多家銀行在季報顯示集中度快速下降並開始積極放貸,代表資金面改善。成交量與移轉棟數:成交量回升(尤其是雙北等核心區域)通常先於價格回升。就業及產業訂單(尤其半導體、電子):若出口訂單、景氣回升、失業率下降,購屋剛性需求會回來。重大稅改或購屋補助:若政府推出實質稅務或購屋補貼(效果大且持久)會改變中期趨勢。簡短結論(一句話),在目前資金嚴格管控加交易量低迷以及國際不確定性下,2025年第四季出現小幅下跌或維持盤整的機率較大;中期(未來2–3年)整體機率仍偏向「盤整到小幅下修」超過回升,但若央行及銀行大幅鬆綁放款或外需突然回穩,情勢可以快速翻轉。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9月29日!看鴻海籌碼面的散戶最近開始緊張了!序言

9月29日!看鴻海籌碼面的散戶最近開始緊張了!作者:A大!九月以來外資群僅有一天是賣超鴻海,也就是上星期五,賣超了28649張,八月外資群也僅有賣超兩個交易日,合計賣超不到一萬張,之前我有和大家說過,一些短線客,投機客,散戶,籌碼面高手,他們看到鴻海的籌碼面這麼漂亮,他們就會進到鴻海中玩短線,上星期鴻海中的融資忽然增加四個交易日,其中三個交易日增加的比較多,分別是增加2208張,3157張,2409張,這是近幾個月以來增加最多天及最多數量的一次,這也難怪外資群及主力會在星期五趁大盤大跌443點時教訓一下融資戶,星期五融資戶減少了2610張,外資群也賣超了28649張,這幾天我有和大家分析星期五散戶會進去的原因,單純就是差價太好賺了,上星期四外資群買超了53087張,這些股票一定是散戶賣出來,上星期四散戶可以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之間,星期五散戶也能很輕易的買在220到221元,畢竟星期五鴻海股價跟著大盤跌下來,十點多過後股價就一直在220元左右了,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對散戶來說星期四賣出,星期五買進,一賣一買好輕鬆,就僅僅這樣一天就能賺3到4%,所以星期五外資群之所以能賣超,單純就是星期四賣掉的散戶星期五又回來買,星期五外資群賣超28649張後,會有一些投資者擔心是否外資群要開始賣超了,我個人覺得外資群賣超到鴻海股價212元都會有散戶進來買,之所以說212元是因為鴻海的月線在212元,很多散戶在212元賣出了很多股票,大概有五十到六十萬張左右,鴻海的周線是221.9元,十日線是218.2元,外資群在220元以上至少是買超了12萬張,上星期五賣超了28469張,散戶還有九萬張是賣在220元以上,星期四外資群平均買在229元,合計買超了53087張,三大法人買超65529張,明天鴻海要是再下跌,對散戶來說就是229元賣出,219.5元,218元,216元,214元買進,這樣的情況散戶鐵定是會買回來的,畢竟幾個交易日就能賺5到8%的差價,散戶也是樂於賣出後買進,外資群要是願意送錢讓散戶輕易的短線賺到錢,其實是能試看看讓鴻海股價下跌,當鴻海股價再下跌一些,上星期增加的融資就會開始止損,大概還有五千張左右。


這一波鴻海股價是外資群及主力買上來的,星期五鴻海股價已經跌的稍微有一點重了,再跌一些的話,確實會有少部份的散戶進場向外資群買,畢竟很多散戶是在229元賣掉,這部份至少是賣了65529張,當229元賣的散戶都被外資群騙回去後,220元賣到的散戶大概是幾萬張,外資群讓利到210元或200元時,大概是會有近十萬張的散戶回頭買,外資群賠了這麼多的錢後,散戶不一定是會進去的,所以外資群會讓鴻海股價再出現大跌到200元以下,我覺得機率不高,就算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殺到200元以下,外資群也不可能出貨,不但出不了貨,很有可能外資群在200到230元買到的部位,連一半都出不掉,現在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最好的策略是讓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整理,接著讓鴻海的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來到200元,這種玩法會讓鴻海股價底部變成200元,當鴻海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均價都來到200元以上,散戶就會開始進來買了,外資群及主力才有可能賣掉手上的股票,不過外資群是賺不到錢的,這個策略是我認為對外資群最好的策略,外資群及主力要這樣做的話,就是要在200到220元護盤,而且鴻海的股價要在200到220元整理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不過外資群及主力他們也是想賺錢的,上面的策略是他們能安全撤出的方法,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想要賺差價的話,他們就是要持續的向上拉抬,讓散戶變的瘋狂,外資群目前的成本大概在190元左右,以上星期五外資群賣超28649張,三大法人賣超22165張,僅賣超兩萬多張鴻海股價就下跌了10.5元,外資群買了鴻海九十幾萬張,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百萬張,其中外資群及主力有六十萬張是買在月線212元,要是三大法人賣個兩萬兩千張就跌10.5元,那鴻海跌到209元,外資群及主力也僅能再賣出兩萬多張,當鴻海股價跌到212元以下,那代表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買超的六十幾萬張都賠錢了,哪會有這種事,所以星期五下跌的算是太重,現在的散戶在鴻海中還是都處在很謹慎的階段,外資群及主力根本出不了貨,外資群要是真的想賣,也不可能讓鴻海股價一直大幅度的下跌,再跌個7.5元的話,就到了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的平均成本,外資群及主力又不是傻了,要是讓鴻海股價再大幅度下跌,倒楣的就僅有外資群及主力,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去整死融資戶,確實是有可能讓鴻海股價盤中出現下跌三元,五元,甚至七元,不過融資戶被整死後,外資群及主力就會反手買回,也就是外資群先賣,接著融資戶受不了損失止損,外資群擋在下面買回來,接著向上拉抬,這樣做即可以整死融資戶,外資群及主力也不會傷到。

外資群及主力這一波買超了近一百萬張鴻海,以目前散戶的行為來看,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出貨難度一定是很大的,所以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應該會嘗試不同的策略出貨鴻海,之前鴻海上漲到212元後,外資群讓利到200元,散戶不買反賣,接著外資群再把鴻海股價從200元拉抬到210元,接著讓利到198元,上漲及下跌的過程中,散戶依舊是站在賣方,再來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18.5元,接著跌下去再漲上來,玩了幾遍跌到213元後漲上來,就有1523張的散戶進場買了,但外資群及主力那時已經買了近一百萬張股票了,散戶僅買了1523張股票,這根本不能讓外資群及主力出貨,接著股價跌到208元後向上拉抬,散戶還是站在賣方,接著漲到231元後下跌到219.5元,外資群才能賣超28649張,其中有6833張是ETF買的,也就是富邦旗艦50買了6283張,元大高股息買了1510元,元大台灣五十買了497張,星期五之所以三大法人能賣超22165張,就僅是因為星期四散戶能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星期五能很輕易的買在220到221元,這種讓利真的是太香了,星期四賣出的散戶就有三分之一星期五買回來,所以星期五三大法人賣超兩萬兩千張,這不會是新的散戶進來買的,而是原本在裡面的散戶賣出後買回,兩個交易日內就賺了3到4%的差價,這對散戶來說真的太具吸引力了,星期五台股大跌443點,鴻海下跌10.5元算是有一點重,不過星期四台股下跌172點,鴻海是上漲7元的,兩個交易日加起來的話,鴻海星期五這樣就不算跌的重,兩個交易日台股下跌615點,鴻海下跌3.5元,其實還是比大部份的大型權值股強很多,明天外資群及主力如果再讓鴻海股價下跌三元,五元甚至是七元,很有可能上星期賣掉的散戶會再進來買回,還有四萬多張能買,這對散戶來說真的就是太香了,三個交易日能賺5到6%,外資群及主力應該也沒有這麼愚蠢,明天只要下跌等於就是送星期四賣的散戶錢,外資群及主力這樣做也出不了貨,也無法打任何的錨點,更無法達到戰略目的,要是反彈個兩三元的話,星期五買到兩萬張的散戶也不可能賣出,星期五賣出的人也不可能再買回,這樣的操作才是比較合理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看鴻海籌碼面的散戶最近開始緊張了!

2、關稅不確定性造成四大主力航線下跌!

3、美國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9日!看鴻海籌碼面的散戶最近開始緊張了!


因為八月外資群僅有賣超兩個交易日,合計賣超不到一萬張,九月外資群也僅有賣超一個交易日,合計賣超28649張,所以近兩個月下來,一定會有一些短線看籌碼面的短線客,投機客進來鴻海中玩短線,這些人就是會緊盯外資群的籌碼進出情況,當這些短線客及投機客看到外資群賣超鴻海,他們就會開始產生警戒心,要是外資群連續賣個兩天或三天,部份看籌碼面的短線客及投機客可能就會止利或止損出場,這就會產生賣壓,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當短線的投機客及短線客賣出時,一定就是三大法人買超,目前三大法人是想要讓無知的散戶瘋狂買進鴻海,但一般的散戶在鴻海並沒有瘋狂的現象,當外資群開始賣出時,就會引起一些看籌碼的短線客及投機客止利或止損賣出,所以三大法人就更不容易賣出,三大法人要整這些短線客及投機客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股價出現波動,短線客及投機客看到外資群賣了,短線客及投機客就賣更快,結果就是殺在阿呆谷,之後三大法人再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上來,這樣看籌碼面的短線客及投機客就成功的被洗掉了,從4月11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鴻海九十幾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一百萬張,大部份短線的流動籌碼都是落在外資群及主力的手上,現在三大法人要整裡面的短線客,融資客是很簡單的,因為上星期四散戶賣在229到230元,合計賣超了六萬多張,星期五鴻海股價下跌10.5元,星期四賣出的散戶可以很輕易的買在220到221元,所以大家才會看到星期五外資群賣超,白話文就是,其實星期五外資群賣超的股票,其實是星期四多買的,星期五散戶之所以會進場,那是因為星期四賣在229到230元,星期五可以很輕易的買在229到230元,有3到4%的差價,對散戶來說實在是太香了,明天外資群及主力如果讓鴻海股價再下跌個三元,五元甚至是七元,確實外資群能再賣超個幾萬張,但這就是爽到上星期四賣在229到230元的散戶,短短的三個交易日,散戶就賺到10.5到17元,這可真的是香,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從218.5元拉抬到231元,打出了一個高檔錨點,結果星期四及星期五這樣的操作,一堆外資群及主力都是賠幾千萬的差價,外資群及主力這一次高檔錨點的操作就顯的很失敗,明天鴻海股價要是稍微的下跌,確實也是有可能讓星期四賣在229到230元的散戶再進場買,不過外資群及主力一樣是會賠差價,外資群還沒有讓散戶瘋狂之前,現在都還是屬於在放香餌的階段,所以大家會發現外資群及主力的行為很韭菜,不過等到哪天散戶開始瘋狂或恐慌時,外資群及主力就能連本帶利的賺回來,明天對外資群及主力最好的操作方法是讓鴻海小漲,然後外資群及主力買超,要是明天鴻海股價下跌,外資群賣超,那等於就是爽到星期四賣出的散戶,還有四萬多張賣在229到230元的散戶明天等著外資群讓鴻海股價下跌,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明天讓鴻海上漲,而且外資群及主力也買超,這等於變成了壓低吃貨了,畢竟星期五也僅有兩萬兩千張被散戶買回去,明天外資群及主力讓鴻海反彈幾元,接著買超股票,因為目前一買一賣的成交大概要一元,所以明天鴻海上漲個兩三元的話,上星期五買到兩萬多張的散戶也不可能賣出賺差價。
今年三月台股融資減少240億,四月融資減少906億,等於融資都是殺在最低點,最近五個月下來,台股分別上漲了1112點,上漲908點,上漲1286點,上漲690點,上漲1347點,融資分別增加115億,增加51億,增加49億,增加310億,增加92億,五個月下來合計增加了617億,當指數一直上漲,散戶又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的開始使用融資,這就是所謂的好了傷疤忘了痛,不過之前我就說過了,你原本有1000萬,借了1000萬投資,這樣合計是2000萬,要是你在4月受了重傷,也許就是賠了20%出場,2000萬賠20%的話是賠400萬,這樣剩下1600萬,其中1000萬是借來的,因為你賣出後錢就會還給券商及銀行,這樣你就剩下600萬,要是你完全沒有出去療傷就再進去買,這樣600萬就僅能借600萬,合計就僅有1200萬,這也是為什麼融資減少了1146億,最近五個月就僅增加回來617億,差不多就是回來一半而以,要是出去再療個傷再進來,能借到的錢就會變更少,這也是很多散戶之所以賠錢後就賺不回來了,試想你有1000萬資金,要是你賠了500萬,這樣是賠50%,要是你想要賺回來500萬,等於就是要賺1倍才能賺回來,很多散戶就是容易貪婪及恐懼,只要你開了槓桿在關鍵時刻自我心理面一個軟弱,你很有可能這一輩子就很難把資金賺回來了,通常使用槓桿都是在自己能力最高峰時才會去使用,像我在股市中連續賺了八年後,才敢開始使用槓桿,而且選到的股票也是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也就是鴻海,當初我使用槓桿時,鴻海股價淨值比僅有1倍,而且鴻海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這樣的公司我才有可能使用槓桿,重點是超過股價淨值比1.5倍我就不會再使用槓桿了,股價淨值比兩倍以上就會把手上槓桿去掉,會有一些人覺得我的投資風險很大,其實要是你夠了解我,就會知道我只打有把握的仗,從大盤的融資看散戶行為,大家就會知道為啥散戶會賠錢,在超級甜美價去掉槓桿,有一些是自我心理面不健全,有一些是資金出現弱點,不論你是因為哪一方面,只要你在超級甜美價去掉槓桿,那你就是輸了,接著散戶在兩萬四千點到兩萬五千點又開始使用槓桿,融資合計增加了402億,佔617億的近七成,大家要是常常觀察散戶的行為,就不會覺得散戶賠錢很奇怪。

新聞說:土城產業園區50週年,劉揚偉表示持續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精神協助台灣產業邁向AI轉型升級,經濟部土城產業園區今年設立滿50週年,26日於舉辦園區成立50周年慶祝茶會,鴻海前總財務長黃秋蓮代表出席;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獻上祝福,指出50年來,土城園區見證了台灣製造業從勞力密集邁向智慧製造的歷程,期許園區未來持續扮演產業創新的平台,結合AI、電動車、資通訊等新興技術,成為台灣邁向淨零轉型與全球價值鏈關鍵角色的重要樞紐。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74年,由郭台銘先生所創辦,時值台灣產業轉型、經濟起飛之際,土城工業園區完備的基礎設施與地理位置,對於正值成長階段的鴻海來說,是當時公司能夠穩健啟程的重要基地。鴻海在園區孕育出良好的射出成型與模具製造量能,也建立起品質與效率兼具的競爭力,為後來進軍全球打下良好的基礎。談及土城工業園區服務中心對鴻海的支持與協助,劉揚偉予以相當肯定,表示集團與園區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廠商聯誼會都有緊密合作。無論是行政協助、人才媒合,還是廠商之間技術交流平台,都讓企業更有彈性與韌性地應對環境變化,特別是服務中心在疫情期間協助溝通防疫政策,展現了園區作為產業夥伴的合作價值。隨著公司業務規模逐步擴大,劉揚偉指出,鴻海的技術升級與製程改善,很多都是在土城工業園區完成研發與應用,我們持續導入創新與轉型,讓土城對於鴻海而言不僅是生產據點,更是研發與訓練的中心。劉揚偉強調,鴻海成立50年來,土城工業園區不僅是集團跳躍成長的起點,更是鴻海擠身全球科技巨擘的搖籃。鴻海做為首批進駐園區的企業之一,從小型塑膠旋鈕工廠,成長為坐擁全球233個營運據點的科技製造龍頭,再轉型為集三大新興產業、三大新興技術於一體的平台服務公司,不僅見證台灣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未來也將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精神,協助台灣產業邁向下一波AI轉型升級,成為全球最信賴的夥伴。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9日!關稅不確定性造成四大主力航線下跌!

