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10月31日!鴻海中外資連續兩天出貨散戶該謹慎 !序言

 

10月31日!鴻海中外資連續兩天出貨散戶該謹慎!作者:A大!最近外資群在出貨時,並不是僅讓AI概念股下跌而以,而是讓散戶持有的股票下跌更多,如電信股,美債ETF,傳產,如海運,紡織,水泥,鋼鐵,營建,金融,塑化等,外資群及主力知道散戶的資金都在這些地方,當然有一些是在活存及定存中,這些散戶比較容易就能逼出來,會把資金放在交割戶頭中的,這種散戶只要指數稍微下跌一點,他們就會急急忙忙的進到股市中買進,還有另一種散戶是賣了股票後就要立刻去買,例如賣了廣達或緯創,接著立刻買鴻海,不然就是賣了鴻海後立刻買廣達及緯創,在股市中有不同類型的散戶,所以外資群在玩花樣時需要用時間去讓散戶上勾,這也是為什麼外資群及主力在讓指數上漲及下跌時不會一口氣一直漲或一口氣一直跌,畢竟只有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這樣的波段,散戶才有可能搞亂了方向,最近散戶會覺得很氣,因為買了一些防守股後,結果股價下跌的比熱門股,題材股,強勢股,AI概念股更多,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買了一大堆的鴻海,台積電,廣達,緯創等,他們自然是希望散戶進到這些個股中去接手他們的股票,最近外資群已經把手上買的七千五百億股票賣出一千五百億,雖然接下來台股不致於會立刻崩跌,不過大家還是得注意外資群有開始在出貨的現象了,會有一些散戶已經被拐進去了,他們也不會去追蹤三大法人動態,所以不會像我這樣知道外資群買了七千五百億,現在已經賣了一千五百億,通常散戶就是金魚腦,他們只會記七秒前的事,外資群及主力很會使用籌碼戰及統計戰,透過無數的取樣去讓散戶搞混,一般的散戶只會記得當天,隔天,了不起記得幾天就差不多了,而且看技術線型也只會攤開技術線型,看之前最高及最低價格在哪,重點是散戶很容易就會貪婪及恐懼,也常常妄想及幻想買最低及賣最高,而且散戶還會因為自己操作不夠完美在那演內心戲,其實短線操作不存在完美,一些會和你說他能百發百中,高賣低買的人,那個人不是傻子就是騙子,要是一個人能完美的低買及高賣,那他早就賺盡世界財富了,散戶就是存在很多人性弱點,所以才會在股市中玩短線輸給外資群,正確的投資法就是價值投資,在值得買進時拼命買,在股價還在低估時持續的持有,要是過程中股價瘋狂了或偏樂觀了,你就能考慮賣出手上部份的股票,而不是明知股價太樂觀了還在那買進及持有,對散戶來說,很容易就會有得到後再失去,痛苦是三倍,我看過太多之前鴻海漲到234.5元沒有賣的價值投資者,結果在2025年4月看到112.5元時賣出,有的則是看到從112.5元漲到132元賣,還有的是漲到150元賣,160元賣,這些人就是來搞笑的,上漲時在那極度的有信心,下跌時又在那內心戲一堆,鴻海上漲時說要和鴻海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結果看到鴻海股價最高234.5元,接著跌到112.5元,然後漲到132元賣,140元賣,150元賣,會有人說哪有散戶這麼愚蠢,大家不要和我嘴硬,外資群有幾十萬張成本是多少元大家還記得嗎?沒有錯,有幾十萬張成本是一百六十幾元,這些股票是誰賣出來的呢?一定就是散戶,這些散戶是不是有很大部份是經歷去年鴻海股價234.5元呢?


有經歷過的機率很大,散戶就是這麼搞笑,上漲時不知道哪來的信心,就是要高一點,再高一點,下跌時就要低一點,再低一點,要是你很有信心未來鴻海股價跌到130元,110元時不會賣,那你現在是可以不要賣,但很多人不了解自己,覺得自己很有信心,但股價波動下去後,你嘴巴多硬都沒有用,我們就能從三大法人進出表中看到這些散戶幹的蠢事,大部份的散戶都是在上漲時自信心爆棚,唯有在下跌時才開始在那檢討自己,當你在上漲時信心爆棚時,我建議你回想一下跌到112.5元時你心中在想什麼,還有2021年到2024年2月過程中你心裡在想什麼,甚至更久的可以回想一下2019年到2020年時股價在70到90元時,你心裡在想什麼,我在公開討論區分享鴻海六年多了,這六年多下來看到不同類型的人,很多都會在2019年到2024年2月期間自我心理面崩潰,不是滿嘴的抱怨就是在那怨天尤人,甚至在那懷疑鴻海是不是要倒閉了,是不是一間爛公司,很搞笑的事是,股價漲到股價淨值2.5倍時,散戶就開始信心滿滿,這是不是很符合我說的,當鴻海股價淨值比0.85到0.95倍時,一定是整個市場都極度看衰鴻海,這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誇張的甜美價,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時,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1到1.1倍,我也是說這是極度委屈的甜美價,這時整個市場還是集體看衰鴻海的,到了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時,市場看衰的人僅會剩下五成,漲到股價淨值比兩倍時看衰的人僅剩兩成,當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2.5倍甚至是以上時,市場現在都是清一色看好,外資,主力現在都在那喊鴻海上看300元,335元,350元,375元,甚至還有喊400元的,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一來是股票被外資群及主力買走了,合計買超了113萬張,二來是鴻海股價漲到股價淨值比2.5倍,要是市場很多散戶還看衰鴻海的話,鴻海股價是不可能來到股價淨值比2.5倍以上的,當鴻海股價來到股價淨值比2.5倍以上時,就不要再盲目樂觀五,尤其是目前外資群買了113萬張鴻海股票,成本在一百八十幾元,如果讓外資群跑掉,那之後外資群就會開始再耍賤招了,我提醒大家一下,去年三大法人先在120元洗掉了十萬個散戶,接著向上拉抬,平均成本就是一百五十元不到,接著在200元及180元開始倒貨,之後就一直把鴻海股價壓制及摜殺,最終把鴻海股價摜殺到112.5元,這一次三大法人平均成本比較高,來到一百八十幾元,之前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時,外資群能玩的招式比較少,最近鴻海股價漲到250到260元,因為距離三大法人成本比較遠,所以接下來外資群能玩的招式就比較多,會有人覺得鴻海接下來鐵定會往上,不會有這種事的,只要散戶中招又從三大法人手上把股票買回來,之前鴻海淨值104元,外資群及主力敢讓鴻海股價在94元到115元整理三年,大家就知道外資群及主力有多賤了,現在鴻海淨值105元,第三季有可能會因為匯率提升到115元以上,今年能賺14元或以上,當初股票都在價值投資者手上時,鴻海一年賺10.05元,10.25元,10.5元,這樣三大法人都敢讓鴻海股價維持在105元三年了,所以股票在不同人的手上時,會有不同的結果就是很正常的,我敢和大家說,如果三大法人把114萬張股票又賣回給散戶,三大法人是敢讓鴻海股價回到140元的,甚至就是淨值的120元,當初鴻海獲利很好,鴻海股價在105元時,我一直和大家說鴻海很有價值,大部份的散戶看到鴻海股價不漲就覺得鴻海爛透了,現在鴻海股價上漲後,散戶就都覺得鴻海是護國大海,當初我有後過,要是幾年後散戶覺得鴻海股價300元以上好棒好有價值,你想要買多少鴻海股票,A大叔叔都能倒貨給你,這些話我幾年前就一直說了,現在單純就是前後呼應。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中外資連續兩天出貨散戶該謹慎!

2、輝達在GTC大會演講的重點摘要!

3、雲端大廠第三季因為AI獲利大增!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1日!鴻海中外資連續兩天出貨散戶該謹慎!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283.97億,投信賣超台股31.1億,自營商買超台股74.81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240.25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1810口,期貨留倉空單22936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3204口,今天台股成交5,594億,下跌54.18點,跌幅0.19%,收在28233.35點,電子下跌1.66點,跌幅0.1%,收在1697.86點,金融下跌15.43點,跌幅0.7%,收在2199.36點。近十六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賣超1528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346億,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外資群愈賣愈多了,最近都是大賣小買,外資賣幾百億指數就下跌幾十點,買個幾十億,一兩百億就上漲三百到四百點,這代表短線流動籌碼很穩,外資群及主力本來買了八千五百億,這八千五百億是散戶賣出來的,最近散戶從外資群手上買走了一千五百億,散戶及外資群都希望指數上漲,這樣外資群能賺更多,散戶也能賺一點點,所以指數就相對容易上漲,最近外資群有愈賣愈多的趨勢,散戶要開始收起自己好傻好天真的態度,一開始指數不致於立刻崩盤,畢竟外資群原本買超七千五百億,就算賣了一千五百多億後,還是買超六千億,外資群還是會依據國際股市去順勢操作,昨天臉書及微軟開出財報,微軟和Meta最近公布財報,都受到AI熱潮和新政策的影響。微軟這季表現很好,營收成長18%到777億美元,賺了277億美元,比市場預期高。不過因為大量投資AI和建資料中心(光資本支出就花了349億美元),讓市場擔心成本太高,股價盤後反而下跌。它的雲端業務Azure表現最亮眼,營收成長約40%,也和OpenAI簽了新約,OpenAI之後會再花2,500億美元買微軟的雲端服務。Meta的營收也不錯,年增26%到512億美元,比預期好,但因為美國通過「大而美法案」,讓它得一次繳159億美元的稅,導致帳面上獲利看起來不好。扣掉這筆稅務支出後,其實Meta賺得比市場預期還多。它也預測下一季營收會繼續成長。一句話總結:微軟和Meta的生意都在成長,但AI投資成本高、稅務支出大,短期壓力仍在,臉書股價下跌11.33%,微軟股價下跌2.92%,因為AI概念股都上漲了很多,所以開出亮眼的財報後股價還是下跌,台達電開出第三季財報後,也是非常的好,結果開出來後先下跌50元,今天又下跌15元,光寶科也是開出好的財報,結果昨天下跌14元,今天下跌1.5元,這就是開財報之前股價漲太多會有的情況,就是市場已經預期這些AI概念股獲利會很好了,結果開出財報後,企業獲利確實也是不錯,但是遠不如市場想的這麼好,台積電十月十六日開出第三季財報,開完後外資群就趁機出貨48334張,不過散戶對台積電極度有信心,台積電還是上漲了35元,最近我們看外資群在台股中出貨,其實台積電就是佔了四成多,要是外資群在台積電能順利高價出貨,當然外資群就能在台股順利出貨,外資群從10月16日以來賣超台積電700億,從10月7日到今天,外資群出貨台股1528億,其中有1333億是出貨台積電,所以外資群之所以從兩萬四千點到兩萬八千點買超1382億,最近出貨了1528億,這都是拜順利出貨台積電,最近散戶開始瘋狂了,所以外資群可以買了後賣,賣了後買,就是大賣小買,指數還能一直在兩萬八千多點,這就符合大出貨大成功。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076張,第二名的是上海匯豐,買了814張,第三名的是國泰敦南,買了423張,第四名的是第一高雄,買了407張,第五名是統一南京,買了346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商高盛,賣了2866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賣了1998張,第三名的是兆豐鹿港,賣了1895張,第四名是台灣摩根,賣了1862張,第五名的是摩根大通,賣了1603張,近兩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分別賣超5382張及8051張,鴻海股價上漲兩元及下跌4.5元,近兩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6185張,這兩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很明顯有成功的出貨了,今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58.8元,昨天成交在261.5元,從10月29日三大法人僅買了鴻海7903張鴻海股價就上漲了10元,昨天三大法人賣超5302張,鴻海上漲兩元,所以這兩天三大法人平均賣在258.8元到261.5元,這算是成功的出貨,外資群及主力沒有買任何一張成本在250元以上的鴻海股票,因為從10月15日開始,鴻海股價從206元開始上漲到262元,短短11個交易日下來鴻海股價都上漲了56元,很多散戶都覺得鴻海只會上漲,不會下跌,所以這兩天鴻海股價稍微回檔一點,就會有散戶開始進來買,三大法人合計就能賣超16185張,之前我說過,外資群手上沒有買任何250元以上的股票,所以接下來外資群讓鴻海股價下跌到250元,這等於就是引誘散戶上車,對散戶來說,鴻海股價最高是265元,昨天跌到最低256.5元,今天最低跌到257元,就會有散戶覺得這樣已經下跌8到8.5元了,這就造成近兩個交易日會有散戶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近兩個交易日買到這16185張的散戶,平均一定都是在258.8元到261.5元間,散戶除了會中錨定效應外,他們還是因為買了部份的股票,結果部份的股票賠錢就開始向下攤平,一開始買在261.5元,看到跌到259元,257元就持續的加碼,外資群及主力只需要讓鴻海股價上下波動,就會有更多的散戶中招,最近鴻海股價漲到265元後,大部份的散戶都已經自信心爆棚了,持有的人也覺得自己信心爆棚,覺得鴻海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股價沒有個300元,400元,500元都算低估了,但大家還是得記住一件事,公司需要時間去賺錢,比較健康的是公司獲利持續增加,淨值增加,股價也同時增加,短線如果股價上漲的太快,那單純就是短線客,投機客,外資,主力及法人能賺到差價罷了。

今天鴻海下跌4.5元,股價收在258元,成交量63120張,外資群賣超8051張,投信賣超2175張,自營商賣超92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53張,近兩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有成功的出貨了,這就是讓鴻海股價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會有的效果,最近這兩個交易日三大法人有成功出貨的現象,三大法人都能賣到11153張了,要是第一天賣超5302張上漲兩元,這樣問題就不大,第二天又能賣超11153張,這開始就有比較大的問題了,晚上有可能因為蘋果及亞馬遜財報很好,美國科技股有可能上漲,要是下星期一台股上漲,鴻海上漲,三大法人再賣超,這樣的籌碼面就不太妙,代表短線外資群及主力能順利出貨了,以台積電,台達電,廣達,緯創,光寶科等,不論哪一檔大型權值股及個股,外資群及主力這樣玩都是能順利出貨,鴻海也算是撐比較久了,從260元以下外資群及主力根本都出不了貨,最近這一波鴻海實在上漲的太兇狠了,讓散戶開始對鴻海自信心爆棚,就不排除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能開始在鴻海中順利出貨,只需要知道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大概在一百八十幾元,有部份的外資及主力是買在一百六十幾元,部份是買在211元,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能玩的招式就比較多,畢竟股價從215元到260元這區間,外資群及主力如果賣出手上持股,這樣都是能賺錢的,最近散戶願意在258.8元到261.5元買進鴻海股票,這就代表接下來鴻海股價只要跌愈多,散戶買超的力道會愈大,大家可以繼續觀察是否散戶下星期會持續的買超鴻海,這些散戶就是來搞笑的,之前在70到90元時,他們覺得要70元買,90元賣,低買高賣好輕鬆,覺得不可能一直抱著鴻海,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時,鴻海股價一直在100到110元整理,散戶因為受不了鴻海股價三年都在100到110元整理,所以就在那玩五毛的遊戲,對價值投資者來說,確實就是股價不會上漲,這樣你才能花最少的錢買到更多的股票,不過這是反人性的,比較合理的就是鴻海獲利增加,鴻海股價要適當的向上漲一下,不過股市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地方,2019到2024年2月時市場散戶對鴻海太悲觀,太沒有信心,太看衰,到了2025年過後,就開始極度的看好,這兩個都是不太健康的,在股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中,股價就會開始出現比較劇烈的波動,很多散戶就會在上漲及下跌的過程中出局,當股價上漲的太快時,不應該抱持太有信心的態度,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外資群及主力坑殺,這一波外資群及主力從112.5元開始買鴻海,其實鴻海跌到112.5元本來就不合理,之前我就說過了,180元左右鴻海才是相對合理一些的,差不多就是股價淨值比1.6倍,這一波鴻海股價是從180元漲到260元,所以外資群也是懂我說的道理,他們的成本就是控制在一百八十幾元,當鴻海股價漲到262元時,這樣等於是股價淨值比2.5倍,這很符合我當初說的,正常的大盤淨值比在1.5倍到兩倍之間,稍微樂觀一點能到2.5倍,大盤淨值比只要超過3倍以上,這樣就算是瘋狂,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2.5倍時,這時的股價已經算是稍微樂觀一點了,要是從六年前就有看我文章及影片的人,大家就會知道我是前後一致的,當初鴻海股價淨值比在0.85倍到1.1倍時,那時我說鴻海股價極度便宜,你可以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再投入,到了2025年,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2.5倍時,我也不會睜著眼睛說瞎話告訴你鴻海很便宜或很委屈,最近大家很明顯可以感覺到我提醒大家鴻海股價已經稍微偏樂觀了,你現在不要使用金融槓桿,也不要持有槓桿,不過會有一些人覺得看到鴻海股價上漲自信心爆棚,覺得我就是要槓桿,我成本低,我好棒,其實這也是你自己的選擇,但不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冠上我的名義,我就是告訴你現在鴻海的股價不要使用槓桿,也不要持有槓桿,你自己要持有或使用,那都是你家的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1日!輝達在GTC大會演講的重點摘要!


