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輝達新伺服器 Vera Rubin 平台,鴻海搶先機,業績看旺到後年,鴻海AI伺服器動能一波接一波,繼出貨輝達GB200與GB300的AI伺服器機櫃後,業界傳出,鴻海已開始著手進行輝達下一代Vera Rubin平台伺服器開發,規劃明年下半年量產出貨,為2026年到2027年業績帶來強勁成長動能。鴻海方面未回應此消息。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鴻海出貨主力為輝達GB200的AI伺服器機櫃,預定今年交貨完畢。至於GB300機櫃則已從9月陸續出貨,預定出貨到明年。為迎接下一波成長,鴻海已開始開發輝達下世代Vera Rubin NVL 144 MGX平台,預估出貨時程可能落在明年下半年。鴻海是輝達最新一代AI伺服器的主要開發夥伴,在全球伺服器市占率可望隨著出貨量持續擴大而提高。美系外資預估,若是以AI伺服器機櫃計算,鴻海可望拿下60%的市占率。同時,鴻海在AI伺服器機櫃出貨量,從2025年到2027年,分別為1.1萬櫃,2.9萬櫃,以及4萬櫃。鴻海最具備新產品導入(NPI)的優勢,不僅是下一代的Vera Rubin,甚至在下下一代的Rubin Ulta也位居領先的地位,主因AI伺服器已經不只是機櫃問題,包含電源與散熱等其他次系統,廠商若沒有完整解決方案,無法跟上輝達NPI的步伐,而每一世代的領先,將同步提升鴻海的獲利與市占率。針對AI未來發展,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表示,AI發展現在才剛開始,現在還在模型的發展中,AI產業正從ANI (狹義人工智慧)走向AGI(通用人工智慧),未來將邁向ASI(超級人工智慧)。同時,模型的發展,也從對話的模型,發展到AI代理的模型,未來可能到Physical AI(實體AI),這都還需要很龐大的算力。隨著鴻海AI伺服器出貨量不斷放大,外資預估,鴻海雲端網路產品部門占營收比重,將從2025年38%成長到2030年的67%,至於一直以來占營收比重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主要是iPhone),將從2025年的59%,降至2030年的29%。
1) 這則新聞是真的嗎?(結論),整體來說是「可被多家可靠來源證實為可信的業界消息」,但有兩個重要前提:鴻海官方尚未正式公開同意書面聲明(報導多以「業內人士/傳出」為主),以及實際量產與出貨時間仍受供應鏈與NVIDIA產品上市時程影響。 證據重點:NVIDIA 已對外公布並推動下一代 Vera Rubin(NVL144或MGX)等 AI rack或AI-factory 標準與生態,且有大量合作夥伴在準備支援該平台。這說明 Vera Rubin 平台是實際存在且為業界重點。多家台灣與國際媒體(含聯合報 / UDN、Tech in Asia 等)報導:業界消息指出鴻海為NVIDIA新世代 Vera Rubin 平台的開發夥伴之一,並引用出貨量、時程與外資預估數字(如 2025–2027 年的機櫃出貨量預估)。但報導同時指出「鴻海未回應」或以「業內人士表示」表示消息來源屬於業界流傳。
2)若屬實,對鴻海營收與獲利會如何影響?(條列與關鍵機制),A.正面影響(為何會拉抬營收與獲利),高成長量級的出貨:報導引用數字顯示鴻海的 AI 機櫃出貨量估計為 2025:約11,000 櫃、2026:約29,000 櫃、2027:約40,000 櫃——若大部分轉化為售價不低的伺服器機櫃,將直接推升營收規模。高附加價值(服務+次系統):現代 AI rack 不僅是「機櫃」,還含電源、液冷、整合測試、整機設計(NPI),這些可帶來比傳統消費電子更高的毛利或利潤貢獻(尤其當鴻海掌握整套解法時)。報導也強調鴻海在 NPI 與次系統整合的優勢。市占擴張效應:若外資估鴻海能拿到如 60% 的機櫃市占(報導引用之外資估),則鴻海的雲端/網路部門營收比重會大幅上升,改變公司營收結構(如報導預期雲端網路占比會從 2025 的 38% 成長到 2030 的 67%)。
B.量化示意(僅作說明用,非預測),報導提供的是「機櫃數量」預估。伺服器機櫃每櫃售價依規格差異很大(從幾萬到十幾萬美元不等)。舉示範性兩個假設情境(僅供理解規模):假設平均每櫃售價5萬美元:2025年:5.5億美元,2026年:14.5億美元,2027年:20億美元。假設平均每櫃售價10萬美元(高階配置):2025年:11億美元,2026年:29億美元,2027年:40億美元。(以上示例數字純粹示意規模 — 真實售價、毛利率與實際能否出貨皆具高度不確定性。數字來源為媒體所引之出貨量預估;NVIDIA 與鴻海尚未發布完整 ASP或 合約細節。)C. 對獲利率的影響(可能提高也可能受壓),可能提高:AI rack 與系統整合通常毛利率高於純代工(尤其若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測試與售後)。若鴻海能成為核心供應商,毛利貢獻和營運槓桿會提高。但有壓力來源:NPI 投入(R&D、測試設備、液冷設施、資本支出)與早期產線調整成本、以及競爭對手壓價,都可能短期壓縮獲利。供應鏈(特別是 GPU 供應緊張或關鍵零組件價格)也會影響毛利。
3) 重要不確定性與風險(務必注意),鴻海官方尚未正式確認細節 — 媒體多以「業界傳出/未回應」表述,投資前應優先等待公司公告或財報/法人說明會確認。NVIDIA 供貨節奏與客戶需求 — Vera Rubin 的真實出貨時程、各國客戶採購速度、GPU 供應都會影響實際收入時間點。競爭 — Quanta、Inventec、Wistron 等伺服器大廠也在搶市場,市占與價格會受競爭影響。毛利的不確定性 — 高出貨量能帶來規模效益,但 NPI 與資本支出也會在短期擠壓淨利。政策或地緣風險 — 美中科技脫鉤、出口管制、關稅、供應鏈重組都會改變需求與成本結構。
4) 我建議你怎麼追蹤與判斷(可執行),看鴻海官方公告 / 法說會:如果鴻海在季報或法說會確認與NVIDIA的合約細節(市占、出貨時程、ASP、毛利率估算),可信度就大幅提升。追 NVIDIA 官方與 OCP / MGX 相關公告:NVIDIA 官網、OCP Summit 與合作夥伴名單會列出參與廠商(若鴻海被列為合作夥伴,代表實際合作關係與技術整合程度較高)。監控鴻海的 CAPEX 與產線投資項目:若有大筆為液冷或伺服器測試線的資本支出,代表實際量產準備。留意 GPU或伺服器客戶(像是大型雲端業者)的採購訊號:大型雲廠採購計畫會直接拉動量能。
5) 總結(簡短),新聞本身是可信的業界消息:NVIDIA 推 Vera Rubin 平台已被官方公布,且多家媒體引述業界消息報導鴻海參與開發與未來大批量出貨的可能性;但目前缺乏鴻海官方的正式書面確認,因此仍屬「高可信度但未完全確定」的狀態。若屬實,對鴻海是正面且結構性的利多:會推升雲端/網路部門營收比重並可能提升整體獲利能力,但短期仍有 NPI 成本、供應鏈與競爭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