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9月11日!OpenAI 已與甲骨文簽署一項合約!

新聞說:《華爾街日報》週三 (10 日) 報導,OpenAI 已與甲骨文簽署一項合約,計畫在未來約五年內購買總額高達 3,000 億美元的運算能力,這是史上規模最大之一的交易。甲骨文與 OpenAI 達成一項高達 3000 億美元的重大合作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內為 OpenAI 提供高達 4.5 吉瓦的資料中心運算能力,相當於兩座以上胡佛水壩 的發電量或約四百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甲骨文執行長 Safra Catz 在週二 (9 日) 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在 2026 會計年度第一季簽署了額外 3,170 億美元的剩餘履約義務 。Catz 指出:「我們與 AI 領域的頂尖企業簽訂了多項重要雲端合約,其中包括 OpenAI、xAI、Meta 、輝達、AMD等多家公司。截至第一季末,甲骨文 RPO 達到 4,55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 359%,比上一季末增加了 3,170 億美元。雲端 RPO 較去年同期暴增近 500%,而去年同期增幅為 83%。」受此利多激勵,甲骨文股價週三暴漲超 35%,市值來到約 9,222 億美元,甲骨文董事長 Larry Ellison 身家增加逾 1,000 億美元,超越馬斯克,躍全球首富,淨值 3,930 億美元。此次交易將於 2027 年正式生效,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場高風險的戰略布局。OpenAI 去年 6 月披露年營收約 100 億美元,遠低於每年平均約 600 億美元的合約支出,預計到 2029 年才可望轉虧為盈,累計虧損恐達 4,400 億美元。甲骨文則需依賴此單一大客戶獲取大量未來收入,並可能因建置 AI 資料中心和採購 GPU 而舉債。OpenAI 多年來仰賴微軟獨家供應運算資源,但因面臨供應不足,近期獲准尋找新合作夥伴。甲骨文除與 OpenAI 合作,還計劃聯手資料中心建設商 Crusoe,在美國懷俄明州、賓州、德州、密西根州及新墨西哥州建置大型 AI 資料中心。市場分析認為,該協議將推動全球 AI 基礎設施投資。摩根士丹利預估,2025 年至 2028 年間,晶片、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總支出將高達 2.9 兆美元。OpenAI 亦將此交易納入旗下資料中心品牌「星際之門」(Stargate) 計畫,並視為全球 AI 布局的核心。不過,分析也指出,甲骨文債務負擔高企。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顯示,甲骨文的總負債與股權比率達 427%,遠高於微軟的 32.7%。在 AI 時代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雙方的高額承諾既展現雄心,也伴隨巨大財務壓力。

這對台積電及鴻海獲利有什麼影響?

甲骨文與OpenAI 3000億美元協議對台積電及鴻海獲利的影響

甲骨文(Oracle)與OpenAI簽署的這項五年期3000億美元雲端運算協議(相當於每年約600億美元),將推動4.5吉瓦(GW)規模的AI資料中心建設,涵蓋超過200萬顆GPU晶片和大量伺服器設備。這不僅是AI基礎設施投資的里程碑,也將間接帶動全球供應鏈需求,特別利好台灣廠商。協議預計2027年生效,融入OpenAI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預估將刺激2025-2028年間晶片、伺服器及資料中心總支出達2.9兆美元。 

對台積電和鴻海的獲利影響整體正面,主要透過AI晶片代工和伺服器組裝訂單傳導,但短期內需觀察執行細節和地緣風險(如關稅)。

對台積電的影響

台積電作為全球AI晶片主要代工商(NVIDIA、AMD等客戶的GPU及加速器供應鏈核心),將直接受益於協議帶動的GPU需求爆發。甲骨文執行長Safra Catz在財報會議中強調,與OpenAI、xAI、Meta及NVIDIA等AI巨頭的合約,將大幅增加雲端RPO(剩餘履約義務)至4550億美元,年增359%,其中GPU相關資本支出預計2026年達350億美元(較前年增40%)。

獲利正面影響:

訂單與營收成長:AI需求已推升TSMC 2025年8月銷售額至3357.7億元新台幣,年增33.8%,延續連續五季成長。 協議將進一步放大高階製程(3nm及2nm)需求,分析師預估TSMC 2025年全年EPS可達14元以上(年增逾20%),淨利成長72%至378億元,受高毛利AI晶片貢獻。

長期潛力:若協議順利執行,TSMC可從Stargate計畫中分食數百億美元訂單,毛利率維持55%以上,預估2026-2029年AI相關營收占比達50%,帶動總獲利翻倍。

風險與股價反應:短期關稅疑慮(如美中貿易戰)可能壓抑,但AI熱潮已推升TSMC股價攻上1230元新高,ADR亦創紀錄。 整體獲利上行風險高,適合長期持有。

對鴻海的影響

鴻海是甲骨文AI伺服器主要組裝供應商(市占率逾30%),協議將直接注入大量伺服器訂單,涵蓋資料中心建置(如美國懷俄明州、德州等地)。鴻海已積極布局主權AI和Stargate計畫,預計未來五年AI投資超過1兆美元。

獲利正面影響:

訂單與營收成長:OpenAI擴大採購將帶動鴻海AI伺服器出貨,2025年第二季淨利已達444億元新台幣(年增逾10%,超預期),雲端/網路產品貢獻率達40%。 協議執行後,預估2026年起貢獻數百億元營收,EPS成長15-20%,毛利率回升至6-7%。

長期潛力:鴻海垂直整合優勢(從組裝到GPU採購)將鎖定高階AI伺服器市場,分析師看好其在甲骨文供應鏈中分食10-15%訂單,2027年後獲利可望年增25%以上。

風險與股價反應:儘管受益,近期股價一度「不賞臉」(因整體市場波動),但協議公布後已創3月初短線新高,續強表現。 財務壓力(如債務)低於甲骨文,但需防供應鏈競爭。

台積電GPU及晶片代工EPS增加20%(達14元),淨利 +72%(378億元)衝1230元新高,ADR創紀錄關稅、地緣政治。

鴻海AI伺服器組裝淨利增加10-20%(444億元基期),營收貢獻 +數百億元創短線新高,續強競爭、訂單延遲。

總結:這筆協議將強化AI生態,對台積電和鴻海的獲利構成強勁催化劑,預估短期營收提振5-10%、長期翻倍潛力,但需監控2027年生效進度和全球經濟變數。投資者可關注TSMC和鴻海的下季財報,以驗證傳導效應。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