新聞說:海運將進入傳統淡季,上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4大主力航線全數下跌,而國內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與萬海(2615)近期股價也連袂跌,尤其萬海週跌幅近9%最慘、陽明則面臨50元保衛戰。對此,陽明日前法說會坦言,因地緣政治不安與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市場觀望意味濃厚,因此第四季相當不樂觀。上周SCFI下跌83.69點至1114.52點,跌幅6.98%。4大主力航線全數下跌,尤其美西線每FEU(40呎櫃)為1460美元,下跌176美元、跌幅10.75%最慘;美東線每FEU為2385美元,下跌172美元、跌幅6.72%。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971美元,下跌81美元、跌幅7.69%;地中海線則每TEU為1485美元,下跌153美元、跌幅9.34%。受到淡季與運價指數影響,貨櫃三雄上周股價趨勢齊走跌。長榮上周五收178元,跌2元,跌幅1.11%,週跌幅達5.57%;陽明上周五收53.5元,跌1.7元,跌幅3.09%,週跌幅達6.65%;萬海上周五收74.2元,跌2元,跌幅2.62%,週跌幅達8.96%。陽明日前在法說會上指出,因目前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氣氛重,第四季不容樂觀,不排除傳統淡季恐會更淡。不過陽明也強調,長約運價一定會考量成本,不會做賠錢的長約。

這是不是經濟被川普關稅影響的前兆?接下來哪一些企業會被川普關稅影響?哪一些影響較低或甚至完全不被影響? 

現在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股價下跌,雖然有「傳統淡季」和「SCFI運價下滑」的背景,但陽明在法說會裡特別強調「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這其實已經在反映川普關稅政策的陰影。這可以視為「經濟被川普關稅影響的前兆」。我幫你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為什麼這可能是川普關稅的前兆?需求面壓力:若川普確定實施「依晶片數量課稅」或大幅提高對中商品關稅,美國進口商會提前縮單、壓低進口量,導致貨櫃運量下滑。觀望氣氛:運輸公司(航商)、出口商(製造業)不敢簽太多長約,因為不確定未來貨物流向、關稅成本如何,造成短期需求萎縮。市場先行反應:股市與運價指數常是經濟前導指標,運價下跌加股價回檔,確實可能是川普關稅即將衝擊的「預演」。哪些企業會被川普關稅影響「大」?(特徵:高度依賴出口美國、產品晶片含量高、供應鏈難轉移),電子及資訊產品製造,筆電、手機、伺服器(如鴻海、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緯穎),零組件(如PCB、面板、電源供應器、IC封測),中國生產比重高的傳產,家電(如海爾、美的、TCL),傢俱、玩具(傳統出口品,關稅提高就喪失價格競爭力),航運與物流業,因貨量減少、運價承壓,貨櫃航商(如長榮、陽明、萬海)就是第一波反應者。哪些企業影響「較低」或「幾乎不受影響」?(特徵:內需導向、與美國市場連動性低、供應鏈已移轉),內需型產業,電信(如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金融、保險(主要靠台灣市場獲利),公用事業(如台電、中油、自來水),出口市場多元、已轉移產能,台積電(雖然出口美國晶片,但製程先進、關稅豁免可能性大;且有美國廠分散風險),鴻海、和碩:近年積極把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墨西哥,可以部分減緩衝擊。受惠於美中貿易轉單的企業,越南、墨西哥相關供應鏈(紡織、鞋業、組裝業)可能反而受益。部分台商若供應鏈已移到「非中國」,反而拿到更多訂單。總結來說:貨櫃三雄的下跌確實可能是川普關稅效應的前兆,因為航運最敏感。衝擊大:電子組裝(如鴻海、廣達)、航運(如長榮、陽明、萬海)、中國出口商。衝擊小或無感:如電信、金融、公用事業、內需消費。可能受惠:供應鏈移轉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的台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9日!美國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

新聞說: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傳出近期急赴美談判,由於時機敏感,盧特尼克此時對外拋出這樣的想法,涉外圈也感受到台美關稅談判似乎即將底定;對此,行政院強調,台美雙方持續積極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磋商溝通,有談判相關資訊的進一步說明時,將再適時向國人報告。主導對台貿易談判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最新接受《新聞國》電視網節目「Batya!」專訪時指出,美國所需的晶片僅有2%是在美國本土生產,卻有高達95%是在9000英里之外的台灣生產,「這聽起來不太妙」,而他希望本屆政府結束時,在美國的生產比例能拉高到40%。盧特尼克提到,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僅80英里,而中方甚至毫不避諱表示,「我們要拿下台灣」,這在美方看來是個大問題,因此川普政府的目標是將晶片製造業務大幅轉移到美國本土。他並預告,台美可能會達成一項很大的協議。據了解,上周四還出席行政院會的鄭麗君,已在近期已啟程訪問美國;因盧特尼克近日再度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時機敏感,鄭麗君此趟恐將讓台美關稅及貿易談判即將達到終局。行政院今對此強調,台美雙方持續積極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磋商溝通,有談判相關資訊的進一步說明時,將再適時向國人報告。針對台美關稅談判,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赴立法院專案報告,強調台灣目標是爭取更好的對等關稅稅率,並一併協商232條款,且努力爭取不以疊加既有稅率方式計算;一旦達成協議,會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

這對台積電,鴻海及台灣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這關係到台美談判、晶片供應鏈重整,以及台灣整體經濟走向。我幫你拆成短期衝擊與中長期結構影響,並針對台積電、鴻海、台灣經濟三個層面來看:

1.台積電,短期影響:美國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代表希望台積電持續加大美國投資、擴充產能。對台積電來說,這意味著成本壓力更高(美國建廠人事與材料成本比台灣高2~3倍)。如果台美關稅談判底定,台積電出口晶片到美國的關稅負擔可能減輕,有助緩和壓力。中長期影響:美國將晶片產能比例拉高到40%,台積電必須分流更多產能到亞利桑那、甚至擴展到德州。台灣本土晶圓廠的產能占比會下降,對台灣「科技護國山」的戰略地位有一定稀釋。不過,若能以「美國投資換取市場穩定」,台積電能確保 美國 AI及高效能運算訂單持續。

 2.鴻海(含廣義電子代工),短期影響:川普政府的核心政策之一就是製造業回流美國。鴻海在威州的投資過去進度不如預期,但若台美晶片協議完成,可能被「再度點名」擴大美國生產。鴻海組裝業務本身利潤低,若被迫移轉產能到美國,將面臨成本與人力挑戰。中長期影響:鴻海的伺服器、AI代工業務(特別是輝達伺服器)若在美國落地,反而可能受惠「免關稅加獲得美方補貼」。若川普政府要求更多「晶片加組裝」都要在美國完成,鴻海可能會與台積電、美系廠商深度綁定,增加美國業務比重,但台灣本地產能被邊緣化。

3.台灣整體經濟,短期影響:一旦台美關稅談判達成協議,可能取消「對等20%關稅」,這對台灣出口(機械、金屬、自行車、電子零件)有直接利多,能緩和目前台中與中南部傳產的減班潮。關稅問題若解決,股市與匯市壓力會減輕。中長期影響:台美若真達成「晶片五五分」,台灣對美出口的晶片比重會下降,產業鏈部分轉移到美國。這可能 降低台灣對美談判籌碼,但也減少「台灣是單點風險」的國安壓力,美方較安心。對台灣而言,GDP 雖然仍由半導體帶動,但本土製造就業機會下降,尤其在中南部傳統製造業可能惡化。未來台灣經濟會更加高科技集中化(晶片設計、研發)加傳產外移,兩極化更明顯。總結:台積電:短期有關稅利多,但長期被迫分散產能到美國,成本壓力高、護國山地位被稀釋。鴻海:若被要求跟進美國製造,短期是負擔,但AI伺服器業務可能享補貼,長期不一定是壞事。台灣經濟:若台美協議簽成,短期緩和出口壓力,但長期產業空洞化風險加大,高科技集中、美國更依賴「台灣研發加美國製造」模式。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9月28日!外資群在鴻海中接下來可能的玩法!序言

 9月28日!外資群在鴻海中接下來可能的玩法!作者:A大!這一周鴻海集保股權千張超級大戶增加了11人,合計買超股票138324張,股東人數減少33047人,鴻海中的股東人數從997,091人減少到964,044人,這一周外資群就買超鴻海十萬張,三大法人買超鴻海12.7萬張,集保股權中的超級大戶會增加11人,買超13.8萬張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鴻海的籌碼面一直很漂亮,所以會引來一些所謂的短線籌碼面高手,他們看到外資群及主力一直買超鴻海,就會進來鴻海中炒短,星期五之所以跌比較重,一來是融資戶因為長假賣出,二來是裡面的外資群及主力也要整一下裡面的短線客,之所以說鴻海股價有可能修正到月線的212元,原因是鴻海中這一周融資還是增加了五千張,成本大概在222元,要是外資群及主力下星期再讓鴻海股價下跌個3元或5元,很有可能融資戶就會自我了斷的殺出來,外資群及主力也不是傻子,他們也知道一些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想要進來賺他們的錢,現在大部份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外資群及主力自然很容易就能去坑殺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及融資客,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要讓無知的散戶瘋狂,這樣才能進來鴻海中和他們換手,外資群及主力知道融資戶就僅是進來賺點差價的,很快就會出場,讓這些融資戶賺到錢,他們也不會成為無知的散戶,所以不給這些融資戶賺到錢也是合情合理的,星期五鴻海股價下跌的稍微比較重一點,外資群及主力其實還是能很輕易的整死融資戶,畢竟融資戶的成本就在222元,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的平均成本在212元,下星期外資群及主力也是能再向下摜殺去逼死鴻海中的融資戶,要是外資群不逼死融資戶,下星期二很有可能就會稍微反彈一些,下跌10.5元真的是有一點太重了,近三個交易日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了九千口,有可能一些外資群是有計劃要賣出大型權值股,之前我有統計給大家看,外資群買超台股七千五百億,買超台積電4800億,買超鴻海1600億,近幾個交易日外資群有賣幾百億,所以僅剩買超台積電4600億左右,買超鴻海一千五百億左右,外資群大部份買超的都是台積電及鴻海,所以佈局了期貨空單,很有可能也是會賣超台積電及鴻海,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從4月23日以來,外資群買的股票大部份就是集中在台積電及鴻海,最近要賣股票前佈局期貨空單,當然會賣台積電及鴻海的機率很大,星期五鴻海下跌了10.5元,確實就是相對重一些,外資群及主力想要整死融資戶的話,下星期再跌個三元,五元或七元,融資應該就會止損了,這樣也還沒有殺到近一個月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212元,要是鴻海中的散戶中錨定效應,很有可能外資群賣超一些,鴻海股價一樣會小幅度反彈一些,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想要引誘散戶進來,最好的方法不是一直上漲或一直下跌,最好的方法就是下跌了後上漲,接著上漲了後下跌,這樣散戶才會覺得跌下來是送分題,覺得這樣是進來撿錢,一些不敢在下跌時進來撿股票的散戶,他們看到下跌後上漲,就會產生悔恨的心理,要是散戶一直不進來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鴻海股價跌到月線的212元時,外資群及主力自然就會進來護盤,要是散戶一直不進來,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大家就會看到鴻海的季線,半年線及年線來到200元以上,現在鴻海的季線是193元,半年線是171.88元,年線是178.78元,確實均線愈來愈高,記得之前鴻海的半年線還在163元,年線在176元,半年線已經提升了8元左右,年線提升了近3元,外資群及主力出不了貨時,他們就會想辦法讓鴻海均價在200元左右,這就會像2021年到2024年2月一樣,那時鴻海股價在100到110元,不論外資群及主力怎麼賣,散戶都會進來買股票,外資群花了一兩年的時間賣出手上一百萬張的股票,鴻海股價也是在106元整理,這就是讓所有均線都落在200元後會發生的事,只要股價在200元附近整理一年,接著散戶就會開始進來買200元左右的股票,外資群才有可能慢慢的出貨,一開始外資群及主力還是使用向上拉抬及向下摜殺策略出貨,但我覺得外資群及主力應該是出不掉,最終外資群及主力就只能乖乖的待在鴻海中陪價值投資者渡過第三季及第四季,要是第三季及第四季鴻海財報出來沒有被關稅影響,那200元以上的股價還是能買的,明年外資群就無法用什麼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去整價值投資者,最近因為有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不確定因素,就只好讓外資群及主力好好的待在鴻海中當守護天使,外資群及主力接下來會在鴻海中嘗試不同的策略,這都是需要時間,他們不知道哪一些策略能不能成功,但他們嘗試都是需要時間,當嘗試愈多方法,最終外資群及主力發覺都出不了貨,那時鴻海季線,半年線及年線都會在200元以上,外資群及主力就只能認命的在裡面渡過第三季及第四季了。

從4月11日以來,千張超級大戶已經增加了103人,合計買超鴻海股票88.35萬張,鴻海股東人數減少221629人,股東人數從1185673人減少到964044人,只要股票落在千張超級大戶手上,他們就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之所以我會和大家說去掉手上的槓桿,原因是川普關稅影響的時間點在第三季及第四季,記得鴻海從234.5元跌到112.5元時,就會有一些酸民出來說我在兩百多元鼓勵大家使用槓桿,一聽就知道僅是酸民,真正有看我影片的網友應該都很清楚一件事,也就是我在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時就不建議使用槓桿,那時我說股價淨值比愈高,未來股價波動就會愈大,我還拿2022年股市下跌六千點舉例給大家聽,那時台灣五十重量型權值股中,下跌三成的就超過一半,下跌超過四成的也有十家,甚至還有下跌五成,六成,甚至是七成的,2022年鴻海僅下跌了3.5元,扣掉除息的5.2元,鴻海在2022年其實還是上漲的,之所以鴻海中的股東能成功避開2022年台股下跌六千點,原因就是鴻海那時股價淨值比僅有一倍,根本沒有什麼投機的成份,當鴻海股價跌到淨值時,大部份的價值投資者根本不會怕,就是持續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再投入,到了2024年,鴻海股價從100元漲到234.5元,股價淨值比來到2.2倍左右,到了2025年4月9日,鴻海股價來到112.5元,下跌了五成多,雖然下跌很多,但是相同的情況在2022年時已經有發生在其他大型權值股上了,之所以現在要把手上槓桿去掉,一來是鴻海股價淨值比超過兩倍了,反正我之前就是超過股價淨值比1.5倍就不建議使用槓桿,兩倍以上對我來說就是鴻海合理價,也沒有任何理由要去使用槓桿,川普關稅不確定因素會到2026年第一季底,也就是明年的3月31日,那時大部份的台灣上市公司都會開出2025年第四季財報,台灣哪一些企業會被川普關稅影響,明年三月底都會一清二楚,明年三月底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無法透過川普關稅去恐嚇股市中的價值投資者,除了確定哪一些公司會受影響外,川普關稅影響全世界經濟的程度大概也會在半年後程現出來,也就是第四季財報就會顯示全球經濟是否會受到川普關稅影響,要是明年三月底鴻海開出第四季財報,還有全捄經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退,明年三月底之後,就能持續買200元以上的鴻海了,這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那時也不會有價值投資者動不動被恐嚇川普關稅會讓企業獲利衰退或全球經濟衰退,在股市中投資時,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是相當重要的,川普關稅是會影響到基本面及產業面,剛好鴻海股價淨值比有兩倍以上,所以去掉槓桿等待企業的基本面及產業面明朗,這也是相當明智的選擇。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群在鴻海中接下來可能的玩法!
2、台灣預售屋買氣將會是最冷的一年! 
3、台灣上半年用電量呈現負成長!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8日!外資群在鴻海中接下來可能的玩法!

