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了8430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5871張,第三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3455張,第四名的是富邦,買了2457張,第五名是永豐匯立,買了215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花旗環球,賣了2757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賣了1338張,第三名的是國泰敦南,賣了761張,第四名是台 新,賣了582張,第五名的是永豐金,賣了399張。
今天買超第一名的還是美林,買了8430張,昨天一開盤時,美林追高買了249元,合計買了兩千多張,後面才在243.5元到245.5元之間護盤,今天美林從247元買到250元,最後一筆就是美林試撮買上去的,這就叫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昨天美林買了249元後,股價最低跌到243元,美林就奮力的護盤,從4月11日以來到昨天,美林已經買超了鴻海180097張,加上今天買的8430張,這樣已經快要來到19萬張了,美林是4月11日以來買超第一名的外資群,今天買超第二名的是大摩,買了5871張,從4月11日以來,大摩買超鴻海144803張,加上今天的話,大摩合計買超了15萬張,今天買超第三名的是高盛,從4月11日到昨天,高盛合計買超了119794張,是買超第四名的外資,從這裡大家是不是可以理解我常說的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之前散戶在很有價值的時候買了一大堆鴻海,也就是鴻海股價在80到100元時,那時鴻海的股價淨值比僅有0.85到1.1倍,那時價值投資者買了大量的鴻海股票,我就一直和大家說因為你買了大部份外資群及主力的股票,所以三大法人是沒有動機幫你拉抬及護盤的,三大法人不但不會幫你拉抬及護盤,而且還有可能會壓制及摜殺,那時我就說價值投資者就只能用時間去磨死外資群及主力,反正鴻海每年能為價值投資者賺資產的10%,你持有愈久,你還可以每年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未來外資群及主力看見鴻海的價值了,也願意用比較高的股價淨值比買時,價值投資者就會賺到足以財富自由的資產,時間六年多過去了,外資群是不是願意用股價淨值比2到2.5倍向價值投資者買了,所以價值投資者就在200到220元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這就會讓三大法人的成本從160元提升到180元,當三大法人成本提升到180元時,他們就只能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重點是三大法人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鴻海114萬張股票,大部份短線會賣的流動籌碼都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了,剩下的大部份都不會賣,當外資群及主力買走了大部份短線流動籌碼後,外資群就算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到240元,250元,其實也不會有多少散戶能拿出股票賣,外資群只需要吃掉零星賣出的散戶股票,就能輕易的把股價再向上拉抬,今天三大法人買超鴻海股票也不到兩萬張,結果鴻海股價又上漲了3.5元,今天鴻海的股價是美林拉抬上去的,美林一來在4月以來買了十七萬張,二來昨天也追高了鴻海股價,所以美林確實是有動機去拉抬鴻海股價,今天買超的大摩及高盛,他們從4月11日以來也買超了十幾萬張股票,合計買超了三十幾萬張股票,所以看到美林向上拉抬鴻海股價,大摩及高盛也是很開心,畢竟股價只要漲上去,散戶就容易中錨定效應,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在180元,未來可以讓利10到20%,這樣三大法人也是能賺錢,之前鴻海股價距離三大法人的成本太近,所以讓利個5到10%都沒有散戶甩三大法人,這一次讓利個10到20%,要是以250元來計算的話,等於就是跌到200到225元,只要散戶在這區間買,外資群及主力還是能賺10%左右,要是外資群及主力把鴻海股價向上拉抬到280元,接著再讓利10到20%,這樣外資群及主力就能賺愈多的差價,最好的情況就是像台積電,台達電及台股這樣,外資群就算大賣,結果指數才下跌幾十點,外資群也才買個三百億,指數就大漲462點,三大法人是希望鴻海中的散戶瘋狂,這樣未來在250到280元賣出時,散戶有可能就是拼命的買250元,260元,270元甚至是280元,外資群就算賣十萬張,鴻海股價還是在260到280元,當大家看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要很注意了,代表外資群及主力出貨成功了,散戶也瘋狂了。
