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高盛看了盤後主力籌碼進出表後,發覺今天美林有護盤,一早買在207及207.5元,尾盤賣一些在203.5元,當沖賠194萬,大摩則是從202.5元謢盤到207元,大摩在9月4日發了一篇報告,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在最新出具的個股報告中指出,8月營收將成為鴻海股價上漲的利多催化劑。大摩劃分出三種情境,其中,以情境二、也就是估計鴻海營收約為7,120億元的可能性最高,在此情況下,股價將持平或上漲5%,會有人覺得大摩想要亂估或是傻子,其實大摩會這樣估的原因單純是他買了一大堆鴻海的股票,大摩現在有一點像散戶了,買了一大堆後,希望鴻海股價上漲,就開始在那睜眼說瞎話的亂估,大摩及美林之所以要護盤,道理也很好懂,現在不會有散戶進去和這些外資群及主力換手,要嘛就是瑞銀大出貨,然後賣個1萬張就讓鴻海股價跌停,要是大摩,美林,小摩,高盛,花旗環球,港麥格里,台灣匯立這些外資群不爽,他們就自己要在下面擋單護盤,要是偏多的外資群及主力不護盤,鴻海股價就會跌停,之前我就說過了,散戶只要不要現在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那接下來A外資出貨就會是B外資買到,今天瑞銀出貨了,結果其他的外資群發現是台灣摩根,台灣匯立,花旗環球,摩根大通,上海匯豐等外資護盤的,合計買了8885張,要是你是偏多的外資群,你看到別的外資都還在買進及護盤,你當然就是會西瓜靠大邊,要是你是瑞銀,你今天賣了六千多張,結果發覺其他的外資群都在買,而且就算和他一起站在賣超的外資群,其他也都是在護盤,例如高盛及美林,為了護盤高盛賠四百萬,美林賠了快兩百萬,這應該是很簡單的選擇題吧,你看到大部份的外資群及主力都還在那偏多,你敢偏空嗎?要是瑞銀偏空,把手上的股票都賣光了後,還要全力放空,結果被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聯手軋空,那瑞銀賺到的差價就打水漂了,要是瑞銀單純就是出貨,接著不會反手放空,但瑞銀會想,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買了鴻海發大財,結果自己鴻海半路卻賣光了,大家應該懂投資機構的邏輯,他們寧願一起錯,也不願自己對,我舉個例子,要是大部份的外資群及主力都作多鴻海,要是鴻海成了大飆股,那大家績效都很好看,要是只要瑞銀半路下車了,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繼續的把鴻海股價拱上去,鴻海最終成了飆股,只有瑞銀績效很難看,剩下的都很好看,那瑞銀的經理人就會被炒魷魚,所以最近只要散戶不要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讓鴻海股價持續的在200元以上一陣子,就會有愈來愈多的外資群及主力加入鴻海中作多,半路就算有一些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出貨,賣了一兩天後發覺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還在買,偏空的外資群及主力也會變的不敢偏空。
廣告區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9月8日!瑞銀倒貨鴻海其他外資群護盤!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2976張,第二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2100張,第三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1725張,第四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1047張,第五名是上海匯豐,買了103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瑞銀,賣了6076張,第二名的是國泰綜合,賣了2510