很多散戶在股市中只會死死的盯著自己買進的個股,他們不會去觀察不同的個股發生了什麼事,股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在某一個期間中,外資群,主力及散戶的行為很有可能都是差不多的,因為很有可能就是同一批人,大家會發現我很常去觀察中小型投機股還有其他的大型權值股,原因就是外資群及主力的招式就那些,你可以透過別的個股去觀察出未來外資群及主力最有可能的行為,也能知道散戶會被哪一些招式坑殺,我一直和大家說不要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也就是鴻海股價漲到兩百元以上時不要上外資群及主力的當,當散戶在鴻海股價200元以上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之前廣達及緯創就走出了一波見到高檔後外資群及主力倒貨,外資群在廣達中倒貨了二十個交易日,散戶就一直向下攤平,當廣達股價跌了兩成左右後,外資群又買回了一些股票,又把股價向上拉抬到285元,比前一波高點的291.5元低一些,接著外資群及主力就又繼續倒貨,大家看台玻及富喬,這兩檔也是很明顯的向上打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散戶中了錨定效應進去向下攤平,外資群及主力就能一直順利的出貨,這兩檔股票沒有什麼價值,股價早就被炒到瘋狂價了,外資群及主力根本也沒有打算賣散戶40元以上的台玻,外資群及主力單純就是拉抬出40.5元讓散戶當錨點,接著在三十幾元一直倒貨,從九月份以來,外資群賣超台玻83996張,投信賣超1176張,自營商賣超19417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04587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台玻的淨值僅有14.68元,上半年虧損0.43元,我也是不懂這種公司為啥散戶敢去買三十幾元甚至是四十元的價格,一家不賺錢的公司,單純就僅聽到未來會發大財,就用股價淨值比三倍左右進去買,台玻股價下跌了一大段,星期五收盤也還有26.15元,股價淨值比還有1.78倍,記得在2019年時,鴻海能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每年可以賺資產的10%,結果市場僅給鴻海股價淨值比0.85倍到0.9倍,到了2021年到2023年,鴻海每年可以賺十元多,結果股價平均成交在106元,也就是股價淨值比1倍,台玻這種公司連賺錢都辦不到,僅憑市場一堆人在那唬爛,說未來台玻發大財,就敢把台玻炒作到40.5元,也就是股價淨值比2.75倍,散戶之所以會進去買台玻,原因就是股價一直上漲,而且成交量爆大量,另一個原因就是之前台玻漲到40.5元,當台玻跌到三十幾元時,散戶就覺得跌好多,散戶會在不同的地方中錨定效應,現在台玻跌到26.15元,股價淨值比也還有1.78倍,這種連獲利都辦不到的公司,股價淨值比能有1倍就該偷笑了,散戶之所以現在會向三大法人買十萬張的台玻,原因就僅是之前台玻漲到40.5元,當你看到散戶的壞習慣時,你就能引以為戒,讓自己不要中這種幼幼班的股市坑殺,接著再來看一下富喬,從8月22日以來三大法人合計賣超了六萬張,喬淨值14.69元,股價最高漲到83.1元,上半年僅賺了0.27元,股價淨值比最高來到5.65倍,星期五跌到63.2元,股價淨值比也還有4.3倍,散戶之所以會向三大法人買近六萬張,一樣是中了錨定效應,散戶覺得之前富喬股價最高83.1元,跌到六十幾元好便宜,大家知道為什麼散戶會知道富喬嗎?其實就是炒股集團故意放大成交量,讓富喬大漲,這樣就能吸引散戶的注意,當散戶注意到富喬後,他們就會看富喬之前最高83.1元,後面跌到六十幾元,覺得好便宜,其實這類的公司都是炒作,不論未來有多好,你不能去買這種獲利別人先拿走,然後風險你來擔的個股。

看完台玻及富喬後,你就知道散戶容易中錨定效應,自己未來記得不要中錨定效應,接著來看一下台達電,股價從一百多元一路上漲到兩百元,三百元,四百元,五百元,到五百元之前外資群及主力都有在買台達電,到了五百元以上後,三大法人就沒有再買過台達電了,從今年的第34周開始,外資群賣超6163張,賣超7218張,買超10412張,賣超10431張,賣超6519張,賣超10391張,外資群在六周中有五周是大賣台達電,結果台達電股價依舊噴出大漲,這就是散戶已經瘋狂會有的現象,一來是台達電籌碼被外資群及主力鎖定了,二來是散戶看到台達電股價一直上漲,天天上漲,上漲不停,就開始進到台達電中想要賺差價,這就造成台達電股價持續的噴出大漲,台達電的股價淨值比來到十倍,現在買台達電的散戶,之後只要股價下跌,他們會殺的比別人更狠的,對外資群來說,他們也沒有買任何一張成本在470元以上的台達電,散戶在台達電中一定是玩不贏外資群的,當指數還在上漲時,散戶一直去追價台達電,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也不是壞處,反正外資群及主力能賣到更高更好的價格,外資群及主力也是樂於散戶持續在台達電瘋狂,看完台玻,富喬,台達電後,大家就有了錨定效應的概念,還有散戶瘋狂會有什麼樣的情況,去年七月時,外資群連續三周賣超了鴻海17萬張,鴻海的股價不跌反漲,合計上漲了幾元,這也是散戶已經瘋狂的現象,哪天大家看到外資群及主力在鴻海中賣超幾周,鴻海股價依舊是上漲,那代表鴻海中的散戶已經瘋狂了,那有人問現在鴻海中的散戶已經瘋狂了嗎?畢竟鴻海星期四才看到了231元的高點。

大家看三大法人在鴻海中的買賣超情況,從今年的第二十六周開始,三大法人清一色的買超鴻海股票,所以目前鴻海中的散戶鐵定是還沒有瘋狂的,外資群及主力也不存在倒貨給散戶,從今年的第26周以來,外資群合計買超鴻海855951張,投信買超96123張,自營商買超30102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982175張,星期五鴻海股價大跌10.5元,外資群賣超了28649張,星期四外資群買超53087張,鴻海股價上漲7元,星期五我有追蹤外資群及主力的籌碼,星期四加上星期五,很多作多的外資群及主力是賠了幾千萬的差價,所以不存在外資群成功倒貨及散戶已經瘋狂,大家知道為什麼星期五散戶會買超股票嗎?道理很簡單,星期四很長的時間是能賣在229元到230元,星期五有很長的時間能買在220到221元,對散戶來說,星期四賣出,星期五買進,至少是能賺3.2%以上,甚至能賺到4%,這對散戶來說太香了,上面我有說過,星期四加上星期五外資群及主力賠了幾千萬元的差價,這些就是散戶買的,星期五外資群之所以賣超,原因就是兩天內有3到4%的差價,很多散戶星期四把股票賣掉,星期五又進去買回來,還是會有一些短視的散戶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玩一買及一賣的差價,星期四及星期五鴻海有不小的差價,而且很多散戶是能賺到3到4%的差價,這就造成外資群在星期五賣超了兩萬八千張股票,目前鴻海中的散戶沒有瘋狂的現象,外資群也還沒有成功的出貨,接下來外資群只有兩招,第一招是回測月線,反正大部份外資群及主力近一個月買了五十幾萬張的成本就在月線,也就是成本在212元,另一個可能就是下星期一會稍微反彈一些,畢竟星期五是整個台股下跌了443點,整個台股都是呈現下跌的,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想要賺差價,他們不敢讓鴻海股價回到他們的平均成本上,也就是月線的212元,星期五廣達是平盤,緯創還上漲,星期五鴻海的股價確實跌的相對重一些,不過星期四台股已經下跌172點了,結果鴻海股價上漲7元,星期五台股又下跌443點,結果鴻海股價下跌10.5元,星期四加上星期五,鴻海股價表現也沒有算很弱,外資群只要沒有辦法在鴻海中出貨,他們就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這一周外資群買超了鴻海100356張,鴻海的周線221.9元,星期五鴻海收在219.5元,這一周外資群買的都賠錢了,鴻海月線212元,要嘛下星期二外資群就會護盤把股價拉回222元以上,也就是周線以上,不然就是回測到月線的212元時再護盤,222元三大法人買了127701張,212元買了六十萬張,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沒有辦法讓散戶瘋狂的話,他們根本出不了股票,現在距離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太近,星期五鴻海下跌的算是稍微重一點,很多都是外資群及主力自己在那玩短線的,加上星期五融資少了2610張,這是星期五鴻海股價會下跌比較重的原因之一,因為鴻海籌碼面太漂亮了,短線吸引了一些短線客來炒短,星期二融資增加了2208張,星期三增加了3157張,星期四增加了2409張,星期五因為接下來有三天連假,加上台股指數大跌,短線的融資殺出,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股票都落在外資群及主力的手上,他們是能整死裡面的短線客的,一些散戶看到鴻海的籌碼面很漂亮,就想要融資進去大殺四方,結果發覺最終小丑僅是自己,星期五外資群及主力也是拼命的向下摜殺,讓一些融資戶自行認賠殺出,這一周融資客的成本是222元,所以不排除外資群及主力會把鴻海股價殺到212元,這樣就能去整死融資客,當鴻海股價跌到212元時,因為這邊是近一個月進到鴻海中外資群及主力的平均成本,一定會有外資或主力看不過去跳出來護盤,當外資群還沒有出貨時,不用擔心鴻海股價會崩盤,不會有這種事的,了不起外資群及主力就是整整裡面的短線客及融資客,股票都落在外資群的手上時,短線客及融資客是很容易就會被整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8日!台灣預售屋買氣將會是最冷的一年!

新聞說:今年已可先行判定為預售屋買氣的最冷一年,尤其前7月全台預售屋只賣掉2.56萬戶、銷售總額僅532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分別萎縮73%、69%,且7月整個月全台預售屋賣不到2700戶,也就是全台平均一天賣不到100戶、創預售屋揭露以來單月新低。房產業者指出,若以冷清買氣持續下去,推估全年預售屋恐賣不到4.5萬戶,甚至全年預售屋銷售總額很大機率低於1兆元。根據信義房屋彙整全台、六都加新竹縣市的預售屋揭露戶數與銷售金額,今年前7月,新竹縣市預售屋累積銷售戶數竟然還不到1千戶、僅927戶,尤其5至7月,已連續三個月、單月賣不到100戶。至於,六都前7月預售屋銷售戶數,沒有一個都會區超過6千戶,對比去年同期,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以及高雄市動輒1.2萬戶以上,台中市更貼近2萬戶,顯示今年整體預售屋買氣相當冷清。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上半年預售買氣呈現爆棚,幾乎是一年可創造兩年的銷售額,甚至瀰漫「不買會更貴」的氛圍,但在政策引導下房市直接降溫,現在民眾比較關注的議題是房價是否會鬆動,因此,除非預售建案有特殊賣點,普遍買氣偏向低迷。今年預售屋買氣低迷,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主要是受到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禁止預售屋轉售,直接鎖住投資客短期買賣獲利的途徑,再加上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整個房市只有首購族所受到衝擊較小,再加上銀行自主管控房貸,讓已上車、欲上車、計畫下車的購屋民眾均面臨資金斷鏈的恐慌,以致原本價量表現狂熱但脆弱的買盤近乎崩盤。

目前可查到的關鍵事實跟趨勢綜合後,給你一個有依據的、可操作的判斷與機率估估(注意:任何機率都是基於目前公開數據與政策走向的合理估算,未來若出現重大政策或利率變動,結果會改變)。

我看到的「關鍵事實」(證據),今年上半年、交易量已明顯下滑(上半年全國交易量比去年衰退約26%)。主要房價指數在2025年第二季對第一季呈現下滑(房價指數由168.42下降到164.39)。央行從2024年起連番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第七波),限制貸款成數、縮緊給貸寬限等,明顯收緊資金面。預售屋成交量已有暴跌紀錄(單月、單季出現60–70%甚至更多下滑),顯示預售市場需求崩落。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明文禁止預售屋換約及短期轉售(打炒作),已切斷投機客透過「紅單」獲利的路徑。綜合判斷(結論與機率),以下機率是基於上面事實、政策環境與過去市場反應的綜合評估—給你「哪個結果比較可能」的量化參考。1、下半年(接下來6個月),預售屋(新案):價格下跌或持平的機率較高。機率估計:下跌40–55%、持平35–50%、上漲5–10%。為什麼:投機性需求被禁止(不得換約轉售)加上銀行與央行限貸使自住買方也較謹慎,供應面若延後推案或降價促銷,短期成交量可能回升但價格面壓力仍大。中古屋(既有成屋):短期以量縮、價穩或小幅下修為主。機率估計:持平的機率45–60%、小幅下跌的機率(跌幅1–5%)30–45%、上漲5–10%。為什麼:成交量同步下降(買方觀望),賣方若有資金壓力可能降價促成交易,整體是向下的壓力但不見得瞬間大跌(成交減少會讓表面價格看起來更「僵化」)。

2、接下來1–3年(中期),預售屋:持續調整、整體趨勢偏向下修或盤整的機率較高。機率估計:下跌或淨值性修正55–70%、長期回穩(回到疫情前高價)機率低10–20%。驅動因素:若利率(或信貸條件)維持緊縮、投機管制未放鬆,加上供應若仍高,價格持續下修機率高。若央行轉向寬鬆或解除嚴格限貸、或出現強烈供給短缺,情況才會扭轉。中古屋:大幅上漲可能性低;盤整或小幅下修/區域分化較可能。機率估計:持平或小幅下跌55–70%、大幅下跌(大於10%)20–30%、明顯上漲5–10%。驅動因素:人口結構、就業與薪資、實質利率(房貸利率與薪資成長差)會決定長期購買力。重點是「區域分化」:台北市中心、重點學區或交通利多區相對抗跌;外圍或供給過剩區域下修壓力大。重要不對稱風險(會改變機率的關鍵變數),央行利率與選擇性信用管制是否放寬:放寬會顯著提高上漲或回穩的機會;持續收緊則加速下修。政府是否進一步針對稅、補貼、轉讓限制做大幅調整(例如放寬預售轉售條件或提供首購補貼),會改變投資與自住需求結構。宏觀經濟(出口、就業、薪資):若經濟衰退、薪資停滯,房市需求會更弱;反之若就業及薪資改善,支撐買盤。給不同角色的具體建議(實務),想買自住的人:目前屬買方市場(尤其預售案),可慢慢挑有真實需求的區位與有保固及交屋服務的建案;若貸款條件能承擔,分階段出手並留現金緩衝會比較安全。投資或短線炒作者:風險很高。預售屋轉售禁令與限貸已切斷主要套利管道,不建議短線博弈。賣方(須賣者):面對成交低迷,應考慮價格彈性、提供更真實的優惠或分期方案以促成交;若非必要,評估持有等待市場改善。建商/開發商:必要時調整推案節奏、改採更彈性的付款或保證交屋條款,並評估降價或轉為換手率高的產品線(首購、首換)以加速去化。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8日!台灣上半年用電量呈現負成長!

