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CNBC報導,根據聯準會的預測中值來看,該央行決策官員預料2026年僅降息一次,然而這樣的降息幅度低於預期,意味決策者對明年的利率看法比市場保守。聯準會所謂的點陣圖(由19位成員匿名發表利率預期)顯示,2026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的預估中值落在3.4%。相較之下,今年底的預估中位數為3.6%,這意味決策官員預期除了17日的降息之外,到今年底前還有兩次降息。不過,針對點陣圖來看,明年僅降息1碼(25個基點),這比目前的市場預期保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在聯準會決議後的最新數據,交易員目前預測明年還會降息2到3次。此指標利用30天期利率期貨合約價來判定市場對於利率變動的機率。然而,點陣圖結果也凸顯官員之間意見極大的分歧,兩位有投票權的委員預計2026年降息次數將多達4次,3位官員預期明年降息3次。Principal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Seema Shah表示,「明年利率點陣圖集合不同觀點,精準反映當前混亂的經濟前景、勞動力供給變化、數據計算的疑慮以及政府政策反覆變動和不確定性。」聯準會今年還有兩次政策會議,分別在10月、12月舉行。聯準會最新的經濟預測顯示,2026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將略快於6月的預測,對於明年的通膨預期也略有上升。
這對接下來台股及經濟有什麼影響?
聯準會(Fed)9月17日會議的點陣圖顯示,2025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預估為3.6%(意味今年還有兩次25基點降息),2026年底則為3.4%(僅一次降息),低於市場預期的2-3次,這反映官員對未來通膨與經濟前景較保守,儘管整體經濟成長預測略上調。 此結果凸顯Fed內部分歧(部分官員預期2026年降息3-4次),並因應勞動市場軟化與關稅不確定性。對台灣高度外向型經濟與科技導向股市而言,此預測帶來混合影響:短期壓抑市場情緒,但長期支撐出口需求。以下分析基於最新市場反應與預測。
對台股的影響
短期(2025年Q4):Fed保守預期未滿足市場對更多降息的樂觀,導致全球風險資產震盪。9月17日台股(Taiex)已因會議前謹慎情緒收跌0.75%至25,438.25點,台積電(TSMC)從歷史高點回落。 18日開盤後,分析師預期盤整或小幅回落(約0.5-1%),因美元可能走強壓抑新興市場資金流入,但AI相關族群(如半導體)可望提供支撐。 若10月或12月Fed會議數據依舊混亂,台股波動率恐升至15-20%。
長期(2026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上調(略快於6月)利多台灣科技出口,預期AI伺服器與高階晶片需求持續推升Taiex至28,000-30,000點區間。 但降息放緩意味全球流動性收緊,可能放大美中關稅風險,壓抑非AI板塊(如傳統製造)表現。整體而言,台股2026年EPS成長預估維持8-10%,優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
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短期(2025年):台灣經濟受AI熱潮驅動,GDP成長預測達4.45%(出口成長24%),央行料維持基準利率2%不變至2026 Q1,避開Fed降息帶來的資本外流風險。 通膨預期略升但可控(CPI 1.76%),失業率穩在3.5%以下。Fed今年兩次降息可緩解進口成本壓力,支持消費與投資。
長期(2026年):Fed僅一次降息暗示美國軟著陸但通膨頑固,台灣GDP成長恐放緩至2.81%(出口僅增2.19%),主因美國關稅擴大影響供應鏈。 勞動力供給變化與政策不確定性(如美中緊張)將放大衝擊,央行可能在年中降息至1.875%,以刺激內需。但若Fed意外加速降息,台灣出口復甦可望加速。
台股短期影響震盪回落0.5-1%(會議後盤整), 長期影響上漲8-10%(AI出口支撐),主要風險美元強勢、關稅擴大。
經濟成長短期影響維持4.45%(強勁出口), 長期影響放緩至2.81%(全球需求減弱),主要風險通膨上行、勞動市場軟化。
利率政策短期影響央行穩2%(跟隨Fed但謹慎),長期影響可能降至1.875%(刺激內需),主要風險Fed分歧延長不確定性整。
體情緒短期影響中性偏負(市場失望),長期影響正面(美國成長上調),主要風險地緣政治衝擊。
總體而言,Fed保守預測強化台灣需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如台印策略),短期台股與經濟韌性強(AI緩衝),但2026年成長放緩風險上升。投資人宜聚焦高階科技股,避開貿易敏感產業,並留意10月Fed會議數據。
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利率連六凍!央行利率維持不變,沒鬆綁房市。
一、國際經濟金融情勢
本(2025)年6月本行理事會會議以來,伴隨美國關稅政策逐漸明朗,不確定性對全球景氣之衝擊趨緩,全球製造業景氣略回升;國際機構上修本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惟仍低於上(2024)年。近期國際原油及穀物等原物料價格雖略回升,國際機構預期本年全球通膨持續降溫。
6月以來,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步調不一;美國聯邦準備體系(Fed)重啟降息;日本央行(BoJ)仍暫停升息;歐洲央行(ECB)則暫停降息;中國人民銀行續採寬鬆貨幣政策。市場對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調之預期,增添國際金融市場波動。
