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行政院4日院會拍板,確定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此舉意味未來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時,不再受30%上限約束,以釋出更多放款量能,解決近期「房貸荒」問題。根據今日金管會報告內容顯示,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計核貸近13萬戶、金額逾9,900億元,七成以上借款人為4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顯示政策確實協助部分剛性需求。不過,由於公股銀行在72-2比率上逼近預警線,導致部分符合資格民眾貸款遭卡關,甚至出現無法順利交屋的情況。金管會分析,目前新青安核貸情形,截至2025年7月31日,共核貸12萬9,464戶,金額約9,994億元,年齡分布為39歲以下佔73%、40–49歲佔22%、50歲以上佔5%。然根據銀行法第72-2規範,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小於等於30%,目前,現況本國銀行平均為26.04%,餘額23,376億元;公股銀行平均27.61%,餘額6,005億元;合庫銀行最高28.38%;樂天銀行最低9.46%。金管會提到,房貸逾放比率低(在所有授信產品中最低),但銀行仍考量房市前景與72-2壓力,核貸意願降低,公股銀行因配合政策辦理自用住宅貸款,72-2比率偏高,甚至接近內部預警值(28.5%),因此影響到自住及首購需求,形成「房貸荒」。為解決此狀況,行政院會今日將拍板,自2025年9月1日起,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之撥款案件,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以確保銀行信用資源可用於無自用住宅青年之購屋貸款。此項調整將大幅擴大新青安貸款量能,縮短民眾等待時間,避免因銀行額度受限導致的「貸不出」問題。財政部將責成公股銀行落實授信「5P原則」,並強化防範投資客炒房、人頭戶申貸等管控機制,確保資源真正用於自住購屋。在配套措施部分,金管會強調,銀行不得要求借款人購買房貸壽險商品作為搭售條件,也不得在貸款過程中進行不當推銷,避免增加民眾負擔。此外,民眾若在貸款過程中遇到爭議,可透過銀行公會或金管會專線,以及各銀行總行申訴窗口提出申訴,相關資訊已公開於銀行公會網站。接下來台灣房市又會開始上漲了嗎?
台灣行政院於2025年9月4日拍板,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這項調整自9月1日起生效,並回溯適用。目的是解決近期公股銀行因放款比率逼近上限導致的「房貸荒」,讓符合資格的青年更容易取得貸款。根據金管會數據,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至2025年7月底,已核貸近13萬戶、金額逾9,900億元,主要受益者為40歲以下族群(佔73%)。這政策鬆綁確實可釋出更多銀行額度,短期內可能提振首購需求和市場情緒,但是否會直接推升整體房價上漲,仍需考量多重因素。
短期影響:情緒轉好,但需求拉升有限
正面效應:這項調整被視為房市的一絲「好消息」,可縮短貸款等待時間,避免自住需求卡關。營建股盤中一度大漲近7%,反映市場對政策鬆綁的樂觀預期。 部分分析認為,這可能緩解公股銀行的壓力,讓新青安更有效支持剛性需求。 X平台上也有用戶討論,這可能讓房價「又要漲了」,但多為情緒性表達,而非基於數據。
限制因素:然而,鬆綁僅針對新青安(限自住、無房青年),不適用一般購屋貸款或投資客。需求挹注有限,因為該方案已核貸近13萬戶,邊際效益遞減。 另外,央行信用管制(如限貸令)仍維持,利率環境趨緊,銀行核貸意願不會大幅鬆綁。 X用戶指出,投資需求未鬆綁,價格上衝難度大。
長期趨勢:2025年房市預測偏向穩定或微調
多數專家和媒體報告顯示,2025年台灣房市整體趨勢為「量縮價穩」或進入調整階段,受利率上升、信貸緊縮、供給增加等影響。新青安調整雖有助首購族,但難以逆轉大環境。以下是部分預測的比較:
鉅亨網新聞預估房市量縮價穩,無普漲鬆綁僅限新青安,需求有限;整體信貸環境收緊短期提振情緒,但今年仍呈現量縮格局。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預估房市開高走低,景氣趨緩通膨、利率壓力大;新青安邊際效益減弱助緩解房貸荒,但無法改變整體放緩趨勢。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預估房市價穩量縮,預測字「硬」經濟與股市決定走向;供給低但需求弱鬆綁有助首購,但房價頂多微調,不會大漲。
清琳商用不動產預估房市成交量大幅降低,價位修正信貸緊縮、利率上升;新青安刺激效果減弱短期釋放額度,但整體市場進入調整期。
富比士地產王預估房市軟著陸機率高,房價跌幅頂多10%信用管制重創投資客;需求放緩鬆綁可緩衝,但壞帳風險上升。
YouTube分析 (房市趨勢) 預估房價跌幅10%起跳第八波打房政策效應;預售屋轉新成屋考驗調整有助,但無法抵銷利率與管制壓力。
負面因素主導:利率上升、央行打房政策(如第七/第八波信用管制)持續發酵,導致成交量下滑20%以上。 新成屋供給增加,可能率先降價。 若新青安未來退場(預計2026年討論調整),市場動盪將加劇。 X討論也反映,房貸荒雖緩解,但部分用戶擔心這只是延後問題,青年負擔仍重。
區域分化:台北等超一線城市核心資產可能相對穩健,但新北、其他區域(如樹林、三峽)更易修正。 整體壞帳風險上升,銀行放款更謹慎。
結論:不太可能大幅上漲,基於當前數據和分析,新青安調整雖可解決短期房貸荒,但難以引發台灣房市全面上漲。2025年更可能維持價穩量縮,或出現5-10%的微調或下跌,視經濟、利率和全球因素而定。若央行進一步鬆綁整體房貸政策,情勢可能轉變,但目前無此跡象。建議首購族評估個人財務,避免追漲;投資者則留意區域差異。這些預測具不確定性,實際走勢需持續觀察最新經濟指標。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