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10月1日!鴻海短線籌碼集中投機客易被坑殺!序言

 

10月1日!鴻海短線籌碼集中投機客易被坑殺!作者:A大!昨天在還沒有看到晚上融資的資料前,我就和大家說過昨天這樣的走勢一定就是殺融資,昨天外資群及主力把我星期六,星期天及星期一推測的情況一次使用,因為星期四散戶能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星期五鴻海下跌10.5元,散戶能很輕易的買在220到221元,我就和大家說星期五散戶會買的機率很大,原因就是星期四賣出,星期五買進,一賣一買好輕鬆,短短兩個交易日能賺3到4%,上星期四鴻海有幾個小時都在229到230元整理,所以散戶就能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星期五鴻海股價也有幾個小時在220到221元整理,散戶也能很輕易的買到,星期五三大法人賣超兩萬多張,單純就是星期四賣出的散戶回頭買,星期六,星期天及星期一放長假時,我和大家說星期二鴻海股價反彈個兩三元,星期五買到的散戶一定就不可能會賣,畢竟一買及一賣的成本要1元多一點,要是鴻海股價下跌三元,五元甚至七元的話,散戶一定會進去買的,會買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星期四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散戶合計賣出六萬五千張,星期五也才買回兩萬兩千張,星期一鴻海股價下跌個三元或五元,這樣散戶等於兩個交易日就賺4到5%,鐵定是會賣的,我也說外資群及主力有可能會讓鴻海股價下跌,這樣融資戶就會止損,昨天晚上融資減少了2740張,確實昨天就是殺了融資,兩個交易日下來,融資減少了5350張,上星期融資增加了七千七百張,剩下兩千多張左右,今天鴻海股價最高來到222元,接著花了一個半小時跌到平盤的216元,相差了6元,因為上星期五買回來的散戶平均是買在220元左右,今天最高漲到222元,星期五買到的散戶鐵定是不會賣的,昨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18元,最高點的222元也僅維持20分鐘,上星期五買到的一定不會賣,昨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18元,有可能昨天買到的散戶會賣,不過因為222元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很難賣到,昨天我就有和大家說過了,星期五及星期二外資群及主力賣超鐵定都是賠錢的,有一些散戶在那說外資群及主力在倒貨,聽到我都笑了,這是哪門子的倒貨,你如果在229到230元買,接著在218到221元賣出一半,這樣叫倒貨啊,別人要是說你這樣叫倒貨,你聽到後都想兩拳貓過去了,短線賠差價都在心情不好了,還被別人說倒貨,星期四三大法人買了六萬五千張,平均是買在229到230元,上星期五及這星期二三大法人賣了三萬張左右,平均是賣在218到220元,差不多就是賠了將近十元的差價,之所以這幾天散戶會買,原因就是散戶在上星期四賣了六萬五千張,上星期五及這星期二可以很輕易的賺3到5%,就算讓散戶很輕易的賺3到5%,三大法人賣出去六萬五千張,結果兩個交易日下來,散戶也才回來買三萬張不到,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說的,散戶目前還是很謹慎,完全沒有瘋狂的現象,三大法人就算讓利讓散戶賺錢,大部份的散戶也不一定想要進去賺錢,今天鴻海上漲3元,股價回到219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4593張,很明顯外資群能很輕易的買到股票,現在三大法人賣超一點點,鴻海股價就會大跌,買超了一大堆,股價僅會小漲,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大法人根本無法倒貨,會有人說三大法人如果有比較好的投機標的,他們賠錢出去也無所謂,現在三大法人只要賣一點鴻海股價就大跌,他們想要止損賣出,都不一定能賣到很多股票,這不是什麼賠一點就能出場的,試想,外資群買超了鴻海九十幾萬張,外資群賣超三萬多張股價就跌十幾元,上星期五鴻海中的三大法人也才賣兩萬兩千張,股價就下跌10.5元,星期二僅賣超7699張,鴻海股價又下跌3.5元,今天三大法人買超14593張,鴻海連昨天下跌的3.5元都漲不回來,所以外資群及主力現在想要在鴻海中倒貨,那機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那就乖乖的陪價值投資人渡過第三季及第四季關稅不確定因素期間。


