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綜合陸媒報導,24日在《2025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式宣布與輝達在Physical AI(物理AI)領域達成合作,合作涵蓋Physical AI實踐的各個方面。阿里雲人工智慧平台PAI將集成輝達Physical AI軟體架構,將為企業用戶提供數據預處理、模擬數據生成、模型訓練評估、機器人強化學習、模擬測試等全流程平台服務,進一步縮短具身智慧、輔助駕駛等應用的開發週期。據瞭解,Physical AI是人工智慧技術向物理世界延伸的分支領域,意在透過融合多模態感知、空間關係理解和物理規則認知,實現與現實世界的互動。
這對接下來鴻海,台積電及AI概念股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這則消息對鴻海、台積電以及整體AI概念股的營收和獲利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以下是分析:
1.對輝達和阿里巴巴的影響,首先,這項合作對輝達和阿里巴巴來說是一項雙贏的策略。對輝達: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中國AI市場的影響力,特別是在雲端服務和物理AI領域。這能幫助輝達的Physical AI軟體架構更快速地普及,並提升其硬體(如GPU)的銷售。對阿里巴巴:這次合作讓阿里雲能直接整合輝達領先的AI技術,強化其在雲端AI服務的競爭力。這不僅能吸引更多企業客戶,也能加速其在具身智慧和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的發展。
2.對台積電的影響,這項合作將對台積電產生間接但正面的影響。需求增加:輝達在AI領域的持續領先地位,主要得益於其高性能的GPU產品。而台積電是輝達最主要的晶圓代工夥伴。當輝達的AI軟體架構(包括Physical AI)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對其GPU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製程優勢:輝達的高階GPU,如B100、H100等,都採用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技術。這項合作帶動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鞏固台積電在高階晶圓代工市場的龍頭地位,並直接反映在其營收和獲利上。
3.對鴻海的影響,這項合作對鴻海的影響則較為間接,但同樣值得關注。AI伺服器需求:鴻海是全球主要的伺服器製造商之一。隨著物理AI和具身智慧的發展,對AI伺服器(特別是內建輝達GPU的伺服器)的需求將會大幅成長。這將為鴻海提供新的成長機會,進而提升其相關業務的營收。機器人與自動化:物理AI的核心應用之一就是機器人技術。鴻海近年來積極佈局電動車和自動化製造,未來在生產線上應用具身智慧機器人將是趨勢。這次阿里與輝達的合作可能加速相關技術的商業化,為鴻海在AI製造領域帶來更多機會。
4.對AI概念股的整體影響,整體而言,這則消息對AI概念股是正向利多。產業加速:這次合作凸顯了雲端服務提供商與AI晶片巨頭的深度整合,預示著物理AI和具身智慧的發展正在加速。這將帶動整個供應鏈的需求,從晶片設計(如IC設計公司)、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到下游的伺服器製造和應用開發商,都將受惠。市場信心提升:這項重磅合作也提升了市場對AI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投資人可能會更看好AI相關公司的前景,從而推動股價上漲。總結來說,阿里與輝達在物理AI領域的合作,雖然直接影響的是兩家公司,但其背後的技術應用與市場擴展,將為台積電、鴻海等供應鏈夥伴帶來實質性的營收成長潛力,並對整個AI概念股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聞說:聯發科三本柱失靈遭外資降評,連跌6天市值蒸發逾3000億元,聯發科發表最新5G旗艦晶片天璣9500後仍遭外資潑冷水!摩根士丹利證券下修聯發科出貨量,及明、後年獲利預估,並將最新評價展望調降到「中立」,目標價為1588元,股價從波段高點1545下跌以來,已連跌6天,股價下跌逾205元,市值蒸發約3200億元之多,相當於一間和泰車的規模。美系外資指出,美系外資看到聯發科全新3奈米天璣9500旗艦晶片,不過由於中國的AI智慧型手機換機週期可能不會那麼快到來,因為AI智慧型手機仍缺乏殺手級應用,而且Agentic AI和長思推理AI可能需要在雲端運行,而雲端在中國基本上是免費的。因此,消費者不會只為AI而購買新手機。美系外資認為,聯發科明年智慧機系統級晶片(SoC)毛利率可能會受到美國同業發動價格競爭壓力,先前對AI ASIC、AI PC、AI智慧機三本柱期待僅部分成真,所以下修聯發科2026年毛利率預估,下修至46%,低於其財測的中位數47%。至於AI PC方面,在輝達入股英特爾後,聯發科的Windows-on-Arm處理器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外資下修聯發科2026年及2027年WoA CPU出貨量預測下修至550萬顆及1,000萬顆。至於ASIC方面,已獲Google TPU,但Meta專案前景不明。因此在「三本柱失靈下」,外資下修聯發科展望到「中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