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台積電8月營收逾3357.7億元、年增近34%!前8月營收超過2.4兆元,台積電10日發布8月營收,金額為新台幣3357億7200萬元,較上月增加了3.9%,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3.8%。累計今年1至8月,台積電營收約為2兆4319億83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1%。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先前在7月舉行的法說會上表示,以美元計算,預估第3季營收會介於318至330億美元,季增8%、年增38%(以中間值計算);以1美元兌29元新台幣計算,毛利率會介於55.5%至57.5%(低於第2季表現)。黃仁昭也提到,台積電將今年的資本支出,維持在380至420億美元區間不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則在法說會上提到,受惠於市場對3奈米和5奈米製程技術的強勁需求,以及高效能運算(HPC)平台的成長,台積電2025全年營收(以美元計算),將成長約30%,高於第1季法說會預估的25%。對於美國關稅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魏哲家當時強調,截至目前,尚未觀察到客戶行為有任何變化;整體來看,半導體市場需求仍佳,且將持續成長。
新聞說:「加班到飛起」鄭州富士康iPhone 17產線近全滿 20萬人兩班制趕工,蘋果最新iPhone 17,在10日秋季發表會正式亮相。陸媒報導,目前鄭州富士康正處於iPhone 17系列產品量產爬坡期,產線幾乎拉滿,近20萬名工人實行兩班制趕工,有廠房主管稱「加班到飛起,去年沒這麼忙」。「返費工」模式的返費價格,9月初也已回升突破人民幣9,000元(約新台幣3.8萬元),高價再現。陸媒界面新聞10日發布其記者在蘋果發表會前夕,以「小時工」身分進入富士康鄭州港區進行探訪的報導。報導指出,富士康鄭州港區規模最大的航空港廠區,是富士康大陸最大工廠,也是蘋果全球最大組裝廠,多數iPhone高階機型在此組裝。每年8月中下旬至11月,這裡都會進入全年最繁忙時段,產線幾乎拉滿。目前富士康鄭州港區正處於iPhone 17系列產品量產爬坡期,隨著投產規模逐步擴大,廠區對人力的需求持續上升。1名人力仲介稱,今年臨時工比去年招得多,8月份返費價格最高喊到9,800元(約新台幣4.2萬元),「那幾天高價的時候,1天都能進幾萬人,連著1個禮拜沒停過。」臨時工群體中,「返費工」是主力之一,指的是做滿規定期限後,可額外領取1筆「返費」的臨時工,加上常規薪資,3個月內通常能存下人民幣2萬多元,而返費金額的波動,也會直接影響招工效率。還有另一類臨時工稱為「小時工」,薪資以小時計費,每工作滿1個月分2次發薪資,分別是「同工同酬薪資」以及「差價補貼」,前者包含:底薪人民幣2,100元(約新台幣8900元)、加班費、夜班補貼。報導稱,記者5日以小時工身分進入廠區,當天近2,000名派遣工在分送現場等候。報導指出,當前,生產車間內有近20萬名工人實行兩班制,鎖螺絲、貼膜、組裝零件,傳送帶持續輸送成型的iPhone 17,隨後產品進入包裝車間,被裝入印有蘋果logo的白色包裝盒。不過,當地人力仲介稱,這樣的人數規模並非最高峰,「最多的時候能有40萬人。那時蘋果更火,也主要是富士康在做。現在訂單分散,不止富士康1家了。」1名產線負責人表示,目前鄭州港區整體產線開動率已達8到9成,主體產能已完全轉向iPhone 17系列,舊機型僅在1、2個車間保留少量產線。按計畫,鄭州產區這1、2周就會停止iPhone 16機型的生產。報導引述富士康集團1位主管表示,從8月起廠區加班強度陡然提升,「加班到飛起」,去年沒這麼忙。至於後續生產節奏,還得看新品發布後的市場情況。
這對鴻海下半年營收及獲利會有什麼影響?
鄭州富士康iPhone 17產線近全滿、20萬人兩班制趕工的現象,對鴻海下半年(Q3與Q4)營收及獲利將帶來正面影響,主要體現為穩定挹注與規模效應,雖然iPhone組裝業務的利潤率相對較低(約3-5%),但旺季需求強勁將推升整體營收成長,結合AI伺服器業務的爆發性貢獻,整體表現優於去年同期。
營收影響
iPhone 17貢獻預估:鴻海iPhone組裝業務佔整體營收約30%,為主要穩定來源。iPhone 17系列已進入量產爬坡期,鄭州港區作為全球最大iPhone組裝廠(承接逾60%訂單),產線開動率達8-9成、轉向新機型,預期將帶動Q3營收季增19%、Q4季增15-20%。 若中國市場迎來換機大年(受補貼與新品吸引力影響),iPhone銷量可成長15-20%,直接推升鴻海iPhone相關營收,估計下半年iPhone業務貢獻成長10-15%。 此外,印度產能擴張(上半年iPhone出口增53%)有助分散風險、鞏固訂單。
整體下半年營收預測:前8個月營收已達4.65兆元(年增16.6%),Q3 AI伺服器年增逾170%、雲端網路產品持續強勁,預期Q3整體營收季增顯著、年增20%以上;全年營收成長15-20%,達6-7兆台幣,下半年貢獻約2.35-2.55兆元。 iPhone旺季(9-12月)將進一步放大此趨勢,但AI業務(Q2已佔41%,超越iPhone的35%)仍是主要成長引擎。
獲利影響
iPhone業務獲利貢獻:雖然iPhone組裝毛利率較低,但高出貨量(鄭州峰值可達40萬人規模)帶來規模經濟,預期挹注Q3/Q4 EPS成長5-10%。 關稅壓力雖存(Q3成本逾10億美元),但蘋果吸收大部分、維持價格穩定(iPhone 17起售價持平),減輕鴻海負擔。
整體下半年獲利預測:Q2已創高(營益率與淨利率穩定,EPS 3.19元,年增26.58%),Q3獲利預期季增及年增20%以上,全年獲利上漲20-30%。 AI伺服器出貨上修(GB200/300全年1.7萬到2.3萬櫃,Q3季增300%)將主導獲利成長,iPhone則提供穩定基底,避免季節性波動。
總體而言,此現象強化鴻海轉型成果(AI營收大於消費電子),下半年營運無憂,但需留意地緣政治(如關稅)與市場需求波動。若iPhone 17銷售超預期,將進一步放大正面效應,外資持續買超也反映樂觀情緒。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