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0日!傳甲骨文與Meta談200億美元合約!

新聞說:AI雲端大單在望!傳甲骨文與Meta洽談200億美元合約,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甲骨文正與Meta Platforms洽談為期多年的雲端運算合約,價值可能高達200億美元。此消息強化甲骨文在競爭激烈的雲端世界站穩重要基礎設施供應商的地位,甲骨文股價周五(19日)聞訊強漲4%。根據這筆多年合約,甲骨文將提供Meta用於訓練和部署AI模型的運算能力。雖然最終合約金額可能增加,其他條款也可能改變,但這筆合約依然象徵甲骨文在雲端方面的最新勝利。甲骨文上周公布訂單大幅成長,助股價登上空前新高,該公司揭露的客戶包括Meta、OpenAI和馬斯克的xAI。甲骨文周五收盤上漲4.1%至每股308.66美元。在AI熱潮帶動下,今年迄今共暴漲85%。甲骨文早前以資料庫軟體聞名,現在已經轉型成為AI算力重要供應商,與亞馬遜、微軟、Google等競爭。在此同時,甲骨文公司也與亞馬遜、Google和微軟達成協議,讓三家公司的雲端客戶在運行本機服務的同時,也運行甲骨文的雲端基礎設施。這些合作夥伴關係帶來的收入,在第1季成長超過16倍。彭博8月曾披露,甲骨文正與Meta洽談取得更多雲端算力。華爾街日報一周前披露,甲骨文已和OpenAI簽下為期五年、規模3000億美元的合約。然而,投資人正在擔心甲骨文雲端訂單是否過度依賴OpenAI這個單一客戶。今年稍早,甲骨文獲得OpenAI合約,將供應4.5兆瓦的算力,規模前所未見。

這對鴻海接下來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這筆甲骨文與Meta的200億美元雲端合約,以及先前與OpenAI的3000億美元大單,將間接帶動鴻海的AI伺服器業務需求激增,從而正面影響其接下來幾季至數年的營收與獲利。以下從多個面向分析其潛在影響,基於市場趨勢與供應鏈動態:

1.營收成長機會:AI伺服器需求爆發

甲骨文這些合約涉及提供巨量運算能力,用於AI模型訓練與部署,這需要大量GPU伺服器與數據中心建置。鴻海作為全球最大伺服器ODM(原始設計製造)廠商之一,與NVIDIA等晶片巨頭深度合作,已成為AI伺服器主要供應商。2025年第二季,鴻海的雲端與網路產品營收已佔總營收41%,首次超越消費電子產品(35%),其中AI伺服器貢獻顯著。

預估影響:短期內(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第一季),甲骨文的建置潮將帶動鴻海AI伺服器出貨量放量,年成長率可能達50%以上。全年AI伺服器營收預計達330億美元規模,貢獻整體營收成長10-15%。長期來看,隨著甲骨文合約從2027年起每年帶來超過300億美元雲端營收,鴻海的訂單將持續穩定,拉抬整體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維持在20-30%。

2.獲利提升:毛利率改善與規模經濟

AI伺服器屬高毛利產品(毛利率約15-20%),相較鴻海傳統消費電子組裝業務(毛利率5-10%)更有利。這些大單將加速鴻海轉型,降低對iPhone等單一產品依賴。2025年上半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已超iPhone,第二季獲利優於預期。

預估影響:接下來獲利可望年增20-40%,EPS(每股盈餘)提升。規模經濟效應將壓低成本,例如透過大量採購NVIDIA GPU,毛利率可再升1-2個百分點。但需注意原物料(如晶片)價格波動,若供應鏈順暢,2026年獲利率可達10%以上。

3.供應鏈定位強化:台灣廠商集體受益

鴻海在台灣供應鏈中扮演核心角色,與廣達、緯創、英業達等合作密切。甲骨文合約將引爆伺服器建置潮,鴻海不僅直接受惠,還可帶動上游(如電源供應器、機櫃)與下游組裝訂單。專家點名鴻海為主要受益者,股價已因類似消息(如OpenAI合約)而漲停。

潛在風險:甲骨文過度依賴OpenAI等少數客戶,可能帶來波動性(如穆迪信評示警的交易對手風險)。若AI需求放緩或競爭加劇(例如亞馬遜、微軟自建),鴻海營收成長可能不如預期。此外,地緣政治因素(如美中貿易)也可能影響供應鏈。

總體而言,這對鴻海是重大利多,強化其在AI基礎設施的領導地位,預期2025-2027年營收與獲利將維持強勁成長軌道。但投資人應關注甲骨文合約執行進度與全球AI市場動態,以評估長期持續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