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海運將進入傳統淡季,上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4大主力航線全數下跌,而國內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與萬海(2615)近期股價也連袂跌,尤其萬海週跌幅近9%最慘、陽明則面臨50元保衛戰。對此,陽明日前法說會坦言,因地緣政治不安與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市場觀望意味濃厚,因此第四季相當不樂觀。上周SCFI下跌83.69點至1114.52點,跌幅6.98%。4大主力航線全數下跌,尤其美西線每FEU(40呎櫃)為1460美元,下跌176美元、跌幅10.75%最慘;美東線每FEU為2385美元,下跌172美元、跌幅6.72%。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971美元,下跌81美元、跌幅7.69%;地中海線則每TEU為1485美元,下跌153美元、跌幅9.34%。受到淡季與運價指數影響,貨櫃三雄上周股價趨勢齊走跌。長榮上周五收178元,跌2元,跌幅1.11%,週跌幅達5.57%;陽明上周五收53.5元,跌1.7元,跌幅3.09%,週跌幅達6.65%;萬海上周五收74.2元,跌2元,跌幅2.62%,週跌幅達8.96%。陽明日前在法說會上指出,因目前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氣氛重,第四季不容樂觀,不排除傳統淡季恐會更淡。不過陽明也強調,長約運價一定會考量成本,不會做賠錢的長約。
這是不是經濟被川普關稅影響的前兆?接下來哪一些企業會被川普關稅影響?哪一些影響較低或甚至完全不被影響?
現在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股價下跌,雖然有「傳統淡季」和「SCFI運價下滑」的背景,但陽明在法說會裡特別強調「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這其實已經在反映川普關稅政策的陰影。這可以視為「經濟被川普關稅影響的前兆」。我幫你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為什麼這可能是川普關稅的前兆?需求面壓力:若川普確定實施「依晶片數量課稅」或大幅提高對中商品關稅,美國進口商會提前縮單、壓低進口量,導致貨櫃運量下滑。觀望氣氛:運輸公司(航商)、出口商(製造業)不敢簽太多長約,因為不確定未來貨物流向、關稅成本如何,造成短期需求萎縮。市場先行反應:股市與運價指數常是經濟前導指標,運價下跌加股價回檔,確實可能是川普關稅即將衝擊的「預演」。哪些企業會被川普關稅影響「大」?(特徵:高度依賴出口美國、產品晶片含量高、供應鏈難轉移),電子及資訊產品製造,筆電、手機、伺服器(如鴻海、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緯穎),零組件(如PCB、面板、電源供應器、IC封測),中國生產比重高的傳產,家電(如海爾、美的、TCL),傢俱、玩具(傳統出口品,關稅提高就喪失價格競爭力),航運與物流業,因貨量減少、運價承壓,貨櫃航商(如長榮、陽明、萬海)就是第一波反應者。哪些企業影響「較低」或「幾乎不受影響」?(特徵:內需導向、與美國市場連動性低、供應鏈已移轉),內需型產業,電信(如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金融、保險(主要靠台灣市場獲利),公用事業(如台電、中油、自來水),出口市場多元、已轉移產能,台積電(雖然出口美國晶片,但製程先進、關稅豁免可能性大;且有美國廠分散風險),鴻海、和碩:近年積極把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墨西哥,可以部分減緩衝擊。受惠於美中貿易轉單的企業,越南、墨西哥相關供應鏈(紡織、鞋業、組裝業)可能反而受益。部分台商若供應鏈已移到「非中國」,反而拿到更多訂單。總結來說:貨櫃三雄的下跌確實可能是川普關稅效應的前兆,因為航運最敏感。衝擊大:電子組裝(如鴻海、廣達)、航運(如長榮、陽明、萬海)、中國出口商。衝擊小或無感:如電信、金融、公用事業、內需消費。可能受惠:供應鏈移轉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的台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