新聞說:經濟部今天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經濟部表示,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經濟成長率達6.75%,但同期用電卻負成長1.1%狀況;考量AI科技發展、美國對等關稅實施與深度節能計畫,估未來10年電力需求平均年增1.7%,較去年預估的2.8%有所下修。經濟部今天下午舉行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記者會,提出未來10年(114年到123年)用電需求評估與電源開發規劃,由經濟部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主持。李君禮指出,主計總處估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6.75%,全年經濟成長率有望達4%,但上半年用電較去年同期呈負成長1.1%,「這是第一次發生」。觀察產業用電差異大,半導體用電需求增加、大概7%到8%成長,但傳統高耗能產業如鋼鐵、水泥、造紙、石化等產業用電量減少,總結來看,上半年用電呈現負成長。經濟部預估114年到123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1.7%,李君禮說,仍高於台灣過去5年的年均成長率1.33%,若跟其他產業競爭國相比,台灣未來用電年增1.7%,比日本年均成長0.6%稍高,但跟韓國年均成長1.8%用電趨勢相當。經部:明年11月再生能源占比2成、2030年3成目標不變,媒體關切,半導體與AI等用電量持續成長,但經濟部去年預估未來10年用電年增2.8%,今年卻下修到1.7%的考量。李君禮說明,主要有2點原因,首先是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經濟成長、用電需求下降狀況,讓今年基期較低,評估今年整體用電可能負成長或是持平,除非經濟成長、用電沒成長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才可能調整預測模型;第2是行政院核定深度節能推動計畫,預計4年可節電206億度電,也帶來一定成效。在電力供給規劃方面,經濟部指出,有關興達電廠9月9日天然氣管線洩漏事故,台電尚在進行安全檢查,因工程進度受到事故影響,預估興達燃氣新2號機延後到明年5月接受調度,這次供需報告務實評估台電公司台中、通霄、大林等電廠新建燃氣機組進度,也納入國光電力、麥寮汽電等最新民營燃氣發電計畫,預估2025到2034年燃氣機組淨增加12.2GW,可因應長期用電需求成長。至於跟供電評估的備用容量率,李君禮解釋,台灣近年白天有太陽光電支持,因此主要目標轉為滿足夜尖峰用電。114年夜間備用容量率約14.2%,已較去年改善,並朝15%努力,評估114年到118年夜間備用容量率介於11.3%到14.2%,119年以後會高於15%。

因為這次經濟部的電力報告數據裡確實反映出一個「異常現象」:經濟成長率高達6.75%,但用電卻負成長1.1%。這通常代表產業結構正在快速轉換,部分傳統製造業下行,而新興產業(半導體、AI)成長,但因能效提升與節能計畫,總體用電需求沒有跟上 GDP。

接下來我分三部分來分析:

1.這是否是川普關稅影響的前兆?短期觀察:目前台灣用電下降,主要原因是傳統高耗能產業(鋼鐵、水泥、造紙、石化)用電明顯下滑,而非AI及半導體。這些傳產行業與出口有很大關聯,若美國、歐洲需求減弱或關稅壁壘升高,它們會直接縮減產能,造成用電下降。川普因素:川普政府正研擬依「晶片數量」課稅,以及擴大對中國與亞洲商品的關稅範圍。這會衝擊電子成品出口(筆電、手機、電視等),而不是晶圓代工這種上游。若電子終端產品出口減少,將連帶影響到零組件(PCB、面板、電源供應器等)與傳統製造業。結論:用電負成長本身不能直接說是「川普關稅前兆」,但它凸顯了傳產出口的疲軟。如果美國關稅擴大,這個疲軟會惡化,可能轉化為經濟成長動能下滑。

2.受川普關稅影響的企業類型,高風險產業與公司(出口美國佔比高、產品中晶片數量多、或屬於傳統製造業):電子終端產品組裝廠:鴻海、廣達、仁寶、和碩、英業達,筆電、伺服器、手機都會被課稅(尤其是川普按「晶片數量」課稅的話)。面板廠與消費電子零組件:群創、友達(面板產品晶片數多,進美國會變貴)。傳統製造出口商:塑化(台塑、南亞)、鋼鐵(中鋼)、紡織(聚陽、儒鴻)、水泥(亞泥、台泥),成本高、產品毛利低,遇關稅壓力會失去競爭力。白牌品牌或 ODM 出口商:沒有品牌溢價,產品容易被替代。

3.相對不受川普關稅影響的企業,上游半導體製造: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他們出口的不是成品,而是晶片本身,美國即使課晶片稅,也更針對中國製造,而非台灣(美國AI供應鏈仍高度依賴台積電)。IC設計:聯發科、瑞昱、矽力,設計公司本身不直接出口成品到美國,影響有限。純內需型產業: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金融保險(國泰、富邦)、餐飲零售(王品、全家、統一超),幾乎不受美國關稅衝擊。再生能源與電力基礎建設:中興電、士電、風電及太陽能供應鏈 → 成長主要靠台灣國內能源轉型政策,和川普關稅關聯不大。

總結:這次「經濟成長高、用電下降」主要是傳產出口疲弱,這一塊正好是川普關稅衝擊最強的產業(鋼鐵、石化、製造業)。受影響最大:電子終端成品組裝(鴻海、廣達、仁寶)、傳產出口(中鋼、台塑、台泥)。影響較小甚至受惠:半導體製造(台積電)、IC設計(聯發科)、電信、金融、再生能源。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9月27日!鴻海股價漲多修正散戶卻找利空帶入!序言

 9月27日!鴻海股價漲多修正散戶卻找利空帶入!作者:A大!星期五指數下跌433點,外資群近八個交易日下來有五個交易日呈現賣出,外資群近三個交易日期貨空單增加了近九千口,這不一定是要崩跌的前兆,不過確實是有可能是某一些外資要賣出手上持股,之前FED要降息,很多資金進到台股中佈局,有可能是炒股或炒匯率的,最近因為快要到季底了,央行有可能會讓台幣稍微貶值一些,畢竟太多中小企業都採取佛系避險,季底通常台幣就是會貶一些,這樣對中小企業來說才能減輕壓力,第三季台灣被課徵了疊加的20%關稅,台幣也升值10%,雖然第三季僅有三分之二季不到的時間被課徵20%,但對一些傳產及中小企業確實就是會造成傷害,近期台幣貶值,就會造成一些炒匯的資金賣出股票把資金匯出,一些炒匯的資金要賣出股票時,有可能是會先佈局期貨空單,這樣就能避免下跌時造成太多的差價損失,接下來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就要開第三季財報,我是不太相信外資群敢持有七千多億的部位去看第三季財報,對台積電,鴻海及一些AI概念股來說,有可能不會被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影響,但外資群持有七千多億的股票,還是有很多股票不是AI概念股,之前我們計算外資群買超了台積電4600億,買了鴻海1600億,確實外資群大部份買超的個股都是不太會被影響的AI概念股,外資群最近有在賣超台積電的現象,就連九月以來天天買超鴻海,星期五也賣超了28649張,會有人擔心空方利用一些消息打壓鴻海股價,其實這種小事就留給外資群及主力擔心吧,畢竟他們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鴻海一百萬張,其中九十幾萬張是外資群買的,外資群星期四買超了鴻海53087張,星期五賣超28649張,星期四鴻海上漲7元,星期五下跌10.5元,外資群根本就出不了貨,鴻海的月線均價212元,只要外資群及主力出不了貨,他們自然是會去拉抬及護盤的,很多散戶看到鴻海股價下跌個10.5元,就在那找鴻海的利空消息,其實單純就是跟著台股一起下跌罷了,星期五是全面性的下跌,而不是僅有鴻海下跌,要是僅有鴻海下跌,那你去找鴻海的利空,那還說的過去,台股全面下跌的話,就是外資群賣超股票導致的,星期五鴻海確實跌的比較重,不過星期四台股是下跌172點,鴻海上漲7元,星期五台股下跌443點,鴻海下跌10.5元,兩個交易日加起來的話,台股是和台股下跌的差不多的,這一周台股差不多持平,鴻海則是上漲2.57%,這就是三大法人買超很多鴻海會有的情況,這一周外資群買超鴻海股票100356張,所以接下來外資群如果賣不掉鴻海,他們自然會在月線去護盤,也就是212元,之後鴻海的季線也會逐漸走高,現在來到193元,時間再幾周後,大家就會發現鴻海的季線在200元以上,外資群如果出不掉的話,就會把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均價拉抬到200元以上,這樣讓散戶慢慢的進來買,外資群一來好護盤,二來想要出貨也比較容易出貨。

會有一些僅看幾次影片的網友覺得我看空鴻海股價,其實我是保持審慎樂觀,避免盲目的樂觀,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這不一定會影響到台積電及鴻海這種有競爭力的大型權值股,但是其他的傳產股及中小型股有可能會被影響,台灣人也不可能都在台積電,鴻海及AI概念股中上班,台灣人的平均薪資是四萬多,很多都是在中小企業上班,這些中小企業及傳產公司如果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之後的投資信心會大打折扣,而且外資群操作都是一個波段的,從4月23日以來,外資群還買超了六千多億,到8月7日之前,散戶鐵定是不敢進敢買股票的,外資群就只能偏多操作,到了8月7日之後,外資群為了讓散戶相信川普關稅已經利空出盡,還故意買超個兩千億,讓指數上漲三千點,對外資群來說,從4月23日到8月7日這段期間,外資群已經買走了大部份的流動籌碼,所以外資群再買個兩千億讓指數上漲三千點,對大部份的散戶來說也沒影響,外資群會說,就算你看到指數來到兩萬六千三百多點,你手上有股票能賣嗎?事實證明,近八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有五個交易日賣超,合計賣超433億,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自然就是散戶買的,最近散戶用25770點到25987點向外資群買股票,之前散戶在17306點很悲觀,在一萬八,一萬九,兩萬,兩萬一千,兩萬兩千,兩萬三千點都很悲觀,結果外資群在關稅確定課徵20%之後買超兩千億,把指數向上拉抬三千點,時間持續兩個月左右,現在散戶已經中錨定效應,很多散戶看到指數下跌也都敢進場買股票了,對外資群來說,只要散戶願意進來買,下星期外資群不見得要去摜殺指數,白話文就是,你用80元的價格在2019年買了鴻海,鴻海漲到100元,150元,200元,230元等,上漲愈多你愈開心,你也許會在過程中賣出股票,鴻海股價愈高你賺愈多錢,外資群或散戶願意用很高的價格向你買,你自然是很開心的,2019年到2020年這兩年,鴻海股價就是在70到90元整理,大部份的人就僅願意用70到90元買,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大部份的人僅願意用100到110元買,最終平均買在106元,要是外資群願意用200元向你買鴻海,你當然是開心,願意用300元向你買,你自然是愈開心,對外資群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買了台股七千多億,之前把指數拉抬到兩萬六千多點,終於散戶願意進來買股票了,外資群現在賣出手上的股票,就觀察散戶願意用多少價格買,要是散戶願意用兩萬六千點以上買股票,外資群把指數拉抬到兩萬六千點以上賣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股價漲多修正散戶卻找利空帶入! 
2、台塑三寶逢高申讓南亞科彌補獲利! 
3、川普擬依晶片數量對電子產品課稅!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7日!鴻海股價漲多修正散戶卻找利空帶入!

新聞說:中國勞工觀察:富士康鄭州廠剝削勞工,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觀察」25日公布報告稱,全球最大電子代工製造商富士康公司鄭州工廠的工作條件惡劣,不僅逾半工人是派遣工,為中國法定上限的5倍;大多數工人更每週工作將近75小時,遠超過中國法定最高工時及蘋果公司規定的每週60小時上限。《彭博》報導,中國勞工觀察25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作為蘋果的生產合作夥伴,富士康集團鄭州廠的員工還面臨剋扣工資、過度加班,及強迫仍具學生身分的派遣工上夜班等問題。報告重點關注蘋果及其供應商在3月至9月期間,全力趕工製造最新iPhone手機的生產過程。調查突顯一系列勞工權利問題,直指富士康僱用大批臨時工,違反了中國法律。報告還將問題歸咎於「訂單不穩定」,稱這導致工人長期處於壓力和恐嚇之下。蘋果公司在回應中國勞工觀察報告的聲明中稱,蘋果「堅定地致力於遵守最高的勞工、人權、環境和道德行為標準」。蘋果公司說:「我們定期進行第三方審核,只要供應鏈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我們都會迅速採取行動,確保我們的高標準得到維護。就這一案,蘋果團隊已趕赴現場並立即展開調查。」報告指出,鄭州廠在3月至9月期間僱用了15萬至20萬名工人,其中派遣工佔總員工人數的50%以上,是中國法定上限的5倍;報告並稱,富士康刻意將薪資分為兩期支付,第二部分薪資保留到下月月底發放,導致部分臨時工如果在每月25日前辭職,將無法獲得剩餘的45至50天工資。報告說,過度加班同時是鄭州廠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工人每週工作60至75小時,遠高於中國法定最高工作時間,以及蘋果公司設定的每週60小時上限」。中國勞工觀察記錄了蘋果員工在鄭州工廠的工作情況,並強調「這家美國公司的代表了解工廠的工作條件」。報告並表示,派遣工和學生工通常無法享有社會保險、帶薪病假或產假。工人還有健康與安全風險,他們接觸甲苯、二甲苯等危險化學品,卻缺乏足夠的防護設備或強制性的出口健康檢查;此外報告稱,辱罵、恐嚇及性騷擾現象普遍存在,勇敢投訴的員工將遭到監視、威脅,甚至公開其個人資訊。富士康並未立即對此發表回應。中國勞工觀察稱,與2019年發布的調查相比,許多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惡化。中國勞工觀察執行董事李強表示,蘋果在鄭州的主要供應商持續實施嚴重依賴派遣工和學生派遣工的勞動制度,這不僅違反了中國勞動法,也符合國際與「強迫勞動」相關的指標,並缺乏真正的執法和問責,「蘋果的全球供應鏈仍建立在對工人的系統性剝削之上」。

