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9月6日!外資接下來是否會開始倒貨鴻海?

 

集保股權是由上星期五算到這星期四,這五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分別買超6944張,12494張,4757張,8596張,9462張,星期五外資群買超的17805張是要算到下一周的集保股權中,這五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買超42253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4067張,上星期五到這星期四鴻海的借券賣出減少10996張,之前我就說過了,一些軟蛋的鴻海股東為了貪一年0.1%的利息把股票出借給空方打擊股價,當空方買回股票後,自然會把這些股票還給那些軟蛋的股東,差不多這一周千張的超級大戶就是要增加個兩萬三千張左右,最近會有一些反指標財經專家看好鴻海後勢,就會有一些散戶說完蛋了,死定了,股價要崩跌了,其實這種話大家聽一聽就算了,之所以會有散戶看壞鴻海或希望鴻海股價下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從4月11日以來外資群買了鴻海六十幾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買了近七十萬張,鴻海的股東被洗掉了十五萬人,賣出了近七十萬張,股東人數從118萬人降到103萬人,這15萬個散戶現在就是在外面希望鴻海股價下跌,在等待的過程中,也許會去買一些小型投機股,不然就是去買廣達,緯創,仁寶,英業達及和碩,之所以我會這樣說,其實也不是用猜的,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外資群買了一大堆的鴻海股票,賣了一大堆的廣達,緯創,仁寶,英業達及和碩,當外資群買的很多,一定就是有夠多的散戶賣出,要是外資群賣的很多,一定就是會有夠多的散戶買到,這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現在鴻海股價在所有的均線上,但是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都還在所有均線下,所謂的均線就是某一個期間參與人的平均成本,只要個股在所有的均線下,代表參與某一些個股中的散戶一定都是賠錢的,之所以鴻海股價會在所有的均線上,那是因為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他們根本不會想要賤賣給散戶,只要鴻海股價在所有均線以上,外資群進可攻退可守,畢竟賣了能賺錢,要是賣不掉也不會賠錢,散戶這種生物就是喜歡追漲殺跌,當鴻海股價愈是上漲,散戶就愈會進來買,最近鴻海中雖然是呈現三大法人一直買超,但是還是會有一些新的散戶進來,只是舊的股東賣出來的量足以讓三大法人及散戶買到,所以才會呈現三大法人一直買超,事實上應該是三大法人一直買,還會有一些新的散戶進來買,對鴻海的股價來說,這就是好事一件,畢竟新進來的三大法人及新的散戶,他們的成本都在200元以上,這些人進來鴻海中也不是為了要賠錢,一般的散戶是能套牢抱永遠,大家看2019年到2020年鴻海股價之所以會在70到90元整理,原因就是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大部份進來人的成本都在70到90元,所以鴻海會在70到90元整理很久,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尤其是到了2023年到2024年2月這一年之間,大部份進來鴻海中的人成本都在105元,所以鴻海這三年股價都在105元附近整理,畢竟股價高於105元賣了就賺錢,低於105元賣就賠錢,也就是高於105元後會有賣壓,低於105元時會惜售及有買盤,這就造成鴻海股價在100到110元整理了三年,最近三大法人及散戶持續的在200元以上買進股票,時間只要拉的夠長,大部份進來鴻海中的散戶成本就會在200元以上,之後股價就很容易以200元為底部,現在鴻海的情況是三大法人買比較多,散戶買比較少,三大法人買了後通常會比較強勢,三大法人在炒作時也比較神勇,大家看台達電就知道了,三大法人可以把台達電炒到七百多元,只要鴻海股價能在200元以上維持的夠久,之後200元就會形成鴻海新的底部區。
會有人說前兩次鴻海股價漲到200元以上,差不多都是撐了三周的時間,接著就開始向下修正了,2024年外資群是從第39周買到第45周,分別買超4.28萬張,1.45萬張,7180張,6.16萬張,4萬張,第44周賣超了5610張,接著45周買超3.94萬張,接著從46周開始倒貨,分別賣超6.06萬張,5.67萬張,7.67萬張,2.58萬張,6.13萬張,5.44萬張,1.47萬張,3.17萬張,3.85萬張,11萬張,之後還是持續有賣超,再之前就是2024年的第25周,26周,27周及28周整理四周,接著外資群開始倒貨,按著前兩周外資群的操作模式來說,確實這一周鴻海股價漲上200元整理3星期了,接下來很有可能外資群會開始倒貨,大家可以從過去外資群兩種玩法看出來外資群的賤,第一種就是2024年漲到7月時,股價來到234.5元,後面跌下去到最低160元,整理個幾周後再向上拉抬到221.5元,第二次就是從221.5元一路跌到112.5元,這玩法賤的點在於,因為第一季從234.5元跌到160元時有反彈到221.5元,這就會讓散戶覺得跌下來就是送分題,結果第二次鴻海一路從221.5元跌下來完全沒有反彈,一路就是跌到最低的112.5元,外資群透過這兩種玩法能玩死散戶,第一次殺下來時散戶買的人不多,第二次因為有第一次的經驗,所以鴻海股價向下跌時會有很多的散戶持續的向下攤平,不服輸及死凹,到了今年4月7日到4月9日才恐慌的殺出,這一次很有可能外資群也會像之前這樣玩,一路從112.5元向上拉抬到212元