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賣了1541張,第四名是凱基,賣了1531張,第五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1286張,今天很明顯就是瑞銀想要倒貨,這很符合假日我在另一個頻道分析的結果,拉出一個高檔錨點後整理三周時間,讓散戶中了錨定效應,接著開始倒貨,但是價值投資者去年已經中了兩次這種爛招了,所以並不會進去和外資群換手,不但不會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還會在200元以上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這就使得鴻海股價從112.5元漲到212元後散戶沒有出現瘋狂的現象,去年3月中漲到7月,鴻海股價從100元漲到234.5元,外資群及主力進續賣三周的時間,鴻海股價還是上漲,也就是2024年到了第25周時,三大法人僅買超844張,鴻海股價就能上漲14元,接著第26周三大法人開始賣超30804張,鴻海股價依舊上漲兩元,第27周時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1025張,鴻海股價上漲0.5元,第28周時三大法人賣超91145張,鴻海股價上漲1.5元,今年鴻海從112.5元漲到212元,最近幾周並沒有出現散戶瘋狂的現象,當散戶不願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那A外資賣出來的股票就會被B外資買走,例如今天是瑞銀出貨,合計賣出了6076張,大家應該有發現附圖中的高盛在205.5元買到207.5元,一早高盛是想要繼續向上拉抬及護盤的,結果瑞銀賣壓比較大,把鴻海股價壓回了平盤之下,也就是差不多下跌兩元的位置,高盛早上買了一堆,只好在202.5元到203.5元賣出,高盛今天合計賣超1286張,當沖賠400萬,高盛會賣的會比買的稍微比較多的原因在於不確定,高盛不知道今天是誰想出貨,看到鴻海股價稍微弱一點,自己也多少賣一些。
新聞說:緯創8月營收1,726億元,年增92.21%,月減9.95%。累計前8月營收為1.26兆元,累計年增率92.64%。
鴻海8月營收6,065億元,年增10.61%,月減1.20%,為歷年同期最高。4兆6,599億元,年增16.65%,同為歷年同期新高。
廣達8月營收1528億元,年增5.3%,月減3.5%,累計前8月營收為 1.30 兆元,年增 55.2%。
英業達8月營收613.04億元,年增17.8%,月增12.6%,累計前8月營收為 4,593.37 億元,年增 17.1%。
A大回答:廣達八月營收僅有年增5.3%,七月還有年增27.4%,當散戶看到廣達八月營收僅有年增5.3%時,現在可能又開始嚇到閃尿了,大家要了解市場預期這件事,鴻海八月營收近幾年下來本來就會比七月差一些,當鴻海八月營收開出來很接近七月營收,僅有小幅度的衰退,這叫符合預期,甚至還有一點優於預期,廣達2024年八月營收1452億,比起2024年7月營收1243億好,廣達2024年8月的營收是較7月營收月增16.8%,再來看一下2023年8月廣達營收,來到1014億,2023年7月營收868.9億,8月營收比7月營收月增16.6%,從2023年及2024年廣達8月營收來看,市場就是會預期廣達8月營收比7月營收要月增16.8%左右,結果2025年8月廣達營收1528億,月減3.5%,這種營收比市場預期差,一來一回相差了20%,明天廣達股價會被教訓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大家在看營收時,你要懂市場預期是什麼,還有目前三大法人籌碼是什麼情況,外資群持續的賣超廣達,一直被散戶買走,當廣達的營收不如市場預期,散戶就是一盤散沙,他們彼此之間也會勾心鬥角,動不動就是要比手速,然後第一筆就要跌停殺出去,我們再來看一下緯創8月營收,2025年8月營收月減9.95%,接著看緯創2024年8月營收,來到898.2億,7月營收861.9億,8月營收比7月營收月增4.21%,2023年緯創8月營收728.9億,7月營收677.2億,8月營收比7月營收月增7.63%,所以市場也是預期緯創8月營收會比7月好5到8%,結果開出來是月減9.95%,和廣達就是半斤八兩,明天緯創股價會被教訓的機率也是很大,這樣大家懂了嗎?市場會依據過去幾年月對月及年對年營收增減去做一個預期,像我在預估鴻海8月營收時,我也是依據2023年及2024年8月會比7月差一些,所以我才會去推測8月營收會比7月差一點點,結果出來就是和我推測的一模一樣,一般散戶及法人也會用一樣的方法去推測廣達及緯創,結果出來營收就是比預期的還要差近兩成,開出這樣的營收廣達及緯創股價被教訓也是剛好的而以。
