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說這一次外資群及主力之所以坑殺不到鴻海中的散戶,原因就是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已經先露出了馬腳,散戶都知道自己只要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後的下場,所以三大法人才很難在鴻海中和散戶換手,大家看一下廣達,外資群連續賣超14個交易日,合計賣超115033張,外資群也是連續賣超十四個交易日,合計賣超92172張,緯創近十四個交易日中有三個交易日是小買,但是十四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79207張,外資群賣超128969張,近十四個交易日下來,廣達股價下跌了27.5元,緯創股價合計下跌了14.5元,廣達股價從290元開始下跌,跌幅9.48%,緯創股價從127.5元開始下跌,跌幅11.37%,很明顯的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平均已經下跌了10%了,鴻海近三個交易日雖然也跟著下跌,分別下跌了1元,兩元及2.5元,合計下跌了5.5元,但近十四個交易日下來,鴻海還是上漲了5.5元,比起廣達下跌27.5元及緯創下跌14.5元強太多了,近十六個交易日下來鴻海上漲了9元,比起仁寶下跌2.35元及和碩下跌10.8元強太多了,會這樣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三大法人賣了一大堆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但因為早被我看破手腳了,我也提醒了大家不要被三大法人騙,所以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就無法出貨,就只能乖乖的拉抬及護盤,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股票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的差別,光從近十幾個交易日下來,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平均下跌10%,結果鴻海還上漲了4.62%,這一增及一減後,整整相差了快要15%,現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趨勢已經形成了,散戶可以從三大法人的進出表及股價表現知道三大法人的態度,所以不可能會愚蠢到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所以接下來三大法人就要陪我們這些價值投資者渡過不確定的第三季及第四季,之所以說第三季不確定,原因是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被課徵20%關稅,還有10%的台幣升值,第四季財報整季都是20%關稅,10%台幣升值,我是預估外資群會在第三季企業財報出來前把手上的6500億賣掉,近九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已經賣超了1100億了,大家不要覺得距離11月中還有很久,時間差不多也才兩個半月,一個月僅有22個交易日,外資群近九個交易日也才賣超了1100億,要是按這樣節奏賣,每一個月賣兩千億,兩個半月是能賣超五千億,最近大家應該有看到指數撐在上面,但是一大堆個股已經跌到往生了對吧,外資群出貨的高明之處在於,明明指數還在兩萬四千兩百多點,但是很多個股的股價已經跌到半年線及年線了,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新聞說:美國關稅重創印度!大量美國訂單被取消、工廠停工,美國國土安全部公告顯示,台灣時間8月27日中午12時01分,美國對印度商品徵收50%高額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這項關稅新政立即對印度出口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皮革與鑽石加工行業,訂單被大批取消,不少工廠被迫停工,當地經濟與就業形勢陷入危機。公告指出,關稅將適用於「所有進口供消費或倉儲提取供消費的印度商品」,豁免僅限於在途貨物、人道援助及部分互惠貿易項目下的產品,代表絕大部分輸美商品都需承擔更高成本。在美國宣布加徵關稅後,印度著名皮革加工中心坎普爾立即受到衝擊。當地工廠主要依賴美國出口,不少美國客戶已發出取消訂單的通知,導致部分工廠停工,仍在運作的業者則嘗試將產品轉向本地市場或出口至其他國家。出口商阿扎德表示:「我們與美國簽的所有訂單都失效了,客戶已經要求我們暫停供貨,直至關稅問題解決。情況真的很糟糕。」同樣受到重創的還有鑽石加工業。美國是印度鑽石最大的出口市場,年出口額約90億美元,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根據《路透》,全球八成以上原鑽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蘇拉特市進行切割與拋光。