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10月21日!蘋果iPhone 17系列手機銷售報喜!

 

新聞說:蘋果iPhone 17系列手機銷售報喜,周二包括台積電、鴻海、LG Innotek、立訊精密等亞洲供應商股價強勢表態。iPhone 17系列手機9月下旬在中國、美國等全球主要市場開賣。全球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周一出具報告指出,在中國和美國開賣後的頭10天,iPhone 17全系列手機銷量比iPhone 16全系列高出14%。報告指出,開賣後頭10日,在美中兩大市場,iPhone 17 Pro系列賣得最好,佔iPhone 17全系列總銷量約75%,且較iPhone 16 Pro系列成長12%。iPhone 17基本款佔全系列銷量約22%。蘋果今年首度推出的全新品項iPhone Air,只佔總銷量3%。在開賣後的頭10日,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國的銷量幾乎較iPhone 16高出近1倍,兩大市場的iPhone 17基本款總銷量成長31%。受此激勵,蘋果周一(10月20日)股價大漲3.94%,收在262.24美元,盤中一度漲近5%至264.38美元,創下歷史收盤和盤中新高,終場市值來到3.89兆美元,可望繼輝達和微軟之後成為第3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上市公司。受惠於AI狂熱,微軟在今年7月底市值曾一度突破4兆美元,但目前回落至3.84兆美元,落在蘋果之後。受iPhone 17利多消息激勵,周二亞洲蘋概股走高。台積電盤中一度觸及1500元,再創歷史新高,帶動台股一度站上27969.05點,亦創歷史新高。台積電終場收平。鴻海小漲0.21%,收在239元,盤中一度升至245.50元。LG Innotek收漲3.26%,由科技股領軍,韓股連續第六日創下收盤新高。在中國股市,立訊精密大漲7%,藍思科技漲近5%,歌爾聲學漲近6%。在香港股市,瑞聲科技漲4.7%。Wedbush周一出具報告指出,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17系列手機銷售強勁,其第四財季(截至9月底)營收可望優於市場預期。該券商維持給蘋果「優於大盤」的股票評級不變,並給予目標價310美元。蘋果將於10月30日公布其第四財季財報。

這次 iPhone 17 系列的「銷售報喜」確實不是虛的,數據與市場反應都顯示它的表現明顯優於前代。下面我幫你分兩個層面分析:(一)銷售狀況真假與關鍵原因,(二)對鴻海與蘋概股的實際影響。一、iPhone 17 系列銷售狀況:是真的「賣得不錯」,數據面(有實質成長),根據 Counterpoint 的追蹤數據:開賣後 10 天銷量 比 iPhone 16 全系列高出 14%。Pro 系列佔 75% 銷量、成長 12%,顯示高階機種需求強。基本款銷量在中國幾乎翻倍,整體成長 31%。新機型 iPhone Air 只佔 3%,市場反應偏冷,但整體表現仍亮眼。這樣的增幅在智慧手機市場屬於罕見的「實質成長」,尤其蘋果去年在中國銷售相對疲弱的背景下,今年能反彈代表換機潮真的回來。二、為什麼這代賣得好? AI 整合與性能提升帶動話題,蘋果在 iPhone 17 系列首次全面導入「Apple Intelligence」(蘋果自研AI功能),吸引想體驗 AI 助理與生成功能的高端使用者。尤其 Pro 系列具備獨家 AI 功能(如文字摘要、圖像生成、語音智慧回覆),帶動升級潮。中國市場反彈,去年中國市佔被華為 Mate 60 系列侵蝕,但今年蘋果降價策略明顯奏效(Pro 系列定價略降),再加上華為新機供貨吃緊,使蘋果在中國短期內奪回動能。高階機種帶動 ASP(平均售價),Pro 系列佔 75% 的比重意味著蘋果營收結構更健康。即使銷量只增 14%,營收可能增幅更高,因高階機 ASP 上升。三、對鴻海與蘋概股的影響,鴻海直接最大受惠者。 鴻海是 iPhone 17 Pro 系列的主要代工廠(組裝佔比約 65% 以上),高階機賣得好,毛利貢獻最明顯。影響時間點:10–12 月是出貨旺季,Q4 營收可能創歷史新高。若蘋果在 2026 上半年維持強銷勢頭,鴻海 Q1 也不會出現以往的淡季大落差。股價面:目前市場已部分反映利多(從 230 元漲至近 245 元),但若蘋果財報優於預期、明確指出 AI iPhone 貢獻,仍可能再推一波評價上修。台積電雖然 iPhone 成功帶動短線題材,但台積電真正的成長動能仍在 AI 晶片與 HPC。不過蘋果 A19及 A19 Pro 採 3nm(N3E)製程,出貨順暢可提升產能利用率,因此對台積電短期營收穩定、毛利率維持高檔仍有助益。其他供應鏈個股,LG Innotek相機模組,Pro系列強銷直接拉動訂單,立訊精密部分組裝、Air系列代工,Air銷量偏低,利多有限,藍思科技,歌爾聲學,瑞聲科技,機殼、聲學零件 中國市場回溫+新機訂單增加,短線反彈機會大。四、整體展望與潛在風險,短期(1–2季) 銷售強勁確立,供應鏈營收將在 Q4–Q1 反映。中期(2026上半年)需觀察 AI 功能普及與「舊機升級潮」是否持續。風險點在於若明年 Android 陣營(如三星、華為)AI手機競爭激烈,可能壓縮蘋果的續航力。小結:「iPhone 17 賣得好」是真的,但關鍵是高階機帶動 ASP 上升,不是單純出貨量爆發。短線對鴻海、LG Innotek、藍思等供應鏈股價構成正面推力,中期要觀察的是蘋果 AI 策略是否形成「第二成長曲線」,否則動能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後放緩。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