今天鴻海上漲3元,股價收在219元,成交量58600張,外資群買超11736張,投信買超1921張,自營商買超936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4539張,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三大法人很難在鴻海中把買到的一百萬張股票出掉,現在三大法人買很多股價才上漲一點,賣一些股價就大跌,會這樣的原因都是去年鴻海中的散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去年外資群及主力就是在220到225元出貨的,當外資群及主力出貨後,他們並不是滾到旁邊死,而是一直在那壓制及摜殺,到了今年4月7日及4月9日,外資群,主力及空方撿到川普關稅的機關槍,就對著散戶瘋狂的掃射,這就使得很多散戶在過程中受重傷,甚至還有出局,所以今年鴻海股價再漲到220元附近,現在的散戶是額外的謹慎,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出貨鴻海,那簡直就是難如登天,這和我推測的結果是差不多的,現在三大法人最好的策略就是在裡面買來賣去,這樣他們的成本就會愈來愈高,鴻海今天月線來到213.9元,季線194.93元,半年線173.35元,年線178.96元,當鴻海的半年線及年線來到200元以上時,代表近半年及近一年所有的人成本都在200元以上,那時200元的鴻海就會成為新的底部區,而且第三季及第四季財報也都開完了,只要川普關稅及台幣升值確定對鴻海沒有影響,那時鴻海的所有均線應該都是高於200元了,外資群及主力就會去思考要不要倒貨,畢竟川普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對鴻海及台灣經濟都沒有影響的話,那到2031年AI年複成長率會有四成,鴻海的獲利就會從14元,16元,18元到2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200到220元的鴻海有啥好倒貨的,一開始外資群及主力買了鴻海三十幾萬張,成本在一百六十幾元,在兩百元時外資群及主力自然是有倒貨的動機,但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外資群及主力愈買愈多,成本也愈來愈高,進來買鴻海的散戶成本也愈來愈高,這時會有人說,三大法人近五個月買超一百萬張,哪來新的散戶進來買超,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鴻海有1389萬張股票,之前有一百二十萬名股東,近五個月下來減少了二十幾萬個股東,雖然很多股票都是被三大法人買走,但新的散戶看到鴻海籌碼面這麼漂亮,一定也會進來買超的,一開始三大法人無法確定這些新散戶是否是真心想要進來鴻海中投資,反正嘴巴上怎麼說都沒意義,股價波動下去就知道是否真心想要進來鴻海中投資,最近賣出的股東是之前買在80到100元的散戶,三大法人買了一百萬張,新的散戶進來也是買在約200元左右,當一些低成本且會賣的舊股東都賣光後,裡面的三大法人及散戶成本都在200元以上,這時鴻海的股價就會以200元為底,試想,如果你200元買到鴻海,你會想要在200元以下賣出嗎?要是你不會,那三大法人如果平均在200元以上買了一百萬張,他們怎麼可能會想要在200元以下倒貨,從2019年到2024年2月,有太多散戶買在100元以下的鴻海,最近鴻海股價來到200元以上,第一次鴻海股價來到兩百元以上時,也就是2024年7月,那時有一些散戶不會怕,但2025年4月9日鴻海股價跌到112.5元,之前不會怕的散戶,看到鴻海股價又漲到兩百元以上,很有可能就會把手上的股票賣出,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會持續用新的方法出貨,現在三大法人的成本大概在一百八十元左右,要是在220元有足夠多的散戶願意進來買,外資群及主力還是能賺40元的差價,最近大家看三大法人只要小賣幾萬張鴻海股價就大跌,所以三大法人是很難賣出賺到差價的,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他們就會在他們的成本區附近拉抬及護盤,最好的情況就是陪價值投資者渡過第三季及第四季關稅不確定期間,只要明年確實關稅不會對鴻海及台灣經濟有影響,大部份人的成本也都在200元以上了,那時持續的再買200元以上的鴻海,那就會相對的安全,外資群也不可能在200到220元倒貨給散戶,畢竟他們的成本到明年三月左右時,都會在200到220元之間了,那時三大法人倒貨的話,是賺不到錢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短線籌碼集中投機客易被坑殺!

2、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3%!

