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台幣會貶還是會升的機率大?九月是企業財報結算,有一些中小企業不會做匯率避險,央行是否有可能在季底讓台幣貶值一些以幫助企業?
從短期匯率走勢、央行政策考量、季底因素三個面向來分析:新台幣近期走勢與驅動因素,匯價:9月25日收在30.438元,短期區間被預估在30.3到30.6元。驅動力:外資撤出:鮑爾偏鷹言論造成美債殖利率走高,接著美元走強,最終導致熱錢流出。投信資金匯出:部分資金布局海外基金,進一步加大壓力。出口商拋匯:月底時程出口商進場賣美元買台幣,對台幣有支撐。央行態度:小幅調節,避免單日貶幅過快,但未大規模干預,顯示央行接受一定的貶值。短期走勢研判,偏貶值的機率仍高,原因是:美元指數強勢,美債殖利率維持高檔則美元相對優勢大。外資資金仍有撤出壓力,且9月Fed並未釋出明確降息訊號。台灣央行一向不喜「快速升值」,在季底甚至可能容忍小幅貶值。但不會無止境貶,原因是:出口商月底拋匯會提供支撐。台灣外匯存底高(5,800多億美元),央行有足夠火力穩定市場。台幣若急貶,可能引發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央行也不會放任。結論:短期大致在30.3到30.6區間震盪,跌破30.5可能性高,但若貶到30.6到30.7,央行會比較明顯進場。季底因素及央行心態,九月底結算:部分中小企業沒有避險機制,若台幣過強,財報會有未實現匯兌損失。央行考量:過去經驗顯示,央行在季底會「適度讓台幣偏貶」以減少企業壓力,同時也有助於出口。但限制是:若貶幅太快,會引發輸入性通膨與市場恐慌,央行會避免這種情況。綜合判斷:短期(1–2週):台幣往30.5附近甚至30.6的機率較高。央行政策:季底央行大概率容許小幅貶值,幫助中小企業財報減壓,但仍會在30.6到30.7前後防守,避免過度貶值。中期(Q4):若Fed暫不降息,美國維持高利率,美元強勢,台幣仍易貶難升;但若Q4出口需求回升,出口商拋匯加強,台幣會有技術性反彈。附圖下是過去10年(2015年到2024年)台幣在9月底季底時期的匯率走勢統計,顯示央行在季底時期可能會讓台幣適度貶值,以協助中小企業減少匯兌損失。分析與解讀,季底貶值現象:從統計中可見,台幣在9月底時期有一定比例的貶值,顯示央行可能在此時期容忍台幣適度貶值,以協助中小企業減少匯兌損失。央行干預策略:央行可能在季底時期進行市場操作,調節匯率走勢,避免匯率波動對企業造成過大影響。中小企業影響:中小企業可能未進行充分的匯率避險,季底的匯率變動可能對其財報產生影響。綜合以上分析,央行在季底時期可能會讓台幣適度貶值,以協助中小企業減少匯兌損失。然而,央行也會密切監控匯率走勢,避免匯率波動對市場造成過大影響。
新聞說:台灣再被點名壟斷高階晶片市場!美財長:全球經濟最大風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4日受訪時表示,美國在與中國的談判中並非毫無籌碼,飛機引擎與零組件、部分化學品及矽原料,都是中國倚賴美國的重要產品,可成為美方的談判工具。貝森特在接受福斯商業頻道節目訪問時指出,中國稀土礦物的供應仍在持續,但美國也正努力確保特定戰略物資的安全供應,包括飛機零件、塑膠與化學品。他直言:「我們不是沒有槓桿在手,我們有許多產品是他們需要依賴的。」他並補充,美國新股上市市場(IPO)同樣可作為談判籌碼。他透露,自己與川普政府其他官員已與中方進行過四次會談,未來10月與11月還會再度會晤,以因應11月10日較高關稅暫緩措施到期。貝森特說:「我們抱持相互尊重的態度,他們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美國已經表明我們有優先事項與利益,並將堅定捍衛。」在半導體議題上,貝森特強調,美國正全力確保由本土或盟友生產的晶片供應,以降低風險,因為台灣幾乎壟斷全球高效能晶片市場。他直言:「全球經濟最大的單點風險,就是有99%的高效能晶片產自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