A大回答:星期五鴻海股價大跌了10.5元,就會有人去找一些理由或利空去帶入,例如說鴻海鄭州廠剝削勞工,上面的新聞有提到,鴻海在鄭州剝削勞工的情況和2019年時一樣,代表之前調查時就有差不多的問題,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件事,鴻海在中國給員工的福利及工作環境,是屌打大部份中國本土企業的,之前鴻海撤出部份產能到印度,很多中國網友出來求鴻海回去,說鴻海撤出部份的產能後,那些打工仔跑去別的中國企業工作,結果發現鴻海的工廠簡直是天堂,福利能屌打大部份的中國企業,要是鴻海會因為工作環境而被停工,那八成的中國企業工廠都會被停工,記得之前中國因為一些政治因素去調查鴻海的子公司,結果調查了一圈發覺鴻海是一間很守法的公司,其實抹黑鴻海的新聞一直是存在的,只是股價沒有下跌時大家也都不在乎,記得2019年到2024年2月,因為鴻海股價不漲,大部份的投資者就在那找一大堆看空鴻海的理由,其實單純就是鴻海股價不漲罷了,鴻海股價從112.5元漲到231元,過程中鴻海也有很多不利的新聞及利空,但股價上漲治百病,當股價上漲時,大部份的空方就會閉嘴,這種感覺就像是外資群買了台股七千五百億,把指數從17306點向上拉抬,當台股上漲到兩萬一千點時,外資群已經買了兩三千億了,很多散戶也在那看空台股,看衰指數,結果股市就一直上漲,天天上漲,上漲不停,到了8月7日關稅生效後,也就是台灣確實被課徵20%的關稅,外資群那時買了台股六千多億,把大部份的流動籌碼都買光了,也有不少的散戶在那看衰台股,看壞之後的經濟,確實我對台灣會被課徵20%及台幣升值10%也是心存疑慮的,不過我看空不作空,了不起就是保持審慎樂觀,不會盲目的樂觀,畢竟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的影響會在第三季及第四季才顯現,我一定要看到關稅沒對企業獲利及台灣經濟造成影響時,我才會開始轉樂觀一些,外資群為了對付看衰台股的散戶,他們就使出了瘋狂大漲模式,散戶愈看衰,台股指數愈是上漲,從8月7日之後,市場指數不到兩萬四千點,外資群就硬把指數向上拉抬三千點,讓大部份看衰的散戶懷疑人生,大家以為從8月7日以來都沒有任何利空嗎?真的是太天真了,其實過程中還是很多利空消息的,但是股市就是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散戶看到股市上漲,他們根本就不會去甩利空消息,最近幾個交易日,外資群佈局了近九千口期貨空單,很明顯近八個交易日也有五個交易日是賣超了,合計賣超433億,但散戶因為近兩個月身處在外資群一直拉抬的環境中,很多空方早不敢看空了,一些會進去放空的人也早被軋空到懷疑人生了,在股市一直上漲的情境中,很多瘋狂且無知的散戶會進來,他們會覺得股市只會上漲,今天買進,明天數錢,但股市怎麼可能天天上漲,大家還是得記得股市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公司賺錢是需要時間的,但股市一周卻是開盤五天,要是散戶很瘋狂的話,五天是能上漲超過50%以上的,以鴻海來說,一年能賺14元,現在鴻海一天就能上漲3元,5元,7元,甚至是10元,這一周星期一到星期四,鴻海分別上漲了兩元,五元,兩元,七元,四個交易日下來上漲了十六元,這已經比鴻海一年的獲利更高了,星期五下跌10.5元,所以鴻海這一周僅上漲5.5元,這還是比鴻海獲利速度更快,所以股市中本來就會存在利多及利空,股價本來就是會上漲後修正,想要鴻海股價上漲的比較健康,當然就是要用時間換股價,要是鴻海今年就上漲到300元,400元甚至是500元,這很明顯就是不健康的上漲方法,鴻海接下來也許是能一年賺14元,16元,18元,甚至到20元,六年下來可以賺一百多元,接著配出五十到六十幾元,要是六年後鴻海股價來到300元或400元,也配了50到60元給投資者,這才算比較健康的上漲方法,不然鴻海股價瘋狂的上漲,就像台達電一樣,明明獲利都還沒有出現,淨值也才81.69元,股價卻已經上漲到900元了,這樣的上漲方法就是太瘋狂了,這就僅是三大法人及散戶在裡面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罷了,星期五鴻海股價下跌10.5元,就會有散戶開始去找千千萬萬的利空及理由,大家就會發覺原來鴻海平常也是有利空消息的,就會覺得星期五鴻海是在下跌鄭州工廠剝削勞工的。
大家攤開星期五台灣五十成份股的下跌情況,光寶科下跌4.94%,鴻海下跌4.56%,台達電下跌4.07%,日月光控股下跌3.77%,南亞下跌3.17%,陽明下跌3.09%,世芯KY下跌2.81%,萬海下跌2.62%,聯發科下跌2.6%,很明顯星期五台股就是下跌了443點,難道這些公司都有工廠剝削勞工問題嗎?當然是沒有,充其量就是股市漲多了修正,股市是由資金堆出來的,外資群之前買超了台股七千五百多億,當外資群買了愈多股票,股價當然會上漲愈多,星期五外資群賣超台股251.94億,投信賣超台股54.08億,自營商賣超台股45.26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351.28億,很明顯台股下跌就是三大法人賣超,股市本來就不會永遠漲不停,短線就是勾心鬥角,你死我活,誰是最後一隻老鼠,還有吹牛的遊戲,散戶因為川普關稅問題,從4月11日之後不敢進到股市中,外資群也是知道這道理,所以從4月11日開始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時間到了8月7日,川普關稅確定了,散戶也敢進來買股票了,但大部份的散戶還是半信半疑,外資群就持續的再買兩千億,把指數向上再拉抬三千點,時間兩個月過去了,最近大家應該有發覺三大法人能賣超股票了,之前散戶都不敢進來的話,外資群根本出不了貨,大家還是得記住一件事,短線的股市是一買及一賣的遊戲,散戶只要不敢進來玩,外資群,主力,投機客,當沖客,短線客是無法決出勝負的,8月7日之前散戶不敢進來,所以指數再怎麼上漲,那也不關散戶屁事,外資群就在那時多佈局一些低成本的庫存,到了8月7日後,散戶開始半信半疑了,外資群就使出無限拉抬大法,讓散戶覺得進來買輕鬆賺,最近散戶確實有中錨定效應的味道了,外資群八個交易日中賣超五個交易日,合計賣超433億,對散戶來說,指數從最高到星期五的最低,已經有近千點的跌幅了,散戶覺得買了就賺,低買高賣就是這麼簡單,但之前我就說過了,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只要三大法人出得了貨,代表足夠多的散戶進來買股票,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不會再向上拉抬及護盤,散戶差不多也中了錨定效應了,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影響最快會在11月中顯示出來,關稅是從8月7日開始生效,有三分之二的季度是被課徵20%的關稅,還有台幣升值10%,要是第三季企業獲利就很明顯被影響了,那第四季是整季都被影響,大家應該有發現我一直會提醒大家這一件事,目的是要讓大家保持審慎樂觀,而不是盲目的樂觀,外資群只要在11月中之前賣出手上買的幾千億,很有可能他們就會開始拿一些關稅或其他的利空來整散戶,大家之所以近幾個月能很快樂,原因是外資群買了台股七千多億,因為最近外資群有開始賣超股票,所以已經不是買超七千五百億了,就僅剩七千多億,外資群的期貨空單有增加的趨勢,通常外資群買了一大堆的股票,他們要賣股票前,會先佈局期貨空單,大家說外資群賣超股市一定下跌嗎?其實也不一定,一買一賣成交易,外資群買的七千多億是從散戶手上賣出來的,只要散戶很樂觀的去接外資群賣出的股票,指數不但不會下跌,還有可能上漲,大家有看到台達電股價嗎?外資群早在台達電倒貨幾周了,但台達電的股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還噴出大漲,對外資群來說,他們就是希望散戶瘋狂一點,這樣才會高價買走他們手上的股票,外資群才能完成一買及一賣的差價遊戲。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7日!台塑三寶逢高申讓南亞科彌補獲利!

新聞說:即使DRAM漲價潮方興未艾,但指標大廠南亞科從84.5元高檔劇烈回檔,昨(26)日隨大盤重挫,更大跌7.31%收71元,4天修正幅度近16%,讓投資人心驚膽跳,好奇賣盤從何而來。如今答案揭曉,大股東台塑3寶聯手申讓,合計處分7.5萬張成一大賣壓,以南亞科昨日收盤價推算,至少套現53億元。台塑、台塑化和台化昨日公告,各申報轉讓南亞科持股2.5萬張,以昨日收盤價71元計算,每家套現17.75億元,合計入帳逾53億元,完成轉讓後,台塑3寶手中還各持有約30.98萬張,法人提醒,未來仍要嚴防大股東的提款動作。台塑3寶遭遇石化景氣逆風,加上第2季關稅、匯率等雙重利空夾擊,台塑、南亞、台化今年上半年分別虧損65.75億元、36.62億元和72.81億元,法人推測,由於塑化產業市況持續不佳,為弭平本業虧損,大股東才趁機逢高出脫南亞科,藉以美化帳面。另從主力券商進出資料觀察,昨日以元大證處分南亞科2660張最多,台灣匯立賣出1658張次之,而外資瑞銀證券也調節1510張,張數都超過千張。南亞科受惠DRAM報價驚驚漲,8月轉虧為盈,除月營收67.63億元、年增141.32%,稅後純益8.11億元,年增210.2%,EPS0.26元,法人看好第3季提早轉盈,終結連11季虧損,也激勵9月以來股價漲逾5成,成人氣夯股。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日前曾在法說提及,第2季非AI應用需求已觸底反彈,尤其DDR4市況持續轉好,可望帶動第3季價格與庫存調整持續改善,對第3季毛利率轉正有較高把握度,而整體淨利轉盈在第4季較有機會實現。

A大回答:最近記憶體的報價上漲,記憶體族群的股價就一直瘋狂上漲,每天就是很強勢的上漲,散戶及主力覺得記憶體報價只要上漲,未來公司獲利就會向上,一開始在記憶體族群的獲利還沒有出來前先佈局,之後公司獲利出來時出貨,這就有一點像海運股,之前海運股也是股價先飆漲一大段,之後公司獲利才出來,不過大家得記得一件事,景氣循環股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像海運股這樣遇到COVID-19,之前海運遇到COVID-19,讓海運報價異常的高,海運不但賺到很多的獲利,而且獲利的時間也拉的很長,不過記憶體,鋼鐵,面板,太陽能這類的公司,不一定是能有這麼長久的報價上漲及企業獲利,在公司獲獲利還沒有出來之前,南亞科已經從24.7元漲到84.5元,對大股東台塑三寶來說,公司獲利都還沒有出來,股價先上漲了六十元,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台塑四寶近幾年獲利表現的很差,現在市場在瘋他們手上持有很多的記憶體族群,台塑三寶當然是很樂意的先把獲利拿走,接著讓散戶去擔風險,大家以為散戶知道記憶體族群能賺多少或賺多久嗎?不要太天真了,大部份的散戶就是之前看到記憶體族群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而且成交量一直爆大量,新聞上每天在報導記憶體報價上漲,記憶體族群發大財,散戶進去買記憶體個股也不是為了賺公司經營得到的真金白銀,散戶就是想要去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而以,結果被大股東破梗了,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炒股有一點像吹牛,很多人明明知道一副牌僅有四張Ace,結果有人喊到了五張,十張,二十張,大部份的人都知道這就僅是玩吹牛,但就是沒有人要去抓,畢竟他們想要別人喊到三十張,五十張時賣出,這樣就能賺大錢,後面大股東就是看不下去了,怎麼會把一付牌喊到100張Ace,很搞笑的事是,一副牌才52張,就算有人喊100張Ace,還是有人信這種鬼話,大家不要笑,不要以為不可能,之前DR股全面爆漲時,大部份的人都知道DR股根本不會獲利,結果因為個林媽媽把美醫德炒到天價,也就是從1元炒到71元,林媽媽集團中的成員賺到了錢,就開始去炒泰金寶DR,還有一堆奇怪的DR股票,一些主力為了自己作局,不願意進林媽媽一伙人作的局,他們就去找其他的DR股一起炒,這就是集體吹牛的時代,大部份人都知道這是吹牛,是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但禁不起漲停賺錢太香,他們還是會盲目的跟著進場一起炒股,最終就是有人賺大錢,有人留在裡面洗碗,這一次台塑三寶賣出南亞科,等於就是讓炒股集團不能鎖碼,通常要無止盡把股價炒高,一定是要把短線的流動籌碼買光,台塑三寶賣出的股票,這些本來算是穩定籌碼的,因為市場把股價炒的太高了,大股東都受不了出來喊抓,最終就是爽到台塑三寶,一些在那作局的主力,散戶,外資群等,後面通通都傻眼,就這樣被破梗了,炒股一定有風險,股市買賣有賺有賠,進股市前不要盲目當韭菜。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7日!川普擬依晶片數量對電子產品課稅!


新聞說:川普擬依「晶片數量」對電子產品課稅! 牙刷、筆電皆受衝擊,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研擬一項全新關稅方案,考慮依照進口電子產品中所含晶片數量來課稅,企圖迫使企業將製造鏈移回美國。知情人士透露,計畫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電動牙刷到筆記型電腦都可能被納入課稅清單,市場普遍擔憂這將進一步推高消費成本,加劇通膨壓力。商務部評估按晶片含量比例課稅,根據《路透》報導,這項方案尚未正式公布,細節仍可能有所調整。依照目前規劃,美國商務部將依產品中晶片含量的估計價值,按比例課徵關稅。三名知情人士指出,初步方案中,對進口電子產品的晶片相關價值擬課徵25%關稅;來自日本與歐盟的電子產品則可能被課徵15%。此外,商務部還考慮過讓企業透過在美投資獲得「美元對美元」的抵免機制,但僅限於將至少一半產能移回美國的公司。不過目前仍不清楚這項措施能否落實。白宮:美國不能依賴外國半導體,對於外界關注,白宮發言人德賽強調:「半導體對國家與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他表示,川普政府正採取「多面向策略」,包括關稅、減稅、放寬管制以及能源優勢,推動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不過,知情人士也透露,商務部原本提議將半導體製造設備排除在關稅範圍之外,以免增加美國本土生產成本,但白宮對此並不滿意,因為川普一向反感各種豁免條款。專家憂心推升通膨 國內商品也難倖免,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崔恩指出,若依晶片數量課稅,將導致美國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而這正發生在美國通膨率高於聯準會(Fed)2%目標,且仍在加速的時刻。」他也提醒,就算是美國本土製造的產品,由於關鍵進口零件需被課新稅,最終也難以避免漲價。川普近期關稅動作頻頻,這並非川普首次祭出強硬關稅手段。就在25日,他才宣布對品牌藥品課徵100%關稅,並對重型卡車徵收25%關稅,令一度平靜的國際貿易環境再度陷入動盪。事實上,今年4月,川普政府已對藥品與半導體進口展開調查,理由是過度依賴外國供應,對美國國安構成風險。川普8月時更直言,美國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約100%的關稅,但對於已經在美國設廠,或承諾在美國投資生產的企業則予以豁免。這番話被視為直接向台積電、三星電子等海外大廠施壓,逼迫他們擴大在美布局。全球供應鏈恐再受震動,外界分析,如果該計畫付諸實行,將進一步衝擊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從生活必需品到高階電子產品,幾乎所有含有晶片的設備都難以倖免,短期內可能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物價,也為全球市場增添新的不確定性。

這個「依晶片數量課稅」的新構想,如果落實,對台灣科技產業影響非常大。以下為分析:

1.台積電直接影響:台積電本身不出口成品,而是晶圓代工廠,主要客戶是美國(蘋果、輝達、AMD、超微、博通等)。如果成品(手機、筆電、伺服器)在美國被課稅,品牌廠會要求降低成本,轉而壓低台積電晶片代工價格,或要求更多在美生產。川普已明確點名半導體關稅「豁免條件」= 要在美國設廠,這等於逼迫台積電加速亞利桑那廠擴產。潛在影響:台積電美國成本高導致獲利率下滑(毛利率可能再被壓1~3個百分點)。如果台積電無法快速增加美國產能,可能面臨失去部分美國訂單的風險。