3、驚見鴻海電動車Model B上路!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1日!鴻海短線籌碼集中投機客易被坑殺!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26.65億,投信買超台股3.27億,自營商買超台股32.97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62.89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419口,期貨留倉空單22349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72口,今天台股成交4,565億,上漲162.37點,漲幅0.63%,收在25982.91點,電子上漲13.38點,漲幅0.89%,收在1518.26點,金融下跌3.8點,跌幅0.17%,收在2224.01點。當外資群及主力無法順利出貨時,他們就會像這樣買進及賣出,指數上漲後下跌,接著下跌後上漲,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還買超台股七千多億,買超台積電四千六百多億,今天早上外資群透過台積電把指數拉抬到26325點,台積電股價最高來到1350元,距離最高點的1355元僅相差5元,最終台積電上漲20元,收在1325元,外資群今天買超台積電8448張,對外資群來說,從4月份以來,短線流動籌碼都落在他們手上,他們買了一大堆的台積電,會賣台積電的散戶早賣了,外資群去拉抬台積電股價,那一般散戶手上也不會有,外資群從4月11日以來,買超鴻海1600億,外資群近幾個交易日在鴻海中買來賣去,是能整死很多融資戶及短線客,畢竟三大法人在五個月內買超了鴻海一百萬張,短線流動籌碼都在三大法人手上,一些想要進到鴻海中賺差價的散戶及融資戶,外資群只需要先摜殺下去讓融資戶止損,不然就是故意開高讓融資戶得到後再失去,今天鴻海從216元漲到222元,接著花了一個多小時慢慢的跌到216元,這對短線客及融資客就是一種折磨,對三大法人來說,反正股票在他們手上,只要他們沒有賣出手上的一百萬張股票,股價下跌到216元,這對他們來說也沒啥意義,要是三大法人願意的話,他們是能很輕易的把股價再拉上去來到230元以上,現在三大法人就是在整死短線客及融資戶,順便測試一下還有沒有散戶願意在215到230元之間賣出,如果散戶願意賣,三大法人就讓鴻海股價從230元跌到216元,接著再向上漲,要是散戶目前是在等好的賣出點,他們看到股價這樣上漲後下跌,接著下跌後上漲,很快就會受不了心理折磨的賣出,當股票都落在三大法人手上時,只要鴻海中的散戶不要瘋狂,三大法人是不可能把手上股票出掉的,所以大家現在與其觀察外資群每日買賣超情況,不如是去判斷散戶是否有瘋狂的現象,要是散戶沒有瘋狂的現象,那三大法人就出不了貨,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鴻海股價就不可能崩跌,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近一個月三大法人買了鴻海股票六十幾萬張,成本在213元,只要跌破這價位時,三大法人近一個月買超的股票就都賠錢了,三大法人是一群不是一個,就算某一個外資或主力願意讓鴻海股價跌破他們的成本區,那你也得問其他外資群及主力願不願意,會有一些人常常在那說鴻海即將崩盤或快要崩盤,不然就是用外資群大倒貨去恐嚇投資者,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三大法人近五個月買超了鴻海一百萬張,現在去恐嚇散戶不會有屁用的,股票落在外資群的手上,現在外資群及主力比散戶更怕鴻海股價崩跌,三大法人近五個月買超鴻海一百萬張,要是鴻海股價現在出現崩跌,例如跌到200元,180元,甚至是160元,這時散戶怎麼會怕,近五個月有二十幾萬個散戶賣在一百八十幾元,當三大法人讓鴻海跌到160到180元,那散戶可是會開心壞的,所以不用擔心某某人說外資群即將倒貨,我和大家說,三大法人之所以能買到一百萬張股票,代表會怕的散戶早賣了,想去掉槓桿的價值投資者也早去掉了,剩下還留在裡面的投資者,他們是不會怕別人恐嚇他的,加上三大法人近五個月買超鴻海股票一百萬張,鴻海股價崩不崩跌這件事,你就留給三大法人去擔心,記得一件事,只要某一檔股價下跌再下跌,散戶的個性是低一點,再低一點,只要散戶不瘋狂,那三大法人就得賠錢賣,現在三大法人想要把手上一百萬張股票賣掉,沒有跌到一百五十元是不可能的,當鴻海股價跌到150元以下,賣出鴻海的散戶可是會開心到原地起飛的。