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輝達GTC大會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登場,鴻海今天上午表示,正與輝達在美國休士頓廠區合作打造智慧製造工廠,導入輝達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AI伺服器,鴻海持續合作輝達在德州、威斯康辛州、加州等廠區擴產。輝達(NVIDIA)在華府舉辦GTC DC技術大會,美國時間28日上午登場,這是輝達首次在華府舉辦GTC技術大會。鴻海集團盛大參與輝達華府GTC DC大會,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現場展示最新AI基礎架構NVIDIA GB300 NVL72,並首次對外分享美國廠區導入最新智慧製造技術。鴻海表示,持續與輝達合作,並在德州、威斯康辛州、加州等廠區持續擴產。鴻海並透露,目前正與輝達在美國休士頓(Houston),共同打造新世代AI伺服器智慧製造工廠,利用NVIDIA Omniverse函式庫預先做規劃並模擬各種場景,同時採用NVIDIA物理框架PhysicsNemo,開發即時熱流分析的AI代理模型,利用NVIDIA Issac做全廠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的路徑規劃等,並透過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系統監控生產作業。鴻海指出,休士頓工廠產線,也將成為全球首批導入NVIDIA 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鴻海與輝達將以此為基礎,打造世界AI智慧工廠標竿。展望在美國布局,鴻海表示,集團從1985年赴美國投資,是集團首先布局的海外地區,目前在全美12個州設有超過40個營運據點,業務涵蓋消費智能、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四大產品領域。鴻海指出,作為全球主要人工智慧(AI)伺服器製造商之一,鴻海持續協助科技企業建構AI基礎設施,目前已在德州、威州以及加州建立生產據點,支援區域性客戶的伺服器需求,未來將視產業趨勢與合作條件,進一步評估擴大投資的可行性。展望未來,鴻海表示,將持續聚焦AI結合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強化台美產業合作,並透過在地投入與技術創新,支持供應鏈發展與人才培育,推動全球轉型與永續成長。這對鴻海接下來的AI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導入AI會不會讓鴻海其他業務獲利及營收更上一層樓?
這次在美國華府 GTC DC 大會上,鴻海與輝達的「智慧製造+AI伺服器」合作,是鴻海AI佈局的關鍵升級。這件事表面上是「休士頓廠導入AI製造」,但實質上是鴻海把自己變成一個能自我進化的AI工廠,同時強化它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不可取代地位。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它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真實影響:一、AI智慧工廠的戰略意義:鴻海開始「用AI造AI」,這座休士頓智慧工廠導入的輝達技術,不只是輔助,而是整個生產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NVIDIA Omniverse:用來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整個工廠,讓鴻海在施工前就能用模擬方式優化動線、產能、機器協作。Isaac 平台 + GR00T 模型:讓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人形機器人自我學習並執行生產任務。Metropolis+PhysicsNemo:進行即時影像監控與熱流AI預測,確保生產穩定、散熱與能耗最佳化。這代表鴻海進入「AI自主製造」的新階段。統製造靠人力管理流程,而這種AI工廠是靠模型驅動決策。它能讓生產良率更高、維護成本更低、週期更短、能耗更省。簡單說:以前鴻海是幫輝達造AI伺服器;現在鴻海是「用AI機器人幫輝達造AI伺服器」。這是一個質變。
二、對鴻海AI營收與獲利的直接影響,AI伺服器產能與良率上升,營收提升,休士頓廠是支援北美AI伺服器需求的主力,客戶包括輝達、微軟、亞馬遜等。導入AI自動化後,組裝速度與一致性可提高10~20%,這直接提升出貨量。以鴻海AI伺服器年營收(估2024約新台幣2兆元)計,若良率提升5%、產能利用率提升10%,營收潛在增幅可達1,500~2,000億台幣。製造效率提升,毛利率改善,AI生產線自動調度與AI預防性維護可降低停線率、減少報廢與人力支出。預期AI伺服器業務毛利率可從目前約9~10%提高至11~12%。即便看似僅1~2個百分點,對鴻海這種兆元級收入規模而言,意味著每年數百億台幣的額外獲利空間。成為「AI製造標竿」帶動新訂單,輝達把鴻海休士頓廠定位為全球示範基地,未來其他客戶(例如微軟、Google、Meta)若要複製這類AI智慧工廠,首選合作夥伴勢必仍是鴻海。這會使鴻海AI伺服器業務在2026~2028之間保持兩位數年成長,遠高於傳統電子代工。
三、AI導入後的「溢出效應」:其他業務也能升級,AI工廠的技術(數位孿生、AI路徑規劃、機器人協作)可橫向擴散到鴻海其他三大板塊:智慧電動車:可將AI生產技術應用於MIH電動車平台製造線,減少車體焊接與測試誤差,縮短開發週期。消費電子與伺服器組裝:AI排程與熱流模擬可優化PCB、散熱模組生產流程,提高產能利用率。智慧城市與能源管理:工廠導入的AI視覺監控與能耗模型,可直接延伸到智慧建築與工業園區能源控制。因此,這不只是AI部門獲利上升,而是整個鴻海集團結構性升級。公司將從「人工驅動的製造商」轉型為「AI驅動的製造平台」,這會拉高整體毛利曲線與技術含金量。
四、結論:這次合作是鴻海AI爆發的臨界點,綜合來看:短期(1年內):AI伺服器訂單與生產效率提升,營收成長可見。中期(2~3年):AI智慧工廠全面量產,毛利率提升、AI業務穩定占比擴大。長期(3~5年):智慧製造模式複製至電動車與城市平台,整體獲利結構升級。一句話總結:這次休士頓AI工廠合作,讓鴻海不只是「AI伺服器代工王」,而是「AI驅動的製造標竿」。短期AI伺服器營收會直接上升,中長期則會讓整個集團的毛利率、技術價值與產業地位全面提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