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科技集團今日宣布,正式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臨床驗證、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此合作結合鴻海在AI、雲端與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實力,以及北榮珍貴的臨床數據與研究能量,鴻海同時宣布將捐贈新台幣三億元經費,分三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期待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隨著AI與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醫療產業正加速數位轉型。臺北榮總長期深耕臨床醫學、智慧醫療與研究創新,在醫療品質、病人安全與科技導入方面居全台領先地位;而鴻海近年持續推動「3+3+3轉型策略」,其中「數位健康」不僅是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柱,更是企業回饋社會的具體實踐。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這次的合作,不只是鴻海與北榮的攜手,更是「台灣、北榮、鴻海」三強聯手!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醫療照護品質舉世聞名,北榮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擁有深厚的臨床與研究實力;鴻海則從製造業起家,已成功轉型為AI智慧平台與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在AI資料中心、雲端與自動化領域居全球前列。這次合作,就是要把「醫療的深度」與「科技的廣度」結合起來,為台灣開創智慧醫療的新可能。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鴻海科技集團以全球領先的製造品質與效率聞名,近年積極投入AI智慧醫療領域,展現驚人成果。北榮擁有龐大臨床資料與優秀醫療團隊,是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與臨床驗證的理想場域。此次合作不僅象徵醫療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更代表為台灣未來醫療發展「一起做一件大事」。陳院長特別感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慷慨捐贈三年三億元研究經費,開啟醫療與科技攜手創新的新篇章。雙方將於北榮科技大樓設立智慧創新研究室,結合臨床應用與技術研發,打造智慧醫療示範基地,推動台灣智慧醫療邁向國際舞台。本次合作將聚焦三大主軸:智慧醫院自動化建設、AI醫學多模態模型研發、在宅醫療應用落地,並以「危險」、「重複」與「價值」三大維度為核心,讓科技真正解決醫療現場痛點,創造臨床價值。1.危險:智慧醫院自動化,打造更安全的臨床環境。雙方將導入化療與放射性藥品自動化配藥機器人,建立更安全的藥師作業環境,減少人為風險並提升準確率與效率;同時推進TLA檢驗室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血液、藥品與廢液全流程智慧化,全面提升醫療安全與作業效率。2.重複:智慧輔助與遠距監測,減輕醫護負擔。透過導入AMR智慧搬運機器人與外骨骼裝置,協助醫護人員搬運與翻身,減輕照護壓力,讓醫護能專注於病患照護。此外,雙方也將導入鴻海CoDoctor健康檢測設備與遠距生理監測平台,讓「HospitalatHome」在宅照護概念於榮總落地,應用於長照3.0及榮民之家健康守護,延伸臨床照護的深度與廣度。3.價值:多模態AI醫學模型,發展具台灣特色的AI生態系。雙方將合作開發「CoDoctorAI多模態醫學模型」,以臺北榮總在癌症治療、神經醫學、心臟疾病、及放射診斷等領域的豐富臨床資料為基礎,結合鴻海AI運算平台與數位孿生技術,建構涵蓋多模態的AI醫學模型。目前已規劃從失智症、攝護腺癌、肺癌、乳癌、冠心症等多領域出發,建立疾病風險預測、診斷與治療輔助系統。這些模型不僅能強化醫師臨床輔助判讀能力,更將成為具在地數據主權與醫療實證基礎的AI生態,展現臺灣自有的智慧醫療競爭力。未來,雙方將持續在臨床驗證、AI模型開發與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深化合作,於臺北榮總院區打造智慧醫院示範場域,展現臨床實踐與科技創新的結合成果。
這次鴻海與臺北榮總的合作,對鴻海的營收與獲利短期貢獻有限,但長期戰略意義重大。我們可以分三個層面來看它的影響時間與潛在財務效益:一、短期影響(1~2年內),在短期內,這項合作屬於研發與示範性質的投入階段。鴻海捐出三年三億元經費,這筆支出會記入企業社會責任與研發相關費用,對財報的直接貢獻微乎其微,甚至在初期略為增加成本。但短期效益主要體現在:提升品牌形象與政府關係,有助於未來承接醫療相關標案與公私合作計畫。為旗下「數位健康事業群」建立示範案例,奠定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鞏固AI醫療平台(如CoDoctor、AI雲端運算)的技術基礎與資料資產。換句話說,短期內鴻海不會因此「賺到錢」,但會在「能見度」與「醫療科技布局」上獲得明顯提升。二、中期影響(約3~5年),到了三到五年後,這次合作有機會轉化為可商業化的醫療科技產品與服務。具體來說:AI醫學模型商業化:鴻海與北榮開發的多模態AI模型,若能通過臨床驗證並取得衛福部認可,未來可授權其他醫院使用,形成B2B授權收益。以國際經驗估算,每個模型若能應用於多家醫療機構,年營收規模可能達數億元新台幣等級。智慧醫院與自動化系統導入:鴻海可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例如藥品自動化配藥系統、AMR搬運機器人、遠距監測設備等,成為「醫療版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複製到其他醫院或長照機構。這部分潛在毛利率高於傳統製造(可達30~40%),屬於鴻海高附加價值業務。在宅醫療與健康監測平台:CoDoctor平台若與健保署或長照體系整合,可發展成全台遠距健康監測服務,創造穩定訂閱式收入(SaaS模式)。因此,中期階段是鴻海開始「由研發轉為商業應用」的關鍵期,預期三到五年後每年可帶來數十億新台幣等級的營收貢獻,雖對鴻海整體規模(年營收近七兆元)占比仍小,但毛利率高、形象佳、具策略價值。三、長期影響(5~10年),長期來看,這次合作最重要的價值在於鴻海「AI+醫療生態系」的建立。若AI醫學模型逐步獲得實際臨床成效並拓展至亞洲市場(如日本、東南亞),鴻海有機會:成為台灣AI智慧醫療的產業標準制定者;以AI平台、雲端運算、機器人整合方案輸出海外;創造新的高毛利事業體,支撐鴻海「3+3+3轉型」中「數位健康」的一整條產業鏈。長期估算,若智慧醫療平台成功規模化,醫療科技營收有機會占鴻海總營收的2%~5%(約140~350億元新台幣),毛利率則可能超過現有ICT業務一倍以上,對整體獲利結構有實質改善。總結這次合作短期是投資與品牌布局,中期是技術落地與授權營收,長期則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拼圖。簡而言之:「短期看不到錢,但長期可能變成鴻海最有潛力的高毛利新事業。」若一切順利,約需三至五年才能開始對獲利產生可見貢獻,五至十年內才可能形成穩定且具規模的營收來源。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