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美晶片股為何趴倒?只因阿里巴巴打造新AI晶片助中國擺脫輝達,美股周五(29日)收跌,但三大股指在本月均錄得漲幅。投資人在標普500指數創新高及輝達公佈穩健業績後選擇獲利了結。根據7月核心PCE通膨數據,川普關稅政策正在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價格上漲仍將是美股面臨的風險。受美國勞工節假期影響,下周一(9月1日)美股將休市。在此背景下,晶片股集體回調,輝達股價大跌3.5%,AMD同樣下滑3.5%。部分原因是MRVL財報表現不佳,但主要因素是阿里巴巴研發了一款新的AI推理晶片,以增強中國的自主化進程,減少對輝達的依賴。與先前由台積電代工的限定場景晶片不同,這款新晶片由中國廠商製造,相容於輝達平台,方便工程師復用原有軟體工具。值得注意的是,這款晶片並非用於AI訓練,而是針對「推理」這項需求快速成長的應用場景。在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AI晶片與製造技術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這項舉措無疑是中國減少對美國依賴、強化產業鏈自主化的重要一步。阿里巴巴的策略佈局顯示出其持續加碼「AI+雲端」的決心,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入530億美元於AI與雲端服務的建設。同時,國產AI晶片的崛起動能也相當驚人。以寒武紀為例,其主打產品「思元590」本季訂單激增,營收達2.47億美元,股價暴漲。這現象反映出市場對國產替代路徑的期待與投資熱情。不只阿里巴巴和寒武紀,上海新創公司MetaX也在這場競爭中嶄露頭角。該公司在7月發布了一款H20替代晶片,透過組合兩枚較小的晶片來提升性能,儘管功耗較高,但正在爭取量產。同時,華為的昇騰系統透過堆疊與集群方式展示了其推理計算的實力,部分性能甚至可與輝達的頂級Blackwell系統相抗衡,儘管整體功耗仍然偏高。值得關注的是,DeepSeek等AI新創公司利用國產晶片結合模型創新,已經在社群平台上引發了一波股市熱潮。這種「軟硬協同」的路徑被Interconnected Capital創始人Kevin Xu指出,可能比預期更快縮短中國與美國在AI領域的差距。在美股投資領域,關於AI晶片的競爭愈發激烈,市場的變化也為投資人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阿里巴巴AI晶片不靠台積電代工的機率有多大?鴻海身為組裝廠會有影響嗎?思考了41s美股晶片股近期下跌的部分原因確實與阿里巴巴推出新AI推理晶片有關,這反映出中國在AI領域加速自主化,可能削弱NVIDIA等美系供應商的市場主導地位。不過,市場反應也受多重因素影響,如Marvell財報不佳、美聯儲利率預期,以及更廣泛的地緣政治風險。以下針對你的兩個具體問題進行分析。
阿里巴巴AI晶片不靠台積電代工的機率有多大?
根據最新報導,阿里巴巴這款新AI推理晶片(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已明確由中國國內廠商製造,而非依賴台積電。這是受美中科技管制影響的結果:美國在2025年進一步加強出口限制,禁止TSMC為中國客戶生產先進AI晶片。先前阿里巴巴的AI晶片(如限定場景版本)確實由TSMC代工,但新款轉向國內生產,以符合中國「國產替代」政策。報導指出,這款晶片相容NVIDIA平台,但製造端已完全本土化,機率接近100%——這不是推測,而是已公開的進展。若有變數,可能來自測試結果或供應鏈調整,但目前趨勢顯示中國正加速擺脫TSMC依賴,類似華為昇騰晶片也走本土路線。
鴻海身為組裝廠會有影響嗎?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組裝代工廠,其業務主要聚焦於伺服器、AI數據中心和消費電子組裝,而非晶片設計或製造。因此,阿里巴巴新AI晶片的推出對鴻海的直接影響有限——這款晶片是半導體產品,鴻海並非其供應鏈核心參與者。鴻海近年積極轉型AI基礎設施,例如與NVIDIA合作建置台灣AI工廠超級電腦,並推出自家AI語言模型。如果中國市場轉向本土AI晶片(如阿里巴巴或華為產品),鴻海的AI伺服器組裝業務可能間接受到波及,因為部分客戶(如中國雲端業者)可能減少NVIDIA相關訂單,轉而使用國產替代品。但鴻海的AI伺服器營收已在2025年超越智慧手機業務,顯示其多元化策略有助緩衝風險。整體而言,影響偏向中性或機會性:鴻海在中國有大量工廠,若能爭取阿里巴巴等本土訂單,反而可能受益;但若美中貿易緊張加劇,鴻海的全球供應鏈可能面臨壓力。短期內,沒有證據顯示這直接衝擊鴻海股價或業績。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