,接著有兩個選擇,一是跌到160元後反彈,二是一路跌到散戶恐慌,但是這一次外資群及主力應該沒有這麼好康了,畢竟散戶也不是傻子,中了一次招後,哪有可能再中第二次,大家看第一次及第二次外資群想要坑殺散戶,那也要散戶進去和他們換手才行,這一次很多價值投資者在4月7日到4月9日被嚇到,當鴻海股價漲到200到212元時賣出手上的槓桿,這去掉的槓桿是不可能再回頭買了,外資群如果要學上次這樣玩,那下一周就是要開始向下殺的起始點,不過最近外資群很明顯根本就賣不掉,就只能鼻子摸著一直買,很多散戶也不會傻到現在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要是外資群及主力賣不掉,很有可能就是先向下殺到160元再反彈,回兩百元,要是向下跌的過程很多散戶進來買,那就是持續的倒貨,接著再用第三季及第四季關稅影響企業獲利程度去整死散戶,要是三大法人接下來賣股票時發覺下面根本沒有足夠多的散戶買股票,很有可能也不能玩向下殺到160元或是向下殺到112.5元這策略,畢竟外資群買了六十幾萬張,三大法人買了近七十萬張,要是散戶不進去和他們換手,他們可能賣個十萬張股價就跌到160元了,大家覺得痛的是散戶還是外資群呢?重點是因為散戶不進去和他們換手,很有可能高盛賣一萬張,結果是被大摩,小摩,美林,瑞銀買走,在高盛賣完後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看到三大法人依舊是買超的,他們也不敢冒然的加入空方行列,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現在十個外資群中有七家在作多,有一到三家外資群偶而想作空,只要散戶不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偶而想要作空的外資賣的就是偏多外資群買到,當偏多外資群買到後,他們就能去整死偏空外資群,這樣短線還是能賺錢,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統計問題,進去買的散戶不夠多,所以就是A外資賣給B外資,最終籌碼呈現出來的還是外資群買超,主力買超,當主力及三大法人持續呈現買超,敢加入作空的外資群及主力就不會增加,要是下星期開始外資群讓利個5到10元,甚至10到20元,結果就有很多散戶進去買,這時外資群能玩的招式就很多了,反正跌下去到160元看買的散戶夠不夠多,不夠的話就再向上拉抬到200元以上,接著再整理三周騙散戶進來,讓散戶中錨定效應,接著再向下殺時,散戶就會覺得是送分題,只要三大法人賣出有夠多散戶進來買,這樣三大法人就能再次屠殺散戶,有一些散戶很搞笑,在200元以上不去槓桿,看到股價跌到180元,170元甚至是160元才想去槓桿,我也是不懂這種人是怎麼了,要是你在200元完全不會有去槓桿的念頭,你就不能在跌下來時的任何價位去槓桿,通常人性弱點會有蛇咬效應,也就是之前鴻海股價從221.5元跌到112.5元,這一件事其實在大部份的投資者心中已經有陰影了,股價向上漲到兩百元以上時你不會有感覺,未來要是有夠多的散戶被外資群及主力拐進去換手,外資群就會利用這個蛇咬效應去整死散戶,之後跌到180元,170元,160元,甚至是更低時,散戶心中的陰影就會開始發酵,後面就會開始恐慌,即然你的內心已經有缺陷,有弱點了,你不該讓別人未來用這個弱點去打擊你,記得很多價值投資者在112到132.5元時內心一個軟弱,不論是自我心理面不健全或是資金有弱點,只要被整一次,過去三到五年投資獲利就完全歸零了。
新聞說:鴻海公布2025年8月自結合併營收6065.12億元,雖月減1.2%、仍年增10.61%,累計前8月合併營收4兆6598億元、年增16.65%,雙雙續創同期新高。若以美元計價,則鴻海8月自結合併營收持平7月、年增約22.2%,前8月合併營收年增約18.7%。觀察鴻海8月四大產品線概況,受惠AI機櫃出貨動能強勁及新產品備貨動能,雲端網路、元件及其他產品營收均較7月強勁成長,電腦終端產品受拉貨動能及匯率影響略為月衰退,消費智慧產品則因主要產品進入新舊產品轉換期而出現月衰退。與去年8月相比,受惠AI機櫃出貨動能強勁及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拉貨需求,雲端網路繳出強勁年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顯著年成長,電腦終端產品受拉貨動能及匯率影響,較去年同期略衰退,消費智慧產品則因匯率影響而遜於去年同期。整體而言,受惠AI機櫃出貨動能強勁及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拉貨帶動,鴻海前8月雲端網路、元件及其他產品均強勁年成長,電腦終端產品在拉貨動能帶動下亦顯著年成長,僅消費智慧產品略為年衰退。展望後市,由於雲端網路產品出貨大幅提升、可望維持強勁成長趨勢,且資通訊(ICT)產品進入傳統旺季,鴻海預期營收可望逐漸加溫,使第三季整體營收將維持季增、年增的顯著「雙升」表現,但仍需密切關注全球政經局勢及匯率變化影響。展望2025年營收,鴻海維持「顯著成長」展望不變,然鑒於匯率、關稅變動等因素增加整體不確定性而較審慎看待,消費智慧、元件及其他產品自「持平」及「強勁成長」降為「略為衰退」及「顯著成長」,電腦終端產品則反應需求略優於預期,調升為「略為衰退」。鴻海輪值執行長楊秋瑾先前法說時指出,AI伺服器2025年第二季營收年增逾60%優於預期,預期第三季營收可望年增達逾1.7倍、機櫃營收年增達3倍,全年營收可望突破1兆大關,並看好2026年AI市場需求續旺,呈現長期結構性成長趨勢。鴻海財務長黃德才說明,新台幣匯率每升值1%估影響鴻海營收3%、毛利率0.1個百分點,第三季毛利率、營益率仍受一定負面影響。集團將對此嚴控成本,持續透過規模經濟、優化採購、提升自動化程度等方式優化費用結構,2025年營益率大致持平的目標不變。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