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9106張,第二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4996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3374張,第四名的是群益,買了2054張,第五名是永豐金,買了44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兆豐南京,賣了3505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賣了2523張,第三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2288張,第四名是國泰綜合,賣了1306張,第五名的是元大,賣了1250張,摩根大通買995張,賣1558張,合計賣超563張,平均買在219.66元,平均賣在218.56元,虧損136.4萬元,花旗環球買872張,賣1428張,合計賣超556張,平均買在219.69元,平均賣在218.61元,虧損125.3萬元,美林買1419張,賣3942張,合計賣超2523張,平均買在220.2元,平均賣在218.3元,虧損197.3萬元,美商高盛買2920張,賣5208張,合計賣超2288張,平均買在219.69元,平均賣在218.49元,虧損283.1萬元,瑞銀買4997張,賣1623張,合計買超3374張,平均買在219.66元,平均賣在218.67元,虧損135.9萬元,陽信高雄買301張,賣300張,合計買超1張,平均買在221.49元,平均賣在216.17元,虧損178.7萬元,很明顯外資群一買及一賣都是賠錢的,原因也很好懂,散戶現在根本就不甩外資群及主力,不論外資群及主力實施什麼策略,散戶持續站在賣方,想要讓散戶站在買方的話,就是像上星期四散戶賣超六萬五千張,能很輕易的賣在229到230元,接著外資群及主力兩個交易日送錢給散戶4到5%,哪怕送錢給散戶,三大法人也僅能賣出星期四買的一半不到,也就是買了六萬五千多張,僅能賣出三萬多張,今天外資群及主力買了鴻海14593張,結果鴻海也僅上漲了3元,今天賣的人就不會是上星期五買到的,也不會是這星期二買到的,有可能是少數價值投資者去掉槓桿賣出來的,上星期四賣出的散戶,他們會在下跌的過程中買進,會買回來的散戶,他們已經在上星期五及昨天買回來了,今天鴻海平均是成交在219元,上星期五及昨天買到的散戶,今天賣是賺不到錢的,確實今天有可能是融資戶出場,融資戶的成本在221到230元,今天鴻海股價從222元跌到216元,融資戶看到鴻海股價這麼弱勢,很有可能就不會想要再留融資了,這就是外資群及主力樂於看見的。

從4月11日以來鴻海及廣達的股價走勢來看,4月9日之後,廣達股價反彈的速度比鴻海快速,短短一個月廣達股價就從174元反彈到278.5元,鴻海股價才從112.5元反彈到159.5元,廣達的股價在一個月就站上了半年線及年線,鴻海的股價連季線都站不上,那時我就說要嘛廣達及緯創的股價從半年線及年線跌下來季線,不然就是鴻海股價站上半年線及年線,鴻海股價在7月底左右站上半年線及年線,廣達在7月底時,股價在267.5元,也就是鴻海股價向上站上了半年線及年線,廣達的股價一樣在半年線及年線整理,後面廣達及緯創股價跌下去,鴻海的股價持續的從180元向上漲到200元,210元,甚至是220元,那時市場也是認為鴻海股價很有可能跟著廣達及緯創跌下去,不過當然也是有可能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出不了貨,接著鴻海把廣達及緯創的股價向上帶,很明顯最終的結果是鴻海股價撐住,廣達及緯創的股價也重新再站上了半年線及年線以上,甚至距離所有的均線愈來愈遠,去年廣達最高股價來到345元,鴻海股價最高來到234.5元,今天廣達股價收在286.5元,鴻海股價收在219元,很明顯廣達的股價距離去年的高點還差了58.5元,相差16.95%,鴻海距離去年高點的234.5元還相差了15.5元,相差6.6%,所以從去年到今天,鴻海的表現比廣達好,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從去年第三季到今天,外資群合計賣超鴻海31.66萬張股票,賣超廣達34.11萬張,會有人說這樣不是賣超的差不多嗎?但大家不要忘了,鴻海的股本是1389億,廣達的股本是386.3億,兩者相差了3.59倍,所以外資群從去年第三季到今天,賣超廣達是鴻海的3.6倍以上,從四月以來,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了鴻海一百萬張,僅買超廣達11.2萬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買了比較多的鴻海股票,他們自然會在鴻海中拉抬及護盤,尤其鴻海中的散戶目前比較謹慎,之前外資群連續二十個交易日賣超廣達,在鴻海中外資群八月僅賣超兩個交易日,賣超不到一萬張,九月也僅賣超兩個交易日,賣超不到四萬張,以目前鴻海的散戶謹慎度來看,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在鴻海中出貨鐵定是不可能的,只能乖乖的在裡面拉抬及護盤,要是外資群夠有決心,就是學台達電這樣,拉抬到散戶懷疑人生,之前散戶覺得台達電股價三百元就很誇張了,結果最近拉抬到九百元以上,外資群買超台達電的成本沒有超過470元,最近台達電股價這樣瘋狂的上漲,這些都是散戶買賣出來的,外資群也不急著讓台達電股價崩跌,反正散戶願意接受八百元,九百元的台達電,那外資群也是樂於賣給散戶,外資群最近常常在台達電賣超股票,外資群賣的可開心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1日!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3%!

