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7134張,第二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6966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6434張,第四名的是港商野村,買了5820張,第五名是美商高盛,買了5592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國泰敦南,賣了2547張,第二名的是凱基,賣了1965張,第三名的是新光,賣了1074張,第四名是中銀員林,賣了964張,第五名的是國泰板橋,賣了820張,今天凱基台北買了7134張,差價賺了1167萬,很多散戶都覺得這些國內券商及外資群玩當沖很厲害,其實那是你沒有仔細追蹤他們當天,一個波段或長期的進出情況,我常和大家說,一買一賣成交易,不論你賺錢或賠錢,股市中都存在穩贏的政府及券商,只要你交易的愈頻繁,那政府及券商就會賺愈多錢,會有散戶覺得玩短線才是賺最多及最快的,要是你長期追蹤外資及券商的交易後,你就不會這樣想了,這些外資及券商有時賺錢,有時賠錢,要是散戶比較瘋狂時,確實他們是能賺到差價,但外資群及主力他們其實是會搭配波段在玩,也就是一開始先買進一定數量的股票,接著在裡面買來賣去,測試一下散戶是否上勾,過程中外資群及券商也是以玩波段的態度去玩短線,有時雖然賺錢,但有時也會賠錢,想要知道外資群及主力某一個期間是否賺錢,大家就要統計一段區間,例如三大法人從10月7日開始賣超鴻海,接著最近三個交易日買回來,大家每天看到凱基台北都賺幾百萬,一兩千萬,覺得他一定是最大贏家,但是不是最大贏家,我們要統計過後才會知道。
從10月7日到10月20日,鴻海中賠錢的外資群主力包括,美商高盛買49524張,賣46825張,合計買超2699張,平均買在223.54元,平均賣在218.35元,虧損2.33億元,凱基台北買44452張,賣42338張,合計買超2114張,平均買在223.4元,平均賣在222.44元,虧損3527.8萬元,元富買9188張,賣7655張,合計買超1533張,平均買在226.29元,平均賣在214.25元,虧損7794.6萬元,永豐金買9763張,賣9750張,合計買超13張,平均買在222.91元,平均賣在218.39元,虧損5004.7萬元,台灣摩根買23418張,賣29474張,合計賣超6056張,平均買在223.94元,平均賣在218.57元,虧損6976.3萬元,上海匯豐買4644張,賣6839張,合計賣超2195張,平均買在224.13元,平均賣在212.83元,虧損4135.6萬元,元大松江買5458張,賣7016張,合計賣超1558張,平均買在233.19元,平均賣在210.2元,虧損12157.7萬元,國泰綜合買7446張,賣8582張,合計賣超1137張,平均買在228.36元,平均賣在219.96元,虧損5151.4萬元,從10月7日到10月20日,鴻海中賺錢的外資群主力包括,花旗環球買20373張,賣4322張,合計買超16051張,平均買在221.34元,平均賣在216.34元,合計獲利3542.2萬元,瑞銀買53301張,賣42422張,合計賣超10879張,平均買在220.58元,平均賣在220.46元,合計獲利12940.1萬元,美林買15632張,賣26297張,合計賣超10665張,平均買在218.06元,平均賣在218.79元,合計獲利7283.9萬元,凱基買4941張,賣11004張,合計賣超6063張,平均買在216.8元,平均賣在220.07元,合計獲利7429.6萬元,國泰敦南買12709張,賣15341張,合計賣超2632張,平均買在219.82元,平均賣在223.24元,合計獲利7576.5萬元,台新買8080張,賣10111張,合計賣超2032張,平均買在220.67元,平均賣在222.48元,合計獲利3583.5萬元,新光買6637張,賣7966張,合計賣超1329張,平均買在221.46元,平均賣在223.49元,合計獲利3013.2萬元,很明顯凱基台北每天當沖是贏錢,但一個波段下來賠了3527萬,凱基台北幾乎完成了一買及一賣,今天還多買了2114張,也就是之前凱基台北偏空操作賺錢,今天發現鴻海股價能突破234.5元,就急急忙忙的買了7314張,平均是買在235.69元,大家有看到一段時間下來,有的外資及主力賺錢,有一些外資及主力賠錢,不過這就僅是10月7日到10月20日,三大法人從4月11日以來買了110萬張,最終誰輸及誰贏都還不好說,很多散戶進去玩一天,三天,五天賺了點錢就在那自覺天下無敵,其實外資群及主力和你玩一次的長度可能是半年到一年,甚至還有到幾年的,最近在200到238元賣掉的散戶,要是你是130到150元買的,你覺得你已經贏了嗎?