以下是黃仁勳在該次 GTC 大會演講的重點摘要:

1. 推進「AI 工廠」概念與美國製造 

黃仁勳強調,AI 工廠正推動新一波的工業革命,並實現製造業回流美國。

Blackwell 晶片量產:宣布 NVIDIA 已成功在亞利桑那州開始量產 Blackwell 晶片。

美國本土供應鏈:具體展示了涵蓋亞利桑那州(台積電晶圓製造)、印第安納州(HBM 記憶體封裝)、德州休士頓(鴻海的 AI 基礎設施機器人工廠)的完整美國製造產業地圖。 

2. 下一代 AI 平台預告 

Rubin 平台:預告下一代 AI 平台「Rubin」將於明年(2026 年)量產。該平台將採用無電纜連接和液冷設計,進一步提升 AI 算力。

3. 機器人與「實體 AI」時代 

黃仁勳重申「屬於機器人的新時代已經到來」,並帶來多項機器人技術更新:

Cosmos 與 Isaac GR00T 模型:發表了用於世界模擬的 Cosmos Predict 2.5 和用於人形機器人控制的 Isaac GR00T N1.6 等基礎模型的更新,提升了機器人的推理和泛化能力。

開源資料集:發布了全球最大的開源實體 AI 資料集,包含自動駕駛感測器數據和 GR00T 訓練數據。 

4. 6G 通訊與量子計算突破 

與 Nokia 合作 6G:宣布與 Nokia 達成戰略合作,將 NVIDIA 的 AI 技術整合到 Nokia 的無線接取網路(RAN)產品組合中,共同推進 AI 原生的 5G-Advanced 和 6G 網路部署。

量子-GPU 互連:推出 NVQLink,一種新的互連架構,能夠將量子處理器(QPU)與 NVIDIA GPU 直接連接,實現低延遲的量子計算協作。 

5. 市場與產業影響 

反駁 AI 泡沫說:針對 AI 泡沫的爭議,黃仁勳明確反駁,認為大家正樂於為更智能的 AI 模型付費,並推動了 NVIDIA 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

強化合作夥伴關係:宣布與禮來(Lilly)在藥物研發、Uber 在自動駕駛以及 CrowdStrike 在網路安全等多個行業領先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將 AI 應用推向更廣泛的產業場景。


這次黃仁勳的 GTC 大會,其實是一場對「AI 產業鏈未來兩年趨勢」非常關鍵的宣示。雖然看似是 NVIDIA 的技術更新,但對 台股、台積電、鴻海 以及整體 AI 概念股,都隱含著相當明確的中長期利多。下面我用自然語氣、但有層次地幫你拆解整體影響。

一、整體大方向:AI進入「實體化時代」,這次的主軸是「AI工廠」與「實體AI」,代表黃仁勳要讓AI走出資料中心,進入製造、機器人、自動駕駛、網路通訊等實體世界。這其實意味著:AI不再只是軟體或雲端模型,而是開始驅動真實硬體需求的新一波浪潮。對台灣股市而言,這是非常明確的「第二波AI循環」開始訊號。第一波(2023–2024)是GPU和伺服器需求爆發;第二波(2025–2026)則是AI實體化與自動化設備擴張,將讓硬體製造鏈迎來新一輪成長。

二、對台積電的影響:地位更穩、長線利多,黃仁勳點名 NVIDIA 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量產 Blackwell 晶片,而這些晶片是台積電製造的。這代表台積電美國廠的先進製程開始正式進入商轉,不再只是政治象徵或建設期。這對台積電的意義有三個層面:營收面:美國本地晶圓產能開始貢獻營收,NVIDIA 是首批實際下單客戶。結構面:AI 晶片的需求高度穩定,Rubin 平台(2026 年量產)仍會交給台積電代工,確保長線訂單。毛利面:Rubin 採液冷與高功耗設計,封裝技術更複雜,台積電的 CoWoS 與 SoIC 封裝毛利率將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這使台積電的AI晶圓與封裝業務成為未來三年的主力成長引擎,營收結構會更穩定,並帶動整個半導體族群的信心。

三、對鴻海的影響:從代工走向AI製造服務,這次演講裡,黃仁勳特別提到鴻海在德州休士頓的「AI工廠」,這不是隨便帶到的名稱,而是象徵鴻海成為 NVIDIA AI 工廠的核心合作夥伴。這件事的意義很大:鴻海不只是生產伺服器或組裝電腦,而是生產能生產AI的工廠設備本身。它的角色從「製造者」變成「AI製造方案提供者」,屬於高附加價值服務。未來這種AI工廠概念會被更多企業採用,鴻海的AI機器人、自動化設備、伺服器系統出貨都會受益。這將帶來營收結構的轉型,毛利率提升空間也比傳統代工更大。簡單說,鴻海正在走向「智慧製造界的台積電」。

四、對其他AI概念股的影響:新一輪供應鏈升級,Rubin平台採用「無電纜連接」與「液冷設計」,這兩項技術會帶來非常明確的連鎖效應:散熱廠(奇鋐、雙鴻、健策)將迎來新一輪升級需求。電源與機櫃廠(台達電、群光)受惠於液冷系統和高功耗設計。伺服器代工(廣達、緯穎)將迎接 Rubin 平台的換機潮。另外,機器人與自動化控制的題材也會重新受到市場關注。像上銀、亞德客、所羅門等公司,會因為 AI 工廠與 Isaac 模型的普及,迎來設備升級需求。而與 6G 與網通設備有關的公司(中磊、正文、聯發科),也會在 AI 原生網路應用落地後,獲得新的成長動能。

五、對台股整體的啟示:AI 投資週期延長到 2026 年以後,黃仁勳這次演講的最大訊號,就是「AI 泡沫不存在」——他認為市場願意為更強的模型付費,且企業的 AI 投資正在轉化成實際生產力。這句話對資本市場的意義非常關鍵:代表 AI 不是一時的題材炒作,而是逐步轉化成全球實體經濟的核心生產力。因此,台股的 AI 主題將從「短線 GPU 熱潮」變成「長線產業轉型」故事。
伺服器、散熱、封裝、機器人、製造自動化、光通訊,這些族群都會輪流進入新一波成長循環。

六、總結一句話,這次 GTC 大會標誌著 AI 產業的重心從「雲端」轉向「實體世界」。台積電會吃下更多高階晶圓與封裝訂單,鴻海會變成 AI 工廠的核心製造夥伴,而整個台股的 AI 產業鏈,將在 2025–2026 迎來第二波、規模更大的成長循環。這不只是題材,而是實質營收與獲利的擴張。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1日!雲端大廠第三季因為AI獲利大增!


Apple 庫克跟大家一樣驚訝這次iPhone17怎麼這麼受歡迎?說iPhone 17大受歡迎的程度超預期,需求預估過低導致一些機型供不應求。中國營收下滑4%就是因為目前幾款iPhone 17型號的供應受到限制,中國政府的補貼對於需求有正面影響,第四季將恢復成長。蘋果CFO說正在大幅增加對AI的投資。蘋果第三季營收年增約8%至1024億,毛利率47.1%,EPS 1.85年增13%皆優於預期。 Apple 預計第四季的iPhone銷量將兩位數大幅成長,營收年增10-12%遠超預期的6%, 預計受到關稅影響14億,第四季毛利率在47到48%。iPhone:營收年增6%至460億 低於 預期501億。Mac:營收年增12.6%至87.3億 高於 預期 85.9 億。iPad:營收持平在69.5億 低於 預期 69.8億。穿戴設備與其他:營收持平在90.1億 高於 預期84.9億。服務:營收年增提速至15.1%%至 287.5億 高於預期 281.7億 。大多數服務類別都出現季度加速成長的趨勢。公司在廣告、App Store、雲端服務、音樂、支付服務和影片等領域都創下歷史新高。支付服務的表現特別亮眼,不僅創下歷史營收紀錄,Apple Pay活躍用戶也實現雙位數年增。

蘋果AI投資,AI投資是蘋果未來策略的核心。Kevin Parekh明確表示:「我們正在大幅增加對AI的投資,同時持續投資於產品路線圖。營運費用增加的絕大部分是由研發驅動的。」Tim Cook透露:「我們在個人化Siri方面進展順利,正如我們之前分享的,預計明年推出。」更個人化的Siri將是Apple Intelligence的重要升級,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了支援AI運算需求,蘋果正在建設Private Cloud Compute(私有雲運算)基礎設施。目前許多Siri查詢都已使用PCC處理,而用於Apple Intelligence的伺服器製造工廠幾週前已在休士頓開始生產,並計劃擴大規模供資料中心使用。Kevin Parekh補充,2025財年的資本支出中就包含了建設第一方資料中心PCC環境的成本。蘋果將繼續採用結合第一方和第三方容量的混合模式,這種模式已被證明非常有效。矽工程投資:從設計到製造的完整掌控,蘋果在晶片設計和製造上的投資正在重塑美國半導體產業格局。Tim Cook透露公司正在「領導在全國建立端到端矽供應鏈的工作」。

亞馬遜股價飆升13%!第三季財報超預期,雲端業務強勁增長,亞馬遜第三季財報顯示盈利與收入均超出市場預期,股價隨之上漲逾13%,雲端服務需求持續成長。亞馬遜公司在週四的延後交易中,其股價因第三季度財報表現優於預期而猛漲超過13%。根據LSEG的分析師調查,該季度每股盈餘為1.95美元,高於預估的1.57美元,而總收入達到1801.7億美元,也超出了1778億美元的預測。特別是在其雲端運算部門,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的收入達330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324.2億美元,年增率更是達20.2%。面對來自谷歌和微軟等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壓力,亞馬遜CEO安迪·賈西表示,AWS正在以自2022年以來未見的速度增長,並強調人工智慧(AI)需求的強勁。他指出,公司已在過去12個月內增加了超過3.8吉瓦的計算能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儘管如此,亞馬遜仍需應對外界對其在雲端服務AI交易方面落後的擔憂。最新開設的110億美元AI資料中心專案「Project Rainier」旨在支援Claude聊天機器人的模型執行,展現其在AI領域的決心。展望未來,亞馬遜預計本季度銷售額將介於2060億至2130億美元之間,反映出對市場的樂觀預期。此外,儘管營運收入保持平穩,但公司近期宣佈裁員14000名企業員工,以提升效率,加速對AI的回應。這些舉措及其財報結果顯示,亞馬遜正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致力於利用AI技術推動各項業務發展。在核心線上商店單位也實現10%的穩定增長,顯示出消費者需求依然強勁。

一、蘋果(Apple)── iPhone 17 賣太好,連庫克都驚訝

這季蘋果的成績單可以說「超出預期」,連執行長庫克自己都說:「我們真的沒想到 iPhone 17 這麼搶手!」幾款熱門機型因為供應不足,導致中國地區營收短期下滑4%。但庫克強調這不是需求問題,而是「太多人買、貨不夠」。中國政府最近推出的購機補貼,也讓當地需求更熱。蘋果預期第4季(也就是年底假期檔)iPhone 銷量會跳增兩位數、營收年增約 10~12%,遠比市場原本估的 6% 高出一大截。這季營收來到 1024 億美元(年增 8%),毛利率 47.1%,EPS 1.85,全都超過華爾街預期。各部門表現:iPhone:460 億(略低於預期),Mac:87.3 億(優於預期),iPad:69.5 億(略低),穿戴裝置:90.1 億(優於預期),服務(App Store、音樂、雲端、支付、影片等):287.5 億(年增 15%,創歷史新高)。尤其服務收入漲最快,Apple Pay 的使用者還是雙位數成長,顯示蘋果越來越不像只是賣手機,而是變成一個「生態圈收費」的公司。在AI部分,CFO Kevin Parekh 明確說:「我們正大幅增加 AI 投資,研發開銷幾乎都是AI帶動的。」Tim Cook 也提到明年要推出「更個人化的 Siri」,這會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核心之一。為了讓 Siri 真的更聰明,蘋果正在建自己的 Private Cloud Compute(私有雲),部分 Siri 查詢已在這些伺服器上處理。這些伺服器是由鴻海在美國休士頓新工廠生產的,未來會擴充供全球使用。最後,庫克特別強調蘋果在晶片設計與製造(矽工程) 上投入更多,要打造「從設計到生產」的美國本土供應鏈,甚至帶頭建立全美的晶片製造網絡。意義解讀:AI內化策略:蘋果不是像Google或NVIDIA那樣對外賣AI,而是把AI「融進產品裡」,特別是Siri、拍照、支付與個人化服務。服務化轉型:硬體成長趨緩後,App Store、Apple Pay等訂閱與交易收入成為主力。美國製造布局:PCC伺服器、矽工程與供應鏈回流,讓蘋果同時吃到美國政府對「AI基礎設施」的補貼與政策紅利。 一句話總結:蘋果正把AI變成「你的日常體驗」,而不是一個你看不見的雲端技術。

二、亞馬遜(Amazon)── AI雲端爆發,股價狂飆13%

亞馬遜這季的財報也非常亮眼,簡單講就是:「雲端太賺、AI太火、股價直接噴13%。」第三季總收入 1801.7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778億),每股盈餘 1.95 美元(也高於預期的1.57美元)。最大的亮點是 AWS(雲端服務),營收達 330 億美元、年增超過 20%,創下自2022年以來最快的增速。CEO 安迪·賈西(Andy Jassy)特別強調,AI 帶來的運算需求暴增,AWS 在過去一年增加了 3.8 吉瓦 的算力(這是非常驚人的規模)。雖然外界擔心亞馬遜在AI雲端市場落後微軟與Google,但賈西直接回應行動:他宣布投資 110億美元的AI資料中心計畫「Project Rainier」,這個超大基地專門支援像Claude這類生成式AI模型的運行。同時亞馬遜也宣布裁員 1.4萬人,以減少成本、加速AI部署。消費面也不錯——線上商店收入成長 10%,代表消費者信心仍在。展望未來,公司預期下一季營收在 2060億~2130億美元之間,顯示對年底旺季相當樂觀。意義解讀:AI基建領導者:AWS不只賣雲端,更是AI的「算力供應商」。隨著AI需求爆炸,AWS幾乎變成AI產業的“電力公司”。擴產vs效率調整:裁員與投資並行,顯示亞馬遜要把資源集中在AI基礎設施。市場信心回溫:AWS年增20%,證明AI業務真的能變現,不再只是概念。一句話總結:亞馬遜是AI世界的「水電廠」,誰要跑AI模型,都得先向AWS買算力。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月30日!鴻海股價漲不停散戶有瘋狂的現象!序言

10月30日!鴻海股價漲不停散戶有瘋狂的現象!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6.56億,投信賣超台股51.05億,自營商買超台股4.74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29.76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325口,期貨留倉空單24746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4564口,今天台股成交6,157億,下跌7.21點,跌幅0.03%,收在28287.53點,電子下跌1.44點,跌幅0.08%,收在1699.52點,金融下跌2.69點,跌幅0.12%,收在2214.79點。今天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9億,指數小跌7點,最近散戶已經中了錨定效應,外資群在兩萬八千點時也是會順著國際股市買進賣出,但指數就是容易大漲小跌,外資群就是大賣小買,這樣的出貨算是很順利的,最近三大法人就趁著川普及中國和談,不然就是FED降息的消息賣出手上持股,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現在的股市沒有因為川普關稅而下跌,但最近市場就是會因為川普及中國和談而上漲,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股市上漲太多了,很多散戶只想要去找有利的股市消息,當看到對股市上漲有利的消息時,就會立刻反應在股市中,目前的情況是三大法人還買超了台股七千三百億,散戶買超了一千兩百億,對散戶及三大法人來說,他們是達成共識的,就是希望指數上漲,三大法人手上買的七千三百億是散戶賣出來的,這些賣出的散戶現在也是在外面等待時機點,當指數及股價易漲難跌,在外面的散戶就會看的心癢癢的,最終很有可能就是進場去追價,前幾天我才分享一個作空的散戶被軋空出局,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確實指數是非常強勢的,一付根本不會下跌,一般的投機股,小型股,強勢股,題材股都是一開始先軋空方及空手,當散戶受不了進場了,最終才去坑殺無知小散戶。

