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9月12日!中國員工返國未影響鴻海印度營運!

 新聞說:印度官員:中國員工返國,未顯著影響鴻海在印度營運,印度政府高層本周表示,儘管 iPhone 組裝商鴻海要求部分中國員工於過去數月返國,其在印度的營運預計不會受到顯著干擾。據《路透》報導,印度電子和資訊技術部秘書 S. Krishnan 在受訪時指出:「儘管一些中國工人因被要求返國而不得不離開,但營運並未真正受到顯著影響。」Krishnan 解釋,鴻海憑藉其清奈廠已運作 5 年,及班加羅爾興建中的新廠,並利用當地、台灣及美國員工,成功維持正常運作。《彭博》在 7 月曾報導,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被要求從印度返家。鴻海與其客戶蘋果  正積極擴大印度 iPhone 生產,旨在緩解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潛在衝擊,目前這些關稅因中美貿易談判而暫緩。Krishnan 表示,中國員工返國原因尚不明朗,鴻海拒絕置評,蘋果也未立即回應。過去,印度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曾因 2020 年喜馬拉雅邊境軍事衝突而一度升級,導致印度實施了中國投資限制、禁用多款中國應用程式並切斷兩國航空客運路線。然而,兩國關係近期已逐漸改善,印度總理莫迪上月在其 7 年來首次訪中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Krishnan 強調:「我們的理解是,鴻海承諾將實現在印度所有投資...... 他們在印度的擴張非常顯著」。

中國員工返國對鴻海製造蘋果手機的影響,根據最新資訊,中國員工從鴻海印度工廠返國事件對鴻海製造蘋果手機的短期影響有限,且長期來看不會顯著阻礙鴻海與蘋果在印度的擴產計劃。印度電子與資訊技術部秘書S. Krishnan於9月12日明確表示,儘管數百名中國工程師與技術人員於過去數月(主要在7月)被要求返國,但鴻海清奈廠已運作5年,新班加羅爾廠也利用當地、台灣及美國員工維持正常營運,未見明顯干擾。 天眼查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進一步指出,鴻海印度iPhone工廠的中國員工原本就僅佔少數(約300人),產能主要由台灣員工(如富智康民生廠團隊)建置,因此影響「幾乎可忽略」,蘋果也早已知情並未調整布局。

早期報導(如彭博7月報導)曾擔憂此舉可能減緩印度勞力培訓與技術轉移,進而增加生產成本並影響蘋果多元化製造策略(旨在避開中美貿易關稅風險)。 但最新發展顯示,鴻海與蘋果已加速印度生產:8月Apple宣布擴大印度5座工廠產能,包括新開的兩座廠房,目標2025年印度iPhone產量達3000萬支(較2024年翻倍),並首次完整生產iPhone 17全系列。 此外,鴻海與Tata Electronics等夥伴已將大部分印度iPhone產出轉向美國市場,出口額於2025年4-7月達75億美元,佔年度近半。 印度中印關係改善(莫迪訪中後)也緩解地緣風險,鴻海承諾維持印度投資擴張。 總體而言,此事件對鴻海iPhone製造的影響微乎其微,預計Q3-Q4產線將正常貢獻全球出貨,無需擔憂供應鏈中斷。

鴻海接下來營收及獲利展望

鴻海2025年整體營運樂觀,AI伺服器業務為主要成長引擎,iPhone訂單穩定貢獻,預計全年營收突破7兆元新台幣,獲利年增逾20%。Q2財報顯示強勁動能:營收1.79兆元(年增16%)、淨利444億元(年增27%,超預期38.81億元),上半年淨利年增52%。 Q1同樣亮眼,營收1.64兆元(年增24%)、淨利421億元(年增91%)。 7月營收6139億元(月增13.63%),雖增速為半年新低,但分析師認為下半年無憂,受惠AI放量與iPhone 17熱賣。

關鍵驅動因素:

