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輝達推 RTX PRO 伺服器,鴻海、台積電等導入,晶片大廠輝達宣布,多家企業已採用其RTX PRO伺服器,包括迪士尼、鴻海集團、日立製作所、現代汽車集團、禮來、SAP 及台積電等企業,均已採用RTX PRO伺服器,以加速 AI、設計與模擬應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 時代已經來臨,企業無法再單依靠傳統伺服器,而必須為AI重新設計架構,RTX PRO正是專為此打造的運算平台,既能執行現今的IT工作負載,同時又能驅動AI代理。輝達指出,RTX PRO伺服器搭載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本GPU,並採用Blackwell 架構,可為企業AI工作負載提供通用加速,應用範圍涵蓋代理型 AI、物理 AI、高階設計、科學運算、模擬、圖形及影片應用等。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實現智慧製造的數位轉型,必須具備正確的基礎與技術。透過將RTX PRO伺服器導入該公司的全球基礎設施,鴻海正從精密機器人,到智慧物流與智慧電動車,重新定義AI驅動自動化的邊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則說,半導體是AI的支柱,其推動的突破性發展正在重新定義各行各業。透過與輝達的緊密合作,台積電正以 Blackwell驅動的AI 工廠推進半導體製造,並最佳化晶圓廠營運,包括採用RTX PRO伺服器,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與創新。輝達也表示,在製造領域,包括和碩、雲達、西門子與緯創等企業,正利用這些系統推動工廠自動化與模擬應用。
這對鴻海,台積電,廣達未來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影響?
1、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商,已將 NVIDIA RTX PRO 伺服器導入其全球基礎設施,用於智慧製造、精密機器人、智慧物流及電動車等領域。這項採用預計將加速其數位轉型,提升生產效率與創新邊界。具體影響如下:
營收影響:正面且顯著。鴻海的 AI 伺服器業務已成為主要成長引擎,2025 年上半年整體營收達3.44 兆元,年增 20%。公司預測第三季度 AI 伺服器營收將年增超過 170%,主要得益於 NVIDIA 等合作夥伴的 AI 需求激增。與 NVIDIA 共同建立的 AI 工廠(包含 10,000 個 Blackwell GPUs)將進一步擴大其 AI 計算能力,預計推動未來幾年營收持續成長,尤其在 AI 驅動自動化領域。
獲利影響:高度正面。2025 年第二季度淨利年增 27%,超出市場預期,主要歸功於 AI 伺服器需求帶動的高毛利業務。公司整體淨利達 NT$864.7 億元,AI 相關產品的利潤貢獻預計將持續擴大,儘管貨幣升值可能帶來短期壓力,但長期 AI 轉型將強化獲利率。
風險與展望:短期內,供應鏈(如 HBM 記憶體)供應改善可能壓低部分定價,但 AI 需求預計將維持強勁,至少延續至 2026 年。鴻海的 AI 伺服器市佔與 NVIDIA 合作將支撐其在智慧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預估 2025-2026 年營收年成長率達 15-20%,獲利率維持在 5-7% 以上。
2、台積電作為 NVIDIA 的主要晶圓代工商,已採用 RTX PRO 伺服器於其 AI 工廠,優化晶圓廠營運、提升效率與創新。這項合作強化其在半導體製造的 AI 應用,涵蓋代理型 AI 與物理 AI 等。
營收影響:強烈正面。台積電受益於 NVIDIA Blackwell 等先進 GPU 的生產需求,AI 相關訂單已推動其 2025 年營收成長。作為 RTX PRO 伺服器的關鍵供應商,預計 AI 芯片需求將貢獻額外營收,2025 年整體營收預估年增 20-25%,其中 AI/高性能運算佔比超過 50%。
獲利影響:正面提升。AI 需求改善製程良率(如 4nm),降低成本並提高毛利率。2025 年上半年獲利率已達 53-55%,預計全年維持高位,淨利年增 20%以上,得益於 RTX PRO 等高階應用帶動的規模經濟。
風險與展望:地緣政治風險(如美中貿易)可能影響出口,但 AI 需求預計將持續供給短缺至少至 2026 年。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優勢將確保其在 NVIDIA 生態中的核心角色,長期營收成長率預估 15-20%,獲利率穩定在 50% 以上。
3、廣達作為雲端伺服器領導製造商(包括其子公司雲達科技),正利用 RTX PRO 伺服器推動工廠自動化與模擬應用,受益於 NVIDIA 的 AI 生態擴張。
營收影響:正面成長。廣達的 AI 伺服器業務受惠於 NVIDIA 需求,2024 年底已報告收益超預期,2025 年 AI 相關訂單預計推動營收年增 15-20%。作為 MacBook 與伺服器組裝商,其 AI 基礎設施業務將從 RTX PRO 採用中獲益,涵蓋雲端與邊緣運算。
獲利影響:中等正面。AI 伺服器的高毛利產品將提升整體獲利率,預計 2025 年淨利年增 10-15%,但競爭(如其他 ODM 廠商)可能壓縮邊際。RTX PRO 的導入將優化其製造效率,間接提升獲利。
風險與展望:供應鏈波動(如 GPU 短缺)為短期風險,但 AI 需求預計延續至 2026 年。廣達的雲端市佔將支撐其成長,長期營收年成長率 10-15%,獲利率維持在 4-6%。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