今天鴻海上漲兩元,股價收在262元,成交量108265張,外資群賣超5382張,投信買超732張,自營商賣超1203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853張,鴻海近十一個交易日中上漲10個交易日,合計上漲了56元,外資群合計買超了150692張,投信賣超7733張,自營商買超20594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63554張,今天鴻海又出現久違的外資群賣超,鴻海股價上漲的走勢,外資群這一波讓鴻海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還是能成功吸引無知的小散戶進來,對散戶來說,鴻海每天都上漲,自己進去買個一天的話,應該是沒有這麼倒楣買了就下跌吧,很多散戶確實就會有這種僥幸的心理,所以大家會看到個股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會有很多散戶進去追價,一般的散戶對價格是沒有判斷能力的,他們也不在乎鴻海一年能賺多少錢,他們要的就是買高能賣更高,這樣就能賺到差價,也就是買進後會出現下一個更傻的散戶進來買他們手上的股票,近兩個交易日下來,鴻海上漲了12元,三大法人僅有買超2050張,之前我常常和大家說台達電中的外資群沒有買超過470元以上的股票,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只會去說別的大型權值股壞話,然後對鴻海三大法人進出視若無睹,從近兩個交易日的資料來看,外資群手上沒有買任何一張250元以上的鴻海股票,所以這12元都是外資群能合理運用的差價,外資群不但沒有買250元以上的股票,還賣超了3612張,昨天鴻海的股價是被短線客,投機客,融資客及散戶拉抬上去的,外資群因為已經買了114萬張的股票,所以外資群也是樂見鴻海股價被拉抬上去,之前外資群因為成本在180元,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這時的外資群及主力比較沒有花樣能玩,現在外資群及主力沒有買任何一張250元以上的鴻海股票,至少就有12元的差價能玩花樣了,試想,要是鴻海明天跌12元,你覺得對散戶來說香不香?甜不甜?當然又香又甜,外資群就算讓鴻海股價跌12元,其實對外資群來說也不會痛,畢竟他們完全沒有買任何一張鴻海的股票在250元以上,這時會有人說,接下來鴻海股價鐵定會下跌嗎?其實也不一定,大家有看到台達電對吧,從470元左右外資群就在出貨了,結果台達電股價漲到1000元以上,昨天台達電開出亮眼的財報,今天三大法人在台達電又是大出貨大成功,合計賣超了9588張,對外資群來說,今天他們賣台達電在1020元,大家不要忘了,外資群沒有買任何一張股票在470元以上,今天賣台達電在1020元,這樣是賺了一倍多,大家永遠不要小看散戶的瘋狂,外資群確實能把一檔權值股拉抬到裡面的散戶瘋狂,只要散戶瘋狂,去年鴻海股價在225元整理時,外資群連續三周賣了十七萬張,鴻海股價還是能上漲幾元,今天外資群雖然賣超了鴻海5382張,鴻海股價也上漲兩元,確實外資群今天算是出貨鴻海成功,但有大出貨大成功嗎?現在還不能確定,所謂的大出貨大成功,就要像台股這樣,外資群花了1382億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拉抬到兩萬八千點,現在把這1382億都賣光了,結果台股指數還在兩萬八千點以上,這就叫大出貨大成功,鴻海現在了不起就是散戶終於願意進來追價了,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想成功,那就是要有足夠多的散戶進來買更多的股票,不過價值投資者會在260元以上到300元之間賣掉手上兩成的現股,所以外資群也不一定能在260元以上出貨給散戶,說不定是價值投資者賣了兩成的現股,結果被外資群及其他散戶買走,這樣散戶進來了,外資群也出不了貨,那外資群就只能乖乖的再當鴻海的守護天使了,不過一般價值投資者最近看到鴻海11個交易日上漲了56元,現在也是開始自覺天下無敵了,覺得鴻海上看一千,會這樣想的價值投資者,你已經從價值投資者變成最無知的死散戶了,你已經拋棄了價值投資十要素,也就是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當初價值投資者相信上面十大準則所以才發大財,現在看到股價上漲後,確忘了尊守上面十大準則,那你就是距離賠錢不遠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股價漲不停散戶有瘋狂的現象!

2、AI股漲太多後財報難滿足散戶胃口!

3、川普下調對中國芬太尼關稅至10%!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0日!鴻海股價漲不停散戶有瘋狂的現象!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4457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2118張,第三名的是美林,買了1588張,第四名的是永豐金,買了774張,第五名是元富,買了766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富邦,賣了7958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賣了3595張,第三名的是法銀巴黎,賣了3545張,第四名是元大,賣了1212張,第五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1039張,昨天很明顯都是融資客,自營商及短線客買進鴻海的,昨天鴻海融資增加8922張,自營商大買5239張,今天鴻海開高,這就是短線客,投機客,融資客及主力摜用的手法,目的就是拉高出貨,昨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59元,今天鴻海股價最高來到265元,一早短線客,投機客及融資客賣出就是能賺到差價,昨天富邦買了鴻海3831張,今天富邦賣了鴻海7958張,兩個交易日下來,富邦賣超鴻海4217張,富邦賺了2188萬的差價,不過富邦還沒有完全賣完,目前持有鴻海的成本是賣在260.73元,今天中午鴻海股價有跌到256.5元,這就是富邦賣出來的,今天護盤的有小摩,高盛,瑞銀及美林,這些外資群會護盤也是很正常的,不過今天鴻海12點出現急跌,就會有散戶覺得是送分題的進來買,畢竟鴻海已經上漲了很多天了,股價這一波從最低點的203元漲到262元,合計上漲了59元,也才花了11個交易日,今天外資群賣超鴻海5381張,鴻海股價上漲兩元,今天就是符合散戶瘋狂的情況,不過外資群今天才出貨5381張,這樣的量還不算太多,會來看我文章及影片的鴻海股東,現在手上應該也不會有任何的槓桿了,還有一些價值投資者也會在260元以上開始賣出手上的現股,也許就是愈上漲視情況賣兩成到四成,對價值投資者來說,獲利被拿走愈多年的價格,確實就是愈沒有持有的價值,價值投資者也許是會在260元以上慢慢的賣掉手上約兩成的現股,要是鴻海今年提早就先到三百元,也許有可能會再賣兩成的現股,所以今年鴻海股價要是提前達標三百元,價值投資者手上就僅會剩下六成的現股,要是明年,後年甚至大後年鴻海股價才到300元或以上,那價值投資者今年了不起就是在260元以上賣掉兩成的現股,就不會賣到四成現股了,大家可以透過主力進出及從4月11日以來三大法人的成本來推測三大法人的行為,三大法人成本在一百八十幾元,今天鴻海股價收在262元,所以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能玩的招式就比較多,之前三大法人的成本在180元,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整理時,那時三大法人讓鴻海股價漲到212元,接著跌到200元,再漲到210元,再跌到192元,漲到218.5元,跌到206元,再漲到231.5元,跌到216元,再漲到231.5元,跌到203元,三大法人這時能玩的花樣就比較少,了不起就是讓利個5到10%,不敢讓利更多,畢竟他們的成本180元就擺在那,哪有可能跌到180元讓散戶回頭買,然後三大法人180元賣出賠錢,世界上哪有這種事,現在三大法人的成本稍微提高一點點,來到一百八十幾元,鴻海股價來到262元,這時三大法人能玩的花樣就很多了,現在能繼續向上拉抬到兩百八十幾元,三百元,甚至更高,但也是能向下跌到兩百二十幾到兩百四十幾元,因為三大法人的成本在一百八十幾元,鴻海股價跌到兩百二十到兩百四十元時,三大法人還是能賺40到60元的差價,這算是發大財的差價,當鴻海股價從262元跌到240元時,對散戶來說鴻海股價已經下跌了22元了,覺得跌好多,自然就會有散戶進來買,今天中午鴻海也才下跌了幾元,就有散戶進來買了,所以大家不要太小看散戶的衝動,要是三大法人把鴻海殺到240元沒有散戶買,三大法人還是有空間能讓鴻海股價跌到220元,這樣鴻海股價是跌了42元,對散戶來說,跌四十幾元的鴻海,這等於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三大法人成本才一百八十幾元,就算賣在兩百二十幾元,這樣還是有四十元的差價,還是能賺個兩成,接下來三大法人能玩的招式比較多,最近散戶有開始瘋狂的現象了,之前我就有提醒過大家,只要三大法人賣超,鴻海股價還上漲,這時你們就要相對小心了,代表有散戶開始瘋狂了,不過三大法人買超了鴻海114萬張,今天也才賣超個六千張不到,問題還不大,但是大家還是得注意一下散戶開始瘋狂了,外資群接下來確實是有可能會出貨看看,說不定跌到兩百五十幾元就有幾萬張的買盤,這樣外資群及主力就能先出一點貨,要是三大法人接下來一樣是賣超個七萬張,結果鴻海股價就跌三十元,這時代表三大法人還是出不了貨,大家就能比較安心一點了。

最近台達電及光寶科股價都上漲的非常誇張,昨天台達電開出第三季獲利7.16元,季增33.33%,年增50.74%,結果今天股價下跌了4.72%,光寶科第三季獲利2.05元,季增47.48%,年增38.51%,今天光寶科股價下跌7.18%,光寶科的股價今天整天都是在快跌停的位置整理,這時會有人問,光寶科及台達電的第三季財報不好嗎?不是明明獲利年增三成八及年增五成嗎?大家要看財報好或不好時,你要看光寶科及台達電股價上漲了多少,今年以來,台達電上漲了146%,光寶科上漲了96%,對市場來說,他們已經把光寶科及台達電的獲利預期的比天高,不論開出什麼樣的財報他們都會覺得不好,就像之前輝達開出財報一樣,明明就是年增幾倍,但投資者還是會覺得不好,其實原因就是輝達當初股價也是上漲了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所以當個股股價已經上漲很多的情況下,開出很好的財報都是正常的,要是你開出不好的財報,那市場就會出現極度的失望,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你不能在樂觀時瘋狂的追價,昨天鴻海旗下最強金雞母工業富聯開出第三季獲利,年增六成二,今天工業富聯的股價是下跌近3%的,我是在三點左右看的,工業富聯還沒有收盤,工業富聯獲利明明年增六成二,比台達電及光寶科更好,但為什麼開出財報後股價會下跌呢?其實道理也是很簡單,之前工業富聯股價也才十幾元,最低時還有個位數的,現在都上漲到八十元了,所以當股價上漲很多後,開出很好的財報還是會引來市場的賣壓,畢竟不是每一個人對企業財報都有判斷能力,很多散戶會覺得鴻海第三季會因為AI伺服器發大財,畢竟最近整個新聞都是滿滿的鴻海好消息,散戶看到工業富聯獲利年增六成二,工業富聯的獲利佔鴻海的六成,就會有散戶天真的覺得鴻海第三季獲利也會年增六成,鴻海去年第三季獲利3.55元的話,獲利增六成二是5.75元,這時會有人說,哪有人這麼愚蠢,大家不要太小看股價一直上漲時散戶的愚蠢,當初鬱金香泡沫前,一顆鬱金香球莖是能換一座城堡的,在大家都很理性時,現在一顆鬱金香球只能換一頓飯,我從六年多開始研究鴻海,我每一季法說會都會看十遍以上,在財報開出來之前會去推測,在財報開完後會驗證,所以我自然是不會和一般的散戶那樣天真,昨天我有計算鴻海的第三季獲利給大家看,就算今年第三季業外再怎麼樂觀,鴻海的總獲利了不起增加兩成,鴻海第三季的獲利要是能增加兩成,那就是非常不得了的事了,我預估大概第三季獲利就是年增一成到一成五之間,第二季鴻海的本業獲利年增26.9%,大家有沒有發現和我昨天計算第三季鴻海本業獲利成長是一樣的,因為第二季AI伺服器的成長幅度是差不多的,所以昨天我計算第三季鴻海的本業獲利會增26.9%,鴻海第二季稅後獲利是增加26%,這時會有人問,奇怪,為什麼第二季本業獲利增加26.9%,稅後獲利增加26%,為什麼我會說第三季本業增26.9%,稅後能年增一成到一成五就偷笑了呢?其實關鍵在去年第二季的業外收入,去年第二季業外獲利僅有37.95億,這算是比較低基期的,今年第二季鴻海業外來到85.53億,這樣業外獲利是年增125%,第二季是因為本業及業外都增加很多,所以稅後獲利才能有26%的年增率,第三季鴻海的本業雖然也能年增26.9%,但去年第三季鴻海的業外收入128.8億,這是非常誇張的高,鴻海業外收入如果像上一季回到85.53億,甚至是像去年第二季這樣僅有37.95億,還有更誇張的像去年第四季的賠11.67億,這樣就會很大程度影響鴻海第三季的獲利,所以我預估第三季鴻海業外有85億,這樣是年減三成四,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我估第三季業外有85億,其實都算是樂觀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第三季鴻海稅後獲利差不多僅能年增一成到一成五,業外如果高一點,有個85億,這樣獲利能年增個一成五左右,大家看最近鴻海股價上漲這麼多,要是第三季鴻海獲利僅年增一成,那市場會有多失望的賣壓出來,對我們這些價值投資者來說,鴻海這種怪獸級的公司,獲利能年增個一到兩成就很多了,但對無知的散戶來說,他看到鴻海股價上漲這麼多,他們就會在那覺得鴻海第三季獲利要年增兩成,三成,四成,五成甚至是六成,稍微專業一點的投資者,大概現在就能知道鴻海第三季獲利了不起就是年增個一成到兩成,能年增到兩成,這已經是表現非常好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0日!AI股漲太多後財報難滿足散戶胃口!

 

AI電力全開,台達電子工業(2308)宛如手握印鈔機狂賺!台達電2025年第3季營業淨利為248.09億元,季增32%,單季營業淨利率為16.5%,季增4.14個百分點,稅後盈餘186.06億元,季增33.39%,營業淨利、營業淨利率及稅後盈餘同步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單季每股盈餘7.16元,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16.47元。台達電挾電源及散熱技術優勢,成為AI浪潮下的大贏家,業績也宛如印鈔機在手般狂賺,台達電2025年第3季合併營收為1503.18億元,季增21.1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儘管單季營業毛利率為34.87%,季減0.64個百分點,但單季營業淨利為248.09億元,季增32%,相當於每天大賺約2.7億元,單季營業淨利率為16.5%,季增4.14個百分點,稅後盈餘186.06億元,季增33.39%,營業淨利、營業淨利率及稅後盈餘同步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單季每股盈餘7.16元。台達電2025年前3季合併營收為3932.72億元,年增28.12%,營業毛利為1342.53億元,年增32.34%,營業毛利率為34.14%,年增1.09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575.14億元,年增55.65%,營業淨利率為14.62%,年增2.58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427.85億元,年增52.52%,每股盈餘為16.47元。

光寶科第三季營收達449億元,年增22%,季增11%;稅後淨利為46.5億元,每股盈餘為2.05元。其中,新一代AI伺服器、雲端電源管理方案出貨暢旺,雲端部門營收在第三季倍數成長。邱森彬表示,第三季營運表現穩健,但仍受到電源產品產能不足影響,若無此限制,業績表現將更佳。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達1,217億元,稅後淨利113億元,每股盈餘4.94元,年增27%。為強化未來核心事業並加速海外布局,董事會今日決議:一,通過對越南子公司增資2美元,以支應營運成長與產能擴充所需之資本支出;二,核准發行國內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總金額上限為新台幣120億元,分別採競價拍賣與詢價圈購承銷方式,發行期間5年,票面利率0%,以強化資金結構並支持公司長期營運與成長。邱森彬表示,面對全球政經挑戰,公司持續強化產品附加價值、高值化技術與全球供應鏈韌性。新產品與產能擴充集中於台灣、越南與北美,靈活配置產能以敏捷回應市場變化與需求。展望第四季,AI產品需求看來不受季節性影響,加上第三季部分電源與BBU產品因產能不足而出貨遞延至第四季,看好營收仍將維持季增、年增,三大領域推進動能來自於:高規格AI電能管理系統,含電源、儲能及液冷等整合式機櫃出貨持續年、季雙成長。BBU與33kW Power Shelf出貨穩定增加;液冷散熱系統已進入生產階段。新一代平台110kW Power Shelf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將驅動後續成長。受惠於高階不可見光在紅外線感測、工控需求提升;Mini LED應用於新一代電競PC與手機亦持續成長。高階IT電源出貨成長,低軌衛星電源表現尤為強勁,成為成長重要推力。