前幾天行政院拍板,自9月1日起,新青安房貸不再納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上限。此舉被外界視為「打開房貸水龍頭」,為受限貸款額度的首購族帶來曙光。隔天營建股就每一檔都漲停,這單純就是一個題材,大部份的打房禁令也都還在,試想一件簡單的事,大部份想要買房子及買很多房子的人是為了什麼呢?沒有錯,就是看好房價會上漲,央行打了一年的炒房,讓很多人斷頭及違約,這些人不可能再回頭去買房子了,之前的錢已經被沒收了,加上大部份打炒房的政策都還在,大部份的人也不會急著去看房,對新青安的小白來說,他們了不起就是買得起一千來萬的房子,這些人也是看得懂市場氣氛,尤其這些人是最容易受到媒體左右,接下來有關稅不確定因素,還有嚴格的打炒房策略還沒有解禁,一些人就好傻好天真的覺得會有一些小白再義無反顧的衝進去使用新青安買房,然後讓房價噴出大漲,經過一年的時間下來,大家應該知道大部份的人是買不起房的,只要央行把錢關住,就能讓房地產成交量大幅度下降,以這個社會平均薪資僅有四萬多元來說,大部份的人只要不使用房貸,鐵定是買不起房的,這一次讓剩下的新青安能夠快一點借到錢,可以加速市場成交,大家應該會發覺最近成交的量變少,價格就在那,現在新青安的出來,大概就僅會有一小部份的人買,剩下要買第二間,第三間的依舊是無解,再加上央行不動產集中度會有管制,央行就真的沒辦法貸款了,一些人還覺得房價能再被炒高,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價格就是資金堆出來的,因為去年房價漲的很誇張,然後讓不動產集中度飆高,要是房價再向上漲,之後一些人買了房子後央行不動產集中度就超標了,當市場的銀彈就僅這樣,自然就不可能全面上漲,這就和股市一樣,你想要把鴻海炒到1000元,2000元,3000元,那你就是要準備更多的資金才有可能,當初鴻海股價100元時,股本1386億,差不多市值1.38兆,當股價漲到200元時,市值就來到2.76兆,漲到1000元時,市值就來到13.8兆,要有多少的資金才能把鴻海股價維持在股價1000元,這時會有人說,因為籌碼不是所有都會流動,所以不需要13.8兆資金,嗯,確實是如此,但是你還是需要有當初股價在100元時的10倍資金才行,即然銀行法的72之2到頂了,央行不動產的集中度也快到頂了,這一年央行不放資金出來房價就漲不動,所以光靠一些房蟲手上那微不足道的資金是炒不動目前房市的,當放貸的水位都到頂了,就是沒有更多的資金能被借出來投進去房地產,你怎麼會天真的覺得房地產會全面大漲,一些個案就如大家看到的投機股,那些個案僅需要一些資金就能炒得起來,但想要全面大漲,就是要靠銀行的資金,現在央行條款都擺在那了,不動產集中度都到頂了,你還在那覺得會噴出大漲,那不是來搞笑的嗎?一開始大家聽到新青安排除在72之二條外,就在那很興奮的想要進去炒股,結果發覺就僅開一點點資金而以,這些資金還不足以彌補這一年來斷頭及違約的量,如果你聽不懂,我舉一個例子,4月7日到4月9日時,很多使用槓桿或自我心理面不健全的人斷頭出局,要是你有1000萬資金,然後借了1000萬,合計2000萬買鴻海,三根跌停是賠600萬左右,你的本金就剩400萬,因為1000萬要還銀行,之後就算你要開槓桿,了不起就是400萬再借400萬,房市的道理也是一樣,會有很多人平轉及違約,那些人的資金是回不來了,之前訂金300萬就能買,後面平轉後,因為是以幾年前的價格平轉,現在要再進來買,可能要拿450萬來買,之前違約或平轉的人,他們有可能用300萬轉出去,看到新青安稍微開大一點水龍頭又用450萬進來追嗎?天底下哪有這種事,所以新青安條款會讓成交量出來一些,大家就會看到房價走勢,之前就是所有的人被關廁所,根本沒有人能買,最近開放後有一小部份資金能進房市,想要賣的人還是大於買的人,這一點不會改變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