新聞說: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最新的數據顯示,台灣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3%,較8月的47.9%微幅上升,但仍低於50%,顯示製造業景氣持續處於緊縮狀態。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受訪指出,整體趨勢反映出AI熱潮的帶動,同時也受到關稅及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從產業別觀察,陳信宏指出,傳統產業表現偏弱,交通工具業PMI僅41.1%,食品與紡織業則為41.3%。相對而言,電子暨光學業達48.8%,受到AI題材支撐,而電子與機械設備業則呈現擴張,主要來自美方對電力設備的需求,而非傳統工具機。非製造業方面,他表示,9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為52.1%,高於8月的50.7%,顯示景氣持續擴張。八大產業中有六大產業維持擴張,包括資訊通訊傳播業(56.5%)、金融及保險業(56.3%),與近期股市活絡關聯密切。相對較弱的產業則為住宿餐飲業及批發業。住宿餐飲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加上地震與近期水災事件,對業者活動造成衝擊。專家並指出,普發現金雖帶動短期消費,但是否能產生長期乘數效果仍待觀察。

最新PMI景氣數據和川普關稅風險連在一起。我們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看:總體經濟層面,9月製造業PMI等於48.3%,代表持續緊縮(<50),反映傳產(交通工具、紡織、食品)受到關稅衝擊、需求低迷。非製造業NMI等於52.1%,內需與金融活絡(股市、ICT、保險),對台灣經濟有支撐。短期來看,台灣經濟「外冷內溫」:出口製造業承壓,但內需與科技板塊仍有撐。川普關稅的衝擊,傳產/中小製造業:關稅對汽車零件、工具機、金屬機械、紡織等影響最大,因為出口美國成本提高,訂單被迫延後或轉單。這也是PMI中傳產落後的原因。電子及機械設備:若關稅針對「含晶片數量」計算,部分電子組裝廠(一般NB、手機代工)會被壓縮毛利。內需產業:衝擊有限,餐飲觀光更多是天災、季節性影響,不是關稅問題。台積電及鴻海的影響,對台積電影響有限甚至受惠,高階製程(AI、HPC、車用)全球需求強勁,美國雖課稅,但高端晶片幾乎沒有替代品。美國若推動「去中化」,反而讓更多美國與歐洲客戶加大對台積電下單。短期可能有供應鏈轉單成本,但長期基本面偏正面。PMI中「電子暨光學業」接近50%,就是因為AI支撐,主要貢獻者就是台積電、聯發科這類公司。對鴻海短期壓力較大,但長期有轉單機會,若川普關稅針對「晶片數量課稅」,iPhone、伺服器等出口美國的產品成本上升。蘋果可能要求代工廠分攤壓力導致鴻海毛利受壓。但鴻海已積極布局印度、越南、美國墨西哥,這有助分散風險、吸收美方訂單。AI伺服器代工需求強勁(來自美國大廠),是鴻海的新支撐點。總結台灣經濟:短期「外需製造業受壓、內需與金融撐場」,景氣偏分化。川普關稅:重傷傳產與中小製造業,但對電子龍頭影響有限。台積電:基本面穩健,甚至受益於去中化與 AI 投資潮。鴻海:短期毛利承壓,但全球產能分散 + AI 伺服器需求,長期仍具成長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1日!驚見鴻海電動車Model B上路!