昨天光寶科開出獲利年增三成八的財報,結果外資群賣超18087張,投信賣超1733張,自營商賣超2281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2101張,昨天台達電也開出了獲利年增近五成的財報,結果外資群賣超7832張,投信賣超1347張,自營商賣超409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9588張,所以大家要了解當股價上漲後,市場會對企業財報抱著多大的期望,鴻海股價上漲了262元,現在很多法人,主力,散戶都認為鴻海第三季獲利會因為AI伺服器而大幅度增加,昨天鴻海旗下工業富聯開出了獲利年增六成二的財報,今天工業富聯股價下跌了3.5%,這樣大家就知道股價上漲很多後看財報有多危險了,以我對鴻海獲利趨勢的了解,第三季鴻海獲利年增大概就是會介於一成到兩成,我不知道市場現在預期第三季鴻海是能獲利年增幾成,對我們這些價值投資者來說,鴻海獲利年增一成到兩成之間,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今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會有1兆元,鴻海總營收會有7.8兆左右,加上伺服器營收也會有1兆元,這樣加起來AI伺服器及伺服器營收是兩兆元,佔鴻海總營收兩成五左右,鴻海其它的ICT獲利是很平穩的,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電,平板,交換機,路由機等,之前我們就是喜歡鴻海獲利很平穩,但這剛好是鴻海獲利大幅度成長的致命傷,很多散戶期望鴻海獲利大增三成,四成甚至是五成,但鴻海營收能增加一到兩成,獲利能增加一到兩成,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長了,第二季鴻海獲利成長年增兩成六,原因是去年第二季業外基期太低,加上鴻海第二季本業獲利年增兩成七,第三季鴻海的本業大概也是能年增兩成七,但業外應該是會年減三成多,畢竟去年第三季鴻海業外來到128.8億,就算第三季業外有85億,這樣的業外算是水準以上了,這樣還是會年減三成四,就算第三季鴻海業外一樣有128.8億,本業加業外的話,了不起就是年增個一成五到兩成,不會像光寶科這樣年增三成八或是台達電這樣年增五成的,外資群不論是在台股,台達電,緯創,廣達,光寶科,他們都能很輕易的透過籌碼及錨定效應出貨,但是在鴻海中一直很難出貨,今天外資群賣超近六千張,股價上漲兩元,確實鴻海股價在十一個交易日中上漲十個交易日,就會有散戶開始產生比較樂觀的心情,接下來大家還是得觀察一下散戶的行為,目前外資群在250元以上是沒有買任何一張鴻海股票,只要外資群在鴻海250到262元買來賣去能出貨,那外資群及主力出貨策略就算是成功了,哪一天大家看到外資群及主力大賣鴻海,結果鴻海才下跌一點點,甚至還上漲,那時代表散戶已經完全中招了,今天外資群算是取得了一場小勝利,我會常常分析台達電,台積電,光寶科,廣達及緯創的籌碼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三大法人的手法,我分析台達電,台積電,光寶科,廣達及緯創的目的不是我要去買這些股票,單純就是想透過這些股票去了解外資群及主力的行為,大家平常看三大法人的行為,其實你就比較不會中了外資群的招。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30日!川普下調對中國芬太尼關稅至10%!


 新聞說:川習會後空軍一號開講!川普:完全沒談台灣,立即下調對中芬太尼關稅,美國總統川普30日結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後,在搭乘空軍一號途中發表演講。川普表示,立即下調對中國芬太尼關稅至10%。川普表示與習近平有談到輝達晶片,但並非最先進的Blackwell晶片。川普透露將在明年4月拜訪中國。被問及是否談到台灣議題,川普回應「沒談到」。川普表示,這是一場「令人驚嘆的會晤」,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袖,領導著一個非常強大且有實力的國家」。川普說,雙方在多項議題上達成「極佳的共識」,包括黃豆與芬太尼等問題。川普表示,習近平已同意採取更強力的行動,阻止製造芬太尼所需前驅化學品的流出。作為回應,美國將把今年初對中國施加的「與芬太尼相關」關稅,從20%下調至10%。川普表示,有關稀土的問題「已經解決」,目前在稀土議題上「已無任何阻礙」。衛報報導,川普同時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從57%下調至47%。

首先確認事件本身:川普在與習近平會後(空軍一號上)宣布會把與芬太尼有關的關稅從20%降到10%,並說整體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會從約57%降到47%;同時表示稀土問題已「解決」、並說沒有在會中談到最先進的NVIDIA Blackwell晶片(或只談到較舊/降階版本),還透露會在明年4月訪中。這些說法已由路透、AP、彭博等媒體陸續報導(新聞來源見下方)。以下是對各標的及面向的實務判斷與推論(含風險與不確定性):台積電短線:整體貿易與地緣政治緊張度若明顯降溫,對全球科技股與權值股是個正面氛圍。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會因市場風險溢價下降、外資情緒改善而受益;同時若稀土出口回穩、供應鏈壓力放鬆,對生產與交付有正向幫助。中期:但關鍵在於「技術/出口管制」是否真正放鬆。川普明確說Blackwell不是會談重點,且美國國會與安全部門對高階AI晶片出口仍高度敏感——若對最先進AI運算晶片的出口限制維持,台積電在高端晶圓代工上的訂單結構(尤其美國客戶 vs. 中國客戶)可能短期不會劇變。因此短期利多、中期仍要看美國的實際出口控制政策是否鬆綁。鴻海短中期:若關稅整體下調與貿易氛圍緩和,製造與代工導向的企業(尤其在中國有大量組裝/出貨的)較直接受惠。鴻海的中國組裝線、以及它在美國的投資/布局都可能同時受惠於「貿易成本下降+需求回穩」。若川普/習近平之後進一步推動雙邊製造協作或取消部分報復性限制,鴻海會是受益者之一。新聞也報導市場視之為緩和訊號,股市對於製造類、外向型企業的情緒普遍改善。AI概念股與伺服器及系統廠(如廣達、緯穎等),短線:與AI伺服器、系統組裝相關的台廠會因供應鏈壓力與關稅下調而有利空被消化、出貨/採購節奏較為順暢,市場情緒也會驅動短期股價回升(特別是高beta的科技股)。报道指出投資人把此視為短期利多,但也有人稱只是「戰術性暫停」,因此漲勢可能有限。中期:是否能回到前高水準,取決於兩件事:一是美國是否放鬆對高階AI晶片的實質出口限制;二是中國端是否能實際擴大對高階伺服器及AI產品的採購。若高階晶片仍被控管,AI應用端的大幅擴張在中國市場會受限,這會拉低台廠的想像空間。對整體台股(指數)與資金流向,短線:政策性緩和(關稅下調、稀土問題聲稱已解決、領導人互訪之可能)通常會帶來風險偏好回升,外資及機構資金可能回補權值股,台股應可見到短線反彈或波動率下降。路透與其他新聞也觀察到市場把此解讀為「緩和訊號」,但分析師也提醒這可能是暫時的。中期風險:如果協議只是口頭或短期操作,或美國國內反對聲浪導致後續改弦易轍,市場情緒又會迅速轉負。因此現在的財報季、資本支出公告、以及美國國內立法動向都很重要。幾個投資及監控建議(實務可用),觀察接下來1到2週美國官方或關稅機構是否發出正式文件(不是只是川普口頭),還有中方稀土與前驅體的實際管制措施是否有明確放鬆。若有正式公告,利多才更有力。關注NVIDIA與其他美廠是否獲准以演化版/降階版晶片出口中國;若真放寬,對AI伺服器與系統廠會是更實質的需求催化。反之,若只是談判籌碼,效果有限。留意外資淨流入及台指期部位變化與權值股動向:若外資明顯回補,大盤會更偏向上攻;若只是短暫消息面反應,則可能隔日回檔。最後快速結論(一句話版):川習會帶來的是短期風險溫和與市場情緒改善,對台積電與鴻海、AI供應鏈是利多偏正面,但真正能否帶來中長期實質上升,要看美方是否放鬆高階晶片出口、以及雙方是否把口頭承諾變成正式政策與執行。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10月29日!鴻海旗下金雞母第三季獲利年增六成二!序言

  10月29日!鴻海旗下金雞母第三季獲利年增六成二!作者:A大!我通常不會把新聞放在一開始的序言中,有放的新聞一定是很重要的,例如工業富聯每一季的財報,因為我們對鴻海的組織架構足夠了解,所以知道工業富聯的獲利佔鴻海總獲利的五成左右,有的季度甚至獲利會佔到六成多,去年第三季鴻海本業獲利547.7億,工業富聯就佔了288億,這樣等於就是佔總獲利的52.5%,今年第三季工業富聯獲利435.54億,我是用人民幣對台幣1比4.2算出來的,通常鴻海人民幣的匯率是會更漂亮的,鴻海今年第三季的非工業富聯獲利和去年第三季如果一樣的話,第三季鴻海本業會是獲利695億,工業富聯第三季的獲利就會佔鴻海第三季本業的62.66%,等於就是提升了10%的佔比,這時會有人說,鴻海本業其他子公司獲利還沒有開出來,為什麼我推測是695億呢?其實我單純就是推估非工業富聯的獲利和去年一模一樣,所以就會得到259.7億,其實這不一定準,不過誤差不會太大就是了,第三季本業獲利就能年增26%,但去年第三季業外基期太高,來到128.8億,所以第三季鴻海業外應該是會衰退三成,大家不要以為業外衰退很不好,其實鴻海本來手上現金很充足,每一季會有穩賺40到60億的利息,但近一年來投資AI伺服器把手上的現金都花出去了,所以手上現金變少,每一季穩賺的業外獲利就從40到60億降到20到40億,換到的就是本業AI伺服器能多賺150億,這也是非常值得的投資項目。


鴻海集團大陸轉投資公司工業富聯發布2025年第3季財報,單季營收人民幣2431.72億元,年增42.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3.73億元,年增62.04%。工業富聯財報亮麗,股價先行,其A股29日大漲9.2%,每股收在人民幣80.8元,再創歷史新高。工業富聯股價今年累計漲幅高達275.8%,總市值高達人民幣1.6兆元。前3季累計營收人民幣6,039.31億元,年增38.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24.87億元,年增48.52%。財聯社報導,工業富聯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AI伺服器市場持續擴張,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用AI機櫃產品規模化交付,以及雲服務商客戶需求強勁,推動雲計算業務快速增長,其中AI伺服器、交換機等高增長產品表現突出。另外,在交換機方面,因AI需求持續放量,交換機業務成長顯著,第3季單季增長100%,其中800G交換機單季增長超27倍。雲計算業務前3季營收增長超65%,其中GPU AI伺服器營收增長超過300%,第3季增逾五倍。工業富聯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在主要客戶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同時經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助推了利潤增長。

工業富聯10月29日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31.72億元,同比增長42.81%;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73億元,同比增長62.04%; 基本每股收益0.52元。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39.31億元,同比增長38.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4.87億元,同比增長48.52%;基本每股收益1.13元。鴻海第二季工業富聯歸屬是賺68.83億,第二季財報上顯示鴻海工業富聯是賺301億,這樣等於是以人民幣對台幣1比4.37元帶入,鴻海第二季人民幣的匯率就是相對漂亮,第三季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是4.2元左右,我就用4.2元帶入,第三季工業富聯歸屬獲利103.7億,換算成台幣是435.54億,去年第三季鴻海本業營利是547.7億,今年光工業富聯第三季就已經貢獻了435.54億,等於是去年的79.52%獲利了,工業富聯第三季營收人民幣2432億,以人民幣4.2帶入等於10214億,鴻海第三季營收20575億,等於一半的營收開出來了,還剩下10361億的獲利還沒有開出來,去年第三季工業富聯歸屬獲利64億,人民幣去年匯率比較漂亮,以4.5元帶入,這樣等於288億,去年第三季工業富聯營收1703億,人民幣以4.5元帶入,這樣得到工業富聯營收7663億,去年第三季鴻海營收18546億,所以去年第三季非工業富聯的營收有10882億,今年第三季非工業富聯營收有10361億,所以鴻海今年第三季營收比去年成長了兩千多億,確實都是成長在工業富聯,去年第三季工業富聯獲利288億,今年第三季工業富聯獲利435.54億,增加了147.54億,確實就是比第二季好一些,第去年第三季非工業富聯的獲利就是547.7億減掉工業富聯去年第三季獲利288億,所以會得到259.7億,我們假設非工業富聯今年第三季獲利率和去年第三季差不多,所以也會得到259.7億,加上第三季工業富聯獲利435.54億,最終得到鴻海第三季本業獲利695.24億,去年第三季鴻海本業獲利547.7億,這樣本業獲利是增加147.54億,本業獲利年增26.93%,這和我們之前推測的差不多,甚至更好一點,之前我說鴻海第三季本業營收能增加一成,本業獲利能增兩成,去年第三季業外基期太高,去年第三季來到128.8億,正常來說鴻海因為把現金都拿去投資AI伺服器了,所以銀行穩賺的利息會變少,所以業外獲利我覺得會衰退三成,也就是從128.8億衰退到90億,加上第三季本業獲利695億,這樣稅前獲利是785億,本業獲利應該就是年增一成六,因為鴻海僅持有工業富聯84%,所以在非控制權益要扣掉435.54億的16%,也就是要扣掉69.68億,所以獲利應該就是年增一成左右,去年鴻海獲利3.55元,獲利年增一成,這樣就是3.9元,除非鴻海優化業外獲利,也就是處份資產或股票,但鴻海本業獲利已經很好了,沒有必要再去美化業外,要是鴻海非工業富聯的子公司有受惠AI伺服器,有可能本業能賺更多,不過稅後獲利我認為在年增一成到兩成之間,目前透過工業富聯第三季獲利,粗估大概就是一成多一些,第三季差不多就是賺3.9元,隨著鴻海其他子公司開出第三季獲利,我們就能估算的更精準。上面大家聽到很多季度及數字,其實我整理一遍,今天我們知道第三季工業富聯的獲利,我想要知道第三季鴻海本業獲利大概是多少,所以我就拿去年第三季鴻海本業獲利扣掉工業富聯的獲利,這樣就能知道非工業富聯的獲利,加上第三季已知的工業富聯獲利後,大概就能推出今年第三季本業獲利能年增26%,這和我們之前推測的差不多,我本來就覺得第三季本業鴻海會因為AI伺服器獲利年增兩成多,上面我又多估了業外獲利,這部份之前我就說過了,我認為去年第三季業外獲利基期太高,所以今年第三季業外獲利會衰退,所以本業加業外第三季差不多就是年增個一成或一成多,差不多就是賺3.9元左右,業外表現好一點的話,有可能就是能賺到4元多,但正常來說去年第三季業外基期太高了,今年第三季業外估低一點才是比較合理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旗下金雞母第三季獲利年增六成二!

2、鴻海與輝達合作智慧製造及AI伺服器!