2. 鴻海直接影響:鴻海組裝蘋果 iPhone、iPad、MacBook 以及 PC、伺服器導致這些產品晶片數量極多(單台 MacBook 上百顆晶片,伺服器更多),課稅衝擊極大。由於鴻海大部分生產基地在中國、越南、印度,出貨到美國會被課重稅。潛在影響:蘋果等品牌勢必要求鴻海加速把產線移到美國(威州廠本來低調,可能被迫重新啟動)。若移轉不及,可能導致訂單流失給在美有產能的廠商(例如部分組裝交給美國 EMS)。短期內獲利率會受壓縮,除非美國給予「投資抵免」補貼。

3.其他台灣受影響公司,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伺服器及筆電組裝廠),出口美國的伺服器與筆電晶片數量多,關稅衝擊非常大。這些公司主要製造據點在中國與台灣,部分在越南、墨西哥,但美國本土產能有限導致短期衝擊獲利。和碩是蘋果 iPhone、iPad 次要代工廠,同樣面臨組裝產品課稅壓力。台灣IC設計公司(聯發科、瑞昱、聯詠等),不直接賣到美國消費者,但產品(手機晶片、網通晶片、螢幕驅動 IC)被嵌入終端品後出口美國 → 終端廠商會因稅負壓力壓低成本,轉嫁到 IC 廠,間接打擊 ASP 與出貨量。

4.總結:受害最深為鴻海(iPhone、MacBook、伺服器組裝,晶片數量多,對美依賴高),一樣受害最深的公司還有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伺服器、筆電出口美國),中期承壓的公司有台積電(毛利率被壓,需加速美國產能布局),聯發科、瑞昱、聯詠等IC設計公司(需求端被壓縮),相對受惠(如果美國給補貼),在美國已有產能的公司(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鴻海威州廠若重啟)。增加墨西哥、印度產能的台廠,可能部分避開關稅壓力。川普依晶片數量課稅導致台灣公司風險程度排序表,從最受害到相對安全排列:台灣公司受影響風險排序,鴻海高風險因為獲利恐明顯受壓,iPhone、MacBook、伺服器等產品的晶片數量多,出口美國比重高。主要產能在中國,短期難完全轉移受關稅衝擊大。一樣高風險的公司還有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伺服器及筆電代工),出口美國的伺服器晶片密度極高(數百顆每台)。雖然有部分產能在越南及墨西哥,但不足以消化需求,關稅會直接壓縮毛利。風險最大的還有和碩,因為是蘋果iPhone、iPad次要組裝廠。與鴻海情況類似,但規模較小,受害次之。台積電中風險:毛利與出貨承壓,客戶(蘋果、輝達、AMD)產品被課稅導致要求降價或更多美國產能。美國廠成本高,毛利率恐下降1~3個百分點。長期會加速美國擴廠,但短期承壓。IC設計公司(聯發科、瑞昱、聯詠等)台積電晶片本身不直接被課美國關稅,但成品(手機、電腦)要課。客戶(品牌廠)可能砍單或壓價,出貨量與ASP受壓。日月光投控、力成、南茂(封測廠)等公司低風險:短期影響有限,主要出貨給晶片廠(TSMC、輝達、聯發科),不直接出口終端品。影響較間接,取決於客戶訂單變化。面板及零組件廠(友達、群創、欣興、南電)等公司,產品有進美國,但晶片含量不高,不會被當成「重點課稅標的」。受影響小於手機及伺服器供應鏈。總結:最受害的公司為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高晶片密度成品所以關稅最重),次受害的公司為台積電(毛利被壓)、IC設計公司(出貨被砍或壓價),相對安全的產業為封測、PCB、面板(影響間接、晶片密度低)。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9月26日!外資讓利更多鴻海散戶進場賺差價!序言

 

9月26日!外資讓利更多鴻海散戶進場賺差價!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251.94億,投信賣超台股54.08億,自營商賣超台股45.26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351.28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3340口,期貨留倉空單25119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1796口,今天台股成交4,808億,下跌443.53點,跌幅1.7%,收在25580.32點,電子下跌30.44點,跌幅2%,收在1490.4點,金融下跌3.93點,跌幅0.18%,收在2199.83點。今天外資群期貨空單又增加了3340口,三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了8919口,近八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賣超五個交易日,買超三個交易日,合計賣超433億,這就是外資群慣用的錨定效應,先向上拉抬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向下讓利,對散戶來說,台股指數已經下跌了九百多點了,但對外資群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買任何部位超過25500點,今天台股指數收在25880點,散戶覺的指數下跌了近千點,覺得好便宜,買了就能賺一千點,但指數是從17306點漲到26360點,本來指數漲到兩萬四千點就差不多了,但外資群故意要讓散戶相信關稅利空已經結束,硬從兩萬三千多點向上拉抬了三千多點,有一些人說散戶哪有這麼愚蠢在兩萬六千點買股票,其實你也不用和我爭論,畢竟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從4月23日以來到九月中,外資群買了七千五百億,這些股票一定是散戶賣出來的,近八個交易日外資群賣了433億,這些股票一定就是散戶買走的,台股指數的周線是25985點,十日線是25770點,外資群賣超的433億就是散戶買走的,散戶平均成本就是在25770點到25985點,這一點絕對不需要懷疑的,外資群近三個交易日多佈局了近九千口期貨空單,很明顯就是散戶已經上鈎了,接下來外資群愈是賣超,散戶就愈會買進,過程中外資群也不會死命的向下摜殺,反正只要在某個位階散戶願意買,外資群就在那位置賣股票給散戶,一開始看空的散戶,他們已經被外資群及主力軋空到懷疑人生了,就算沒有放空的人,指數從兩萬三千點漲到兩萬六千多點,很多偏空的人早被其他無知散戶嗆到躲起來了,一些手賤真的敢去放空的人,他們也早被軋空到懷疑人生了,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就是要去殺無知且貪婪的散戶,這些人一直在那找落後補漲股,賣了某一檔股票後又要去找下一檔,一付錢在他的戶頭中會咬他似的,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這些散戶就是愚蠢到爆炸,散戶賣了A股票買B股票,不是都在差不多指數位置買的嗎?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去年六月前賣房子,那時房子很好賣,價格也很貴,結果你在去年六月又買了另一間房子,你覺得自己賺到了嗎?在樂觀的房市中,要是好的房子一定都是會跟著上漲的,你要是買到漲比較少或下跌的,那些房子鐵定是有問題或是過去漲太多,你在相同的景氣換房子,一定不存在什麼賺到好多這種事,股市也是一樣,你賣了鴻海買了台積電,賣了廣達買台達電,這不都一樣嗎?指數在兩萬六千點時,所有的個股都雞犬升天,大家看一下指數在26360點及17306點時大型權值股的位置,你要是在相同的指數換股,基本上你買到的都差不多基準點,例如在股市悲觀大盤淨值比兩倍,樂觀時大盤淨值比2.5倍,對應到的個股股價淨值比也是兩倍及2.5倍,一般散戶之所以會賠錢,就是會在個股股價漲起來後賣出,接著去買別的個股,但在差不多的大盤淨值比下,股價淨值比也差不多,這時會有人說,有一些個股確實股價很便宜,例如傳產,鋼鐵,紡織,水泥等,這些個股之所以很便宜,一定就是有原因的,例如傳產,鋼鐵,紡織,水泥會被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影響獲利,第三季及第四季獲利會很難看,散戶覺得這些個股沒有上漲就去買這些個股,結果上漲不會漲,下跌會跟著跌,而且下跌是沒有底的,想要撿便宜的話,就是在大盤淨值比2.5倍賣出,在大盤淨值比兩倍時買,也許你在大盤淨值比2.5倍時把台積電賣了,在大盤淨值比兩倍時買回來,這樣的差別就是賣1350元,買1050元,廣達的話就是賣在291元,買250元,這樣才叫低買及高賣,有一些散戶在鴻海中去掉槓桿後就去買其他的個股,我一直覺得很有趣,去掉槓桿的意思不就是把借的錢還掉嗎?怎麼會去掉鴻海的槓桿後還能去買什麼東元,台泥,美債,廣達等,大家會發現外資群開始佈期貨空單及賣現股時,新聞就會開始變的悲觀,之前川普關稅及FED降息,一付都是好消息,之後只要外資群多賣一點股票後,大家就會發覺川普關稅又變成壞消息,FED降息也成了經濟衰退的因素,當股票在外資群手上時,不論任何消息都是利多,畢竟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他們控制了大部份流動籌碼,只要外資群及主力買了台股七千多億,他們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只要外資群及主力不賣,台股就會一直很強勢,最近幾天外資群佈局了近九千口期貨空單,也賣超了433億,只要散戶持續中招,大家就會發現股市開始轉悲觀,之前似乎不論怎樣都是好消息,當外資群及主力賣超後,不論什麼都成了壞消息,散戶在台股上漲近八千多點都不敢買,但打出了一個高檔錨點,接著跌個近一千點,散戶就開始覺得好便宜,接下來外資群會一直賣出一邊試探,要是某個位階就能賣,那外資群就不會讓利,為了增加一些懸念,外資群過程中還是有可能買了後賣,接著賣了後買,讓指數出現反彈,這樣散戶才會覺得和外資群打的有來有回,過程中要是一路下跌,散戶反而不敢買太多,要是下跌後上漲一點點,散戶就會覺得要反攻了,自己要快點買進發大財,最後有可能會被套的愈來愈深,只要外資群在11月中把手上七千多億賣掉,我敢和大家說,之後外資群鐵定會用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去恐嚇散戶,要是散戶不怕,反正外資群賣的差不多時就壓制及摜殺,全球的新聞這麼多,外資群總是會檢到槍,一撿到後就能讓散戶多殺多及人踩人。

之前說散戶的資金會在定存,電信,美債ETF,還有一些會去放空台股指數,還有一些人會去買跌很深的傳產,塑膠,水泥,鋼鐵,紡織,當然還有一些人會去玩中小型投機股,如金居,台玻,富喬等,不過定存,電信及美債ETF算是比較大宗,今天台股最多下跌500點,電信股中的中華電信是上漲1元,台灣大哥大上漲1元,遠傳上漲0.8元,今天外資群買超了中華電信2412張,買超台灣大哥大1606張,買超遠傳5250張,之所以外資群會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試想,散戶躲在電信股中,他們就是等指數跌下來,或是大型權值股跌下來,這樣他們就能去完成一賣及一買的差價遊戲,但指數是從兩萬三千多點漲到兩萬六千多點,進到電信及美債ETF的散戶,他們已經中了錨定效應了,他們眼中就只有台股已經下跌近一千點了,今天外資群故意買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等電信股,這樣散戶就能賣掉電信股去買外資群手上的大型權值股,這時會有人說,外資群哪有這麼好心,其實那些大型權值股就算今天大跌500點,其實上漲的幅度還是遠遠超過電信股,外資群買走了散戶手上的電信股,散戶就會有很大的機率去買外資群手上的大型權值股,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251億,所以代表有很多散戶進去買台股了,一些是從定存中進去的,另一部份是從電信股中進去的,外資群買電信股賣大型權值股,這其實代表外資群賣了更多的大型權值股,今天遠傳股價來到87.1元,遠傳的除息價是87.5元,今天外資群能買到很多的遠傳,原因就是散戶看到遠傳填息了,覺得賺到6%左右了,又看到台股大跌500點,就進去買台股,之所以外資群買台灣大哥大比較少,道理也很好懂,台灣大哥大的填息價是113元,今天也才107元,大部份都是成交在106.5元,買台灣大哥大的散戶不一定是會賣出手上的持股進到台股中,另一檔中華電信填息價是134.5元,今天中華電信收在134.5元,外資群買到2412張,其實中華電信在八月中就已經填息了,是電信三雄中最快填息的,通常電信股也很簡單,每年除息後會跌3到5%,加上除息的5%左右,這樣會跌8到10%,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電信股會慢慢的填息,要是填息太快的中華電信,那就是會平盤整理或修正一些等其他的電信股,像中華電信早填息了,到明年七月差不多就是這樣子了,了不起就是在134元左右整理,遠傳填息價格是87.5元,不過有可能到90元附近整理,遠傳要是漲到九十幾元,差不多就是到頂了,台灣大哥大填息是113元,最高了不起到116元,對散戶來說,他們待在電信股中,在中華電信及遠傳的散戶,今天是很有可能到其他大型權值股的,今天外資群買最多的就是遠傳,買了5250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當散戶賣了遠傳,當然就是進去買其他的大型權值股,對散戶來說,今天台股最多大跌五百多點,在散戶的眼中,台股從最高點以來,最多下跌了近千點,今天三大法人能賣台股351億,大部份就是來自於定存,電信股及美債ETF。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讓利更多鴻海散戶進場賺差價!
2、川普政府擬對進口晶片數量設限!
3、央行祭出第七波打房重挫房市信心!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6日!外資讓利更多鴻海散戶進場賺差價!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2734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買了2611張,第三名的是元富,買了1808張,第四名的是美林,買了1662張,第五名是富邦,買了1320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瑞銀,賣了10774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7893張,第三名的是凱基台北,賣了5211張,第四名是摩根大通,賣了3304張,第五名的是台灣摩根,賣了3121張,今天偏空操作的外資群及主力當沖都賺很多錢,不過從4月11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九十八萬張,三大法人買超了一百多萬張,外資群當沖能賺到錢,不代表隔日沖或波段能賺到錢,台積電及台達電中散戶已經瘋狂了,所以外資群沒有買1255元以上的台積電股票,沒有買470元以上的台達電股票,但在鴻海中就不同了,所有的價位都是外資群及主力買出來的,所以鴻海股價只要下跌,那外資群及主力就不可能會賺錢,來看一下今天當沖賺很多錢的外資群及主力,瑞銀買3074張,賣13848張,合計賣超10774張,均買價在221.35元,均賣價在222.49元,合計賺了1412.8萬元,美商高盛買4361張,賣12254張,合計賣超7893張,均買價在220.94元,均賣價在221.78元,合計賺了1141.7萬元,凱基台北買3095張,賣8306張,合計賣超5211張,均買價在220.92元,均賣價在222.6元,合計賺了1513.9萬元,摩根大通買3685張,賣6989張,合計賣超3304張,均買價在219.94元,均賣價在221.58元,合計賺了847.1萬元,台灣摩根買4279張,賣7400張,合計賣超3121張,均買價在222.77元,均賣價在222.41元,合計賺了369.3萬元,大家有看到偏空的凱基台北一直在伺機偏空賺錢,但發現多方勢力比較強時,凱基台北就會偏多操作賺差價,一般的散戶是很難達到凱基台北這樣的玩法的,通常錢不是自己的,也就是基金或ETF經理人,他們因為拿著投資人的錢去操作,他們賺及賠都無所謂,這樣的人在操作時就會比較靈活且不帶感情,會有人說這樣的人能賺最多嗎?其實這種人厲害的僅有少數,大部份都是打工仔,時間久了後,通常是會輸給穩贏的政府及券商,這世界沒有什麼比政府及券商收交易稅及手續費更好賺,不論上漲也好,下跌也罷,你賺錢也好,你賠錢也罷,只要你交易,你就要支付交易稅及所得稅,時間拉的愈長,政府及券商是能把短線客,投機客及當沖客淘汰掉九成以上。

