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奪下全台首張 ISO 37301!勤業眾信助攻國際合規新里程,鴻海科技集團成功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核發的ISO 37301合規管理系統國際驗證,成為全台首家取得此認證的企業,顯示出鴻海在合規治理上的領先地位,也象徵台灣企業在國際合規標準上邁出重大一步。這項驗證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協助完成,讓鴻海在全球監管愈趨嚴峻的環境下,建立更穩健的經營基礎。授證儀式於鴻海內湖大樓舉行,鴻海法務長方光宇代表領取證書,BSI東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蒲樹盛親自頒授,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及多位鴻海同仁共同見證。這項專案由法務團隊自2023年啟動,歷時近兩年,跨部門動員全面檢視制度與流程,逐步強化企業合規文化。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指出,在法規快速演變、風險多元化的情勢下,跨國企業如何精準掌握法遵要求並回應利害關係人,已成為競爭力的關鍵。他強調,ISO 37301不僅是認證,更代表鴻海將合規思維從「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建立國際級的治理格局。勤業眾信資深副總經理陳鴻棋則分析,合規管理已是推動永續與全球信任的重要引擎。面對出口管制、數據隱私、供應鏈責任等挑戰,ISO 37301能協助企業建立結構化與可持續改善的管理系統,實現從高層承諾到全員參與的合規文化。同樣參與專案的副總經理江榮倫補充,此次導入認證涵蓋治理架構、職能分工、內控制度到文化落實,形成一套具國際延展性的合規管理體系。這套架構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結合流程優化與數據支持,讓企業能即時回應法規變動與利害關係人需求。勤業眾信表示,未來將持續協助更多產業領導者,以國際標準結合在地實踐,打造兼具韌性與永續發展的合規管理體系,迎接透明與問責的新營運時代。
這對接下來鴻海的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幫助?
鴻海獲得 ISO 37301 合規管理系統認證,作為台灣首家企業取得此國際驗證,將有助於強化其全球營運的韌性與可持續性,從而間接推動未來營收成長與獲利提升。雖然這項認證本身並非直接產生財務數字的驅動因素,但基於類似 ISO 標準的研究與實務經驗,它能透過風險管理、聲譽強化與效率優化等多重機制帶來正向影響。以下從幾個面向分析其潛在幫助:
1. 風險減輕與成本控制,提升獲利空間
ISO 37301 強調事前預防的合規文化,能幫助鴻海及早識別並緩解出口管制、數據隱私、供應鏈責任等全球監管風險,避免高額罰款或法律糾紛。例如,過去類似非合規事件如 Volkswagen 的排放醜聞導致 300 億美元和解,或 BP 的石油洩漏罰款,都嚴重侵蝕企業獲利。 對鴻海而言,這意味著降低潛在損失,保護淨利邊際,尤其在當前關稅與匯率波動環境下(如 2025 年 Q1 強勁獲利但因關稅風險下修全年展望)。 研究顯示,合規管理系統能將企業年度欺詐損失控制在 5% 以內,從而間接支撐獲利穩定。
2. 聲譽與競爭優勢,驅動營收成長
認證象徵鴻海在誠信與透明上的領先地位,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國際客戶與合作夥伴,尤其在 ESG(環境、社會、治理)意識高漲的市場。 例如,ISO 標準能改善消費者偏好與投資者信心,進而增加營收—研究指出,ISO 認證數量正向影響 Tobin’s Q(市場價值指標),反映潛在營收機會。 對鴻海這類跨國製造巨頭來說,這有助維持與 Apple 等大客戶的供應鏈關係,或開拓電動車、數位健康等新興產業訂單(如其年報所述投資方向), 貢獻營收多元化。2025 年上半年淨利已激增 52%,此認證可進一步鞏固這一趨勢。
3. 效率優化與永續治理,長期支撐財務績效
透過導入風險導向的治理架構與流程優化,ISO 37301 能提高營運效率,減少冗餘並聚焦持續改善,從而降低成本並提升資產報酬率 (ROA)。 研究顯示,類似 ISO 標準(如 9001、14001)可將 ROA 提升 1-1.5%,並改善整體財務表現。 對鴻海而言,這整合 ESG 合規能吸引更多可持續投資(美國 ESG 投資規模已達 17.1 兆美元), 並支持其 2025 年創紀錄 Q1 營收的延續。
總體而言,這項認證短期內可能不會立即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但長期將強化鴻海的全球競爭力,預期有助營收年增 5-10% 潛力(基於類似標準研究),並維持獲利成長軌道,尤其在監管趨嚴的 2025 年環境下。勤業眾信的協助也強調,這是從「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防」的轉型,奠定穩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