3、鴻海及輝達聯手車廠攻自駕計程車!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9日!鴻海旗下金雞母第三季獲利年增六成二!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71.88億,投信賣超台股47億,自營商買超台股86.13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11.0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3033口,期貨留倉空單24421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4219口,今天台股成交5,790億,上漲345.63點,漲幅1.24%,收在28294.74點,電子上漲27.95點,漲幅1.67%,收在1700.96點,金融上漲2.96點,漲幅0.13%,收在2217.48點。今天三大法人只小買111億,結果台股又大漲了345點,很明顯就是散戶已經陷入瘋狂,願意用很高的價格去追價,大家應該也是有發現最近AI概念股特別的強勢,散戶手上有的防守股,如電信股,美債ETF,傳產,海運,塑化,鋼鐵,紡織,營建,金融等都特別的弱,外資群及主力就是故意想把散戶都逼到AI概念股中,從4月23日以來,外資群及主力原本最多買了八千五百億,這些股票一定都是散戶賣出來的,最近三大法人賣了一千三百億,這些股票一定是散戶買的,散戶手上還有七千兩百億,這些資金往哪邊走,這就會影響到個股的表現,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目前AI概念股他們買最多,而且股價也漲最多,當然就是要讓散戶選擇進到AI概念股,畢竟一買一賣成交易,大家覺得散戶會比較喜歡哪一種股票呢?一是一直跌,二是一直盤整,三是一直漲,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知道散戶鐵定是喜歡一直上漲的股票,會去選擇一直跌或一直盤整的股票,這類的投資人比較偏價值投資,就是會危機入市,不過想要危機入市的話,你也要有很強的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不然大家看到傳產,海運,塑化,鋼鐵,紡織,營建,金融這麼弱勢,也都滿滿的壞消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份的散戶鐵定是不敢買的,現在AI概念股眼睛張開就是好消息,不然就是一直上漲,所以大部份的散戶鐵定會把資金放到一直上漲的AI概念股中,畢竟買AI概念股很快就能賺錢,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上漲,就會覺得很開心,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我投資鴻海六年多了,我們能賺到大錢,方法就是在全市場都不看好時進去持續買進,靠的就是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時間六年多過去後,市場開始看到鴻海的好及競爭力,就拼命的一直進來買,這時我們手上就會有非常多低價的庫存能賣,別人在那拼命買,你就是在那輕鬆賣,漲愈多賣愈多,然後發現就賺到了很多的錢,要是你在整個市場都看好時進來買,一來你買不到很多的數量,二來因為波動很大,你很容易就會被洗出去,接下來三大法人就是會把散戶吸引進到AI概念股中,對投資鴻海三年,五年甚至是六年的價值投資者來說,現在就僅有兩個選擇,一是上漲時慢慢賣出,二是持續持有,一些看到整個市場都看好才買的人,這些人了不起就只能玩個短線賺點差價,其實是很難賺到什麼大錢的。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富邦,買了3831張,第二名的是元富,買了3769張,第三名的是永豐匯立,買了3034張,第四名的是永豐金,買了2824張,第五名是摩根大通,買了264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瑞銀,賣了4535張,第二名的是中國信託,賣了2468張,第三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1383張,第四名是美林,賣了1361張,第五名的是台新,賣了927張,今天主力籌碼表中多了一個永豐匯立,一開始我以為資料有問題,後面去查了一下才發現台灣匯立被永豐金併購了,變成了永豐匯立,上面的系統還沒有把永豐匯立歸在外資,未來會把永豐匯立歸在外資中,今天鴻海氣勢很強,成交了124943張,原因是最近劉董跑去參加了GTC大會,在會議中傳出很多和輝達合作的好消息,後面兩篇我會針對鴻海及輝達的合作案給AI的分享,之前會有人認為我整部影片都是自己寫出來的,這樣無法做到客觀,大家最近應該是有發現現在我影片中會有兩段是新聞加上AI分析,這樣的好處是前半段我分析大盤及鴻海籌碼,後半段就是透過AI去分析一些新聞的影響,這樣的好處就是對消息的判斷會更客觀一點,影片前半段就是我個人透過觀察及收集資料得到的主觀判斷,所以影片前半段確實就是偏主觀性比較強的部份,後半段就是透過AI做出客觀的分析,這樣才不會有人覺得我都僅找鴻海好的部份說,他也能看到更客觀的分析及判斷,回到今天的主力籌碼分析,今天鴻海大漲10元,股價收在260元,我原本以為外資群今天至少要買個幾萬張,但看了今天主力籌碼後,外資群僅買了1770張,今天買超前五名中有三家是內資,包括了富邦,元富及永豐金,這三家內資就買了鴻海10424張,加上買超第七名及第八名的統一及兆豐鹿港,這樣內資合計是買超13047張,今天三大法人合計是買超7903張,其中自營商買超7903張,很明顯內資買的部份沒有列在三大法人進出表中,算是偷偷的躲了起來,最近幾天GTC大會,確實會有一些短線客,融資客,主力及散戶會進來透過GTC玩個短線,這些短線客就是玩個短線,並不會有什麼中長線的戰略目標,今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59元,今天進場的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融資客等,他們想要賺錢的話就一定要把股價向上拉高,不過這種拉高不會像外資群及主力這樣,有可能就是開盤故意開高,後面開始出貨,要是前一晚美股下跌或大跌,隔天這些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融資客就會止損,當短線客止損後,就是看外資群及主力願意在哪個價位去接,最多了不起就是今天是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融資客拉抬上來的,明天就是還回去而以,大家最近應該有發現一件事,內資或外資隨便買一點股價就容易大漲,這就是我之前說的,會賣的散戶大部份在200到220元賣光了,最後一筆了不起在230元賣,當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34.5元以上後,散戶去年的高檔錨點就消失了,當初我說外資群及主力會讓鴻海的股價在234.5元以上維持住,這樣散戶才會覺得鴻海萬里無雲。

最近大家看鴻海上漲的情況,10月21日三大法人買超5015張,鴻海上漲0.5元,股價收在239元,10月22日三大法人買超14310張,鴻海股價上漲3.5元,股價收在242.5元,10月23日三大法人賣超4808張,鴻海股價下跌3.5元,10月27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8824張,鴻海股價上漲7.5元,10月28日三大法人買超18413張,鴻海上漲3.5元,今天最誇張,三大法人僅買超7903張,鴻海股價上漲10元,股價收在260元,之前外資群要買三萬張股價才會漲3元,買五萬張才會漲5元,買七萬張才會漲7元,買十幾萬張才會上漲十幾元,現在僅買超個7903張鴻海股價就上漲了10元,代表裡面會賣的散戶相對變少了,今天有一些主力應該是沒有列在三大法人籌碼表上,這些主力有可能就僅是想要炒個短,就是玩個GTC大會行情,之前我就說過,外資群及主力買了一大堆鴻海股票,他們也不會想要去阻擋短線客或投機客去拉抬鴻海股價,這種感覺就像是大盤,三大法人還買超了七千多億,散戶買了一千多億,所以三大法人和散戶是達成共識的,就是希望指數上漲,所以大家會看到外資群小買指數就大漲,外資群就算大賣,指數也才小跌,現在鴻海中短線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他們是希望鴻海股價上漲的,他們的成本大概在180元,之前我觀察三大法人向下讓利5到10%散戶是不買單的,也就是從212元跌到200元,從210元跌到198元,從218.5元跌到206元,從231.5元跌到206元,即然讓利5到10%散戶都不會買單,那三大法人就不會再浪費交易稅及手續費去玩讓利5到10%的遊戲,我覺得外資群及主力未來有可能會玩讓利10到20%的遊戲,大家應該有聽過一句話,沒有賣不掉的東西,只有不夠便宜的價格,對散戶來說,鴻海股價只要漲到280元,接著外資群讓利個10到20%,這樣股價是會來到224到252元,對散戶來說,這樣就是跌了30元,跌了60元,就會讓散戶覺得跌好多的感覺,大家看外資群最近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60元,其實並沒有買多少張,從10月16日到今天,也僅買了162228張,三大法人買了178208張,從230到260元這一段,其實外資群及主力買的量是相對少的,只要散戶在高檔被外資群及主力拐進去,那外資群就能很順利的出貨,畢竟散戶只要被拐進去後,他們就會不服輸,死凹,向下攤平,死抱。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9日!鴻海與輝達合作智慧製造及AI伺服器!


新聞說:輝達GTC大會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登場,鴻海今天上午表示,正與輝達在美國休士頓廠區合作打造智慧製造工廠,導入輝達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AI伺服器,鴻海持續合作輝達在德州、威斯康辛州、加州等廠區擴產。輝達(NVIDIA)在華府舉辦GTC DC技術大會,美國時間28日上午登場,這是輝達首次在華府舉辦GTC技術大會。鴻海集團盛大參與輝達華府GTC DC大會,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現場展示最新AI基礎架構NVIDIA GB300 NVL72,並首次對外分享美國廠區導入最新智慧製造技術。鴻海表示,持續與輝達合作,並在德州、威斯康辛州、加州等廠區持續擴產。鴻海並透露,目前正與輝達在美國休士頓(Houston),共同打造新世代AI伺服器智慧製造工廠,利用NVIDIA Omniverse函式庫預先做規劃並模擬各種場景,同時採用NVIDIA物理框架PhysicsNemo,開發即時熱流分析的AI代理模型,利用NVIDIA Issac做全廠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的路徑規劃等,並透過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系統監控生產作業。鴻海指出,休士頓工廠產線,也將成為全球首批導入NVIDIA 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鴻海與輝達將以此為基礎,打造世界AI智慧工廠標竿。展望在美國布局,鴻海表示,集團從1985年赴美國投資,是集團首先布局的海外地區,目前在全美12個州設有超過40個營運據點,業務涵蓋消費智能、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四大產品領域。鴻海指出,作為全球主要人工智慧(AI)伺服器製造商之一,鴻海持續協助科技企業建構AI基礎設施,目前已在德州、威州以及加州建立生產據點,支援區域性客戶的伺服器需求,未來將視產業趨勢與合作條件,進一步評估擴大投資的可行性。展望未來,鴻海表示,將持續聚焦AI結合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強化台美產業合作,並透過在地投入與技術創新,支持供應鏈發展與人才培育,推動全球轉型與永續成長。這對鴻海接下來的AI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導入AI會不會讓鴻海其他業務獲利及營收更上一層樓?

這次在美國華府 GTC DC 大會上,鴻海與輝達的「智慧製造+AI伺服器」合作,是鴻海AI佈局的關鍵升級。這件事表面上是「休士頓廠導入AI製造」,但實質上是鴻海把自己變成一個能自我進化的AI工廠,同時強化它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不可取代地位。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它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真實影響:一、AI智慧工廠的戰略意義:鴻海開始「用AI造AI」,這座休士頓智慧工廠導入的輝達技術,不只是輔助,而是整個生產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NVIDIA Omniverse:用來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整個工廠,讓鴻海在施工前就能用模擬方式優化動線、產能、機器協作。Isaac 平台 + GR00T 模型:讓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人形機器人自我學習並執行生產任務。Metropolis+PhysicsNemo:進行即時影像監控與熱流AI預測,確保生產穩定、散熱與能耗最佳化。這代表鴻海進入「AI自主製造」的新階段。統製造靠人力管理流程,而這種AI工廠是靠模型驅動決策。它能讓生產良率更高、維護成本更低、週期更短、能耗更省。簡單說:以前鴻海是幫輝達造AI伺服器;現在鴻海是「用AI機器人幫輝達造AI伺服器」。這是一個質變。

二、對鴻海AI營收與獲利的直接影響,AI伺服器產能與良率上升,營收提升,休士頓廠是支援北美AI伺服器需求的主力,客戶包括輝達、微軟、亞馬遜等。導入AI自動化後,組裝速度與一致性可提高10~20%,這直接提升出貨量。以鴻海AI伺服器年營收(估2024約新台幣2兆元)計,若良率提升5%、產能利用率提升10%,營收潛在增幅可達1,500~2,000億台幣。製造效率提升,毛利率改善,AI生產線自動調度與AI預防性維護可降低停線率、減少報廢與人力支出。預期AI伺服器業務毛利率可從目前約9~10%提高至11~12%。即便看似僅1~2個百分點,對鴻海這種兆元級收入規模而言,意味著每年數百億台幣的額外獲利空間。成為「AI製造標竿」帶動新訂單,輝達把鴻海休士頓廠定位為全球示範基地,未來其他客戶(例如微軟、Google、Meta)若要複製這類AI智慧工廠,首選合作夥伴勢必仍是鴻海。這會使鴻海AI伺服器業務在2026~2028之間保持兩位數年成長,遠高於傳統電子代工。

三、AI導入後的「溢出效應」:其他業務也能升級,AI工廠的技術(數位孿生、AI路徑規劃、機器人協作)可橫向擴散到鴻海其他三大板塊:智慧電動車:可將AI生產技術應用於MIH電動車平台製造線,減少車體焊接與測試誤差,縮短開發週期。消費電子與伺服器組裝:AI排程與熱流模擬可優化PCB、散熱模組生產流程,提高產能利用率。智慧城市與能源管理:工廠導入的AI視覺監控與能耗模型,可直接延伸到智慧建築與工業園區能源控制。因此,這不只是AI部門獲利上升,而是整個鴻海集團結構性升級。公司將從「人工驅動的製造商」轉型為「AI驅動的製造平台」,這會拉高整體毛利曲線與技術含金量。

四、結論:這次合作是鴻海AI爆發的臨界點,綜合來看:短期(1年內):AI伺服器訂單與生產效率提升,營收成長可見。中期(2~3年):AI智慧工廠全面量產,毛利率提升、AI業務穩定占比擴大。長期(3~5年):智慧製造模式複製至電動車與城市平台,整體獲利結構升級。一句話總結:這次休士頓AI工廠合作,讓鴻海不只是「AI伺服器代工王」,而是「AI驅動的製造標竿」。短期AI伺服器營收會直接上升,中長期則會讓整個集團的毛利率、技術價值與產業地位全面提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9日!鴻海及輝達聯手車廠攻自駕計程車!

 

新聞說:鴻海29 日宣布,將與輝達、Stellantis 和 Uber 四方合作,共同開發和部署全球 Level 4 自駕計程車服務。此合作中,輝達將開發並提供基於輝達 DRIVE AGX Hyperion 10 架構的輝達 DRIVE AV 解決方案,實現 Level 4 停車和 Level 4 駕駛能力;Stellantis 將設計、工程化並生產自駕車,使用其 LCV 平台和 STLA 小型自駕車準備平台,並整合輝達 DRIVE AV 平台。鴻海將與 Stellantis 合作,負責硬體和系統整合,以確保車輛架構的無縫銜接,Uber 則將運營自駕計程車服務,並用 Stellantis 生產的、搭載 NDAS 的車輛擴展車隊,推動自駕移動技術的大規模部署。此外,Level 4 自駕計程車包括強大的計算能力、智能電力管理、可靠的連接性和有效的熱控系統,並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如LiDAR、雷達和多視角攝像頭,鴻海將其在高效能計算、傳感器整合和電子控制系統方面專業技術帶入此次合作中。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自駕移動技術是鴻海電動車計畫中的戰略重點,輝達、Stellantis 和 Uber 在這一領域的戰略合作和各自的優勢,加速了 Level 4 自駕車自駕計程車技術的部署。

這次鴻海與輝達、Stellantis、Uber 的四方合作,實際上是鴻海電動車與AI戰略正式融合的重大一步。它的影響要分短期與長期來看,因為對鴻海而言,這並不是單純的「造車合作」,而是進入「AI驅動的移動生態系統」。一、合作的本質:鴻海不是「代工車廠」,而是「AI自駕硬體整合供應商」,這次計畫裡,輝達提供的是 DRIVE Hyperion 10 平台,也就是整個自駕系統的「大腦」;Stellantis 負責車體設計與量產;Uber 提供實際的自駕車營運平台;而鴻海的角色,是在最關鍵的「中間層」——負責硬體架構整合、電子控制系統、感測器整合與散熱電力管理。這個角色比傳統代工要更高附加價值,因為它屬於「系統級整合」與「車用AI邏輯硬體製造」。鴻海靠的不是單純組裝,而是用自己的HPC、AI模組、車用控制器與散熱技術,把輝達的AI運算平台與Stellantis的車體融合起來。因此,這次合作讓鴻海的定位從「代工製造」升級為「AI移動硬體供應商」。二、對營收與獲利的實質影響,短期(未來1年內),這項合作主要處於開發與測試階段,量產還未開始。對鴻海整體營收的直接貢獻不會立刻顯現,最多是反映在少量開發案收入與AI模組出貨。但這個合作會強化鴻海在AI汽車供應鏈的地位,對未來幾年的訂單有槓桿效應。中期(2至3年內),隨著Level 4自駕車隊在Uber平台進入實際部署,Stellantis會需要大量車用AI硬體與系統整合服務。這時鴻海能穩定吃下兩塊生意:自駕車電控系統與熱管理模組供應。AI車載計算平台與輝達模組的整合出貨。這會使鴻海的AI營收(尤其是車用AI與伺服器)成長明顯,毛利率高於一般組裝產品。AI相關毛利通常能達到12%~15%,而鴻海一般ICT組裝僅約6%~7%。長期(3至5年後),若Uber的自駕車隊規模化(例如在美國、歐洲、日本同步商轉),鴻海就不只是提供零組件,而是成為主要的Level 4自駕硬體供應商。那時電動車相關營收會大量湧入,尤其是來自車體、控制器與整車系統整合的部分。這會讓電動車事業的營收占比快速提升,但獲利率仍不如AI產品高。三、AI及電動車:哪個獲利更大?從獲利角度看,AI的獲利率高、電動車的規模大。AI部分(包含車用AI模組與伺服器)屬於高毛利業務,產品技術門檻高、競爭者少,鴻海能憑藉與輝達的緊密合作,穩定拿到車用AI核心硬體訂單。這部分會在短中期(2025~2027年)成為主要獲利來源。電動車部分(車體、控制模組、熱控系統)屬於中低毛利,但量體龐大。當自駕計程車量產後,鴻海的出貨規模會顯著擴大,帶動營收占比大幅上升。只是電動車整車或零組件業務的毛利率通常只有8%~10%,獲利成長速度會慢於AI部門。因此,若要簡單歸納一句話:短期鴻海靠AI賺錢,長期靠電動車撐營收。四、整體結論,這次合作對鴻海是一個結構性轉折。它不僅讓鴻海站在全球自駕技術部署的第一線,也讓它在輝達AI生態鏈中,從伺服器製造延伸到車用AI。未來幾年內,AI相關的出貨(尤其是輝達Hyperion平台)將帶來更高毛利與穩定現金流,而隨著Uber自駕車隊的實際商轉,鴻海的電動車系統整合與零組件出貨會推動整體營收進入新一波成長期。簡言之,這次合作不只是電動車題材,而是「AI+電動車」雙引擎啟動的關鍵時點,短期財報亮點會在AI營收,長期市場想像力會在自駕車量產。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10月28日!鴻海籌碼穩定外資拉高股價到兩百五!序言