昨天外資群狂買鴻海53087張,平均是買在229元,今天平均賣在221元,所以今天一些賣超的外資群,當天雖然贏很多錢,但兩天下來鐵定是賠錢的,看一下賠幾千萬的外資群及主力近兩個交易日情況,摩根大通買17402張,賣7740張,合計買超9663張,平均買在227.19元,平均賣在222.27元,合計虧損1617.2萬元,台灣摩根買11136張,賣8445張,合計買超2691張,平均買在226.46元,平均賣在223.2元,合計虧損2317.5萬元,台灣匯立買4206張,賣3696張,合計買超510張,平均買在227.43元,平均賣在222.92元,合計虧損1768.2萬元,美商高盛買10673張,賣14950張,合計賣超4277張,平均買在225.95元,平均賣在222.93元,合計虧損2521.8萬元,瑞銀買14964張,賣17420張,合計賣超2456張,平均買在227.21元,平均賣在223.82元,合計虧損5016.5萬元,之所以會有散戶今天和外資群換手,其實就是讓利太明顯了,昨天散戶可以很輕易的賣在229元,今天能很輕易的買在221元,這樣就產生了8元差價,對散戶來說,昨天賣掉,今天買進就能賺8元,這樣是有3.5%的差價,扣掉交易稅及手續費,也還能有3.1%的差價,對散戶來說太香了,之前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12元讓利到200元,再拉抬到210元讓利到198元,這兩次維持的時間都太短,也就是很少人能賣在212元,接著買到200元,也很少人能賣在210元買在198元,這兩次出現極高和極低的時間很短,散戶要是沒有一直盯盤,可能機會一閃就過去了,但是昨天你能很輕易的賣在229元,今天能很輕易的買在221元,昨天在229元以上至少有幾個小時,今天在220元也有幾個小時,對散戶來說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吃可惜,對外資群來說,他們最怕的就是散戶不進去和他們玩,一開始給散戶一點甜頭及香餌,這都是沒有問題的,大家看一些詐賭的,一開始是不是會給被害人贏一點甜頭,之後才會開始宰肥羊,一開始如果不給你點甜頭,也許你買個100元,賠了你就不玩了,覺得就是騙人的,要是一開始讓你多贏幾次100元,你就自覺天下無敵,開始有信心的下重注,接著就是讓你的錢都賠光,大家要記得一件事,外資群及主力會用統計和散戶玩,也許散戶一兩次會玩贏外資群及主力,但時間拉長後,散戶會賠錢的機率就很大,我舉一個例子,要是你作多賺到錢,也許今天買了某一檔個股,上漲1%,3%或5%就賣了,接著如果再漲,你就是眼睜睜的看著漲10%,20%,30%,50%,100%,你也不一定會再去追回來,下跌時要是你買到一檔爛股票,賠1%,3%,5%時你不一定會止損,就會讓虧損持續的放大,看到指數上漲時,從17306點漲到26360點時,也許你就是一直傻傻的看著指數上漲,當指數跌到26000點時,你進去買,接著跌到22000點,你很有可能就是一直抱著給它跌,散戶是有很多壞習慣的,時間只要一拉長,總是會賠多賺少,外資群不怕給散戶甜頭,外資群及主力就怕散戶不進來玩,要是散戶不進來玩鴻海,現在股票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散戶要是一直不進來,三大法人是要如何賺差價,一開始讓少部份散戶嘗點甜頭,只要散戶願意進來,一切都好說。

9月24日台股指數最高來到26394點,今天最低來到25469點,對散戶來說,台股已經下跌了925點,也就是已經下跌了近千點,但這是外資群及主力慣用的錨定效應,也就是故意向上拉出一個高檔錨點,讓散戶覺得已經下跌了多少,從三大法人進出表來看,9月15日到昨天,外資群合計買超了88億,指數從25357點到25580點,很明顯外資群根本沒有任何部位成本高於25357點,昨天及前天外資群的期貨空單增加了5579口,所以今天台股會下跌443點,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外資群本來就擁有籌碼面的優勢,從4月23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台股七千多億,已經買掉了大部份短線的流動籌碼,外資群故意一直向上拉抬指數,讓一些放空或看空的散戶懷疑人生,之前我就說過了,我看空不作空,之所以看空是認為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會在第三季及第四季生效,不放空的原因是作空比較不具優勢,加上短時間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他們想要把指數拉抬到哪裡,就會漲到哪裡,對散戶來說,他們從17306點一路看空,有的已經被軋空八千到九千點了,有的在兩萬一千到兩萬三千開始看空及放空,外資群就故意拉抬指數到26394點,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拉抬指數上去就僅是舉手之勞,畢竟短線流動籌碼大部份都落在外資群手上,從兩萬四千點到兩萬六千三百九十四點這一段過程中,散戶開始相信指數會一直上漲,從九月七日開始,外資群賣超的天數比買超的天數少,這就意謂的散戶開始進來了,9月17日指數收在25438點,外資群也是很賤,透過指數跌下去後會再漲回來,而且還會立刻賺錢去引誘散戶,下跌190點的隔天就上漲三百多點,這樣持續做了幾遍,散戶就會覺得下跌就是送分題,這是其中一批中計的散戶,未來會有大批的散戶中錨定效應,他們會把26394點當成一個錨點,然後去計算指數已經下跌300點了,下跌500點了,下跌800點了,下跌1000點了,他們不會管指數是從17306點漲上來的,也不會管什麼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我常和大家說,散戶都是金魚腦,他們的注意力僅會有七秒,就算散戶知道第三季及第四季是關稅影響台股最大的兩個季度,但他們看到指數一直上漲,還有奇怪的個股也一直上漲,最終他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貪念進場想要喝口湯,只要有夠多的散戶這樣想,外資群就能順利的出貨,對散戶來說,台股已經下跌了近一千點,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這一千點就是他們做出來的假象,外資群及主力根本沒有任何部位是買在25500點到26394點,就像我昨天和大家說的,外資群根本沒有買1255元以上的台積電,當台積電股價從1355元跌下來到1300元,對散戶來說台積電已經下跌了55元,覺得跌好多,股價好便宜,外資群及主力就能利用散戶中錨定效應出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6日!川普政府擬對進口晶片數量設限!

新聞說:再向半導體開刀,川普政府擬對進口晶片數量設限,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推出一項新計劃,旨在大幅降低美國對海外製造半導體的依賴,以推動本土生產,並重塑全球供應鏈。該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要求晶片企業在美國本土製造的晶片數量,需與其客戶從海外生產商進口的數量保持大致1:1的比例。知情人士透露,若企業長期無法維持此比例,將面臨額外關稅。報導指出,這項計畫源自於川普上月曾提及的設想。那些加大對美投資的科技公司將可避免半導體進口被徵收約100%的高額關稅。知情人士稱,此次提出的產能對等要求,比單純增加國內投資更為嚴苛,因為海外產品往往價格更低、供應鏈調整困難,而提升美國本土供應能力又需要時間。如果該計劃得以實施,可能會使本已複雜的關稅體系變得更加混亂。

這會影響到台積電,鴻海或台股接下來的表現嗎?

川普政府若真的推動「半導體進口數量設限加1比1本土產能配比」政策,影響層面會比單純關稅還大,特別是對台積電、鴻海以及整體台股:對台積電,直接影響:TSMC目前主要先進製程(3nm、5nm、7nm)都在台灣生產,美國亞利桑那廠(4nm、3nm)尚未大規模量產,產能占比極低。如果真的實施「進口量需與美國本土產量對等」的規則,台積電短期 不可能滿足此條件。結果:要嘛美國客戶(Apple、NVIDIA、AMD、高通)必須 減少向台灣下單,轉而要求TSMC擴大美國廠產能;要嘛台積電被迫加速擴建美國廠,成本與效率大幅下降。投資層面:短期內,這是利空,因為台積電海外廠投資壓力上升,毛利率下滑。但長期可能推升台積電「美國在地供應」的重要性,美方政府甚至可能提供更多補貼。

對鴻海來說:鴻海雖然不是主要晶片製造商,但在伺服器、組裝、部分半導體封裝測試有布局。如果美國進口晶片受限,這會導致鴻海在美國的伺服器組裝、電子產品製造缺料風險升高,供應鏈成本增加。但鴻海有在威斯康辛等地投資基礎設施,美方可能要求其與美國晶片廠(Intel、TSMC Arizona)加強合作,間接受惠於美國本土化趨勢。對台股整體,半導體族群利空:台積電、聯電、日月光這些晶圓代工與封測公司會面臨「客戶下單受限加美國廠投資壓力」的雙重打擊。組裝代工廠中立偏利多:像鴻海、廣達、緯創等伺服器組裝廠,可能受惠於美國廠區產能需求(AI伺服器、美國製造),但也會承擔成本壓力。資金面影響:若政策細節偏向強硬(高關稅加嚴格比例管制),短期會引發外資擔憂,資金撤出台股可能性增加,特別是權值股台積電。總結:對台積電來說短期利空(投資成本上升、供應鏈限制),長期若補貼落地,可能轉為利多。對鴻海來說短期供應鏈壓力,但美國在地化擴產可能反而受惠。對台股來說半導體權值股受衝擊,短線大盤易下挫,但中長期取決於美國補貼與台廠調整速度。核心觀察重點,1、美國補貼規模與條件:若補貼能抵銷台積電高成本,影響會縮小。2、客戶態度(Apple、NVIDIA):是否願意吸收更高價格、保障台積電訂單。3、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進度 : 若延宕,利空時間會拉長。4、外資資金流向 :若風險升高,短線可能撤出台股轉往美股或其他市場。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6日!央行祭出第七波打房重挫房市信心!

新聞說:去年9月19日,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重挫房市信心,因此也被市場稱為「919房市事變」。一年過去,現在市面上的投資客群幾乎銷聲匿跡,成交量更接近腰斬。在此背景下,民眾對房價走勢的看法也出現明顯轉變。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調查結果顯示,有56.7%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23%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僅20.3%預期房價上漲,對比去年第四季的宅調查數據,當時僅11.5%看跌、29.1%看漲,顯見民眾對房價的看漲預期已有所降溫。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過去許多人深信房價只漲不跌,但近一年來的市場表現顯然已打破這一迷思。當前房市進入盤整階段,蛋黃區因供需穩定,房價相對有撐;然而,部分僅靠建設題材支撐、生活機能尚未完善、且房價明顯超漲的蛋白區或新興重劃區,隨著投資客大量離場,區域房價也出現鬆動跡象。儘管房市降溫,但對自住客而言卻可能是進場的好時機。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調查,針對何時是最佳購屋時機,有73.7%的受訪者認為理想的購屋時機至少需等待1年以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認為一年內適合進場的比例從上一季的18.4%上升至本季的26.3%,增加7.9個百分點,反映市場信心略有回溫。莊思敏表示,市況降溫,屋主心態易軟化,購屋民眾現在反而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看屋和議價。加之年底傳統購屋旺季來臨,剛性需求遞延出籠,以及政策環境有所鬆綁,近期看屋人潮的確有變多的跡象。

下半年及接下來幾年台灣房價會上漲還是下跌的機率比較大?

當前數據加政策與資金面因素整合成一個有條理、可量化的機率判斷,並附上主要推論依據與投資/購屋建議,方便你快速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結論(先給答案),綜合近期調查、房價指數與央行政策,我的最佳估計是:短期(下半年,0到6 個月):以「持平或微幅下跌」機率較大。估計機率:持平 65%、小幅下跌(負1%至負7%)25%、上漲 10%。中期(6–12 個月):市場仍偏向盤整但不確定性高。估計機率:持平 50%、下跌 30%、小幅上漲 20%。中長期(1–3年):若經濟(尤其科技出口)維持強勁且央行逐步放鬆或出台配套,價格有機會回穩甚至小幅上漲;反之若資金持續撤離或信貸再收緊,則可能回調。估計機率:持平偏上(小漲)40%、持平30%、下跌30%。(以上為在「目前已公開數據與政策情況下」的量化判斷,並非保證;下面說明原因與關鍵條件。)為什麼我會這樣判斷?(關鍵推論點),民眾與市場預期已由樂觀轉中性或偏空,中信房屋第三季民調顯示:超過半數認為房價會持平,看跌者比例上升,看漲者顯著下降,反映出「買方期待議價、投資客退出」的情緒。這會把短期往上潛在動能抑制住。成交量顯著下滑、而非只靠價格支撐,多項報導與房價指數顯示:成交量萎縮(交易量接近腰斬),房價走勢出現區域分化(蛋黃區撐得住、蛋白/新興重劃區較弱)。量不振通常先導價格盤整或回檔。央行利率與信用管制仍是關鍵變數,央行近半年以來利率相對穩定(維持高於過去疫情低點),且選擇性信用管制(9月19日)抑制投機性需求;只要信貸與利率條件沒大幅放鬆,需求回溫有限。央行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不鬆)是壓抑房價上行的重要原因。宏觀經濟(就業、出口)是支撐中長期的正面因素,台灣受惠於科技出口(尤其AI及半導體),經濟若持續強健,實際購屋需求(尤其自住、職場移動)會支撐房價中長期表現;但這不一定會立刻轉換為高交易量或全面上漲。區域與產品分化會更明顯,蛋黃區(市中心、交通/生活機能佳)因供需較穩定,跌幅有限;而依賴建設題材、生活機能不成熟的新重劃區或高價投資標的,隨投資客退出會有較大修正空間。風險及關鍵變數(會改變機率的事),央行放鬆(或信貸條件大幅鬆綁)導致房價上漲機率顯著提高。全球或台灣經濟急速惡化(如出口大幅下滑)導致房價下跌機率提高。政府推出大型社會住宅或稅制/建照變動導致局部區域供需重組。投資客若部份回流(例如因股市波動)導致短期交易量與價格可能有回溫。對購屋者,投資人或持有者的實務建議,自住買家,若資金與貸款條件穩健,且看中的區域是蛋黃或生活機能佳區域,現在是相對有利的議價期(賣方心態趨軟、談判空間大)。(注意:要算好總持有成本含利率與稅費),短期投資客及翻轉交易者,風險升高:若持有期小於1年,建議謹慎或避開高價/投機重劃區,因成交量不足導致換手成本高。長期投資人(3年以上),聚焦於「稀缺地段、交通樞紐、學區、工作機會集中區」;若經濟與人口結構支撐,長期持有勝算較高。賣方,若短期有換屋或資金需求,建議分批出售或拉長時間窗,並合理定價以加速成交;避免在市場信心低迷時一次全部拋售造成更大損失。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9月25日!外資狂買鴻海爆量股價挑戰新高點!序言

