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中央銀行將於9月18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儘管美國聯準會降息機率高,市場普遍認為,台灣央行須關注關稅衝擊、美國聯準會動態,將延續停看聽策略,估利率「連6凍」;至於央行是否鬆綁房市管制,讓房貸水龍頭水量更大,專家認為,最快年底才會有變化。美國經濟出現雜訊,投資人押注聯準會9月將降息1碼,而聯準會利率決策出爐後,緊接著就是台灣央行的第3季理監事會,不過市場預期,央行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連6凍的機率高。匯率風暴結束?專家提醒川普變數廠商仍須審慎,「台灣有(貨幣政策)寬鬆的壓力,但不是現在」,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主計總處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上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4.45%,全年商品出口突破5800億美元,改寫新高,這對央行來說確實為難,總體經濟數據如此亮眼,貨幣政策寬鬆說不過去。儘管央行9月不降息,但時間往後推移,對等關稅對傳產的衝擊逐漸發酵,林啟超坦言,就算經濟成長率上修,多數產業、多數民眾無法享受到,而且最新一期無薪假人數、家數都顯著增加,「經濟數據很漂亮,但把電子拿掉後,都不漂亮」。林啟超認為,對等關稅影響集中傳統產業,ICT、半導體目前未受衝擊,加上四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業者持續擴大資本支出,接下來1、2個月台灣出口還不會掉下來,估計央行會等到12月,綜合最新經濟預測、出口等數據變化,再來評估是否預防性降息。央行除了聚焦關稅衝擊,另個焦點是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動向。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公開表示,貨幣政策調整有3大條件,分別是國內通膨情勢、經濟成長,以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方向。林啟超直言,近期美國聯準會態度明顯轉鴿,又有美國總統川普推波助瀾,即便聯準會今年下半年維持審慎降息步調,不排除明年會更鴿;而台灣央行12月理監事會日期晚於美國聯準會,屆時可以從聯準會會後聲明、點陣圖等資訊,更清楚釐析國內外經濟局勢,做出合適的貨幣政策。台經院所長吳孟道同樣認為央行9月將按兵不動,他進一步指出,央行12月應延續停看聽作法,最快明年第1季才會調整貨幣政策,往寬鬆方向走。吳孟道認為,台灣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占比約達7成,這部分不受對等關稅影響,靜待232條款出爐;從川普目前發言及策略來看,美國非常在意半導體主導權,預計將透過關稅下手,就算台積電等大廠赴美投資可以豁免,「整串供應鏈這麼長,中小型供應商還能豁免嗎,我沒這麼樂觀。」吳孟道分析,美國關稅政策勢必對台灣產生衝擊,但現在影響還沒全部顯現,也不是一次性,必須「讓子彈飛一會」,而且除了台灣,也必須關注美中關稅談判發展。吳孟道指出,如果央行太早降息,籌碼反而變少,估計央行最快降息時機點,會落在明年第1季。除了貨幣政策,央行對房市管制的態度也受到矚目。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公開向金融界喊話「水龍頭開大點」後,行政院院會4日拍板,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也就是俗稱的「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市場解讀,此次放寬代表「水龍頭開了」,而央行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並未進一步談及鬆綁集中度管制,其實已反映立場。林啟超則說,去年房市火熱,央行去年8月陸續找34家國銀喝咖啡,隨後要求國銀提出為期1年的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改善方案,時間至今年第4季,目前看來,已經有初步成效,打破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並扭轉市場預期心理,不太可能此時鬆綁管制措施。林啟超預估,最快也要等到今年12月,待銀行改善方案執行結果告一段落後,央行再來思考下一步。
川普關稅加上央行集中度管制,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也就是俗稱的「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會讓下半年或明年房價上漲嗎?
