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9月19日!MSCI調整外資持續買超鴻海!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6627張,第二名的是法銀巴黎,買了2252張,第三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2088張,第四名的是瑞銀,買了1539張,第五名是港麥格理,買了1476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台灣匯立,賣了3931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賣了2239張,第三名的是統 一,賣了1383張,第四名是凱基,賣了607張,第五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535張,今天買超第一名的還是高盛,星期一到星期集結的空方小戰隊,看來已經土崩瓦解了,本來空方小戰隊隊長高盛賣了七千多張,結果這兩天反賣為買,合計買了一萬多張,這兩天偏空小戰隊成員的凱基台北及富就縮在那玩短線買來賣去的遊戲,這就是散戶不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的好處,因為大部份的外資群及主力根本出不了貨,所以A外資及B主力出貨,結果被C外資及D主力買走,這些偏空的外資及主力習慣欺負弱小,當他們看到自己賣出的股票是被其他大咖外資及主力買走後,他們就立刻反手作多,就算不作多的,他們也會從強力偏空變成短線操作,今天凱基台北賺個一百來萬,富邦賠幾十萬,大家應該有發現鴻海尾盤跌了一元,原因就是MSCI指數調整,最後一筆是大摩,小摩及高盛試撮出來的結果,很明顯大摩,小摩及高盛都想要主導權,尾盤就放了很大量的股票讓鴻海股價收在214元,大家還記得昨天鴻海股價最低跌到208元吧,要是今天股價拉抬太高的話,那昨天狗屎運買到的散戶就能出貨了,外資群及主力是想要在鴻海中出貨,怎麼可能一直讓新進來的散戶賺到錢然後出貨,最好的情況就是讓散戶套在裡面,接著愈陷愈深,我一直和大家說,外資群及主力可以在鴻海中多方嘗試不同的策略去引誘散戶進來,可以向上拉抬再向下殺,也可以向上打一個錨點後再讓利,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交易股票,當他們買了一大堆的股票後,他們就是要完成一買及一賣的交易,接著賺到錢,這就像房仲一樣,吃飽沒事幹也是要演練一下話術,看要怎樣才能讓看房的人比較容易成交,畢竟沒有成交的話房仲就沒有錢能賺,外資群及主力的職業就是交易員,他們買了幾十萬張股票後,絕對不可能是要放一年賺資產的10%或是賺股利率3.7%的報酬,外資群及主力想要的就是差價,而且最好能善用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資金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和大家說短線是千變萬化的,試想一件簡單的事,你也許平常在那上班,晚上會去公園打個籃球,你覺得可能打得過NBA或職籃的選手嗎?應該不容易打得過對吧,畢竟你就僅是業餘的,別人則是把籃球當他的職業,平常你也不會練體力,練投籃,練戰術,了不起就是拿著球就丟,對職業的人來說,每天就是在那練體力,練戰術,還有要如何打敗對手,所以外資群及主力買了鴻海八十幾萬張,接近九十萬張,他們現在就是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方法要去賺散戶的錢,隨著三大法人嘗試不同的策略後,時間就會拖的愈久,漸漸的他們的成本就會落在200元以上,當三大法人的成本在200元以上,他們也不可能自己摜殺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散戶不要和三大法人換手,時間只要一拉長,他們就會陪我們渡過第三季及第四季,現在之所以大家感受不出來關稅及台幣升值的問題,原因是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超了近八千億,要是外資群打出一個高點錨點,接著把散戶拐進去,要是外資群賣超的愈多,大家就會開始感受關稅及台幣升值帶來的問題,現在一些作多的散戶覺得無腦多,其實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以統計的觀點來看,大部份的散戶現在手上一定是沒有股票的,大部份短線流動的籌碼都嘛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指數及股價漲得再多,其實和散戶也沒啥關係,不要說的一付台股漲很多,好像散戶都發大財似的,大家要是懂一買及一賣的關係,就會知道現在大部份短線的散戶手上都沒有股票,不然外資群哪來的近八千億股票能買。
今天MSCI指數調整,大部份權值股的尾盤都爆出大量,鴻海最後一筆也成交了17697張,下跌1元,股價收在214元,外資群買超9614張,投信買超225張,自營商買超403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0242張,這一周五個交易日中鴻海股價下跌四個交易日,有趣的事是外資群這一周通通都是買超鴻海,合計買超了42618張,代表外資群不需要開更高的價格就能買到鴻海的股票,原因可能和鴻海4月7日到4月9日出現過三根跌停,當鴻海股價又回到去年7月時的高點,也就是兩百多元,自然就會有很多散戶想要在這時候賣出手上股票,外資群自然就能在200元左右買到一大堆的股票,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也是好事一件,大部份的價值投資者了不起就是把手上的槓桿去掉,當初價值投資者在股價淨值比0.85倍到1.1倍時用槓桿買到,在股價淨值比兩倍時把槓桿去掉,當初外資群及主力因為看不起鴻海,或者是想要坑殺價值投資者,所以一直在股價淨值比0.85倍到1.1倍時拼命賣出,這就造成了外資群持股從48%賣到剩32%,合計賣超了近兩百萬張,最近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外資群就順利的買回七十幾萬張,三大法人買到了八十幾萬張,這一周鴻海的股價波動相對大一些,這也很符