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AI產業獲利好但其他產業其實很慘!作者:A大!去年我就和大家說高股息ETF會爆雷,我所謂的爆雷不是指讓投資人血本無歸,而是高股息ETF無法持續配出他們號稱的8到12%股利率,之前我常把這些高股息ETF持有的個股攤開來,明明這些高股息ETF持有的成份股的股利率就僅有3到4%,每一年經理人還要收0.5%到1%的管理費及經理費,加上每一季又會大量的換股,每一次換股就算券商都二八折,一次也需要0.38%的成本,很多高股息ETF一次敢換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的持股,一年下來高股息ETF至少會花掉1%到2%的費用,所謂的高股息公司就是公司不會成長了,所以要把每年賺到的錢配給股東,最常見的就是電信股,每一年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都是賺多少錢就配出多少錢,畢竟台灣的用戶就那些,不可能再成長了,所以把賺到的錢都配出來的公司,鐵定不具備高成長,當高股息ETF都去買高股息的成份股,這些公司鐵定是維持不了的,再加上這些高股息ETF每年需要1到2%的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因為高股息ETF的規模總合來到幾兆,台股中哪來這麼多高股息的公司,就算當初真的有,幾兆規模的高股息ETF,早把原本的高股息公司買成了低股息,大家會發覺現在高股息ETF持有的成份股股利率了不起就是3到4%,扣掉每年1到2%的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後,每年能配個2到3%就偷笑了,今年高股息ETF還是配出4到8%的股利率,所以就會是左手配右手,也就是拿投資人自己的錢配給自己,很搞笑的事是,大家不要忘了你領到股息是會納到所得稅的,而且是採累進稅率,最高是會繳到40%,你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最終還要繳所得稅,那豈不是來搞笑的嗎?大家來看一下今年高股息ETF的表現情況,我們先看基準點,今年台股上漲18.5%,所以高股息ETF只要漲的比18.5%少,代表就是輸給了平均,今年台股第一大及第二大權值股表現的都比大盤好,台積電上漲了34.9%,鴻海上漲了23.1%,00929上漲2.33%,0056上漲0.53%,00939上漲0.35%,很搞笑的事是,高股息ETF根本表現的非常的差,在大盤上漲18.5%的情況下,也才上漲0.35%到2.33%,以上的高股息是上漲的,還有很多高股息ETF今年以來是下跌的,00900下跌2.15%,00713下跌3.29%,00878下跌3.7%,00919下跌8.73%,當初00919去買小股本的海悅,硬把海悅股價從180元拉抬到250元,當初我就說過,這些規模很大的高股息ETF,他們還去買中小型股,確實可以用銀彈把股價拉抬上去,讓00919的股價比較好看一點,但是買的容易賣就困難,最終00919在100元左右把海悅止損掉,賠了50%左右的資金,現在海悅股價86.5元,明明去年央行宣布史上最嚴的打炒房,結果00919敢進去買海悅,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無知,大家看完今年高股息ETF的表現後,應該相信我說高股息ETF遲早會爆雷這件事了吧,我也不是什麼神算,也不會摸骨,我單純就是用高股息ETF很高的手續費,還有換股手續費,加上高股息ETF持有的個股股利率僅有3到4%去看出來的,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但大部份會去買高股息ETF的散戶,他們連自己買的高股息ETF持有什麼成份股都不知道,更不可能去一間又一間的去看成份股的股利率,前幾年投信在耍賤招時,就是用新的高股息ETF去拉抬舊的高股息ETF持有的成份股,使得很多成份股都被買成了天價,後面沒有新的資金進去時,這些成份股的股價就會開始修正,之前高股息ETF能每年有10到12%的股利率,而且還能賺差價,就是因為投信故意去炒作的,目的就是讓散戶進到高股息ETF中,反正對投信來說,他們要的就是管理費,一開始拿散戶的錢去追高成份股,營造高股息ETF股價會一直上漲的假象,最終就算爆雷了,投信就會和散戶說,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今年有川普關稅及台幣升值的影響,所以僅有AI概念股表現的比較好,今年台股上漲18.5%,台積電上漲34.9%,鴻海上漲23.1%,台積電佔了台股40.8%的權重,鴻海佔了3.63%,光這兩檔就快要佔五成了,還有台達電,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等個股,這些個股都是AI概念