因素分析:這些政策與事件對台灣房價的潛在影響
用戶詢問的核心是,川普關稅、央行集中度管制,以及「新青安」貸款方案排除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是否會導致下半年(2025年9月後)或2026年房價上漲。基於經濟邏輯、專家觀點和最新市場預測,我將逐一拆解這些因素的影響。總體來說,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更傾向於壓抑房價上漲動能,而不是推升:關稅衝擊可能導致經濟放緩、就業不穩,進而減少購屋需求;央行管制持續抑制貸款供給;新青安放寬雖有刺激效果,但規模有限,且在高利率環境下難以逆轉大局。預測顯示,下半年房價可能持穩或微幅修正(下跌5-10%),2026年則有更大下行風險,尤其若關稅效應全面發酵。
1. 川普關稅的影響
負面效應主導: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出口美國商品課徵20-32%關稅)被視為2025年台灣經濟的最大風險。台灣出口依存度高(進出口占GDP逾100%),對美出口占比達26.8%,遠高於中國的16.2%。關稅將衝擊傳統產業(如鋼鐵、機械)和部分電子供應鏈,導致企業倒閉、失業增加、薪資成長停滯。這會間接壓低房市需求,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購屋意願。股市若因關稅波動,也會連動房市(股市獲利常轉移至不動產)。
潛在正面效應:少數觀點認為,央行可能因經濟壓力而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大幅降息(預防性寬鬆),降低資金成本,刺激房貸需求並推升房價。但這需等到關稅影響顯現,且央行目前傾向「停看聽」,9月會議預計維持利率不變。
時間點:影響不會立即顯現(「讓子彈飛一會」),下半年可能還不明顯,但2026年若關稅持續,房價下行壓力加大。預測顯示,關稅可能使2025 GDP成長下修0.43-1.61%,房市成交量低迷。
2. 央行集中度管制的影響
持續抑制房價:央行自2024年起加強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管制(要求銀行提出自主管理方案),已初步打破「房價只漲不跌」神話。2025年上半年,新竹縣市和高雄市成屋總價中位數已跌15.1%和14.1%。專家預估,管制至少延續至年底,短期內不會鬆綁,以防房市過熱。這會限制銀行放貸意願,減少市場流動性,高房價(台北家庭所得需16.4年買房)下,買方觀望加劇。
與其他因素交互:若關稅導致經濟放緩,央行可能在12月會議後評估鬆綁,但前提是房價已明顯修正。目前房價仍在緩慢成長,央行態度謹慎,不利上漲。
3. 新青安貸款方案排除銀行法72-2限制的影響
有限刺激:行政院4日拍板將「新青安」(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排除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相當於「水龍頭開大點」,允許銀行增加青年購屋貸款額度。這可能刺激首購需求,尤其在高房價環境下,年輕人(未滿30歲平均年收入55.9萬元)更依賴低利貸款。但方案規模有限(聚焦青年),且在央行整體管制下,無法大幅推升整體房市。
風險:若結合降息,可能放大需求,但專家認為這不足以逆轉關稅和管制的負面效應。反而可能加劇貧富差距(低薪高房價問題)。
總體預測:房價趨勢
使用表格總結2025下半年與2026年的可能情景(基於多方預測分布,包括樂觀、中性、悲觀觀點):
時間點主要情景預測關鍵驅動因素概率估計(基於來源分布)
2025下半年持穩或微跌(下跌5%~ 10%)關稅影響初顯、央行管制持續、新青安小幅刺激需求高(70%)
2026全年中度下跌(下跌10%~ 20%)或崩盤關稅全面衝擊經濟、就業惡化;若央行不降息,需求崩中高(60%)
樂觀情景止跌回升(上漲5%)央行大幅降息、關稅談判緩和、新青安放大需求低(20%)
悲觀情景大幅下跌(下跌20%以上)關稅加劇、傳統產業倒閉、房市進入衰退週期中(40%)
來源依據:多數預測(如YouTube分析、遠見雜誌、經濟日報)傾向負面,認為房市將邁入「個案表現時代」(區域分化,低成交量),非大牛市。少數(如Facebook貼文)認為降息可推升房價,但需央行轉鴿(目前Fed轉鴿,但台灣跟隨需等到12月)。經濟數據亮眼(2025 GDP上修4.45%)但剔除電子業後不佳,關稅將放大這點。X討論也反映房價已開始下跌(如新竹15%修正)。
結論與建議
綜合來看,這些因素不太可能導致房價明顯上漲;相反,下半年持穩機率高,但2026年下跌風險大增。建議觀望央行9/18和12月會議,以及美中關稅談判進展。若你是買方,關注區域分化(電子業熱區如新竹可能較穩);賣方則宜評估出口產業暴露度。經濟不確定性高,房市非鐵板一塊,受全球變數影響。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