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於28日發表主題演講「輝達如何協助美國科技驅動全球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受邀參加會前 Pregame Show,成為台灣唯一登場的企業領袖。劉揚偉將與 Figure AI 創辦人兼執行長、西門子首席技術長一同在「AI製造與機器人」論壇中對談,分享人工智慧在製造業與自動化應用的前景。對鴻海而言,這已是繼聖荷西場次後再次受邀加入 Pregame Show,顯示其在全球 AI 產業布局的重要性。近年來,鴻海除持續擴大 AI 伺服器與輝達的合作,也積極導入數位孿生等技術,加快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及機器人應用的發展。法人分析,劉揚偉此行不僅將與黃仁勳會面,討論未來合作方向,也可能預示輝達與台灣供應鏈在 AI 製造及機器人領域將展開更深入的合作。鴻海今年已陸續與輝達推進多項重大合作,包括在 COMPUTEX 2025 宣布共同打造 台灣最先進 AI Factory 超級算力中心,以及於 OCP 2025 峰會推出 800V DC 電力架構,為未來 AI Factory 打造關鍵基礎設施。劉揚偉在股東會上更強調,2025 年是鴻海的 AI 元年,AI 伺服器將成為公司最核心的成長動能,與既有的 ICT 產品及電動車事業並列為三大成長引擎。受惠於 AI 強勁需求,鴻海 2025 年前九個月營收達 5.49 兆元,年增 16.27%,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隨著 GB300 開始放量出貨,第四季 AI 機櫃出貨有望持續增加,再加上 ICT 產品旺季到來,營運動能仍將逐季走升。法人預期,鴻海全年 AI 伺服器相關營收可望突破 兆元規模,進一步奠定其在全球 AI 產業鏈的重要地位。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發展訊號。你提到的這場活動(輝達28日主題演講與會前 Pregame Show)其實在產業面有兩層重大意涵:一是象徵性合作深化,二是實質性的營收成長潛力。以下我幫你拆解成「短期、中期、長期」三個層次來看對鴻海的AI營收與獲利影響:
一、短期(2025年第四季~2026上半年):營收實質增溫期,AI伺服器出貨放量:你提到的GB300(輝達新一代AI晶片)已開始放量,鴻海是主要組裝夥伴之一。鴻海在台、越南、美國都有AI伺服器生產基地,可同時供應輝達、Meta、微軟等客戶。法人預估AI伺服器營收全年將破「兆元級」,這約占鴻海總營收的15~20%。預期影響:第四季毛利率有望從原本ICT主業的6~7%提升至8~9%區間。由於AI伺服器單價與利潤遠高於傳統伺服器(毛利率約高出3~5個百分點),獲利將明顯改善。
二、中期(2026~2027):AI製造與機器人帶來結構性升級,「AI製造+機器人」論壇合作潛力:劉揚偉與 Figure AI、西門子對談重點在「智慧製造」,這不只是代工,而是將AI導入產線,提升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若鴻海能在這領域建立可複製的AI製造模組(Digital Twin + 自主機器人),將能:降低人力成本約 10~20%;提升產線稼動率與良率,進一步推高獲利率。→ 預期影響:鴻海的AI工廠轉型會讓製造端毛利率中期提升約 1~2個百分點。這對一個毛利率基礎低的代工龍頭來說,已是顯著改善(每提升1%,EPS 可能增加 10~15%)。
三、長期(2027~2030):AI垂直整合生態成形,與輝達共建「AI Factory」的戰略價值:鴻海與輝達合作打造的 AI Factory 超級算力中心,不只是供應伺服器,而是進入「運算服務+AI應用」的更高層價值鏈。這將可能延伸出:AI雲端代管;醫療AI、製造AI、車用AI整合方案。一旦鴻海從「製造商」變成「解決方案提供商」,毛利結構可望從目前6~7%提升至10%以上。長期影響:AI伺服器與AI應用相關業務的營收占比可能提升至25~30%。鴻海的獲利結構將更穩定、波動性更低。整體結論,短期(2025年第四季到2026年),關鍵驅動GB300放量、伺服器出貨,AI營收影響增加15~20%,毛利及獲利影響毛利增加2%、EPS成長可達20~30%。中期(2026到2027年),關鍵驅動AI製造導入、機器人應用,AI營收影響增加10~15%,毛利及獲利影響製造效率提升、毛利增1~2%。長期(2027到2030年),關鍵驅動AIFactory生態系、AI雲服務,AI營收影響增加20~30%,毛利及獲利影響毛利率突破10%、轉型成功。簡單講:這次黃仁勳與劉揚偉同框,不只是「面子」,而是「價值鏈位置的升級信號」。若合作深化,鴻海將從「AI伺服器代工王」→「AI產業基礎建設提供者」,對中長期營收與獲利都是結構性正向轉折點。
我一生只做了幾件簡單的事:找到幾個好公司,買下它們,然後什麼都不做。世上多數人不是輸在沒機會,而是輸在太急、太貪、太頻繁行動。他們總以為要「更聰明」才能成功,但事實上,只要少犯錯、活得久、堅持複利,結果自然會站在你這邊。
一、真正的智慧是「避免愚蠢」。「我只想知道自己會在哪裡死,然後永遠不去那裡。」這句話講的是反向思考。別去追逐你不了解的事物,別貪婪地擴張邊界。多數投資失敗不是因為「沒聰明到」,而是因為「太自信」「太衝動」。
二、複利:世界上最強的力量。「要想獲得非凡成果,就要忍受平凡過程。」複利是時間給耐心者的獎勵。如果你能在漫長歲月裡保持紀律、理性與節制,回報會遠超你想像。不要中斷複利,也不要讓情緒破壞它。真正的富有,不是暴富,而是確定地慢富。
三、槓桿與債務是愚蠢的放大器。「借錢投資就像拿著火玩——只要一次出錯,你就沒了。」槓桿能讓你更快,但同時也更容易摔得更重。理性的人應該盡量避開債務與衝動,因為市場永遠有比你更瘋狂的人。保持現金流的安全距離,這是能活得長久的關鍵。
四、嫉妒是最沒用的情緒。「世界上沒有比嫉妒更愚蠢的情緒了——它既不能讓你更快樂,也不能讓你更富有。」專注自己能控制的事,不浪費時間比較。別人的成功不是你的失敗,嫉妒只會偷走判斷力,讓你做出糟糕的決定。學會對他人的成功心懷祝福,那是成熟投資者的標誌。
五、節儉與自由。「如果你一生都活在奢侈與炫耀中,你永遠不會富有。」財富的真正意義是自由——能選擇你想和誰共事,能做有趣的事,能在不焦慮的情況下說「不」。節儉不是吝嗇,而是拒絕被慾望操控的能力。當你不再被物質誘惑綁架,你就真正自由了。
六、與聰明又正直的人同行。「與聰明、誠實的人共事,比什麼都重要。你無法和壞人做出好事業。」選夥伴就像選投資標的。選對人,複利會延伸到人生的每個角落。我能與巴菲特共事六十年,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價值觀一致與長期信任。
七、慢慢致富,永遠富有。真正的成功,來自紀律、耐心、節制與時間。你不需要完美,只要少犯大錯。少做愚蠢的事,長期堅持正確的事,時間會為你站台。「我們不是天才,只是比別人少犯錯而已。世上最大的智慧,是耐心。」
總結一句話:蒙格教的不是「如何變有錢」,而是「如何讓自己配得上財富」。慢慢致富,才能永遠富有。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