新聞說:驚見鴻海電動車「Model B」上路,汽車YTR曝LOGO亮點,鴻海Model B電動車現身台灣道路,掛正式車牌!車身標誌為鴻華先進而非納智捷,配備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令人印象深刻。據悉,目前路上看到的並非量產車,而是測試車,預計今年第四季以「納智捷n5」之名在台上市。此外,瑞典車廠也推出睽違10年大改款七人座豪華休旅車,提供輕油電與插電混合動力等多款動力選擇。10月還有更多德系、韓系、日系新車加入戰局,汽車達人建議消費者可把握優惠出手!鴻海Model B電動車已現身台灣道路,引起車迷熱烈討論。眼尖的汽車Youtuber Kimi發現這輛純電休旅車不僅掛上正式車牌,還有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車身標誌為鴻華先進而非納智捷。不過據了解,這是測試車輛,正式量產後還是會以納智捷n5之名上市。同時,瑞典車廠也推出睽違10年大改款的七人座豪華休旅車,搭載多款動力系統,包括輕油電與插電混合動力,與多家車廠新車共同搶攻台灣市場。一位汽車愛好者在台中路上發現了鴻海日前亮相的純電休旅Model B,這輛車已經掛上正式車牌而非試車牌,顯示該車已準備就緒。汽車Youtuber Kimi指出,這輛車的車身標誌是鴻華先進而非納智捷,車輛配備跑車級車頭導流設計(S Duct)以及車內大螢幕,外觀設計令人印象深刻。據了解,目前在路上看到的鴻海Model B並非量產車,而是測試車,因此車身仍使用鴻華先進標誌。這款車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在台灣登場,正式量產後將以納智捷n5之名上市。與此同時,瑞典車廠也在台灣推出睽違10年的大改款七人座豪華休旅車。這款新車採用全新設計的菱層紋水箱護罩和簍空雷神之鎚頭燈,內裝配備11.2吋中央觸控螢幕,支援Google系統和中文語音輸入,並可透過OTA功能進行升級。這款瑞典車提供三種車型,採用雙動力設定。其中兩款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汽油引擎,具備48V輕油電系統,最大馬力達250匹。另一款則是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可提供綜效455匹馬力。這款車已於9月上市。10月還有更多新車將進入台灣市場,包括德系車廠的純電車和韓牌全新純電休旅車,目標是在百萬元以內價格帶推出。此外,日牌輕油電車款也將加入市場競爭。

鴻海電動車「Model B或 納智捷 n5」即將正式量產上市,確實會牽動它未來的 營收及獲利結構。我幫你分三層來分析:鴻海電動車的定位,Model B 時納智捷 n5,純電休旅車,屬於 百萬元級距,對標 Tesla Model Y、現代 Ioniq 5、TOYOTA bZ4X。品牌:掛鴻華先進 LOGO 測試,但量產會回歸「納智捷」,代表鴻海是代工加技術平台供應商,品牌端還是裕隆納智捷。技術亮點:跑車級空氣導流設計(S-Duct)、大螢幕、MIH平台,展現鴻海在電動車平台設計上的能量。營收及獲利影響路徑,短期(2024年第四季到2025年上半年),營收有限:第一款量產電動車,出貨量不會太大(可能1萬輛級別以內),但能貢獻新營收來源。獲利壓力:由於前期研發、產線建置、行銷成本高,毛利率可能不高,甚至接近盈虧平衡。市場重點在展示能力,能否證明鴻海的MIH平台能商轉落地。中期(2025~2027年),平台效應:若納智捷n5在台灣站穩腳步,鴻海就能把同平台輸出給其他車廠(例如鴻華MIH聯盟夥伴)。營收成長來源:除了自家合作車款,也能吃到國際品牌委託代工(類似「電動車版的iPhone代工模式」)。獲利改善:隨產量提升,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毛利有機會上升。長期(2027年之後),若能拿下歐美及東南亞品牌合作,鴻海電動車代工模式可能成為新的千億營收支柱。獲利模式將來自於代工服務費加軟體(OTA、車聯網)收入,不再只是硬體。風險與挑戰:品牌接受度:納智捷過去在台灣口碑普通,若銷售不佳,會拖累鴻海的電動車形象。市場競爭激烈:Tesla、韓系、日系、歐系新車齊發,價格壓力大。投資期拉長:短期獲利不明顯,資本市場可能會覺得「故事很大,但錢還沒進來」。結論:短期:對鴻海的營收貢獻有限,獲利幾乎沒有太大加分(甚至可能壓縮毛利)。中長期:若能靠納智捷n5建立「成功量產案例」,就有望打開代工市場,成為「電動車版台積電」。投資觀點:市場會把它視為「未來成長題材」而非「立即獲利來源」。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