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10月23日!高股息ETF的股息出現大縮水現象!

 

新聞說:保費入不敷出金管會緊盯,監控三個月現金流,美國維持利率高位,台幣趨貶值等兩大利空,讓保戶資金撤守保單,使整體壽險業從2023年至今,已近兩年保費陷入「入不敷出」窘境,金管會已要求壽險業監控現金流量,監控期需推展到預估未來三個月等五大措施,緊盯壽險業流動性。金管會官員昨(22)日說,壽險業需按月填報「現金流動評估表」,並預估未來三個月現金流量,一定要「流入大於流出」,這流入不僅是保費收入,還包括投資孳息、賣股債、約當現金部位,甚至是增資、發債等都計入,就目前來看,各壽險業流動性無虞。據立法院2025年預算評估報告,提及壽險業者從2018年到2023年這六年期間,總保費收入逐年遞減,但總保費給付卻逐年增加(除2021年外),到2023年總保費終陷入「入不敷出」窘境。「入不敷出」是指總保費給付(如滿期金、解約金等支出)大於總保費收入。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全年收支相抵後,保費淨流出高達2,174.7億元,2024年6月底,保費淨流出仍有1,936億元。若以總保費給付占總保費收入比率來看,2024年6月底是117.08%,年增15.66個百分點,顯示保費淨流出持續惡化。金管會官員指出,近年總保費給付大增,多來自「解約」,關鍵主因是美國維持高息、及台幣對美元貶值,加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投資前景不明,讓保戶將資金轉往高息定存、或高息債券,衝擊壽險業流動性。金管會近年已提出五大強化資金流動措施,一、調升責任準備金利率,降低保費,有助業者挹注保費收入,二、實施「利率型保單宣告平穩機制」,增加平穩結餘機制,當保戶想解約時,可用過去「結餘」拉高宣告利率,降低解約率,這兩措施有助壽險業新錢流入、減少解約。三、修正外匯準備金機制,讓業者可減少避險支出,減少現金流出,四、開放壽險業做國內外公司債、金融債的債券附條件交易,讓業者可先拿到一筆資金供調度,這兩項措施則有助緩解業者「缺現金」壓力。最後,金管會要求壽險業需按月填報「現金流動評估表」,監控期間推展預估到未來三個月,例如10月報表,就需預估未來三個月,到明年1月的現金流動量,一定要維持「流入大於流出」。透過監控報表有兩大效果,一、各公司可依此預估未來三個月現金流量,即時做調整,強化業者流動性管理能力,二、按月填報,有利金管會掌控整體壽險流動性狀況。

A大回答:投資及理財型本的工具有,1、台幣活存優存及台幣定存,利率介於1.6到2%,2、美元定存及美元優存定存,利率介於3.85到5%,3、台幣躉繳保單及美元躉繳保單,利率介於1.6到2.8%,4、國家及公司債券利率介於3到5%,5、公司特別股利率介於3~4%,6、價值股票投資,股利率介於5到10%,大家看完目前可以投資及理財的工具後,就會知道為什麼保險公司會入不敷出,會這樣的道理在於保險公司提供的報酬率比定存低,而且前幾年解約還有賠5到10%的風險,如果你是買年繳的的保單,有可能第一年買的會有三到四成是會被保險業務或保險公司吃掉,所以保險歸保險,投資理財要分開,之前很多人會買儲蓄險,現在大部份的人不會這麼傻了,不過早期保險公司賣的固定利率的保單,利率是誇張高的,持有這些高利率保單的人,他們其實是不會想要解約,保險公司就只能對新保戶下手,畢竟新的合約可以調整,之前的合約就固定了,保險公司也改不了,所以不想要被佔便宜的話,那就是不要去買什麼儲蓄險保單,這樣保險公司如果付不出錢,自然會去搞那些很久前買到且高利率的保戶,現在資訊很發達,儲蓄險保單有什麼問題,很多人都是一清二楚,所以大部份的人不去買儲蓄險,所以保險公司就會入不敷出,除了儲蓄險被看破手腳外,很多基金也被看破手腳,以前的基金都是買年繳的,賣基金的人會說買的愈久,你能賺愈多,之所以要買很久,那是因為基金收高額的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等,投資股票型一開始買,就先收個5%交朋友,每年還要繳2%,所以很多持有基金的人都賠一大堆,你問股票不是長期向上,為什麼投資股票的基金會賠錢或是賺輸大盤指數很多,其實很關鍵的點就在於一開始先收高額費用,接著每年又會再收2%,所以時間只要一拉長,報酬率當然是很可笑,而且基金為了要多賺一點錢,他們就會想辦法頻繁的換股,投資基金時很不透明,而且要付的費用很高,所以基金都是很不賺錢。
後面儲蓄險及保單都被看破手腳後,金控就推出ETF,一開始摧出比較正派的0050及0056,為什麼我說0050很正派呢?因為一年就僅收0.46%的管理費,而且0050是以市值為選股標準,所以大部份的持股都不會一直買來賣去,每一季了不起就是調整一下41名到50名的持股,這些持股可能佔整個投資組合5%都不到,所以0050等於每年就是被收走0.5%的管理費,算是很正派的,後面因為0050及0056成功後,投信就開始發行一些主題式ETF,商品ETF,反向ETF,最近幾年是高股息ETF,大家應該有發覺這些高股息ETF都是心術不正,每一季敢把手上的持股全部都換掉,ETF的規模如果是2000億,買賣一次是千分之五,ETF調整一次持股就能賺10億,一年調整四次,這樣就40億了,再加上每年收的10億管理費,一年就收走50億的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大家就知道高股息ETF有多心術不正了,很多人會說,哼,高股息現在能配給我8到12%,每年也沒有和我收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會這樣想的人就是好傻好天真,一開始高股息ETF是用新的ETF去拉抬舊的ETF,這樣舊的ETF就能賺到很多差價平準金,就例如之前的00919及00929,後面00939及00940爆雷後,後面發行高股息ETF就沒有散戶想買了,所以就沒有新的資金進去抬轎舊的ETF,大家就會發覺很多高股息ETF的股息愈來愈低,之前有賺到很多差價平準金的,大概就是能再撐個一兩年,我個人覺得三到五年後這些高股息ETF就會被看破手腳,大家從之前的儲蓄險,基金,到主題式ETF,接著反向ETF,商品ETF,高股息ETF,這些投信就和詐騙集團一樣,會一直想新的花樣來騙投資者,前一陣子是騙散戶去買美債ETF,反正推新的投資商品出來時,投資人什麼都不懂,就只會看一些新聞,廣告及網紅說多好又多棒,最終持有個幾年就知道問題在哪,後面投信就會再去想一些新的花樣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戲稱這種行為叫割韭菜,反正從一項金融商品割完後,之後再發明新的金融商品,就能再割一次韭菜。