 10月28日!鴻海籌碼穩定外資拉高股價到兩百五!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271.14億,投信買超台股8.21億,自營商買超台股25.35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237.58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3243口,期貨留倉空單27454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6728口,今天台股成交5,339億,下跌44.52點,跌幅0.16%,收在27949.11點,電子上漲0.35點,漲幅0.02%,收在1673.01點,金融下跌26.07%點,跌幅1.16%,收在2214.52點。昨天外資群才買超326億,今天就賣超271億,昨天外資群買326億讓指數上漲462點,今天出貨271億指數僅下跌了44點,這就是散戶已經瘋狂及口袋飽飽會有的現象,今天我會分享一篇散戶作空出局的勸世文,之前我就常和大家說,不要傻乎乎的作空,我投資股票從不作空,原因不是我道德多高尚,而是作空的弱點比較多,現股的話一年會被逼著回補兩次,使用期貨槓桿又太大,所以我近十幾年來在股市中都僅作多,記得剛進股市時也會手賤去放空上漲很多的個股,那時也是被主力及法人耍著玩的,法人及主力會利用融券強制回補這個規則,然後讓散戶在融券強制回補的最後一天買最高的股價,也會故意去拉抬指數讓散戶空單爆倉,當然外資群及主力也會利用融資的弱點,也就是故意讓股價下跌三成,這樣融資就斷頭,短線的股市就是勾心鬥角,你死我活及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每一個人都想要在股市中短線賺錢,那就是比誰比較懂規則,還有比誰比較沒有弱點,大家看我文章及影片這麼久了,應該就是發現我投資的股票沒有幾檔,之前買了宏碁,後面買了廣達,再來買了鴻海,八年多的時間也才現股買過三檔股票,重點是這些股票都是大型權值股,而且我也都是用現股,大家應該沒有看到我去買什麼高股息ETF,台灣五十反一,也不會去買權證,期貨,股票期貨,更不會去買一些很新奇的ETF,也不會去買比特幣,我就是買我懂的金融商品,而且我在使用槓桿前,也就是在股價淨值比0.85倍到1.1倍時用槓桿買鴻海,在此之前,我在股市已經連續賺錢八年以上了,因為有了在股市七年連續賺錢的經驗,所以我對股市的短線,中線及長線都很了解,而且對鴻海的基本面及產業面也研究的很透徹,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會使用槓桿,重點是我使用槓桿也不會很大,要鴻海股價下跌五成才會有維持率問題,重點是每過一年,我的風險就會小一點,畢竟每年薪資,獎金及股息能買現股,風險就會愈來愈小,所以大家可以發現一件事,就是在股市中賺到大錢,並不需要知道很新奇的金融商品,也不需要一下買這個,一下買那一個,我光靠宏碁及鴻海兩檔股票,花了八年的時間就財富自由了,過程中也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還會有一些酸民說長期買股票有啥好一直分享的,那些人就是不懂人性,長期投資最重要的是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你每天接觸新聞,在股市上漲時就會集體樂觀,在股市下跌時就會集體悲觀,你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為所動,所以會有很多在鴻海中的價值投資者,他們會覺得自己因為每天來看我文章及影片,才能買了很多股票並且一直持有,最終也真的賺了大錢,這是很多魯蛇及酸民不能體會,很多酸民一輩子賺不到什麼大錢,他們覺得自己是最樬明的,每天就在那這邊咬咬,那邊啃啃,覺得高賣低賣好輕鬆,覺得不要抱上又抱下,最終那些人就僅賺到幾根毛,在鴻海中能賺到大錢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常常來看我影片,而且對我的文章及影片深信不疑的人,你們才有可能買到一大堆股票,還開了槓桿,最近在200到220元把槓桿去掉,手上還剩下一大堆成本很便宜的現股,我敢和大家說,通常喜歡在那自作聰明的人,他們手上根本不可能有80到100元成本的股票,而相信我文章及影片的人,他們手上不但會有成本80到100元的股票,而且數量還非常的多,很多人看了我的影片六年多後,他們賺到自己這一輩子不敢想像的財富,他們會發覺原來股市賺到大錢就是選到好的公司,接著你要重押買進,之後就是耐心等待,並且過程中不要出局,就真的是這麼簡單,平常就是來看我分享短線散戶及主力的對戰,知道短線不是想像中的好賺,而且我也常分享一些投機股,小型股,生技股,題材股,熱門股,成長股的陷阱,讓你不要去踏進那些陷阱中,我常和大家說,股市比的是誰犯的錯比較少,我的文章及影片會分享一個又一個散戶錯誤的行為,你只要看完並記取教訓,然後保證自己不會犯,那你就能朝向成功更進一步。

今天鴻海上漲3.5元,股價收在250元,成交量73598張,外資群買超20238張,投信賣超829張,自營商賣超98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8423張,今天外資群買超中前三名,都是從4月11日以來買超的主力外資,鴻海這一波從203元開始反彈,幾乎是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九個交易日中有八個交易日上漲,合計上漲了20%,三大法人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鴻海114萬張,所以外資群及主力自然是會去拉抬及護盤鴻海,之前不相信鴻海股價會超過廣達及緯創的人,最近開始又相信了,之前我就有和大家說過,外資群及主力根本出不掉鴻海,所以他們很有可能使出台積電及台達電這一招,就是讓鴻海股價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只要下跌一點就反彈,盤中下跌尾盤就漲回來,這樣就會讓更多的散戶相信鴻海只會上漲不會下跌,只要夠多散戶進場買,外資群及主力就有可能賣出手上持股,最近外資群並沒有花太大的力氣就把鴻海股價拉抬到兩百五十元,之前我早和大家說過了,去年套牢的散戶會在200到220元賣出,了不起就是在230元賣出最後一筆,外資群及主力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把鴻海股價拉過230元,當然就是要讓鴻海股價繼續在234.5元以上維持久一點,這樣才會讓散戶覺得鴻海只會上漲不會下跌,一開始在上漲時是能吸引很多無知小散戶,但外資群及主力最終的殺招還是錨定效應,也就是讓股價向上漲到兩百五十元,兩百七十元,三百元時讓利10到20%,畢竟之前外資群讓利5到10%時沒有散戶會上勾,接下來有可能外資群及主力會讓利個10到20%讓散戶上勾,要是鴻海股價漲到250元,讓利10到20%的話,這樣就是在200到225元,這樣跌幅散戶還不習慣,確實外資群是能嘗試一下散戶是否會上勾,我個人覺得短時間外資群及主力是很難出貨的,大部份的價值投資者是在200到220元把手上槓桿去掉,所以只要沒有新的散戶有能耐買走大量200到220元的股票,那外資群及主力就出不了貨,除非價值投資者傻乎乎的在200到220元去掉槓桿,接著看到股價漲到250元後中了錨定效應,之後鴻海股價跌到200到220元時價值投資者又買回去,這樣外資群及主力就能成功出貨了,這樣的玩法外資群是能賺10到20%,不過最好的情況是像台股,台積電及台達電這樣,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80到300元,然後散戶開始失心瘋的狂買280到300元的鴻海股票,不論外資群及主力怎麼賣鴻海股價都不會下跌,這時外資群及主力就能賺三成以上的差價。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籌碼穩定外資拉高股價到兩百五!

2、鴻騰擬合作沙烏地物流業!

3、鴻海擬砸420億元採購AI算力設備!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8日!鴻海籌碼穩定外資拉高股價到兩百五!

最近這兩天大家應該有發現防守股,傳產股及金融股都大跌,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很多散戶的資金都是躲在電信股,金融股,還有跌很深的傳產股,包括水泥,紡織,營建,鋼鐵,塑膠,海運等,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天這些個股大跌,然後AI概念股大漲,會這樣的原因就是外資群及主力要把散戶從這些防守股逼到AI概念股中,之前外資群是讓電信股填息,接著讓散戶得到後再失去,但也不會把電信股的漲幅都拿走,還是能讓散戶賺個5到10%,這樣散戶就有可能賣出電信股,還有賣出手上的水泥,紡織,營建,鋼鐵,塑膠,海運等,只要散戶賣出股票後,他們手上就剩現金,這些錢就像會咬他們似的,接著再看到AI概念股向下修正個5到10%,散戶就很有可能進去買進AI概念股,外資群及主力的玩法並不會是很單純的大買及大賣,很多散戶覺得外資群要出貨就會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其實外資群及主力哪有這麼愚蠢,我這樣說好了,三大法人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八千五百億,當你看到外資群賣了563億後,你就猜外資群會一直賣,當你覺得外資群會一直賣,你會做的事就是賣出或放空,要是外資群及主力真的就是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直接把八千五百億都賣掉,指數從兩萬四千點跌到兩萬點,這麼簡單的走勢每一個散戶都嘛會發大財,之後散戶就會想,外資群賣了八千五百億後就買,外資群買了八千五百億,看到賣幾百億就跟著賣,這樣散戶很輕易就發大財了,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最近這樣玩,買了六千億後,指數來到兩萬四千點,然後買個一千多億把指數拉抬到兩萬八千多點,過程中有買來賣去,讓散戶摸不到頭緒,你覺得散戶知道外資群及主力想要幹嘛嗎?大家覺得現在散戶已經被搞混了嗎?我觀察外資群買賣超情況加上指數所在位階,我敢和大家說散戶已經中了外資群及主力的計了,外資群賣了台股1332億,今天指數還在27949點,散戶幾乎全部都是買在27500點,外資群手上買的六千億,成本都在兩萬一千點及兩萬三千點,散戶現在已經很有信心的買在兩萬七千五百點了,而且最近也有很多散戶放空被軋到破產,外資群最近這樣買來賣去的,有哪一個散戶知道外資群想買還是想賣,你覺得外資群想賣,確實你也猜中了,但指數就是漲到兩萬八千點,外資群合計出貨了1332億,你猜對外資群及主力的想法後但最終還是破產,那也是很悲情,當外資群賣掉手上買的七千五百億的一半甚至是更多時,你雖然放空不到最高點,但甚至就是能跟著外資群一直打落水狗,當然我是不會放空的,我追蹤的目的僅是讓大家知道外資群賣手上買的籌碼一半甚至是更多時,那時指數就很容易大跌,要是那時你過度樂觀,很有可能哪天就來一根超級大黑棒,不然就是持續的連續下跌,最終你就是在外資群向下攻擊時出局。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了8430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5871張,第三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3455張,第四名的是富邦,買了2457張,第五名是永豐匯立,買了215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花旗環球,賣了2757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賣了1338張,第三名的是國泰敦南,賣了761張,第四名是台 新,賣了582張,第五名的是永豐金,賣了399張。

今天買超第一名的還是美林,買了8430張,昨天一開盤時,美林追高買了249元,合計買了兩千多張,後面才在243.5元到245.5元之間護盤,今天美林從247元買到250元,最後一筆就是美林試撮買上去的,這就叫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昨天美林買了249元後,股價最低跌到243元,美林就奮力的護盤,從4月11日以來到昨天,美林已經買超了鴻海180097張,加上今天買的8430張,這樣已經快要來到19萬張了,美林是4月11日以來買超第一名的外資群,今天買超第二名的是大摩,買了5871張,從4月11日以來,大摩買超鴻海144803張,加上今天的話,大摩合計買超了15萬張,今天買超第三名的是高盛,從4月11日到昨天,高盛合計買超了119794張,是買超第四名的外資,從這裡大家是不是可以理解我常說的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之前散戶在很有價值的時候買了一大堆鴻海,也就是鴻海股價在80到100元時,那時鴻海的股價淨值比僅有0.85到1.1倍,那時價值投資者買了大量的鴻海股票,我就一直和大家說因為你買了大部份外資群及主力的股票,所以三大法人是沒有動機幫你拉抬及護盤的,三大法人不但不會幫你拉抬及護盤,而且還有可能會壓制及摜殺,那時我就說價值投資者就只能用時間去磨死外資群及主力,反正鴻海每年能為價值投資者賺資產的10%,你持有愈久,你還可以每年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未來外資群及主力看見鴻海的價值了,也願意用比較高的股價淨值比買時,價值投資者就會賺到足以財富自由的資產,時間六年多過去了,外資群是不是願意用股價淨值比2到2.5倍向價值投資者買了,所以價值投資者就在200到220元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這就會讓三大法人的成本從160元提升到180元,當三大法人成本提升到180元時,他們就只能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重點是三大法人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鴻海114萬張股票,大部份短線會賣的流動籌碼都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了,剩下的大部份都不會賣,當外資群及主力買走了大部份短線流動籌碼後,外資群就算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到240元,250元,其實也不會有多少散戶能拿出股票賣,外資群只需要吃掉零星賣出的散戶股票,就能輕易的把股價再向上拉抬,今天三大法人買超鴻海股票也不到兩萬張,結果鴻海股價又上漲了3.5元,今天鴻海的股價是美林拉抬上去的,美林一來在4月以來買了十七萬張,二來昨天也追高了鴻海股價,所以美林確實是有動機去拉抬鴻海股價,今天買超的大摩及高盛,他們從4月11日以來也買超了十幾萬張股票,合計買超了三十幾萬張股票,所以看到美林向上拉抬鴻海股價,大摩及高盛也是很開心,畢竟股價只要漲上去,散戶就容易中錨定效應,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在180元,未來可以讓利10到20%,這樣三大法人也是能賺錢,之前鴻海股價距離三大法人的成本太近,所以讓利個5到10%都沒有散戶甩三大法人,這一次讓利個10到20%,要是以250元來計算的話,等於就是跌到200到225元,只要散戶在這區間買,外資群及主力還是能賺10%左右,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到280元,接著再讓利10到20%,這樣外資群及主力就能賺愈多的差價,最好的情況就是像台積電,台達電及台股這樣,外資群就算大賣,結果指數才下跌幾十點,外資群也才買個三百億,指數就大漲462點,三大法人是希望鴻海中的散戶瘋狂,這樣未來在250到280元賣出時,散戶有可能就是拼命的買250元,260元,270元甚至是280元,外資群就算賣十萬張,鴻海股價還是在260到280元,當大家看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要很注意了,代表外資群及主力出貨成功了,散戶也瘋狂了。
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今天空單正式畢業,虧損10,057,869,元。38歲這一年,有圖為證,人生按下了歸零鍵。事情的開始很單純。四月崩盤的時候空單嚐了一點甜頭,小賺200多萬,後來我又繼續加空。股市後續的發展大家也知道,一路漲到今天,空單補到沒錢。八月時,看著財經網紅們一個個喊「九月有中秋變盤,歷史上多半會跌」,心裡也想:就算再怎麼漲,高點應該也不會超過24400吧?於是忍不住加碼。結果九月收在高點,心裡其實已經開始發毛,但還告訴自己要冷靜。沒想到十月一過國慶,市場連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三天就漲了八百點。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變盤是往上,不是往下。每天早上起床都在祈禱能「開高走低」,卻迎來一天又一天的四百點大漲。我不斷補錢,卻越補越心虛。原本想再撐一下,但想到等美股又突破,台股會不會又直接往上噴?再想到下個月還可能降息,跌的希望更加渺茫。最後只能選擇停損,承認自己輸了。剩下的錢還得去還債,沒有再翻身的本錢。10月27日,這一天,我成了徹徹底底的輸家。慶幸自己有跑,不然還不知道要被壓到什麼程度。這場教訓太貴,但也太真實:不要預測高點。更不要迷信財經網紅的圖表與分析。那些什麼歷史比對、線圖套用,說起來簡單,但真要準的話,他們早就發財了。偏偏自己還是跟著人群湊熱鬧,最後下場,就是成為空軍的墳碑之一。不過奇怪的是,當砍掉那一刻,反而覺得輕鬆了。至少今晚,能睡個好覺。
A大回答:大家應該也有發現8月7日川普確定關稅後,我對大盤就變的相對的保守及謹慎,那時大概就是兩萬四千點,外資群那時買了五千到六千億左右,那時我雖然看法很保守及謹慎,但我也不會傻到去放空,試想,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六千億左右的流動籌碼,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了近七千億的流動籌碼,這代表短線沒有信心的散戶早都賣出手上的股票了,只要三大法人不自己人踩人及多殺多,那股市幾乎就是很難大跌,而且當初我也和大家說作空是有弱點的,時間不是你的朋友,所以8月7日後了不起就是不再繼續追價鴻海,到了鴻海200到220元時,價值投資者開始去掉手上的槓桿,時間大概就是發生在八月到九月之間,就算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還是持有相對無敵的現股,而且讓外資群及主力買鴻海成本在180元左右,外資群就會像個天使守候裡面的價值投資者,從8月7日開始我確實比較保守,也比較謹慎,甚至有一點看空,但我從不會去放空個股或大盤的,我常和大家說價值投資長期是幾乎是穩賺的,試想,當初鴻海淨值83元,股價78元,一年能賺8.32元,我買進鴻海後每一年能賺4元多的股息,也能賺4元多的淨值增長,我單純用時間就能賺錢,重點是上漲能漲無數倍,下跌了不起就是歸零,重點是鴻海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都有資產的10%,那時我根本不擔心鴻海股價不漲或下跌,畢竟鴻海的淨值及獲利能力就擺在那了,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鴻海淨值來到104元,股價也是在105元左右,差不多就是在100到110元整理,這時你作多鴻海還是幾乎買進第一年就沒風險了,像一些淨值20元,股價500元,一年賺10元的公司,這種公司風險就很大,等於是獲利別人先拿走幾十年,風險你來擔,大家看我從2017年開始在公開討論區分享,鴻海近六年來配出7次股息,合計配出33.9元,我一直持有鴻海,我也不會自作聰明的買來賣去,更不會為了什麼資金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去忽多忽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能一直存活在股市中,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你求快沒有用,每一個人能在股市中投資至少40到50年,你不用急著1年,3年,5年內發大財,你只要穩紮穩打的用時間賺錢,愈到後面你能賺到的錢愈來愈誇張,記得之前我本金才100萬時,我短線一年賺28%,32%,68%,這樣了不起就是28萬,三十幾萬及一百五十萬,後面你有一千萬時,每年就算鴻海賺給你10%,也就是你在2019年買到,鴻海每年能賺資產的10%給你,一年股息加淨值增加就有100萬,這就比之前賺28%到65%多,要是你資金來到5000萬,一年賺10%,這樣就是500萬,所以在股市中你要想辦法存活下來,而且每一年要以賺錢為目標,大家聽清楚,是賺錢而不是賺大錢,所謂的股市就是你把錢給公司,然後公司每年經營賺錢,這種用時間賺錢就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每年賺錢是很容易的,但公司每年賺給你的就是5到10%,很多散戶看不起這5到10%,他們就是要買小型股,投機股,熱門股,題材股等,覺得這樣賺的才快,你一年賺一倍,三年賺五倍,五年賺十倍,結果在第六年出局,那你一年有以100萬賺100萬,五年後有一千萬,第六年歸零,這其實沒啥用,要是你第一年有100萬,複利再投入,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七年後有五百萬,十五年後有兩千萬,二十年後有三千萬,三十年後有八千萬,這樣的財富增長才有意義,而且我很注重當贏家,所謂的贏家是你在活著的時候能一直保持賺錢,試想,你20歲開始投資,投資到60歲時賺了十億,當你有十億時,你的親朋好友都會很奉承你,但六十一歲時你破產,你之後還有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要存活,這樣你就算不上是贏家,我所謂的贏家就是你活著時都要有足夠的錢活著,所以我不怕資金成長的慢,我要的就是在我活著時都能是贏家,不論是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甚至是九十歲,在你斷氣前一刻都要是贏家,這樣才有意義,不然李佛摩夠厲害吧,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家,賺到的錢也是富可敵國,最終晚年破產飲彈自盡,那不如不要賺這麼多錢,李佛摩晚年時有個一億元或十億元,這樣都能過的很好,何必要去追求100億,1000億或1兆,用自己需要的錢去賭自己不需要的錢,這是很愚蠢的,上面的網友去放空期貨,這個就是含有槓桿的金融商品,要是你以一倍放空台股,從一萬七千點漲到三萬四千點你才有可能出局,這一次是從一萬七千多點漲到兩萬八千點,正常人也不可能會從一萬七千點開始放空,差不多都是在兩萬一千點放空,只是會一直不服輸的死凹,重點是期貨是能有十倍左右的槓桿,所以看錯的話,確實很容易就會出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8日!鴻騰擬合作沙烏地物流業!

