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央行上周理監事會議決議不降息,也未鬆綁房市第七波信用管制,外界關注銀行自主管理與集中度的控管「水龍頭依舊沒開」,但民眾買房意願反倒提高了嗎?據國泰金22日最新出爐的《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買房意願微幅上升至負48.7,是近四個月來首度轉折向上,而賣房意願指數續走低至負36.3。不過國泰金調查時利率會議還沒開,市場關注是否再度衝擊房市買氣。國內房貸荒掀民怨,行政院長卓榮泰所說「水龍頭放大」,金管會銀行法天條已先開綠燈,一度傳出預售屋看屋人潮有小回溫,但央行上周利率會議沒降息、第七波信用管制完全沒鬆綁,房仲業普遍預估房市將持續在低檔徘徊。不過據國泰金問券調查,有19.3%民眾認為現在是買房時機!高於8月時的18.3%,多出一個百分點,顯示民眾買房意願提高了,這是四個月來民眾對買房態度首度變好,買房意願從負50.5提高到負48.7。不過認為現在不是買房跟賣房意願的比例仍高達68%及60%,仍是占最多數。賣房意願更從負33.6進一步滑落到負36.3,顯示屋主對於賣房意願持續低弱。國泰金經研處協理陳欽奇表示,據國泰金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平均預期值上揚至3.19%,有60%的民眾認為2025年經濟成長率會高於3%;而民眾對於2025年平均通膨預期值持平在2.25%,有59%的民眾認為2025年通貨膨脹率會高於2%。相較於主計總處,民眾對於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估仍比較保守,對於通膨預期則相對較高。整體來看,民眾景氣展望樂觀指數轉佳,大額消費意願同步上揚,但仍有32.5%民眾估未來半年經濟惡化。68%民眾估一年後通迎大於2%關於民眾對一年後通貨膨脹率看法的調查,國泰金9月調查結果顯示,68%的民眾預期一年以後通貨膨脹率大於2%,其中37%民眾覺得一年以後通貨膨脹率介於2%至3%,31%民眾則預期將大於3%。而有32%民眾覺得一年以後通貨膨脹率會小於2%。針對民眾對未來一年物價漲跌判斷的主要因素,本月的調查結果顯示32%民眾認為未來一年物價漲跌主要受到民生消費品價格影響,其次有27%民眾覺得經濟景氣會造成物價變動,另有13%民眾認為進口原物料價格是未來一年物價漲跌判斷的主要因素。
2025年下半年及接下來幾年,房價會上漲或下跌的機率哪一個比較大?
你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看:短期(2025 下半年)與中長期(未來幾年)。我幫你把關鍵因素整理出來,再判斷哪一邊的機率比較大:
1.短期:2025下半年房價走勢,可能撐住甚至小漲的因素,經濟成長預期偏樂觀:民眾普遍預期2025年經濟成長率大於3%,景氣預期好轉會支撐房市信心。通膨心理:68%民眾預期一年後通膨大於2%,資產保值需求會讓部分人覺得「有錢放房子比放現金好」。供給受限:台灣土地稀缺、營建成本(人力加原物料)高,房價下跌空間有限。自住需求仍在:尤其在雙北與科技園區周邊,剛性需求依舊。壓抑房價的因素,央行未降息加信用管制未鬆綁:資金水龍頭沒開,房貸壓力大,購屋人仍有負擔。房仲實際回報:看屋人潮只是「小回溫」,但成交仍在低檔。賣方意願偏低:賣房指數更往下,代表屋主惜售,交易量可能萎縮,市場呈「價撐量縮」。綜合來看,2025下半年房價下跌的機率不高,較可能呈現「盤整偏小漲」,特別是一線城市(台北、新竹、台中七期)。二線縣市則可能量縮更明顯,房價走平。
2.中長期:未來2–5年(2026–2029年),上漲機率的支撐點,科技產業支撐區域房市:台積電高雄,新竹,中科擴廠,周邊房市支撐強。長期通膨壓力:原物料與人力成本結構性上升,推升建商開價。資金尋找避風港:若股市波動或通膨高於預期,資金可能回流不動產。下跌或修正的風險點,利率高檔或再升:若通膨壓力持續,央行可能延後降息,這會使得房貸壓力長期存在。人口結構:少子化、人口負成長,長期需求走弱,尤其在中南部或外圍城市。政策變數:若政府進一步打炒房(稅制、貸款限制),房市可能面臨壓力。中長期來看,台灣房價大跌的機率不高,但「分化」會越來越明顯:科技及都會區(北北桃竹、中科、高雄廠區附近)的上漲機率大,人口外移區、非核心縣市的下跌或停滯機率較大。
結論:2025下半年:房價「下跌機率小於上漲機率」,大盤應是盤整偏小漲。未來2–5年:大盤大跌機率低,但房價將呈現「區域分化」。核心科技與就業帶動區域(台北、新竹、台中七期、高雄南科)漲幅機率大;人口流出縣市(雲嘉南鄉鎮、花東等)跌或停滯機率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