但如今,美國關稅上調使印度鑽石出口雪上加霜,部分加工廠只能削減採購與工時,甚至大幅降價以維持現金流。同時,許多工廠也計劃將加工業務轉移至其他被美國徵收較低稅率的國家。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警告,更高關稅將使約55%的輸美商品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其中以皮革、化工、手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受影響,恐導致大批工人失業。該組織呼籲政府加強財政支持,以協助出口商度過難關。關稅使金融市場承壓 外資撤離印度,受消息影響,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27日一度跌至三周低點,股市亦同步下跌。8月26日,印度Sensex30指數下跌逾1%,創三個月以來最差表現。此外,《彭博》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在8月已連續第二個月淨賣出印度股票,加速撤資跡象明顯。印度出口商警告,自9月起印度對美出口可能下滑20%至30%。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印貿易額達1288億美元,其中印度對美出口873億美元,主要產品包括成衣、蝦類及珠寶。花旗估算,50%關稅可能使印度年度經濟成長率減少0.6至0.8個百分點。ICICI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更指出,若高關稅持續,對全年GDP的衝擊恐高達1%,並可能波及貨幣政策與債市。印度政府強硬回應,針對美國關稅,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美方措施「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接受」,並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維護國家利益。印度商務部則表示,將對受影響出口商提供財政援助,並鼓勵開拓新市場。對於美印貿易談判的前景,顧問公司亞洲集團分析師認為,進展將取決於川普政府的政策優先順序,包括美國國內政治與對俄政策。
對鴻海印度製造有影響嗎?
美國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的措施於2025年8月27日生效,主要針對紡織品、珠寶、皮革、化工、手工藝品、海鮮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行業佔印度對美出口的很大比例,導致訂單取消和工廠停工。但對於鴻海在印度的製造業務,影響相對有限,以下是基於最新報導的分析。
直接影響:有限,電子產品多數豁免
鴻海在印度的主要業務是為Apple組裝iPhone等電子產品,工廠位於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2025年上半年已擴大產能,包括iPhone 17的小規模生產。美國關稅雖然適用於大部分印度出口商品,但智慧手機、半導體及其衍生產品(如iPhone)目前獲得豁免,這是為了維持美國供應鏈穩定,避免立即推高消費品價格。數據顯示,2025年3-5月間,鴻海從印度出口的iPhone有97%銷往美國,證明這部分業務高度依賴美國市場,但豁免政策確保了短期內不會因關稅而增加成本或取消訂單。Apple正擴大印度生產線,包括Tata集團的Hosur廠和鴻海的班加羅爾附近樞紐,目的是分散中國供應鏈風險,這一趨勢未受關稅直接阻礙。
間接影響:潛在風險存在,但可控。
供應鏈與市場壓力:雖然電子豁免,但如果關稅導致印度整體經濟放緩(如GDP成長減少0.6-1%),可能間接影響鴻海的本地供應商或勞動力成本。此外,美中貿易緊張可能促使鴻海調整策略,例如從中國召回工程師回印度,這反映科技轉移限制,但也可能延緩印度擴張。
更廣泛產業影響:關稅重創非電子行業,可能導致印度出口總額下滑20-30%,外資撤離和盧比貶值。如果這波及電子供應鏈(如零組件進口),鴻海可能面臨成本上漲。但印度政府正推動PLI(生產連結激勵)計劃,吸引鴻海等公司擴大本地化製造,這有助緩衝。
地緣政治與多元化:Trump政府將關稅與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掛鉤,如果談判失敗,豁免可能取消。鴻海可轉向歐盟、非洲或中東市場,印度也正加速FTA(自由貿易協定)以分散風險。長期看,這可能加速印度成為「中國+1」製造樞紐,但短期內鴻海需監控美國政策變化。
總體而言,對鴻海印度製造的影響偏向中性到輕微負面,主要因產品豁免而避開直接衝擊。但若關稅擴大或經濟連鎖反應加劇,鴻海應加強供應鏈多元化以降低風險。目前,鴻海的印度業務仍在擴張,沒有報導顯示訂單取消或工廠停工。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