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工業富聯贛州智慧製造計畫二期啟動預計2027年投產,鴻海工業富聯贛州智慧製造計畫二期本月正式動工。規劃約43.1萬平方公尺,計畫今年底建進場,2027年廠房投入使用。工業富聯贛州智慧製造計畫於2022年1月簽約,分兩期興建。該項目是贛州目前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的高端智慧製造項目,也是工業富聯目前在中國大陸投資最大、建造最新、數位化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園區。計畫一期於2022年6月動工,僅用122天就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並比原定計劃提前2年兌現;3年多來,工業富聯累計在贛州帶動就業3萬餘人,實現產值超600億元、進出口總值超1000億元,成為江西最大的外貿出口企業。工業富聯二期將充分發揮在AI、智慧製造領域的優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及增加產品品類,加速推進在智慧設計、智慧設備、智慧生產方面的發展,朝著「智慧領航、以人為本、綠色生態」標竿園區目標加速邁進。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表示,贛州計畫是公司「深耕中國大陸佈局全球市場」策略的重要支點,計畫一期的成功運營,進一步堅定了公司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信心,隨著計畫二期的持續推進,將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
這對鴻海接下來的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工業富聯啟動贛州智慧製造計畫二期,對母公司鴻海的營收與獲利將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以下是具體分析:
營收成長潛力:擴產帶來新營收來源
產能擴充:二期工程規模達43.1萬平方公尺,產線擴建後,將可支持更多產品類別與客戶訂單,特別是智慧製造與AI應用領域。
產品多元化:工業富聯預計加強AI、智慧設備、智慧設計等業務,有機會切入新興高毛利領域,如伺服器、工業自動化設備、邊緣運算設備等。
高端製造外包趨勢:全球OEM趨勢朝向智慧製造,工業富聯作為產業龍頭,有機會進一步搶下大型品牌訂單(如雲端服務商、電動車廠的工業設備委外製造等)。
潛在結果:
預計二期投產後(2027年起),將對鴻海營收產生數百億元等級的貢獻,成為長線營收成長動能。
獲利結構優化:智慧製造毛利率高於傳統組裝
智能化生產=成本效率提升:智慧製造系統可降低人力成本、減少良率損耗,進一步提升單位利潤。
高附加價值產品:AI與自動化設備單價高、毛利優,對比傳統消費電子產品,毛利貢獻更佳。
園區一體化與綠色生產:減碳與ESG概念將提升企業形象,也可能帶來稅收優惠與國際大客戶的ESG合作訂單。
潛在結果:
若工業富聯能持續將智慧製造佔比提升,鴻海整體集團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將有機會改善。
策略意義:深化中國布局+全球市占提升
中國市場內需支撐:贛州是中部地區重要製造樞紐,能就近供應內需客戶,並降低出口物流成本。
分散地緣風險:儘管國際地緣政治影響製造轉移,但這也讓鴻海在台灣、印度與中國內部形成三足鼎立的供應鏈佈局,更具彈性。
強化全球競爭力:藉由智能工廠打造示範園區,有助於向海外客戶展示Fii智慧製造實力,爭取更多高階代工業務。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