 9月25日!外資狂買鴻海爆量股價挑戰新高點!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43億,投信賣超台股18.24億,自營商買超台股70.17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50.5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1862口,期貨留倉空單21779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726口,今天台股成交4,897億,下跌172.88點,跌幅0.66%,收在26023.85點,電子下跌13.79點,跌幅0.9%,收在1520.84點,金融下跌15.02點,跌幅0.68%,收在2203.76點。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43億,指數下跌172點,昨天外資群賣超129億,台積電還平盤,今天等於就是補跌,昨天外資群就偷偷的佈局三千七百口期貨空單,今天又佈局1862口期貨空單,確實是有一點高檔佈空單的味道了,外資群今天買超鴻海53087張,等於是買了鴻海120億,這幾天我已經說過了,外資群買超台股7500億,其中有4800億是買超台積電,有1500億是買超鴻海,其中台積電佔台股的權重是鴻海的十倍,結果買超台積電的金額僅多鴻海三倍多,所以按比例來說的話,外資群是更看好鴻海的,今天又買了鴻海120億,累計買超鴻海1620億,三大法人從4月11日以來已經買超了鴻海103萬張,外資群買超鴻海九十幾萬張,鴻海的股東人數至少是減少二十萬人,這一周應該還會持續的減少,當外資群及主力買走了鴻海短線的所有流動籌碼,那鴻海上漲根本就不關散戶的事,外資群拉抬鴻海股價,大部份的散戶手上也不會有股票,這時會有人說,鴻海中不是還有將近100萬個股東嗎?嗯,確實還有接近100萬個股東,但有一些股東是不會賣的,這些人等於就是死籌碼了,外資群持續的買走鴻海中會流動的籌碼,現在頭洗下去了,一定就是得一直買,不然外資群及主力根本出不了貨,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也不會怕出不了貨,畢竟鴻海股價淨值比也才兩倍多一點而以,台積電股價淨值比都十倍多了,台達電十幾倍,廣達都快要六倍,鴻海股價淨值比還是算非常低的,之前鴻海股價淨值比一直在0.85到1.1倍,價值投資者就是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持續買進,外資群手上的股票就一直落在散戶手上,當三大法人籌碼表上顯示持續賣超,那外資群,主力,投信,基金,ETF,投機客,短線客,當沖客等,他們會覺得鴻海一定是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三大法人才會一直賣,所以價值投資者就能連續五年買到股票,這五年下來複利再投入,價值投資者能買到非常多的股票,而且手上的槓桿也不少。

不過今年4月7日到4月9日鴻海出現三根跌停,讓一些價值投資者有一點警覺心了,所以在鴻海股價漲到200元時把手上槓桿賣給外資群,一來價值投資者可以減少風險,二來外資群及主力只要買到股票,他們會拉抬及護盤,沒有買到的外資,主力,法人,投信,基金,ETF等,他們看到三大法人籌碼表上這麼漂亮,他們就會覺得別的法人是不是有內線或是準備幹大事,就會衝進來一起買,大家就會看到三大法人持續的買進股票,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這對價值投資者及三大法人來說是雙贏,價值投資者用股價淨值比兩倍把槓桿賣給外資群及主力,當外資群及主力買到股價200元以上的股票,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當初我說鴻海股價淨值比兩倍算合理,三倍以上才叫瘋狂,但當初三大法人手上沒有股票,他們根本不會幫價值投資者去拉抬,最近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而且也不是用股價淨值比0.85倍到1.1倍賣出,是用股價淨值比兩倍賣出,這等於就是雙贏,外資群買到股票後,他們若是想要賺錢,就要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到股價淨值比三倍,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最近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股價走勢強到沒朋友,原因就是三大法人買了鴻海股價103萬張,之前價值投資者至少買走了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兩百萬張的股票,最近還了一百萬張給他們,外資群也是買的很開心,價值投資者手上的都是現股,而且成本極低,試想,你持有鴻海六年,股息能領七次,合計能領33.9元,2019年半年線是78元,成本就會降到44.1元,要是你再把槓桿去掉,幾乎你就是零成本了,接下來鴻海會受惠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到2031年AI伺服器都會每年成長四成以上,你多領一年股息賺一年,價值投資者手上的籌碼也算是極度穩健的,畢旣幾乎都能零成本了,這種人持股心態一定是非常猛的,股價再怎麼下跌或上漲,基本上都動搖不了這一群人,這時有趣了,三大法人買了103萬張股票,成本在200元以上,他們想要賺錢就是要向上拉抬,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後,手上的都是零成本的庫存,他們根本也不會賣,之後鴻海的籌碼就會變的異常穩定,現在三大法人就是想要把流動籌碼買光,只要讓散戶瘋狂,之後大家就會看到鴻海變成台達電這樣的妖股,外資群及主力只有在鴻海中的散戶都瘋狂時才有可能出貨,去年225元連續三周,外資群合計賣超鴻海17萬張,鴻海股價還上漲了幾元,外資群現在把鴻海拉抬到230元,結果散戶還是沒有瘋狂的現象,哪天大家發現外資群賣超了,鴻海股價依舊上漲,那時代表散戶瘋狂了,當散戶瘋狂時,外資群就能順利倒貨,那時進去買的散戶就很容易被套牢住。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狂買鴻海爆量股價挑戰新高點! 

2、台幣重貶1.17角30.5元關卡失守! 

3、川普3大類產品關稅重拳又來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9月25日!外資狂買鴻海爆量股價挑戰新高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12966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8318張,第三名的是港商野村,買了7762張,第四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5813張,第五名是花旗環球,買了5331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元富世貿,賣了1769張,第二名的是凱基,賣了1477張,第三名的是群益,賣了1329張,第四名是國泰敦南,賣了1312張,第五名的是宏遠,賣了1045張,今天偏多主力及外資群依舊是全力拉抬,企圖把鴻海向上拉抬過234.5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鴻海一百萬張以上了,外資群買超鴻海九十幾萬張,目前大部份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手上,所以他們想要向上拉抬是相對容易的,今天狂買的是小摩,瑞銀,港商村野,台灣摩根,花旗環球,美商高盛,港麥格里,台灣匯立,美林等,這些外資群本來就買了一大堆鴻海股票,而且成本接近兩百元,最近又開始在220到230元大買鴻海,他們的成本一定會向上提高不少的,上星期作空小戰隊最偏空的富邦,今天也認命的偏中立操作,富邦買7856張,賣6055張,合計買超1801張,平均買在228.31元,平均賣在229.49元,當沖賺了629.9萬元,之前我就說過了,十個外資及主力中有七個作多,只有一到三個偶而偏空,只要散戶不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那A外資及B主力賣出股票,一定是落到C外資及D主力手上,當偏空的外資及主力看盤後的三大法人進出表時,他們會發覺三大法人依舊是買超,只要三大法人合計是買超,那代表目前鴻海還是多方佔優勢,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試想,假設有三十家外資,二十家投信,十家主力,這些人彼此都不認識,他們進到鴻海中操作,他們能用什麼去看出對方的態度呢?沒有錯,當然就是透過籌碼,在股市中不用管任何一個人怎麼說,你一定要看他怎麼做,嘴巴上說多有信心都沒有用,只要他賣超,代表他一定是沒有信心的,只要買超,代表他信心滿滿,要是你是這六十家外資,投信及主力其中之一,你看到外資群及主力近半年買了一百多萬張鴻海股票,你會不會想要進來買呢?當然一定是會,你會以為別人有什麼內線或是別人要幹大事,進來可以一起喝個湯,以正常來說,只要三大法人大買,籌碼就會相對的穩定,畢竟幾十萬個散戶的股票落到幾十個經理人手上,他們只需要看懂幾十個人的心態就行了,而且經理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程度,比較不會像散戶這樣不可預測,當三大法人,散戶,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看到鴻海的籌碼面這麼漂亮,他們鐵定是會想要進來作多的,持有的散戶或價值投資者也會惜售,這就會造成股價容易上漲,現在三大法人頭洗下去了,所以會一直去買走市場上流動的籌碼,只要三大法人把流動籌碼買光,他們就能把鴻海股價向上拉離開他們的成本區,就像台股指數一樣,之前外資群在兩萬一千點買了兩千億,在兩萬三千點買了兩千億,後面流動籌碼都在他們手上時,他們隨便買一點就上漲幾百點,哪怕是賣也是上漲,這樣就能把指數拉抬離開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區,昨天我有說過,外資群在兩萬五千六百點以上沒有買任何的股票,所以接下來讓利個六百點外資群都沒有影響,今天台股下跌172點,對散戶來說台股已經跌了172點了,要是指數再下跌個兩百點兩天或三天,散戶就會覺得好便宜,但外資群的成本是更低的,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

近兩個交易日外資群出貨台積電,昨天賣4744張,今天賣超8113張,從9月12日以來,外資群就僅有買超台積電4815張,9月12日那天外資群買超了台積電10814張,股價是在1240元到1260元,所以外資群目前手上並沒有1250元以上成本的台積電,今天台積電股價收在1320元,外資群能有70元的空間可以讓利,這就是外資群慣用的拉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讓利一些出貨,最近外資群已經把台股指數向上拉抬到散戶都相信的地步了,最近的股市就給散戶一個假象,也就是股市只會上漲,不會下跌,随便買,輕鬆賺,哪有什麼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的問題,當散戶都這樣想時,外資群及主力才能讓散戶進來換手,一開始只有少量的散戶敢進來買進,一開始敢進來買的人,一定都是能賺錢,空手及放空的散戶看到賺錢的散戶就在那流口水,賺到錢的散戶就四處找人嗆聲,說賺錢有什麼難,不是有手就能賺錢嗎?我常和大家說股市就是詐騙集團最多的地方,想要讓散戶踏進來圈套,一開始一定是要給一點香餌的,而且一定要有少數的散戶能賺錢,這些散戶就會四處的去炫耀,外面大部份的散戶看到裡面的散戶賺到錢,他們就會產生不甘心的心情,很有可能就會進去玩短線,進去的散戶也不會管目前的股價是否高估或瘋狂,反正股市就是給人一種今天買,明天賺,今天押身家,明天買車又換房,一些散戶就是會在外資群及主力讓利一些才會進來,這種感覺就像是房市,一開始屋主都是開比較高,就是留個5到10%給買方殺,原本要賣2000萬的房子,屋主就是開2200萬賣,買方看到跌到2000萬,就會覺得賺到了,用2000萬買到值2200萬的房子,買方開心,賣方也開心,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台積電最高1355元,散戶用1255元買到,已經跌100元了,覺得好棒,買到算賺到,其實外資群根本沒有買任何一張台積電成本高過1255元的,所謂的讓利100元,其實就是拉出來的高檔錨點,就是讓散戶買的開心,外資群賣也賺大錢,兩者都開心,不過房市和股市不同,房子買了後你會住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房子你買了後也不會有人常常報價給你,股票就不一樣了,你買了後就會有人常常報新的價格給你,所以在股市會比較快發現自己就是韭菜,在房市的話,反正大家都是掛他喜歡的價格賣,反正能不能成交也無所謂,自己掛的開心,覺得房子值這個錢,我也常常以500元掛賣鴻海,我也是覺得鴻海值500元,但會不會有人和我買就是另一回事了。
今天鴻海上漲7元,股價收在230元,成交量126236張,外資群買超53087張,投信買超7967張,自營商買超4405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5460張,上面我們分析外資群持有台積電的成本,大家可以看一下外資群在鴻海中的買超情況,九月份以來每天都買,甚至從八月以來到九月也才僅賣超了兩個交易日,這兩個交易日都僅有賣超四千到五千張,外資群在鴻海股價200元以上合計買超了655739張,外資群從4月11日以來買超鴻海九十幾萬張,前面買超三十幾萬張成本非常的低,就僅有一百六十幾元,原本鴻海漲到兩百元左右時,那時外資群確實是有可能像廣達及緯創這樣出貨,前一陣子外資群連續二十個交易日賣超廣達,賣了廣達十幾萬張,股價跌到兩百五十幾元,之後買回廣達四萬多張,廣達股價又漲回288元,這和去年外資群出貨鴻海的招式一模一樣,今年外資群確實是有可能在鴻海,廣達,緯創用同一招,不過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00元時,散戶不和外資群換手,而且把手上的多出來的槓桿都賣給外資群,這就使得外資群買到了一大堆價值投資者去槓桿的股票,當外資群買到很多股票時,他們的成本就變高了,而且外資群也嘗試過在212元讓利到200元出貨,結果散戶還是站在賣方,接著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10元,然後讓利到198元,散戶依舊還是賣超,再來把鴻海拉抬到218.5元,向下讓利兩天,股價跌到213元,結果也才騙到1523張的散戶進來,隔天外資群開盤讓鴻海股價跌到208元,這就是鴻海的月線,當時外資群買了鴻海五十萬張,成本就在月線,偏空外資或主力把鴻海股價打到月線以下的話,那就是要給偏多的外資群及主力死,股市就是這樣,今天你不弄死他,明天他就弄死你,偏多外資群及主力也是深知這道理,所以就弄死了一開始偏空的瑞銀,隔一周高盛,凱基台北,富邦又組成偏空小戰隊進行偏空操作,高盛在第三天就先投降了,凱基台北及富邦撐了五天,這兩天連富邦也都投降了,今天乖乖的偏多當沖,賺了六百多萬,現在鴻海中的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愈來愈高,而且他們也出不了貨,所以外資群現在乾脆就把市場上鴻海流動籌碼都買光,接著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離開他們的成本區,就像台達電這樣,還有台積電這樣,外資群明明賣超了,台達電六周中還有五周是噴出大漲,這代表台達電中的散戶非常的瘋狂,最近兩個交易日外資群賣出台積電,結果台積電也才小跌二十元,外資群成功的把台積電拉抬開他們的成本區,大家可以看一下鴻海,外資群機乎就是天天買,他們每一個價格都有買到,這就不存在外資群沒有買多少以上的鴻海股票,最近鴻海所有出現的價格,都是外資群一筆一筆買出來的,去年外資群在225元出貨,三周的時間賣超17萬張,鴻海還上漲了幾元,去年很多散戶被外資群及主力出貨,今年當然就沒有這麼容易被騙,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會使用相同的招式,他們不會相信散戶可以在股市中活這麼久的,在鴻海中他們等於就是失策了,他們沒有想到鴻海中的散戶還是同一批人,去年被他們耍了,今年我們就在裡面靜靜的看著外資群及主力裝逼,去年價值投資者的槓桿太大,這是累積五到六年出來的槓桿,這就使得今年4月7日到4月9日出現相對驚險的情況,當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兩倍時,價值投資者也不和外資群及主力硬碰硬了,就把手上的槓桿賣給外資群,當初差不多用股價淨值1倍買到,幾年後用股價淨值比兩倍賣給外資群,我常和大家說,股票如果在外資群手上的話,股價淨值比不會僅有一倍的,鴻海是一間連續三十六年獲利,三十六年配息,股東權益報酬率有10%的優質公司,這種公司如果股價淨值比1倍,那你每抱一年你就賺10%,2019年我78元買到的股票,今年鴻海能賺14元的話,這樣等於報酬率來到將近20%了,抱的愈久得到的報酬率愈是驚人,因為股票在外資群手上時,外資群才會把股價淨值比拉抬到三倍,四倍,五倍,甚至更高,價值投資者以兩倍賣出手上的槓桿,現股就留著讓外資群帶著散戶飛,這就是雙贏的局面,外資群順利拿到股票了,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風險去掉,現在手上就通通都是現股了,而且去掉槓桿後成本會變低,未來就更不會有什麼賠錢的風險,外資群之後能把鴻海拉抬到股價淨值比幾倍,我們就靜靜的看著,之前我們和外資群是敵對的狀態,現在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對外資群來說,價值投資者手上的現股成本極低,這些人都是幫忙他們鎖籌碼的好朋友,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反正我們也不會再和外資群搶股票了,外資群從其他的散戶手上買光流動籌碼,之後外資群如果想要賺錢,他們就要讓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三倍,四倍,五倍,甚至更高,現在價值投資者已經是大獲全勝了,之前一些人說我們抱上又抱下,當你去掉槓桿後,其實有幾成的股票已經算是獲利了結了,當初用世界八大奇景般委屈價格買到,現在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兩倍以上,這算是稍微合理一點的價格了,但距離瘋狂還是有一點距離的,大家看一下台積電股價淨值比十倍,台達電十幾倍,廣達接近六倍,鴻海也才兩倍,哪有股價瘋狂這一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