合我說的,反正價值投資者及散戶不會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外資群買超了七十幾萬張,三大法人買超了八十幾萬張,要是他們想要出貨,也許賣個幾千張時股價就跌了3元,5元,甚至是7元,當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殺下去後,發覺根本沒有散戶要接手,他們自然就會把鴻海股價拉上來,這一周鴻海玩了三次跌下來會漲上來的招數,反正外資群及主力能有千千萬萬種策略吸引散戶進去鴻海中玩,就看什麼方法能讓最多散戶中招,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去掉的槓桿不會再回去買了,所以外資群如果有本事就把股價殺下去,反正殺下去也不會有散戶接,不過時間只要拉長,價值投資者的槓桿總是會去完的,只要外資群及主力玩的愈久,自然是會有散戶中他們的招,不過這也很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是希望外資群能在鴻海中多玩一陣子,最好是待到第三季及第四季結束,這兩季有關稅及台幣升值不確定因素,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拿這兩項因素來攻擊,很多散戶因為4月7日到4月9日有蛇咬效應,很有可能會被外資群及主力玩假的,也許外資群在180元到200元把手上的股票出光,接著就用緩跌整死散戶,當第三季或第四季鴻海或其他的企業開出獲利,只要毛利率,營利率,業外或獲利不好,外資群及主力又會開始發動攻擊,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外資群很難在第三季前把鴻海股票出掉,畢竟價值投資者去掉的槓桿,這需要很多新的散戶進來買,外資群及主力需要玩更多的花樣及招式,這就會拉長時間及讓外資群的成本提高到200元以上,當外資群及新進來的散戶成本都在200元以上,那鴻海200元就會成為新的鋼底,這時會有人說鴻海股價200元百分之一百會成為鋼底嗎?其實股市就不存在什麼百分之一百,我們只能先預想,接著每天的觀察,看外資群,主力及散戶是不是和我推測的一樣前進,只要時間一拉長,大家就會看到外資群的成本提升到200元以上,當鴻海的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都來到200元以上,代表新進來的散戶成本也在200元以上,只要這些成立,自然鴻海股價200元就會成為底部,大家記得一件事,鴻海股價能不能以200元為底部,這和我能不能賺錢也沒有關係,我是做價值投資的,短線的股價波動對我來說也沒啥意義,鴻海股價能維持在200元以上,這就僅是市場還鴻海一個公道,要是外資群及主力玩別的招,對我來說也沒有影響,反正鴻海到2031年都受惠AI伺服器的大爆發,獲利逐年會成長,今年鴻海無法以200元為底,到2031年時,鴻海淨值180元,一年能賺20元,那時鴻海的股價也都來到300到400元了,這也沒啥好奇怪的,當初我在2019年時說鴻海六年後股價隨便也會超過120元,就僅僅說120元就會有人覺得是笑話,結果六年後股價來到200元以上了,到2031年時,鴻海淨值來到180元,一年賺20元,股價到300元以上都是很正常的。

FED降息後,一些防守的股票反而下跌,之前我說散戶資金出來後會放在幾個地方,一是定存,二是美債ETF,三是電信股,還有一些散戶手賤會想要去放空,當FED降息後,美元定存的利率下降,確實美債就會變的有吸引力,很多人一直不懂利率和美債之間的關係,其實說穿了就是報酬率,我舉一個例子,如果美元定存利率是5%,一般發行債券的利率3%,你覺得你要把錢放到美元定存還是美債呢?當然是美元定存,畢竟兩者相差了2%的報酬率,債券會有價格,當美元定存利率5%的話,大家就會把資金往美元定存走,美債就變的比較沒有人要,這時美債價格就會下降,例如美債價格100美元,一年債息3元,這樣就是3%的利率,要是債券比較沒有人要,價格就會下跌,要是價格跌到80元的話,一年債息一樣是3元,債券殖利率就會變成3.75%,要是美債價格跌到50元的話,一年債息3元,債券殖利率就會變成6%,這也是為什麼美元利率來到5%時,美債會跌這麼慘,當FED開始降息,利率從4.25到4.5%降到4到4.25%,這時美債的吸引力就會變大,這也是為什麼FED要降息,美債殖利率會下跌,原因就是美債價格上漲,當美元利率下跌時,電信股理論是變的有吸引力,不過中華電信股利率僅有3.73%,遠傳及台灣大哥大股利率有4.3%,理論上FED降息,美債及電信股都是要上漲的,今天美債卻是下跌,之所以美債會下跌,原因是之前美債偷漲了一波,電信股下跌的話,這就是沒啥道理的,試想,電信股,美債及美元定存的穩定度幾乎是一樣,台灣大哥大及遠傳的股利率4.3%,美元利率從4.25%到4.5%降到4%到4.25%,那股利率4.3%的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理論上應該是要變的更具吸引力才對,之所以下跌,我個人覺得外資群及主力故意要把散戶引到股票中,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台股近八千億,散戶現在的資金就是放在定存,美債,電信,有的手賤的則是在那放空,要是手賤放空的散戶,現在大概已經懷疑人生了,外資群及主力也算是很聰明的,一開始先殺空方,後面再殺多方,大家如果在股市中待的夠久,其實中小型投機股也是這樣,一開始股價在上漲時,一定就是先殺手賤放空的空方,接著再去殺無知散戶的多方,對散戶來說,股價愈是上漲,他們的錨點就愈高,有可能從最高點向下跌個3到5%就已經歐印了,我常和大家說資金配置,對一般幼幼班的散戶來說,他們不會做什麼資金配置的,問就是歐印,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玩的就是平均,他們根本不在乎股價及指數最高來到哪,但一般的散戶就會以曾經最高價當一個參考,例如台玻之前最高40.1元,就會有散戶說再漲到40元他就賣,之後可能跌到26元,散戶就認賠殺出去了,一開始從40.1元跌下來,散戶就信心滿滿的向下攤平,之後平均攤平在三十幾元,跌到二十六元散戶就自我心理面崩潰的殺出,外資群及主力是有可能想要把電信股及定存中的散戶逼到股市中,這樣才能去接漲的高高的個股。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