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10月19日!鴻海擴大全球AI伺服器布局!

新聞說: 鴻海子公司鴻佰斥11.7億元 擴大台、越產能,鴻海擴大全球 AI 伺服器布局,子公司鴻佰科技、Ingrasys (Singapore) 分別取得桃園大園廠房使用權、增資越南越南 FULI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MPONENT,總金額約 11.7 億元。鴻佰此次向遠雄港 (5607TW) 取得坐落於桃園市大園區航翔路 85 號 26 樓之廠房使用權資產,面積 7936.68 坪,合約租金總額及管理費約 6.76 億元,而鴻佰先前就已租下同園區廠房,今再加碼擴大 AI 伺服器產能。Ingrasys (Singapore) 則增資 FULI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MPONENT 金額 162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5 億元),在當地擴充關鍵零組件產能。

這則消息對鴻海的營收與獲利,其實代表了短期成本增加、但中長期利潤擴大的典型情況。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看:一、這次擴產的本質是「AI伺服器布局加速」,鴻佰是鴻海集團裡最核心的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設備子公司之一,主要客戶包含NVIDIA、Google、Amazon、Meta等。這次台灣、越南同步擴產,表示鴻海已經「看到確定的AI伺服器訂單」,才敢花錢擴建。也就是說,這不是預期型投資,而是追著訂單走的擴產。→這種投資幾乎可以確定未來一兩季就會開始轉成營收。二、短期影響:毛利率會先被壓縮,鴻佰租下桃園廠房、加碼越南投資,總金額約11.7億元。這筆支出會先反映在「租金、設備、折舊與人力」上。因為產線剛開始啟用,產能利用率不會馬上拉滿。所以短期(接下來1~2季):成本上升。毛利率略降。EPS(每股盈餘)可能受到小幅稀釋。但這是健康的投資型支出,屬於擴產期的必要陣痛。三、中期影響:AI伺服器營收將放大,鴻佰本身在鴻海集團AI伺服器的出貨中占比極高,約超過一半。假設這次桃園與越南兩地新產線都投入AI伺服器模組與機殼組裝,那麼:每月營收貢獻可望增加數十億新台幣。鴻佰營收提升,直接推高母公司鴻海的「雲端網通」業務線。以目前AI伺服器的毛利率(約8~12%)來看,等產能拉滿後,鴻海的整體毛利率會從原本的5%左右往上微升。這對整體獲利是正向推力。四、長期影響:全球產線佈局更完整,這次投資同時強化兩個戰略點:1.台灣桃園廠房:靠近輝達與台積電的供應鏈中心,方便高階機構件開發與測試。2.越南Fulian廠:是AI伺服器的組裝與出口基地,可避開中美貿易風險、享受越南關稅優勢。這讓鴻海的AI伺服器產線能「雙軸運轉」,台灣做研發、高階模組,越南負責量產與出口。長遠來看,這布局會使鴻海在AI伺服器供應鏈中更有議價能力,也更容易承接Google、Meta、Amazon等客戶的長期大單。五、整體結論,短期(1~2季):支出上升、毛利略降。中期(明年上半年):AI伺服器出貨帶動營收顯著成長。長期(1年後):產線全球化後,供應鏈風險下降,獲利穩定提升。這筆11.7億元投資雖不算大,但意義關鍵,它是鴻海「AI伺服器從試產→量產→全球出貨」的關鍵拼圖。換句話說,這代表鴻海的AI業務正在從題材走向實際獲利階段。

