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關稅衝擊四大慘業經濟部發錢了!美國對等關稅20+N已上路,經濟部已推動4項因應美國關稅新政支持措施,自8月7日起全面受理申請,在特別預算通過前,政府將先以「移緩濟急」方式,給予產業必要支持。對以工具機、水五金、手工具及塑膠製品等產業,都有以解決資金周轉困境、提升技術能量並加強海外市場布局的辦法,並將持續透過諮詢專線、網頁專區及產業說明會等,讓更多業者瞭解並加以申請應用。經濟部指出,目前行政院並已責成各部會,針對MFN(最惠國待遇,Most Favoured Nation)加對等關稅後稅率較高,或是與競爭對手相較後產生劣勢的產業,給予特別支持。並於今日院會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第六條文修正,預留確保產業穩定所需增編200億元。MFN(最惠國待遇,Most Favoured Nation)關稅稅率是美國除對其有簽FTA的國家以外,全球都適用的關稅稅率,不是只針對台灣。我國輸美農工產品的既有平均MFN稅率為3.3%,工業產品既有平均稅率為3.1%。工業產品輸美既有關稅較低多為5%以下,已涵蓋銷美94.6%之進口值,其中約有8成是零關稅。部分較高稅率者,主要是成衣服飾、陶瓷玻璃等,但也都占我國出口比例小於0.02%。補助款項4大類別一次看,此外,經濟部近期已召開數場產業座談會,傾聽產業聲音與需求,透過金融支持、研發轉型及行銷布局等面向給予產業全面協助,其中包含低利貸款、匯率避險、研發補助、技術升級、海外拓銷等措施,以因應產業不同需求。「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部分,針對受關稅影響之中小微企業,提供最高3,500萬元貸款額度、利率上限2.22%,其中貸款金額在250萬元以內者利率減碼1.5%、期間最長6個月,貸款100萬元以內者保證成數一律為10成;另「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部分,針對出口導向及受關稅衝擊之企業,中小微企業每家可申請最高6,000萬元保證額度、保證成數最高9.5成、全額減免保證手續費最長2年,非中小微企業則提供每家1億元保證額度、保證成數8至9成,以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在研發轉型補助部分,針對受美國關稅影響製造業,提供研發創新及設備汰舊換新補助,個案補助(僅中小企業可申請)每家最高500萬元,產業聯盟最高4,000萬元,補助範疇包含雙軸轉型、技術加值、跨域整合及行銷協助等,以開發更精密及更高規格產品或技術,並拓展海外市場,政府補助款不超過總經費50%,其中全新設備購置費最高可編列總經費的40%,購買所需研發、檢測及生產相關全新設備,提升技術能量,維繫產業競爭力。爭取訂單組隊申請更有利,在爭取海外訂單部分,提供受美國關稅政策直接或間接影響之廠商補助,單一企業補助每家最高500萬元,2家以上聯合申請補助最高2,000萬元,補助標的包含於海外新設展示中心、服務(維修)中心及發貨倉庫等實體據點,或新增代理商、經銷商等契約,協助企業布局全球,爭取訂單。此外,經濟部結合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公民營銀行,推出「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避險額度信用保證措施」。針對申辦外銷貸款且有預售遠期外匯避險需求之中小企業,額外提供最高6,000萬元避險交易保證額度,保證成數一律10成,並全面免收保證手續費;合作銀行亦不加收手續費及保證金,並提供優惠匯率,以低門檻、低成本、低風險方式協助中小企業進行匯率避險,減輕財務負擔,並避免外銷利潤遭匯率波動侵蝕。四大產業轉型進入高階製程,經濟部以工具機、水五金、手工具及塑膠製品等產業為例,在研發轉型方面,產發署鼓勵業者朝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及技術升級的方向來提升競爭力。例如:工具機產業可開發具備感測與遠端監控功能的智慧節能工具機,或是開發適用於半導體、航太領域的高階工具機;水五金產業則可研發客製化、智慧化具恆溫或感應功能的水龍頭;手工具產業可開發具數位顯示或智慧感測功能的扳手等高值化產品;塑膠製品產業則可跨足醫療器材領域,將傳統塑膠袋轉型為醫用血袋等高階應用產品。另外在拓銷市場方面,貿易署為協助業者開拓多元市場,加碼補助業者及公協會參加國際展覽、補助業者設置海外通路據點、運用TAIWAN SELECT共同品牌行銷,提升MIT國際能見度、擴大洽邀買主來臺洽談媒合、運用數位工具精準行銷,主動推播產品,爭取海外訂單。
