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9月18日!傳蘋果擬在台試產折疊iPhone!

 

新聞說:傳蘋果擬在台試產折疊iPhone,為來年印度量產做準備,根據外媒報導,蘋果為製造摺疊式iPhone,打算利用台灣供應商的工程資源與生態系,建立一條小型試驗產線,用於驗證設備、微調製程參數與生產步驟;一旦確認無誤,該流程將被複製到印度用於大規模量產,以助蘋果實現明年的出貨目標。根據《日經亞洲》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蘋果目標在2026年將iPhone總出貨量提升10%,並認為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摺疊機款,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若計畫成真,也有助於蘋果加速將新產品研發從中國轉移出去,以因應美中之間持續的緊張局勢。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打算利用台灣供應商的工程資源與生態系,建立一條小型試驗產線,用於驗證設備、微調製程參數與生產步驟,以便製造摺疊式iPhone;一旦這些步驟確認無誤,該流程將被複製到印度用於大規模量產。這種做法將縮短蘋果生產摺疊機的學習曲線,並確保印度的量產能順利展開。知情人士還表示,蘋果供應商已鎖定台灣北部一塊土地作為試驗產線的可能地點,但計畫尚未定案;然而,土地與勞力資源方面在台灣存在限制,即便只是試驗產線,也需要上千名操作人員,這仍是項挑戰。蘋果已告訴部分供應商,公司預期摺疊機款的推出能帶動整體iPhone需求,因此確保新機型的生產順利變得愈來愈關鍵,以助蘋果實現明年的出貨目標。消息人士稱,蘋果初步計畫2026年生產約9,500萬支新一代iPhone,比2025年成長逾10%,創下近年最高紀錄;明年所有型號總產量突破2.4億支,較今年成長約 10%。消息人士還提到,今年新發表的iPhone 17系列初步產量預測為8,500萬支,2025年所有iPhone型號合計約2.2億支,但實際產量會依市場反應調整。報導還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蘋果的「台–印生產策略」是為了降低來自美中、以及中印緊張局勢造成的風險與物流挑戰。蘋果正努力提升印度快速成長的製造能力與技術水準,但部分供應商仍面臨從中國進口生產設備、以及引進中國技師與工程師的困難。「從中國進口設備的問題在印度已存在很久。蘋果必須培養更多當地供應商,也要引進來自台灣的新設備供應商,目前雙管齊下。」

這對鴻海接下來的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根據報導,蘋果的「台灣試產、印度量產」策略對鴻海接下來的營收及獲利整體呈現正面影響,主要來自於鴻海作為蘋果iPhone主要組裝夥伴的角色,將直接參與折疊iPhone的試產與後續量產流程。以下從短期(2025年)與長期(2026年及之後)角度分析其潛在影響,基於供應鏈消息與市場預估。

短期影響(2025年):試產階段挹注工程與準備收入

營收貢獻:蘋果預計2025年9-10月在台灣北部啟動小型試產線,鴻海憑藉其台灣供應鏈生態系(如工程資源與既有設施),極有可能鎖定試產訂單。這將帶來額外工程驗證、設備調校與小批量生產收入,估計貢獻鴻海2025年下半年營收約1-2%的成長動能。同時,鴻海近期8月營收已年增逾10%(達6,065億元),受AI伺服器與iPhone新機熱度帶動,折疊試產可進一步強化其多元化營收結構(iPhone業務目前佔比約30-50%)。

獲利影響:試產階段毛利率預期高於傳統iPhone組裝(因涉及高階製程微調),但規模有限(需上千名操作人員,土地與勞力限制為挑戰),對EPS貢獻約0.1-0.2元。整體而言,鴻海2025年獲利預測維持在每股12元以上,折疊項目為額外催化劑,而非主要驅動。

長期影響(2026年及之後):量產帶動訂單成長

營收貢獻:一旦台灣試產確認無誤,流程將複製至印度鴻海工廠進行大規模量產,預計2026年折疊iPhone出貨量達700-1,500萬支(佔全球折疊機市占三成以上),定價上看1,800-2,000美元(約5.8萬台幣),遠高於標準iPhone。這將推升鴻海iPhone組裝訂單,貢獻2026年整體營收成長5-8%,並助其實現蘋果總出貨量年增10%的目標(新一代iPhone約9,500萬支)。鴻海的「台-印策略」也降低地緣風險(如美中緊張),穩定長期訂單流。

獲利影響:折疊機組裝難度高,毛利率預期優於傳統機種(達8-10%),對鴻海EPS貢獻約0.5-1元。結合蘋果整體iPhone ASP(平均售價)上揚,鴻海2026年獲利可望年增10-15%,但需留意印度設備進口與技師引進的物流挑戰(鴻海正雙管齊下,引進台灣設備供應商)。

營收2025年預估增加1-2%(試產工程),2026年預估增加5-8%(量產訂單),主要風險印度進口延遲。

獲利(EPS)2025年預估增加0.1-0.2元,2026年預估增加0.5-1元,主要風險勞力及土地限制。

整體股價催化,2025年預估增加中性偏正(穩定挹注),2026年預估增加強勁正面(高階產品比重增),主要風險美中及中印局勢。

總體來看,此計畫強化鴻海在蘋果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助其從iPhone轉型中獲益,但影響幅度取決於折疊機市場反應(初期銷量若達標,將成關鍵成長引擎)。若計畫順利,鴻海的營運韌性將進一步提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