股,只要和AI沒有關係的,今年以來都蠻慘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和大家說要看第三季及第四季的企業財報,當初我們是預期AI概念股不會被川普關稅影響,尤其是台積電及鴻海,前幾天台積電已經開出第三季財報了,確實沒有被台幣升值及川普關稅影響,再二十幾天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也會開出第三季財報,理論上鴻海是不會被影響,上一季廣達,緯創,仁寶,和碩是有被台幣升值及關稅影響,第三季還是有待觀察,除了觀察AI概念股第三季財報後,我還想要看一些傳產的第三季財報,如水泥,鋼鐵,塑化,營建,輪胎,造紙,海運,百貨,食品,汽車,飯店,紡織等,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些公司今年以來股價表現,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公司股價表現的都很不好,代表這些行業第三季及第四季的獲利不會太好看,畢竟公司是由人組出來的,一些中小企業很容易就會有內褲線,之所以我們說鴻海不會有內褲線,原因是鴻海組織架構這麼大,某一些子公司的員工就算知道公司業績很好,但鴻海組織架構這麼大,某一間子公司根本影響不了鴻海整體的獲利,所以鴻海這類大型國際一流公司比較不會有內褲線問題,一些中小企業或是家族企業,那些公司內褲線是很嚴重的,很多散戶又喜歡去玩那中小型投機股,明擺著就是去裡面給主力及炒股集團送錢,我們來看一下各行業今年股價的表現,台泥今年以來下跌了26.34%,遠東新下跌了13.92%,中鋼下跌了3.05%,海悅下跌了57%,台塑上漲了9.58%,陽明下跌了28.53%,國泰金下跌了4.54%,正新下跌了31%,葡萄王下跌17.39%,遠百下跌了2.44%,士紙上漲了2.51%,統一下跌了3.34%,裕隆下跌35.11%,晶華平盤,台股上漲了18.53%,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件事,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台積電,鴻海或AI概念股的員工,在AI概念股上班的人有個5%,那就很偷笑了,台灣各行各業受到台幣升值及川普關稅影響,這還是有可能影響到投資信心的,所以看第三季及第四季AI概念股獲利是否有被影響,我們預期是不會被影響,不但不會被影響,獲利還會成長,但其他產業會被影響,但會不會引發骨牌效應,也就是經濟會變的不好,投資意願下降,最近七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出貨了台股1200億,從4月23日以來三大法人還是買超了7300億,所以外資群及主力還是會營造出股市好棒,氣氛好樂觀的情況,會有人說股市漲很多,所以散戶賺到很多錢,其實很多短線的散戶都是空手或放空,有1200億的散戶資金是買在指數兩萬七千點,所以不要天真的以為股市上漲很多散戶就賺到大錢,現在短線會流動的籌碼都是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只要把短線的流動籌碼都賣給散戶後,他們才會營造悲觀的氣氛,現在外資群及主力是淡化中國稀土管制的影響,很多公司都說短時間不會有影響,這不是廢話嗎?中國12月1日才會全球管制,現在哪有可能被影響,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不知道12月1日中國管制的力道有多大,有可能中國也是用來威脅全球而以,就是要全球乖乖聽話,不要和中國作對,也就是不要加入美國陣營去對付中國,要是全世界不要加入美國陣營去對付中國,也許12月1日過後,全球去向中國送稀土申請書,中國就是會放行稀土,以目前來說,沒有人知道12月1日中國會怎麼出招,目前三大法人也沒有必要自己製造恐慌,就是平常心的出貨,大家應該有發現一件事,自從中國說要在12月1日管制稀土時,外資群賣得多買得少,雖然台股指數沒有大跌,但外資群已經趁機出貨了1064億,我個人覺得外資群認為中國12月1日管制稀土是不確定因素,這件事中國是能把它搞的很嚴重,當然也能搞的一點都不嚴重,就視12月1日中國對於全球稀土審批的情況如何,外資群及主力應該也沒有傻到以滿倉去看中國稀土的結果,以最有可能的情況來說,中國去搞美國及全世界,這也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中國掌握了稀土,只要不出口稀土,確實很多產品不能生產,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全世界不能生產產品,那就意謂著中國也不能生產,最終就是看美國和中國之間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