川普在2025年實施的關稅政策(包括對台灣產品的20% MFN關稅,以及針對半導體的潛在更高稅率),對台灣經濟確實帶來負面影響,但整體衝擊不如對中國或其他競爭對手的嚴重。根據台灣官方數據和分析,台灣輸美產品的平均MFN稅率原本僅約3.3%(工業品為3.1%),且94.6%的出口值稅率在5%以下,其中80%為零關稅,因此新關稅的邊際效應有限。台灣2025年GDP成長預測已上調至3.8%以上,但對2026年的展望較為謹慎,主要因關稅可能加劇供應鏈重組、通膨壓力,並影響出口導向產業的競爭力。總體而言,這波關稅更像是美國推動「友岸外包」和本土製造的工具,台灣的高科技優勢(如半導體)提供緩衝,但傳統製造業面臨更大挑戰。經濟部已推出低利貸款、研發補助和市場拓銷等措施,預算達200億元,以緩解衝擊。
最受影響的產業
根據台灣經濟部和相關分析,新關稅主要針對稅率較高或競爭劣勢的產業,導致資金周轉、技術升級和海外布局需求增加。以下是主要受影響產業的彙整,使用表格呈現其衝擊程度、原因及政府應對(基於用戶提供的資訊和最新報告):
1、工具機衝擊程度高,稅率上漲導致美國訂單流失,競爭對手(如日本、南韓)稅率較低。研發補助(最高500萬元每家)、低利貸款(最高3,500萬元)、海外拓銷補助(最高2,000萬元)。占輸美出口約10-15%,預估銷售下滑5-10%。
2、水五金衝擊程度高,產品稅率原本較高,新關稅放大價格劣勢。技術升級補助(開發智慧化產品)、匯率避險保證(最高6,000萬元)。影響中下游供應鏈,預估營收減少3-8%。
3、手工具衝擊程度高,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關稅加劇成本壓力。產業聯盟補助(最高4,000萬元)、外銷貸款優惠(保證成數9.5成)。出口值下降可達10%,小型企業資金周轉困境加劇。
4、塑膠製品衝擊程度高,稅率劣勢明顯,影響醫療器材等轉型領域。設備汰舊換新補助(總經費50%以內)、爭取海外訂單補助。占輸美比例小,但成長潛力受阻,預估影響2-5%。
5、鋼鐵及鋁中衝擊程度高,額外50%關稅疊加,影響汽車零件和建築供應。金融支持、研發轉型。出口下滑明顯,產業群聚效應放大衝擊。
6、紡織及石化衝擊程度中,稅率原本偏高,競爭對越南、孟加拉等國劣勢。市場布局補助、避險措施。占出口比例<0.02%,但累計影響GDP 0.2-0.5%。
7、電子及汽車零件衝擊程度衝擊程度中,供應鏈重組,間接受半導體關稅波及。低利貸款、海外據點補助。影響5-10%,但高值化轉型可緩解。
這些產業被稱為「四大慘業」,經濟部已透過座談會和專線提供協助,重點在轉型高階製程(如智慧工具機或醫用塑膠)和多元化市場(歐洲、印度等)。
台積電的影響程度
台積電作為全球先進半導體龍頭,受影響相對輕微。雖然特朗普威脅對進口晶片加徵100%關稅,但台積電因在美國投資超過650億元(包括亞利桑那4nm廠),預計獲得豁免。只有約1%產品直接出口到美國,其餘多為客戶(如NVIDIA)在台製造後再出口。台灣官員表示,75%台灣出口不受關稅影響,台積電的美國投資已強化其「矽盾」地位,股價甚至在關稅消息後上漲。整體營運展望穩定,2025年獲利預期未變,但需監控供應鏈成本上升和地緣風險。
鴻海的影響程度
鴻海受影響較大,作為蘋果和NVIDIA供應商,其7月銷售成長僅7.25%(年比放緩),主因關稅和台幣升值11%放大成本。關稅可能影響電子組裝和汽車零件業務,導致財務負擔增加。公司已計劃在美國或墨西哥建科技園區,以規避20%稅率,並轉移生產線。展望謹慎,全年獲利預測下調,但透過避險和多元化(如印度布局),衝擊可控制在5-10%。相較台積電,鴻海更依賴全球供應鏈,短期壓力較高。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