 新聞說:鴻騰擬合作沙烏地物流業,攻車隊電動化布局充電網路,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科技宣布,在沙烏地阿拉伯合資公司Smart Mobility,與當地物流業者Al Bassami Transport Group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先在Al Bassami總部安裝充電樁設備,隨後全面評估其全國各地物流中心,加速車隊電動化及充電網路。鴻騰27日晚間在官網發布中文新聞稿指出,由鴻騰與Saleh Suleiman Alrajhi & Sons共同成立的SmartMobility,參加沙烏地當地時間27日至29日舉辦的EVAuto Show Riyadh 2025電動車展,展示交流與直流充電產品組合,並首次公開展示充電樁營運管理系統CPMS。鴻騰說明,Smart Mobility的CPMS系統已在沙烏地阿拉伯完成為期6個月的實地測試,預計將於2026年初上市,將成為沙烏地電動車基礎設施生態系的重要一環。鴻騰並表示,展會期間Smart Mobility與沙烏地物流業及商用卡車業者Al Bassami Transport Group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評估加速車隊電動化並打造充電網路。談到「沙烏地製造」進度,SmartMobility執行長HH Prince Fahad N. Al Saud表示,目前階段在確認廠房設計,預計將於今年底對外公布,目標不僅是提供符合沙烏地需求產品,更要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生態系統。

這項由鴻騰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的電動化與充電網路計畫,雖然金額規模目前還不大,但對鴻海集團整體戰略、營收結構與長期獲利潛力意義非常深遠。它不是單一案子的生意,而是鴻海在「中東市場」和「電動化能源網路」兩個新戰略軸線的正式落地。以下幫你分層解析:

一、短期效應(2025~2026年),短期內,這項合作不會讓鴻騰或鴻海出現顯著的營收爆發,但卻有兩個明確的利多效果:鴻騰進入中東電動車供應鏈的「起點」,Al Bassami Transport 是沙烏地最大的物流車隊之一,擁有上千輛卡車。若Smart Mobility成功在該公司總部與物流據點導入充電樁系統與營運管理平台(CPMS),這將為鴻騰奠定當地「電動車基礎建設供應商」的身分。

簡單說,這是門票價值極高的合作案。帶動充電設備與通訊模組出貨,鴻騰本身是鴻海集團旗下負責「連接與模組技術」的核心公司,掌握高壓連接器、充電槍、通信線束、電源模組等產品。隨著充電樁安裝與車隊電動化推進,這些零組件需求將直接反映在鴻騰的出貨量上。法人估計這類業務毛利率約可達 20%~25%,遠高於傳統連接器代工。

二、中期效應(2026~2028年),這段期間是鴻海、鴻騰「擴大中東布局」的關鍵時期。複製「充電+能源管理」商業模式,Smart Mobility計畫於2026年推出的 CPMS 是關鍵。這是一個軟體服務平台,可管理各地充電樁的營運、支付、維護與資料分析。若這套系統在沙烏地成功商轉,將形成:穩定的服務費收入(SaaS訂閱制);後續設備維運與升級需求;可能延伸到其他GCC國家(如阿聯、卡達)。對鴻海集團而言,這是從硬體製造跨向能源網路服務的重要商業模式轉型。電動車供應鏈整合效益開始顯現,鴻海已在中東多個區域推進電動車計畫(包括與PIF合作的電動車品牌Ceer)。充電網路正好補齊整個電動車生態鏈的最後一塊。這意味著鴻海可以在當地同時賣:電動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由鴻海主體提供);充電樁與連接模組(由鴻騰提供);管理軟體與能源雲服務(由Smart Mobility提供)。三層營收來源結構,不僅分散風險,也提高整體毛利率。

三、長期戰略價值(2028年以後),長期來看,這個合作對鴻海集團有幾個關鍵意義:中東將成為「AI+電動車+能源」新市場的戰略基地,沙烏地推動「Vision 2030」政策,目標是能源轉型與產業多元化。若Smart Mobility未來能量產充電樁、建設工廠,將讓鴻海:直接參與沙烏地本土製造鏈;享受當地政府補貼與稅賦優惠;成為PIF與沙國主導能源轉型的長期合作夥伴。這不只是賣產品,而是嵌入當地政策系統,創造穩定現金流與政治護城河。帶動鴻海能源與AI平台聯動,鴻海近年大力發展AI算力中心與能源管理系統,未來CPMS平台可與AI雲端結合,優化充電調度與能源分配,成為AI能源管理的應用實例。換句話說,沙烏地合作案不只是電動車項目,而是鴻海AI、能源、車用三大平台的「實戰落地點」。四、結論,這次鴻騰與沙烏地物流業者的合作,短期營收貢獻有限,但戰略意義極大:為鴻海打開中東市場與沙國政策資源;為鴻騰建立新的高毛利能源基礎建設業務;為集團AI+電動車+能源整合平台提供實際應用場域。一句話總結:這不是一筆大訂單,而是一個能讓鴻海長期吃下「中東電動化+能源雲端」新藍海的入場券。未來若能順利在沙烏地落地生產、拓展至GCC區域,鴻騰與鴻海的獲利結構將出現質變。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8日!鴻海擬砸420億元採購AI算力設備!


新聞說:鴻海擬砸420億元採購AI算力設備,建置超級電腦中心,鴻海今天晚間公布重大訊息指出,董事會今天通過預算案,規劃從今年12月起至2026年12月止,投資不超過新台幣420億元,採購人工智慧(AI)算力雲端業務營業用資訊設備,以建置AI算力叢集暨超級電腦運算中心。鴻海指出,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此次投資主要目的是擴展雲端算力服務平台,加速集團三大智慧平台發展。產業人士分析,這將是台灣近期最大的輝達雲端合作夥伴建設,未來除了鴻海以外,輝達、台積電、國科會,都可能使用相關算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透露,集團正規劃下一個5年計畫,他強調「AI應用才剛開始」,AI市場需求規模非常大,市場估算打造1GW等級資料中心得花至少500億美元,未來AI應用會進入各行各業,未來發展潛力可期。鴻海在10月中旬宣布,將攜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在台灣高雄導入800 VDC電力架構,共同打造未來人工智慧工廠基礎設施,這將是鴻海推動AI產業升級重要里程碑,將成為集團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再生能源整合應用的示範基地。在資本支出布局上,鴻海在8月中旬法人說明會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資本支出達到新台幣798億元、年增超過25%,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全年成長20%以上的目標。鴻海研究院先前指出,鴻海集團積極自主訓練人工智慧基礎模型技術,打造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三大平台。鴻海研究院表示,訓練AI基礎模型,取決於企業內部資料量多寡,因為訓練基礎模型,需要龐大等級的資料量,除了資料量,還需要預算支持。鴻海在3月中旬宣布,鴻海研究院推出第1版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慧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透過導入AI大型語言模型,強化三大平台的數據分析效率。鴻海先前說明,輝達提供Taipei-1超級電腦及技術諮詢,讓鴻海研究院透過使用輝達NeMo人工智慧模型服務,順利完成模型訓練。

這對鴻海接下來的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幫助?

這次鴻海宣布投入420億元建置AI超級電腦中心,其實是整個「AI產業鏈垂直整合布局」的延伸,而非單純的硬體投資。這筆投資對鴻海未來的營收與獲利潛力,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一、短期影響(2025~2026年),短期內,這420億元的資本支出不會立刻轉化為獲利,反而可能造成財報上的壓力,因為設備折舊與研發支出會先反映在成本端。但這筆支出同時也代表鴻海進入AI算力租賃與雲端服務的「上層價值鏈」,這是過去它缺乏的高毛利環節。目前AI伺服器業務已是鴻海2025年營收中成長最快的區塊(法人估年增約50%),建置超級電腦中心可望:讓鴻海自用訓練AI模型(減少外購成本);對外出租算力給輝達、台積電或政府單位(創造新收入)。也就是說,這420億元其實是在「買未來的毛利率提升空間」。二、中期影響(2026~2028年),鴻海的AI策略可視為三個平台的中樞:智慧製造:自家工廠導入AI模型進行品質檢測、良率預測、能源調度,預期可提升毛利率1~2個百分點;智慧電動車:AI超算平台能強化自駕與車聯網演算法訓練,讓MIH生態系更具競爭力;智慧城市及能源管理:AI運算中心可成為再生能源調度、交通與安防資料的後端支持平台。這三大平台的共通點是——都需要龐大且即時的AI算力,而鴻海過去只是硬體供應商,如今開始成為「雲端AI運算服務的提供者」。因此中期的潛在收益不只來自伺服器出貨,而是來自「算力服務、模型租用、資料分析方案」這些高附加價值項目。法人預估,只要鴻海能成功將AI算力外租給生態圈企業(如MIH車廠、合作醫院、製造客戶),這部分的年營收貢獻可能達300~500億台幣規模,毛利率約20%以上,明顯高於傳統代工業務。三、長期戰略意義(2028年以後),鴻海的最終目標不是單純當「AI伺服器製造商」,而是變成AI雲端基礎設施的供應者,甚至與輝達並肩成為區域AI生態節點。目前全台僅有少數單位(如輝達Taipei-1、台積電內部AI中心、國網中心)擁有類似等級算力。鴻海這次建置的超算中心若能穩定運作,未來不僅可提供外部租用服務,也能:增加與輝達、微軟、OpenAI的合作機會;提升國際AI生態鏈中的地位;成為鴻海從「硬體代工」轉向「AI服務」的關鍵轉折點。簡單說,這筆420億元的投資,是鴻海企圖建立長期獲利護城河的起點。短期不見利,但中長期可望推升整體集團毛利率、營收結構與估值重估。總結一句話:這次AI超級電腦投資是鴻海從「代工」跨向「AI雲端運算服務」的重大戰略動作。短期壓力可控,中期開始貢獻新收入來源,長期則有望改變鴻海的營運體質與估值模式。如果鴻海能順利將算力商業化,它將不再只是硬體製造商,而是AI時代的基礎建設供應商之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10月27日!鴻海籌碼穩定主力輕輕一買就大漲!序言

10月27日!鴻海籌碼穩定主力輕輕一買就大漲!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326.39億,投信賣超台股32.04億,自營商買超台股215.68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510.03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96口,期貨留倉空單24211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4565口,今天台股成交5,490億,上漲461.37點,漲幅1.68%,收在27993.63點,電子上漲37.6點,漲幅2.3%,收在1672.66點,金融下跌9.51點,跌幅0.42%,收在2240.59點。從10以月8日以來三大法人賣超約1500億,今天一口氣買回510億,指數上漲了461點,現在市場一直盯著川普及中國之間的和談,只要美國及中國出現和談,指數就會上漲,但很搞笑的事是,目前全球股市根本沒有因為美國及中國之間的緊張產生任何的跌幅,現在是不是和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相反呢?今年在一月、二月及三月時,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指數都會下跌,其實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那時外資群賣超了一兆元的股票,三大法人合計賣超了1.2兆元的股票,從4月23日以來,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七千五百億的股票,現在短線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當市場因為川普及中國和談感到很樂觀時,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也是樂於把指數拉高,今天指數最高來到兩萬八千多點,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大部份買到的股票成本都在兩萬一千點及兩萬三千點,現在指數能漲多高,三大法人就讓指數多漲一些,反正漲愈多三大法人之後是能賺愈多的錢,今年大部份上漲的公司就是台積電,台達電,鴻海及AI概念股,我們剛好就是持有大量的鴻海,所以會來看我文章及影片的人,今年會覺得股市真的是太容易賺錢了,都已經賺到有一點懷疑人生了,覺得賺錢怎麼會這麼簡單,其實外資群及主力也從價值投資者及散戶手上買超了很多的股票,從4月11日以來,外資群及主力買走了112萬張鴻海股票,這些股票一定就是散戶手上賣出來的,價值投資者去掉手上的槓桿後,有一些散戶看到鴻海股價漲的很誇張,也許是會賣掉更多的股票,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確實鴻海目前的股價來到合理價,不再像之前股價淨值比0.85倍到1.1倍時那般的極度委屈,但你要說鴻海目前的股價極度瘋狂,我個人覺得也不至於,大家可以看一下台積電及台達電股價淨值比10倍以上,大部份的散戶對目前的台積電及台達電還是很看好,鴻海了不起股價淨值比就僅有2.35倍,之所以目前鴻海股價淨值比會比較高的原因是第二季台幣升值,鴻海的淨值從118元降到105元,第三季台幣有貶值一些回來,加上鴻海第三季獲利,很有可能第三季鴻海的淨值就會回到115元到120元左右,這樣的話鴻海的股價淨值比又會降到兩倍左右,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賣給外資群及主力,這時外資群及主力持有一大堆的股票,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大家應該有發現外資群買了112萬張股票後,現在鴻海的股價就會比一般的個股強勢,記得2019年到2024年2月時,三大法人合計賣超了一百到兩百萬張股票,那時股票都落在散戶手上,外資群寧願去買廣達及緯創,那時把廣達及緯創股價向上拉抬了三倍到四倍,最誇張的是連光寶科,英業達,仁寶及和碩都拉抬了,就只有不拉抬鴻海,要是你從2019年到2024年2月時一直持有鴻海,你應該就會懂我在說什麼,會有一些人覺得自己賣了部份的槓桿給外資群,覺得少賺了好多,其實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要是你不讓三大法人買進一大堆高成本的股票,以目前來說,三大法人持有鴻海的成本在180元,因為外資群及主力持有的成本在180元,所以他們為了想要賺錢,他們一定就是會護盤及拉抬,之前從231.5元跌到203元時,大家就看到外資群及主力在那護盤,最近美國及中國傳出和談的好消息,外資群及主力就拼命的向上去拉抬鴻海,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已經買了鴻海112萬張股票,短線的流動籌碼都在他們手上,會賣的散戶早賣了,所以大部份的散戶看得到也吃不到,就算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拉抬到300元,350元,400元等,這和大部份的散戶也沒有什麼關係,要是散戶在250到300元大量的買走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的股票,只要三大法人手上又沒有股票,大家就會看到最熟悉的鴻海,也就是上漲個0.5元就是漲停,下跌0.5元就是跌停,平常沒事都是平盤,鴻海就會像沒有開盤似的連續好幾個月,當初很多價值投資者應該都經歷過這些事,所以他們也是懂所謂的籌碼理論,只有很弱的散戶才會把股價看成數字,要是你想要玩短線,你就要把每一張股票及成交價格看成所有的人在勾心鬥角,短線的股價就是用來轉移對方財富的工具,要是股價上漲能讓你貪婪,股價下跌能讓你恐懼,那你距離賠錢就很近了。