AI伺服器:佔比持續擴大,Q3營收預計年增170%,全年AI伺服器營收破兆元(高盛估年增110%),GPU/ASIC市佔率提升。

iPhone與消費電子:印度產線擴張有助避險,預計iPhone貢獻全年營收30%以上,無中國員工事件負面影響。

營益率:維持2.92%目標,透過規模經濟、自動化優化費用。

外資預測:美系外資調升2025-2027年獲利預期14%、14%、9%,目標價220元升至250元,評等「優於大盤」。

新聞說:轉錢給自己「帳戶慘被凍結」,一票苦主怒:很荒謬!行員說話了,把錢轉給自己,竟然也有事?一名上班族抱怨,請假跑銀行解鎖帳戶,原來只是把錢轉到另一個自己的帳號,卻遭到凍結。不僅如此,行員還反問原因「你跟自己是什麼關係?」讓他氣憤不已「現在銀行行員都要當心理師了嗎?」貼文一出,掀起萬名網友怒喊「真的很擾民!」一名網友在Threads表示,特地請假一天去銀行,背後原因非常無奈,他只是把錢轉到自己其他帳號,不料帳戶被凍結,迫使他必須親自跑一趟銀行辦理解鎖手續。更讓人意外的是,行員還反問,「為什麼要轉帳給自己?你和你自己是什麼關係?」這個毫無邏輯的提問當場讓原PO傻眼,忍不住在網路上抱怨「現在銀行行員都開始兼職當心理師了嗎?」底下引來萬名網友直呼,「轉自己的帳號還要被問,這邏輯真是奇怪」、「真的很擾民」、「之前去銀行設約定轉帳,設自己的其他帳戶,也被行員問轉帳要幹嘛」、「前陣子也遇到,行員建議不要這樣轉錢給自己扣卡費啦,我:不然你是要幫我繳嗎?雖然是解開了...但真的還是覺得很荒謬」、「可能走個流程,上層規定要問只能問」、「這怪現象可能源自打詐政策而逼出來的」。一名苦主也分享同樣經歷,其他帳號轉到薪轉戶,結果薪轉戶領出來被凍結,行員問「為什麼要轉帳給自己,而不直接用提款卡提領?」他則解釋,沒帶提款卡,加上不想回家拿才直接轉帳,結果被對方質疑,「這個行為是什麼你知道嗎?很像車手你知道嗎?」針對這個現象,留言串中一名行員出面解釋,「不確定是不是每家都是這樣想的,但我之前主管是要我們問:轉過去之後要幹嘛,例如:繳房貸、繳卡費、做定存之類的嗎?我們的關懷不能只寫本人轉本人,其實我也很不解」。事實上,銀行為防堵詐騙人頭帳戶,近期針對長期未交易(超過半年或一年)、餘額過低等「靜止戶」,或是交易異常等,祭出凍結措施,一旦被凍結,ATM提款、網銀轉帳、自動化交易等功能都將被限制,或被降低交易額度或歸零,只能攜帶身分證、印鑑等證件親赴分行辦理解凍。由於民眾帳戶遭凍結災情過於嚴重,爆出銀行臨櫃一排人要求「解凍」。對此,金管會表示,除非警政執法機關開出名單,否則銀行凍結帳戶時,得事先通知用戶,若是找不到客戶,才能先行凍結。

A大回答:台新在判斷是否是詐騙的方法有一點爛,以我來說,因為台新銀行的戶頭沒有優存利率,所以我要是有錢進到台新銀行中,確實會立刻轉到有優存利率的將來銀行,永豐銀行,聯邦銀行,上海銀行等,自已約定的帳號轉給自己,這種在實際操作上也是很常見,例如交割款先放到有利息的活存帳戶,有交易要付交割款再轉回去交割帳戶,通常自己約定自己的帳戶本來就是會轉來轉去,對很多銀行的工程師及老屁股們,他們可能不知道錢會常常這樣轉來轉去,尤其是你有在玩短線交易的話,錢會轉來轉去更頻繁,還有錢一進到戶頭就轉出去,這也是很常見,例如你領了薪水,也許要支付銀行貸款,孝親費,房租,還有把錢匯到優存的帳戶中,要是每一家銀行都學台新這樣搞,我敢和大家說很快就天下大亂了,對銀行來說,要是有異常的話行員打電話給客戶,之前台新確實是用這樣的方式,我就接過很多次了,最近台新號稱導入AI功能,我覺得應該就輸入了一些條件,只要條件符合就直接鎖你帳號,台新說這樣成功機率有一半以上,我現在台新的帳號基本上沒什麼在用了,我確實還有信用卡也是台新,我也是會把錢放活存優存中,當信用卡要繳費時才會把錢匯進去,接著讓台新的帳戶去繳信用卡費,要是台新再繼續這樣搞,銀行最大的獲利來源就是客戶,台新這樣搞是會讓客戶流失,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美國時間能請假去銀行解鎖帳戶,也不可能吃飽沒事幹就和你解釋錢每一筆要流去哪,共產黨都不敢這樣幹,在台灣民主社會,你會問一般人每一筆資金要流去哪,目的是什麼,這樣的銀行會有誰想用,台新要是不怕死的話就繼續這樣幹,很有可能幾個月就會反應在股價上,當大家都不和台新來往,我是不懂台新要靠什麼賺錢,例如你交割戶是台新,常在那玩短線,平常沒有機會時就把錢存在優存銀行,下單後隔一天才把錢匯進去,再隔天扣款,要是台新就判斷你這樣是詐騙,交割款關乎你的信用及能不能下單,被搞過一次的人,我是不信他還會繼續使用台新銀行或台新證券。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