美國稀土公司CEO警告:中國展現驚人戰略靈活性,最可怕的劇本正在逼近,CNBC 專訪報導,在全球科技與地緣政治競逐愈演愈烈之際,稀土元素這一不起眼的「灰色金屬」正成為國際權力角力的關鍵籌碼。近來中國宣布擴大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引發華府高度關切。美國財政部長貝桑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相繼發聲,警告此舉恐將撼動全球高科技與國防供應鏈的根基。在這場供應鏈地震的中心,《CNBC》邀請到美國元素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邁克爾‧西爾弗,這位深耕稀土產業逾二十年的重量級企業家,親自揭示中國這一步棋背後的深意與潛在風暴。「我們一腳踩在礦山,一腳踏進手機裡」,西爾弗笑著形容自家公司的角色:「有人說,我們一腳紮在礦山,另一隻腳伸進手機裡。」他的公司總部設於洛杉磯,是美國少數能夠進行稀土深加工的企業之一。從原礦提煉,到轉化為能用於雷射、電動車、晶片製造的高純度材料,美國元素公司幾乎參與了整個先進材料供應鏈。他指出,中國的管制並非突襲,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戰略行動。「早在4月,中國就對7種稀土材料實施出口許可;上週,他們又把清單擴大到12種。」這次被列入的,正是那些在礦床中只佔不到1%卻價值連城的『稀有稀土』——如鏑、鋱等,是製造導彈、電動車馬達、雷射武器的核心材料。「而像釹、鑭、鈰這類佔礦床九成以上的『大宗稀土』,反而沒被管。」西爾弗語氣凝重地說:「這正是高超的戰略靈活性。中國用最少的動作,發揮最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如果我們有這些資源,我們也不會輕易分享」,主持人追問:「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反制美國關稅與半導體禁令的手段,但如果換作美國擁有這些資源,我們會願意輕易分享嗎?」西爾弗笑了笑:「您說得很對。別忘了,這些材料是軍事科技的心臟。幾十年前鄧小平就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一直把稀土視為國家寶藏。」但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我們最擔心的,不只是中國限制出口,而是他們可能啟動『雙軌策略』:一方面,把大宗稀土像釹、鑭、鈰的價格壓到極低,讓全球市場血本無歸;另一方面,完全切斷鏑、鋱這類關鍵稀有稀土的出口。」他沉聲補充:「如果真這麼做,後果將是災難級的——新稀土礦融資全數中斷,美國唯一仍在運作的帕斯山礦也會虧損到撐不下去,最後得靠政府補貼續命。」稀土=軍事與能源的「隱形引擎」,美國政府對此並非毫無準備。西爾弗透露,他早年曾向川普政府遞交內部報告,警示稀土供應風險。「我們建議政府用《國防生產法》提供財政支援,確保帕斯山礦不會因市場價格戰被逼停產。」這些被他稱為「戰略稀土」的元素——鏑、鋱、鈧、釔——是軍用雷射、雷達、導彈制導系統不可或缺的材料。

「如果中國徹底封鎖出口,那將是對美國軍工體系的直擊。」「中國的地質優勢,全球無人能敵」,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不僅在政策,更在地質。西爾弗分析:「中國有兩大稀土寶庫——北方的氟碳鈰礦,富含輕稀土;南方的離子吸附型礦,則幾乎壟斷了重稀土資源,特別是鏑與鋱。」他強調:「美國根本沒有這種離子吸附型礦,這讓中國在重稀土上幾乎擁有天然壟斷權。」雖然美國帕斯山與澳洲Lynas礦場仍能產出少量重稀土,但那只能勉強滿足軍事需求。「一旦市場價格被壓低,這些礦企根本沒法維持商業營運,投資人會瞬間退場。」產業連鎖反應:電動車與綠能最先中槍,誰會最先受衝擊?西爾弗毫不猶豫地回答:「電動車產業。」「電動車的心臟是釹鐵硼磁體,裡面必須加鏑才能耐高溫。沒有鏑,馬達效率大幅下降,可靠性也會出問題。」除了電動車,他列出一長串潛在受害者:風力發電、醫療影像設備、雷射器材、智慧手機、伺服器散熱裝置……「這些全靠稀土維持性能。中國一限供,全世界都得重新調整供應鏈。」他補充說:「中國從2008年起就熟練運用『稀土價格槓桿』。有時拉高價格施壓,有時壓低價格吸引外企進廠。2010年他們低價稀土吸引通用電氣(GE)把生產線搬去中國,最後美國、日本、歐盟都跑去WTO控訴他們。結果?中國仍然是贏家。」「帕斯山2002年被迫關閉,是中國價格戰的犧牲品」,當主持人提起帕斯山的歷史時,西爾弗苦笑:「那不是傾銷,是戰略定價。」他解釋,中國控制全球一半稀土儲量,能主導價格走勢。「只要他們想壓價,就能逼得其他礦企不是關門,就是被收購。帕斯山2002年就是這樣倒下的。直到2017年,在政府支持下才復活。」國有化還是合作?CEO的解方,面對記者的最後提問:「是否應該將稀土產業國有化?」西爾弗的回答耐人尋味:「我不主張全面國有化,而是要策略性國家參與。」他指出,美國政府已經透過《國防生產法》與帕斯山礦公司 MP Materials 建立股權關係,確保稀土供應優先給國防部。未來,像懷俄明、阿拉斯加、格陵蘭等地的稀土項目,都應列入「國家優先戰略計畫」,以公私合作(PPP)模式推進。「政府出資、企業出力,這才是確保供應鏈安全又能保持創新的方式。」結語:稀土之戰,不只是礦戰,而是文明競賽,西爾弗最後語重心長地說:「中國的稀土政策不是短期操作,而是一場長達數十年的戰略布局。這是一場資源、科技與國家意志的比賽。我們若不盡快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就只能在別人的遊戲規則裡掙扎。」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