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2644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2385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1910張,第四名的是元大,買了1599張,第五名是美商高盛,買了979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凱基,賣了2683張,第二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1157張,第三名的是群益,賣了1119張,第四名是凱基台北,賣了887張,第五名的是康和,賣了499張,今天高盛持續作多,富邦也轉成中立,凱基台北也僅敢小賣887張,今天換凱基,上海匯豐及群益不信邪的偏空操作,大摩及小摩依舊是強勢的應戰,瑞銀則是開高走低的兇手之一,不過瑞銀今天也付出了代價,當沖賠了426萬,大家應該有發現廣達及緯創最近很常開高走低,鴻海也是會跟著開高走低,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及主力是一群不是一個,他們一定會試著出貨賺差價,所以會嘗試不同的策略去引誘散戶進來,例如之前先讓鴻海股價漲到212元,接著跌到200元讓利一下,沒想到散戶還是站在賣方,接著再把股價拉高到210元,接著讓利到198元,散戶依舊是不買單的賣出,後面外資群就把股價拉抬到218.5元,接著跌到208元,散戶還是不買單,不過從218.5元到213元的兩次開高走低再反彈的招式,確實是有騙到1532張的散戶進來買進,那時我說這種張數不足以讓外資群及主力倒貨,結果接下來鴻海股價盤中跌到最低208元,今天又上漲到盤中最高218元,尾盤收216元,大家以為這樣散戶就會上當嗎?當然也不會,散戶依舊是賣超鴻海股票,外資群累計已經買到八十二萬張了,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九十二萬張,距離百萬張愈來愈接近了,接下來就是時間只要拉長一點,裡面的外資群,主力及新進來的散戶成本就都會在200元以上,想要讓鴻海200元股價成為新底部,那就是要有足夠多的人買在200元以上,這一次外資群在200元以上已經買超了50萬張了,外資群因為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八十幾萬張,所以目前的成本還是僅在170到180元,不過隨著時間拉長,外資群能買超的數量還是很多,就算外資群不能再買五十萬張或一百萬張,但只要外資群及主力無法出貨,那他們就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新進來散戶的成本也會在200元以上,大家看鴻海旗下工業富聯的股價,已經狂漲到70.5元了,股價淨值比超過10倍,這種上漲的幅度已經和台積電一樣誇張了,台積電的股價淨值比大概也僅是10倍左右,鴻海現在僅需要把手上10%的工業富聯賣掉,這樣就能賺回工業富聯的淨值,不過鴻海如果宣布要賣工業富聯,那中國的炒股集團及機構就會把工業富聯賣掉,所以鴻海應該是無法賣到七十幾元的股價。
從4月11日到9月19日,買超的外資群及主力如下,買超第一名的美林,買398,586張,賣234,998張,合計買超163,587張,平均買在170.65元,買超第二名的摩根大通,買394,317張,賣260,064張,合計買超134,252張,平均買在166.35元,買超第三名的台灣摩根士丹利,買328,981張,賣197,318張,合計買超131,663張,平均買在175.42元,買超第四名的美商高盛,買445,166張,賣336,672張,合計買超108,493張,平均買在171.59元,買超第五名的新加坡商瑞銀,買439,197張,賣365,807張,合計買超73,390張,平均買在170.31元,買超第六名的富邦,買202,578張,賣132,886張,合計買超69,691張,平均買在171.58元,買超第七名的港商麥格理,買130,801張,賣69,858張,合計買超60,942張,平均買在169.6元,買超第八名的花旗環球,買140,309張,賣89,061張,合計買超51,247張,平均買在172.94元,買超第九名的台灣匯立,買71,663張,賣44,952張,合計買超26,710張,平均買在183.65元,大家可以看到買超前十名的外資群及主力,成本大概介於170元到180元左右,這比我們的認知還要低一些,有可能是外資群及主力在買進及賣出時會賺到一些差價,把這些差價算進去的話,確實是有可能成本僅有170到180元左右,鴻海現在的半年線168.84元,所謂的技術分析就是統計,用統計來看的話,確實就是近半年進到鴻海中的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就是在半年線附近,一開始外資群買到的成本是比較低的,近一個月外資群買超了鴻海五十萬張,這五十萬張成本是在208元左右,之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成本比較低一點,原因是他們在112.5元到200元時買到三十到四十萬張,所以平均下來後成本就會比較低,一般散戶看到鴻海籌碼很漂亮或是不會用資金配置的,一定就是會買在月線的208元左右,對散戶來說,外資群都買了五十萬張平均在208元的鴻海庫存,所以散戶就不會感覺到害怕,但外資群會做資金配置,他們在比較低價時就先佈局,一開始外資群及主力在佈局鴻海時,散戶會處在半信半疑,所以不但不會和外資群搶股票,反而還會把股票賣給外資群,當散戶透過三大法人進出表看到外資群近一個多月買超了鴻海50萬張,成本在208元,這時散戶就會覺得穩了,有外資群撐腰的話,自己買在208元的鴻海也是很安全,但散戶的眼光太淺了,他們不會看到半年前外資群及主力的佈局,要是你看到半年前,外資群及主力的平均成本就僅在170到180元左右,之前我一直和大家說,散戶應該是不可能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了,短時間內外資群及主力根本沒有辦法找到足夠多的散戶進去和他們換手,所以外資群及主力一定就會在裡面嘗試不同的策略拐散戶進到鴻海中換手,時間只要一拉長,外資群及主力會發覺根本行不通,那時時間可能過了兩個月,甚至是三個月,鴻海的半年線及年線很有可能就會來到200元以上,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也會來到200元以上,這樣鴻海200元就會成為底部區,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想要賺錢,他們就一定得要去拉抬鴻海股價。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