新聞說:唯一一檔主打「台灣價值」的ETF配息首見縮水!擁有90.85萬股民的月配型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今日公告配息首度縮水至0.04元,打破前4次每股配0.05元的紀錄,11月7日除息,11月6日為最後買進日,12月2日入帳。00940今年募集引爆市場瘋搶,每股發行價為10元,一度出現「出家人都來開戶」的盛況,基金成立時規模衝破1750億元寫下台股ETF紀錄,因此獲得「巨嬰」封號,不過首度公告配息0.05元後遭市場抨擊「台灣價值、一張50」,如今配息縮水,一張只能領到40元利息,相當於夠買一杯超商咖啡,不過若是扣除匯款手續費10元,買超商咖啡的負擔會相形沉重。若以00940今日收盤價9.73元估計,每股配0.04元年化配息率僅剩4.93%,不到5%。
A大回答:前一陣子才說幾年後高股息ETF會爆雷,大家知道為什麼00939及00940為什麼這麼快就爆雷了嗎?因為規模太大,短時間拿著2000億的資金進去股市中追成份股,之前發行的高股息賺差價平準金賺的很開心,但00939及00940就是幫之前高股息ETF抬轎的,說好的之後會有新的高股息ETF來抬00939及00940,但會買高股息ETF的散戶,幾乎都在這一次被逼出來,當初00940說平均股利率8.6%,00939說平均股利率9.85%,我那時就和大家說,我根本不用看結果就知道未來鐵定會爆雷的,這些高股息ETF每年要固定收1%的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持有的成份股股利率3到5%,你和我說能配8到12%,你是在騙三歲小孩嗎?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覺得不可能,但就是因為ETF發行商很賤,他們會買差不多的成份股,之前發行的高股息ETF會一直配出8到12%的股利率,然後去打臉那些看衰的,我也和大家說,這種玩法有一點像誰是最後一隻老鼠,也像龐氏騙局,也就是沒有新的資金進去這個遊戲時,這個遊戲就會爆雷,大家看到00939及00940持續的爆雷,再一陣子00919,00929及00713的差價平準金配完後,一樣是會跟著爆雷的,這時會有人說,哼,00940平均還有4.93%,還是很高啊,我只能說,再等一年,兩年甚至是三年後,你就知道股利率了不起就僅能配出3到4%,不可能再多了,大家要記得一件事,上面算出4.93%是以9.73%算的,但一般投資者是以10元去買00940的,未來想要維持比較高的股利率,那就無恥一點的讓股價下跌,未來00940跌到5元,然後一年配0.48元,這樣就能說股利率9.6%了,不過當初有1748億的資金是買在均價10元,這是發行價,如果要讓股價變小,然後股利率變高,那就是在玩數字遊戲,高股息ETF這個名字根本就是誤導投資人,ETF持有的成份股利率3到5%,然後每年要扣1%的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你和我說每年能穩穩的賺8到12%,然後可以用個人信貸,股票質借,房屋貸款去套利,我看不是套利,而是套牢。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