展望未來,美國關稅政策後續發展、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地緣政治衝突與氣候變遷等,均增添全球經濟金融前景之不確定性。國際機構預期明(202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略高於本年,全球通膨率將續降。
二、國內經濟金融情勢
(一) 本年上半年經濟成長6.75%,優於預期。7月以來,續受惠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出口大幅成長,民間投資亦續擴增;惟民間消費成長趨緩。在上年下半年基期已高下,本行預測本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為2.51%,全年為4.55%(主要機構預測值詳附表1)。勞動市場方面,近月就業人數續增,失業率較上年同期下降,薪資溫和成長;惟企業減班休息人數增加,主要係部分製造業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所致。
展望明年,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可望續旺,惟美國關稅措施持續抑制全球貿易量成長,且因基期較高,預期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減緩;民間消費則可望回溫,本行預測明年經濟仍溫和成長,為2.68%。
(二) 近月受天候因素影響,蔬果等食物類價格居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回升;1至8月平均CPI年增率為1.83%,核心CPI年增率則為1.64%。本行預估本年下半年通膨壓力溫和,全年CPI與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1.75%、1.67%(主要機構預測值詳附表2),低於上年之2.18%、1.88%。
至於明年,國際機構預期油價低於本年,加以國內服務類通膨可望維持緩降走勢,本行預測明年台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續降為1.66%、1.64%。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可能影響未來國內通膨發展。
(三) 國內市場流動性充裕,近月長短期市場利率小幅波動,本年6至8月銀行體系超額準備平均近400億元;1至8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2及全體銀行放款與投資平均年增率分別為4.24%、6.99%。
三、本行理事會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國內通膨率將降至2%以下,明年可望續降;此外,預期本年國內經濟穩健成長,明年經濟成長力道尚屬溫和。為審慎因應全球經濟前景之不確定性,及美國經貿政策對國內經濟可能之影響,本行理事會認為本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將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
本行將密切關注美國關稅政策衝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步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風險,以及地緣政治衝突、極端氣候等不確定性對國內經濟金融與物價情勢之影響,適時調整貨幣政策,以達成維持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於上述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之法定職責。
四、本行於上年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管理未來一年(上年第4季至本年第4季)之不動產貸款總量,嗣於同年9月第七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實施以來,銀行受限貸款成數下降,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房市交易持續降溫,房價漲勢減緩;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之比率持續上升,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占建築貸款之比率亦持續增加。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上年6月底之高點37.61%,緩降至本年8月底之36.71%。
本行將持續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期引導信用資源支應無自用住宅者購屋、都更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以及生產事業實質投資所需之資金。同時,檢視本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之執行成效,並密切關注房地產相關政策對房市的可能影響,適時調整相關措施內容,以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
五、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