還真的是不好說,說不定哪天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70元,散戶又進去想要賺差價,進去玩個幾次後,發現自己又向下攤平了所有資金,最終平均買在250元,這就是買在130到150元,賣在200到230元,結果又買在250元,這樣散戶算賺錢嗎?當然不算,所以在股市中玩短線,波段或長線時,其實還沒有完全出場時,都還不知道誰輸誰贏,像我是2019年進來,買在半年線78元,2020年買在年線80元,接著2021年到2024年2月複利再投入買在106元,成本大概就是100元以下,扣掉領到的股息後成本大概就是60元不到,只要我不要加入外資群的買來賣去行列中,我就不會在過程中賠掉手續費及交易稅,有一些自作聰明的人,他們喜歡低買高賣好輕鬆,最終都是會被外資群及主力用統計打敗的 。
今年鴻海上漲了29.62%,看起來似乎比廣達的3.31%好,但是鴻海2023年僅上漲4.6%,2024年上漲76.08%,廣達2023年上漲了210.51%,2024年上漲27.84%,三年下來,廣達上漲了310.1%,鴻海僅上漲了138.7%,所以鴻海近三年的漲幅還是輸給了廣達,再來看一下緯創,2023年上漲了235.37%,2024年上漲了5.48%,今年上漲了36.54%,三年下來合計上漲了383%,上漲的還是比鴻海多,之前市場覺得廣達及緯創營收比較少,AI伺服器佔總營收比較多,只要一點點的AI營收就會讓緯創及廣達發大財,市場那時也知道鴻海才是AI伺服器的王者,最終還是鴻海能在AI伺服器代工最受惠,所以2024年才開始轉向買鴻海,要是鴻海接下來能受惠AI伺服器的營收大爆發,今年鴻海AI伺服器已經佔總營收13.3%左右了,再加上伺服器的話,大概就是佔到26.6%,畢竟鴻海說今年AI伺服器營收會有1兆元,伺服器營收也會有1兆元,合計就是兩兆元,要是AI伺服器營收持續年複成長四成,接下來鴻海的AI伺服器營收就會佔總營收愈來愈多,再來看一下台積電,2023年上漲32.22%,2024年上漲81.28%,2025年上漲37.67%,三年下來合計上漲了230%,之前市場一直覺得代工廠毛三道四,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過了,毛利率低不代表競爭力低,只是因為代工廠在行業的最下游,一台電腦三萬元,賺個1000元代工費的話,這樣就是3.3%,毛利率確實是很低,要是上游一點的話,一顆記憶體1元,給你賺0.5元,這樣毛利率是50%,但也才賺了0.5元,當初有一些散戶在那說代工廠個股的本益比要低一點,因為毛利率很低,那時我就說這就僅是一個笑話,毛利率高的公司賺10元,和代工廠這種毛利率低的賺10元,兩者有不同嗎?當然沒有,很多散戶一付就是毛利率50%賺到的10元能再乘以10似的,那時散戶會說,毛利率高的公司代表競爭力比較強,我那時說要同產業比,鴻海毛利率6.5%的話,要是能在該產業打遍天下無敵手,那毛利率6.5%的鴻海就是世界強,像聯電毛利率27.7%,你覺得聯電競爭力比鴻海強嗎?真的就是愛說笑,同產業的台積電毛利率能到59.5%,台積電能很輕易的整死聯電,大家覺得台積電能整死鴻海嗎?會有人說兩家公司做的東西又不一樣,台積電怎麼可能整死鴻海,嗯,那就對了,台積電毛利率59.5%,和鴻海毛利率6.5%,這是沒有任何關聯的,鴻海只要能對付廣達,緯創,和碩,仁寶,立訊,這些公司的毛利率大概也是6到7%,因為鴻海接的訂單比較大,是世界一流的,雖然廣達,緯創毛利率比鴻海高一點點,但只要廣達及緯創能接到鴻海目前接的訂單,也許毛利率就會降到3到4%,鴻海是靠垂直一條龍及經濟規模打敗對手的,所以之前散戶說毛利率低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就要低,那時我就說是笑話,散戶那時說鴻海股價淨值比1倍或0.9倍是合理的,我就說哪天你就會看到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兩倍,甚至是2.5倍,3倍,你在股價淨值比1倍以下大買,也就是大部份的人都看衰時大買,時間只要過去幾年,接著鴻海股價上漲個一倍或兩倍,你就能賺到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財富。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