鴻海和東元合作的增資股明天會上市,鴻海會新增72481張股票,一般散戶會擔心新股上市會造成股價下跌,但鴻海和東元合作是印股票給對方,之後大家就會看到鴻海業外多了東元23.76萬張股票,東元業外就會多了鴻海72481張股票,對東元及鴻海來說,兩家公司股價都上漲了很多,所以兩家公司拿到彼此的股票都會增值不少,東元及鴻海之間的合併是能帶來更多AI伺服器的訂單,所以除了股票價值增加外,鴻海及東元彼此的業績也會增加不少,不過之前東元有說過,和鴻海的合作在第三季及第四季不會有太明顯的獲利增加,結果東元的股價已經從50元漲到115元了,會有很多主力及法人,他們一開始就是大買東元,等了一年後,要是東元的獲利有增加,那主力就能賺到差價的賣出,要是一年後東元獲利沒有增加,主力一樣會賣出股票,但散戶看到東元股價在一百多元整理了一年,就會中錨定效應,所以主力很容易就能賣出賺到差價,之前就有主力這樣玩裕隆,大家有看到最終裕隆在電動車沒有多賺到很多獲利,後面主力就把裕隆的股票賣出,最近裕隆的股價又跌回到三十幾元了,這一次鴻海和東元是合作AI伺服器,所以比較不會像電動車這樣,現在鴻海的電動車並沒有貢獻很大的獲利,但AI伺服器的獲利貢獻則是愈來愈明顯,所以東元及鴻海之間的合作,未來確實是有可能讓東元獲利增加,不過東元的股價早就已經先被主力及法人炒上去了,投資的價值就是相對的低。

今天鴻海上漲7.5元,股價收在246.5元,成交量80709張,外資群買超15749張,投信買超576張,自營商買超2504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8829張,今天三大法人僅買了18829張,鴻海股價就上漲了7.5元,一早鴻海股價最高是以249元開出,第一筆就成交了6958張,今天美林之所以要買11434張,除了美林是4月11日以來買超第一名外,今天第一筆美林在249元買了2426張,結果鴻海開盤就是最高點,美林只能在243.5元到248元護盤,今天美林大部份是買在245.5元到246.5元,今天很明顯就是一早美林要把鴻海股價推高,一早買了大量的股票在249元,合計買了2426張,當鴻海股價開高走低後,美林就開始護盤了,對美林來說,還好大量的套牢散戶早都賣了,今天一早向下賣的散戶數量不多,美林就僅買超了11434張就能把鴻海股價護住,從4月11日以來買超鴻海的三大法人,他們合計買超了鴻海112萬張,這些三大法人其實也沒有動機去把鴻海的股價摜殺下去,所以看到美林因為要護盤把鴻海股價拉起來,其他持有很多鴻海的外資及主力,他們也是樂見鴻海股價漲上去,我會一直提醒大家前十大外資群及主力累計買超情況,要是大家心中有這些外資群及主力的累計買超數量,每天看三大法人主力進出表就會比較有感覺,很多散戶每天都看主力進出籌碼表,對他們來說就是AI在那念一串的買賣數字,對他們來說這些主力籌碼進出沒啥意義,但對我這種會統計一段時間的主力進出表的人來說,這些數據就是很有用,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常看我重複的統計前十大主力進出明細,要是你連這都看不懂,你也不要和我說自己推測短線能有多準,從4月11日以來買超鴻海前十名的外資及主力,第一名的美林,合計買超168,663張,均買價在177.69元,第二名的摩根大通,合計買超168,209張,均買價在176.45元,第三名的台灣摩根士丹利,合計買超145,662張,均買價在184.99元,第四名的美商高盛,合計買超119,080張,均買價在182.1元,第五名的新加坡商瑞銀,合計買超109,714張,均買價在182.28元,第六名的港商麥格理,合計買超89,921張,均買價在181.39元,第七名的花旗環球,合計買超86,477張,均買價在182.7元,第八名的富邦,合計買超58,827張,均買價在185.21元,第九名的台灣匯立,合計買超38,181張,均買價在192.37元,第十名的港商野村,合計買超31,230張,均買價在178.54元。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籌碼穩定主力輕輕一買就大漲!
2、鴻海劉揚偉出席輝達GTC會前座談!
3、蘋果休斯頓廠AI伺服器出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0月27日!鴻海籌碼穩定主力輕輕一買就大漲!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了11434張,第二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2977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1907張,第四名的是元富,買了1494張,第五名是元大館前,買了948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國泰綜合,賣了1806張,第二名的是富邦,賣了1307張,第三名的是凱基,賣了932張,第四名是摩根大通,賣了891張,第五名的是永豐金,賣了866張。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從4月11日到10月23日,美林合計買超了168,663張,均買價在177.69元,所以今天美林趁著台股AI概念股大漲時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事,今天買第二名的是花旗環球,從4月11日以來,花旗環球是買超第七名,合計買超86,477張,均買價在182.7元,今天買超第三名的是瑞銀,從4月11日以來,瑞銀是買超第五名,合計買超109,714張,均買價在182.28元,今天買超第六名的是高盛,從4月11日以來,高盛是買超第四名,合計買超119,080張,均買價在182.1元,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當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股票後,他們會拉抬及護盤,在行情好時他們會趁機把股價向上拉高,要是行情不好時,他們則是會護盤,像之前鴻海股價從231.5元跌到203元,就是這些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的股價一口氣拉抬到245.5元,結果放長假的前幾天,使用融資的短線客及投機客就把手上的股票賣掉,今天外資群及主力趁著台股大跌,而且今天大部份都是漲AI概念股,外資群今天也才買超鴻海一兩萬張,股價就能上漲7.5元,這是不是很符合我說的,因為大部份會賣的散戶都在200到220元都賣光了,最後一批會賣的,大概也在230元左右就賣掉了,現在短線鴻海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只要散戶不進去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接下來很有可能三大法人賣個兩萬張,鴻海股價就下跌7元到8.5元,三大法人買超鴻海兩萬張,鴻海股價就上漲7到8.5元,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說的,只要股票都落在三大法人手上時,鴻海股價波動就會變的相對劇烈,大家有看到鴻海股價從231.5元跌到203元,也才僅花了一星期,接著從203元漲到245元,也差不多花了一星期,這已經是屬於劇烈波動了,記得在2021年到2024年2月這一段期間,鴻海很常都是整理了一整天,最後收在平盤,要是上漲個0.5元,這對鴻海來說就是漲停,只要下跌個0.5元,對鴻海來說就是跌停,當初的鴻海幾乎比電信股還要穩,現在短線流動籌碼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差不多三大法人買了112萬張股票,會賣鴻海的散戶早賣了,接下來鴻海股價再上漲,了不起就僅會有零星的股票賣出來,接下來三大法人對鴻海股價的掌握力道就是比較強,你很容易就會看到鴻海股價大漲,也容易看到鴻海股價大跌,對三大法人來說,股價波動僅是為了引誘散戶進來和他們換手及玩短線,要是散戶不進來和三大法人玩短線,那三大法人就只能乖乖的在裡面拉抬及護盤。

今天台股受到美國及中國和談的激勵上漲了461點,幾乎全部都是漲在AI概念股,光台積電就佔了248點,台達電佔了51.7點,鴻海佔了33.8點,聯發科佔了20.7點,廣達佔了20.4點,光台積電,台達電,鴻海,聯發科,廣達,南亞科就佔了374.6點,剩下上漲的也都是AI概念股及記憶體類股,所以你只要沒有持有AI概念股及記憶體類股,那今天台股上漲461點,這就和你不會有任何關係,今天台股在大漲461點的情況下,金融指數還下跌了0.42%,其中玉山金跌最多,下跌了7.19%,貢獻指數跌了11點,中華電信下跌兩元,貢獻下跌4.78點,遠傳下跌2.2元,貢獻下跌2.42點,台灣大哥大跌1.5元,貢獻下跌1.72點,今天下跌的幾乎都是金融股及電信股,今天美債ETF也是下跌,國泰美債20年下跌了1.37%,之前我說散戶躲在防守概念股幾乎全部下跌,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外資群及主力買了很多的AI概念股,包括台積電,台達電,鴻海及記憶體類股,外資群要把散戶從防守股或定存逼到AI概念股及漲很多的個股,最好的方式就是讓AI概念股超級強勢,讓防守股下跌,之前電信股很多都已經填息了,外資群故意讓電信股填息,要是散戶不賣,今天讓電信股大跌,雖然大概僅跌了2%左右,不過這對電信股來說算是大跌,散戶看到台股大漲,結果防守股跌這麼誇張,之後外資群會讓電信股及美債再上漲回來的,這樣散戶就會有失去後再得到,因為害怕再失去,就會把手上防守類股全部賣出,只要散戶賣出手上的防守類股,那就很有可能去買上漲很多接下來修正一些的AI概念股,反正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AI概念股很多流動籌碼都在他們手上,AI概念股不論怎麼上漲,會賣的散戶手上早就沒有股票了,剩下的就是外資群,主力及不會賣的散戶持有,外資群把AI概念股的股價一直向上拉抬,不會賣的散戶還是不會賣,但這看在賣掉的人或是空方的人就是會讓他們心癢癢,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指數及股價上漲及下跌根本沒啥意義,外資群及主力的目的就是透過一買及一賣的方式把散戶手上的錢賺走,要是散戶完全都不理外資群及主力,那外資群及主力根本就賺不到任何一毛錢,所以外資群及主力為了引誘散戶進到他們手上持有一大堆的AI概念股中,他們自然會使出讓股價一直上漲或波動,對散戶來說,股價只要漲上來後,散戶心中就會有一個錨點,像鴻海今天最高漲到249元,散戶心中對鴻海的高檔錨點就會移到249元,要是鴻海向下跌,散戶就會用249元去計算鴻海下跌了多少,要是鴻海股價一直在200元整理,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180元,散戶對鴻海的高檔錨點就是200元,那三大法人根本就不可能在鴻海中賺到差價,試想,鴻海一直在200元,外資群及主力賣一點股價就跌到190元,180元,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就在180元,你要跌到讓散戶有感,至少要讓利個5到10%,這樣就是要下跌10到20元,當下跌10%時,結果就來到三大法人的成本區,那三大法人怎麼可能賺到差價,現在三大法人趁著國際利多消息時把鴻海股價持續向上拉抬,這樣散戶心中的錨點就會愈來愈高,未來股價只要修正個5到10%,這對散戶來說就會很有感,例如漲到300元,結果下跌到270元到285元,散戶覺得已經下跌了15到30元了,覺得好便宜,其實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差不多在180元,跌到270元到285元的話,對三大法人來說還是能賺到極大的差價。
新聞說:玉山金融控股與三商美邦人壽的「結親」消息甫曝光,金融市場立即出現強烈震盪。連假結束後首個交易日,玉山金股價於早盤開盤即重挫近8%,成交量在短短10分鐘內爆出超過4萬張,最低價一度下探至30.1元,反映出近60萬名股東對於併購案的資本壓力與股利前景感到不安。與此同時,三商壽股價則呈現截然不同的走勢,一開盤便亮燈漲停,吸引超過50萬張買單排隊搶進,形成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市場傳出,玉山金開出每股8.2元的高價,成功壓過中國信託金融控股的7.5元出價,總聘金金額上看467億元,外界普遍認為,這筆併購案的時間點非常敏感,因為三商壽將在明年正式接軌 IFRS 17 號公告,增資壓力勢必加重,投資人擔憂玉山金將因此影響現金股利政策,這也是今日玉山金股價大幅下挫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玉山金併三商壽採換股方式,股權版圖將迎來重大重組根據市場掌握的初步資訊,這起併購案很可能採用「全換股」的形式進行,三商壽預計將取得玉山金約9%的股權,而主要大股東翁家與陳家透過三商投控間接取得約5%的持股,將超越員工持股信託的4.37%,一舉成為玉山金最大股東,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玉山金的股權結構將迎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洗牌,也可能對公司治理架構產生深遠影響。 
A大回答:今天玉山金大跌及三商壽大漲,其實就是玉山金開的價格比現在三商壽股價更高,所以會有一些為了賺差價的短線客進去搶三商壽,因為玉山金併了三商壽後,有可能會影響到接下來幾年的股息,所以股價就出現下跌,法人不排除買三商壽賣玉山金來套利,會有部份的玉山金股東就換股做套利的行為,玉山金沒有壽險的經驗,所以會有投資人擔心未來整合出現不如預期的情況,現在就算看好玉山金及三商壽長期合作效益的人,他們也不會急著現在進去買玉山金,畢竟一開始玉山金會被三商壽影響到接下來幾年的股息機率算是很大,重點是玉山金吃下三商壽後是否能成功,這也是有待觀察,所以比較保險的股東是有可能會撤出玉山金,還有一些短線客及投機客,他們很在乎時間成本,資金成本,機會成本,這種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益的合作,他們一定不可能去等待的,重點是也許等個幾年後,玉山金因為沒有壽險經驗造成獲利衰退,這也是很有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玉山金今天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以玉山金開8.2元買三商壽,明天很有可能三商壽還是會漲停,但後天應該就不會再有套利買盤了,今天三商壽股價收在7.39元,明天要是漲停的話會收在8.1元左右,所以明天用漲停去追三商壽幾乎就沒有任何的差價,明天三商壽會不會漲停還是一個問題,今天外資群賣超了玉山金十萬張,對外資群來說,他們會想要去短線套利,不然就是預期玉山金會整理一陣子,畢竟能不能成功的把三商壽整合成功且賺錢,這不確定性是很高的,就算要成功,也是需要時間,所以外資群遇到不確定性前就會先賣出,之後看到有成功的證據時才會再回頭買進。有一些人存股玉山金,結果看到玉山金買了三商壽覺得很氣,其實玉山金為了要去完善自己的金控版圖,會去買壽險也是很正常的,對玉山金來說,不論未來成功或失敗,一家金控本來就是需要擁有完整的版圖,對一些存股玉山金的股東來說,他們覺得玉山金這樣做會讓他們之後股息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對玉山金來說,自己也不是什麼老人股,存股族需要很穩定是你家的事,總不可能為了少部份的人,玉山金就不去完善自己的版圖吧,這種感覺就像是,當初劉董要做轉型升級,要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還有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要是有保守的股東跳出來說這樣會產生不確定性,然後就讓劉董不要做,那現在鴻海就不會有爆炸性成長的AI伺服器,所以公司做出一些決策時,本來就有自己的考量,對散戶來說,你喜歡穩定,你就去找穩定的個股就行了,不用去影響公司的決策。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