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今天空單正式畢業,虧損10,057,869,元。38歲這一年,有圖為證,人生按下了歸零鍵。事情的開始很單純。四月崩盤的時候空單嚐了一點甜頭,小賺200多萬,後來我又繼續加空。股市後續的發展大家也知道,一路漲到今天,空單補到沒錢。八月時,看著財經網紅們一個個喊「九月有中秋變盤,歷史上多半會跌」,心裡也想:就算再怎麼漲,高點應該也不會超過24400吧?於是忍不住加碼。結果九月收在高點,心裡其實已經開始發毛,但還告訴自己要冷靜。沒想到十月一過國慶,市場連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三天就漲了八百點。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變盤是往上,不是往下。每天早上起床都在祈禱能「開高走低」,卻迎來一天又一天的四百點大漲。我不斷補錢,卻越補越心虛。原本想再撐一下,但想到等美股又突破,台股會不會又直接往上噴?再想到下個月還可能降息,跌的希望更加渺茫。最後只能選擇停損,承認自己輸了。剩下的錢還得去還債,沒有再翻身的本錢。10月27日,這一天,我成了徹徹底底的輸家。慶幸自己有跑,不然還不知道要被壓到什麼程度。這場教訓太貴,但也太真實:不要預測高點。更不要迷信財經網紅的圖表與分析。那些什麼歷史比對、線圖套用,說起來簡單,但真要準的話,他們早就發財了。偏偏自己還是跟著人群湊熱鬧,最後下場,就是成為空軍的墳碑之一。不過奇怪的是,當砍掉那一刻,反而覺得輕鬆了。至少今晚,能睡個好覺。
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今天空單正式畢業,虧損10,057,869,元。38歲這一年,有圖為證,人生按下了歸零鍵。事情的開始很單純。四月崩盤的時候空單嚐了一點甜頭,小賺200多萬,後來我又繼續加空。股市後續的發展大家也知道,一路漲到今天,空單補到沒錢。八月時,看著財經網紅們一個個喊「九月有中秋變盤,歷史上多半會跌」,心裡也想:就算再怎麼漲,高點應該也不會超過24400吧?於是忍不住加碼。結果九月收在高點,心裡其實已經開始發毛,但還告訴自己要冷靜。沒想到十月一過國慶,市場連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三天就漲了八百點。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變盤是往上,不是往下。每天早上起床都在祈禱能「開高走低」,卻迎來一天又一天的四百點大漲。我不斷補錢,卻越補越心虛。原本想再撐一下,但想到等美股又突破,台股會不會又直接往上噴?再想到下個月還可能降息,跌的希望更加渺茫。最後只能選擇停損,承認自己輸了。剩下的錢還得去還債,沒有再翻身的本錢。10月27日,這一天,我成了徹徹底底的輸家。慶幸自己有跑,不然還不知道要被壓到什麼程度。這場教訓太貴,但也太真實:不要預測高點。更不要迷信財經網紅的圖表與分析。那些什麼歷史比對、線圖套用,說起來簡單,但真要準的話,他們早就發財了。偏偏自己還是跟著人群湊熱鬧,最後下場,就是成為空軍的墳碑之一。不過奇怪的是,當砍掉那一刻,反而覺得輕鬆了。至少今晚,能睡個好覺。
A大回答:大家應該也有發現8月7日川普確定關稅後,我對大盤就變的相對的保守及謹慎,那時大概就是兩萬四千點,外資群那時買了五千到六千億左右,那時我雖然看法很保守及謹慎,但我也不會傻到去放空,試想,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六千億左右的流動籌碼,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了近七千億的流動籌碼,這代表短線沒有信心的散戶早都賣出手上的股票了,只要三大法人不自己人踩人及多殺多,那股市幾乎就是很難大跌,而且當初我也和大家說作空是有弱點的,時間不是你的朋友,所以8月7日後了不起就是不再繼續追價鴻海,到了鴻海200到220元時,價值投資者開始去掉手上的槓桿,時間大概就是發生在八月到九月之間,就算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還是持有相對無敵的現股,而且讓外資群及主力買鴻海成本在180元左右,外資群就會像個天使守候裡面的價值投資者,從8月7日開始我確實比較保守,也比較謹慎,甚至有一點看空,但我從不會去放空個股或大盤的,我常和大家說價值投資長期是幾乎是穩賺的,試想,當初鴻海淨值83元,股價78元,一年能賺8.32元,我買進鴻海後每一年能賺4元多的股息,也能賺4元多的淨值增長,我單純用時間就能賺錢,重點是上漲能漲無數倍,下跌了不起就是歸零,重點是鴻海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都有資產的10%,那時我根本不擔心鴻海股價不漲或下跌,畢竟鴻海的淨值及獲利能力就擺在那了,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鴻海淨值來到104元,股價也是在105元左右,差不多就是在100到110元整理,這時你作多鴻海還是幾乎買進第一年就沒風險了,像一些淨值20元,股價500元,一年賺10元的公司,這種公司風險就很大,等於是獲利別人先拿走幾十年,風險你來擔,大家看我從2017年開始在公開討論區分享,鴻海近六年來配出7次股息,合計配出33.9元,我一直持有鴻海,我也不會自作聰明的買來賣去,更不會為了什麼資金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去忽多忽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能一直存活在股市中,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你求快沒有用,每一個人能在股市中投資至少40到50年,你不用急著1年,3年,5年內發大財,你只要穩紮穩打的用時間賺錢,愈到後面你能賺到的錢愈來愈誇張,記得之前我本金才100萬時,我短線一年賺28%,32%,68%,這樣了不起就是28萬,三十幾萬及一百五十萬,後面你有一千萬時,每年就算鴻海賺給你10%,也就是你在2019年買到,鴻海每年能賺資產的10%給你,一年股息加淨值增加就有100萬,這就比之前賺28%到65%多,要是你資金來到5000萬,一年賺10%,這樣就是500萬,所以在股市中你要想辦法存活下來,而且每一年要以賺錢為目標,大家聽清楚,是賺錢而不是賺大錢,所謂的股市就是你把錢給公司,然後公司每年經營賺錢,這種用時間賺錢就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每年賺錢是很容易的,但公司每年賺給你的就是5到10%,很多散戶看不起這5到10%,他們就是要買小型股,投機股,熱門股,題材股等,覺得這樣賺的才快,你一年賺一倍,三年賺五倍,五年賺十倍,結果在第六年出局,那你一年有以100萬賺100萬,五年後有一千萬,第六年歸零,這其實沒啥用,要是你第一年有100萬,複利再投入,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七年後有五百萬,十五年後有兩千萬,二十年後有三千萬,三十年後有八千萬,這樣的財富增長才有意義,而且我很注重當贏家,所謂的贏家是你在活著的時候能一直保持賺錢,試想,你20歲開始投資,投資到60歲時賺了十億,當你有十億時,你的親朋好友都會很奉承你,但六十一歲時你破產,你之後還有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要存活,這樣你就算不上是贏家,我所謂的贏家就是你活著時都要有足夠的錢活著,所以我不怕資金成長的慢,我要的就是在我活著時都能是贏家,不論是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甚至是九十歲,在你斷氣前一刻都要是贏家,這樣才有意義,不然李佛摩夠厲害吧,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家,賺到的錢也是富可敵國,最終晚年破產飲彈自盡,那不如不要賺這麼多錢,李佛摩晚年時有個一億元或十億元,這樣都能過的很好,何必要去追求100億,1000億或1兆,用自己需要的錢去賭自己不需要的錢,這是很愚蠢的,上面的網友去放空期貨,這個就是含有槓桿的金融商品,要是你以一倍放空台股,從一萬七千點漲到三萬四千點你才有可能出局,這一次是從一萬七千多點漲到兩萬八千點,正常人也不可能會從一萬七千點開始放空,差不多都是在兩萬一千點放空,只是會一直不服輸的死凹,重點是期貨是能有十倍左右的槓桿,所以看錯的話,確實很容易就會出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