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8月24日!代工廠及AI概念股第二季表現!

會有人覺得一樣是AI概念股,為什麼這一波鴻海受到三大法人的狂買,而廣達及緯創會被三大法人當成垃圾倒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預期心理,先來看一下第一季廣達及緯創財報的表現,緯創第一季營收3,464.9億元,年增45.4%,營業淨利151.5億元,年增達1.15倍,稅後淨利53.31億元,年增51.3%,每股純益1.85元。廣達第一季營收為4856.72億元,年增87.6%,毛利率7.92%,年減0.56%,營業利益246億元,年增1.1倍,營益率5.07%,稅後盈餘194.98億元,年增61.6%,每股純益5.06元。當你看到第一季廣達及緯創營收對獲利的比例後,你會在四月,五月,六月及七月廣達,緯創開出營收時就自動把獲利增加比例帶進去,也就是說會用緯創營收增加四成多,獲利增加五成,廣達營收增九成,獲利增六成,結果第二季廣達營收增六成多,獲利僅增一成,緯創第二季營收年增三位數,獲利僅增四成,這就是廣達及緯創會被三大法人教訓的原因之一,來看一下第二季廣達及緯創營收,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年增的確切情況,廣達第二季營收5,041.22億元,年增62.6%;毛利率7.05%,年減1.53%;營益率4.05%,年減0.86%;純益率3.34%,年減1.54%;稅後純益168.61億元,年增11.5%,每股純益4.37元。緯創第二季營收5512.91億元,年增129.5%;毛利率4.44%,年減3.92%;營益率1.96%,年減1.64%;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65.04億元,年增47.4%;每股盈餘2.2元年增41.9%。當廣達及緯創開出這樣的營收,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後,三大法人就會拼命的賣出,之前我就說過,當有外資及主力賣出時,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看到別人賣出了,他們也會跟著賣,股市中永遠都是錦上添花,很少會有雪中送碳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一季鴻海營收,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情況,三大法人也會依據鴻海第一季表現產生預期性心理,鴻海第一季營收1.64兆元,年增24%,毛利率6.11%,年減0.2%,營業利益465億元,年增27%,營益率2.83%,年增0.05%,淨利率2.56%,、年增0.9%,稅後純益421.08億元,但年增91%,每股純益3.03元,第一季營收年增24%,本業營利增加27%,所以對三大法人來說,鴻海營收增24%,本業營利就要增加27%,獲利因為2024年第一季有認列夏普損失,所以2025年第一季才會年增九成,市場不會預期鴻海營收增兩成多,獲利增加九成,一定就是預期營收增加24%,本業營利增加27%,獲利大概增加兩成多,鴻海實際開出來的第二季財報如下,鴻海2025年第二季合併營收1.79兆元,年增15.67%,營業利益565.96億元,年增26.88%,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43.6億元,年增26.58%,每股盈餘3.19元,亦全數改寫同期新高。營收年增15.67%,本業營利增加26.88%,獲利增加26.58%,很明顯鴻海第二季營收成長的比較少,但本業營利竟然能保持和第一季營收成長24%的差不多,所以三大法人就會認為第二季鴻海營收受到台幣升值的影響,但是本業營利完全不受影響,再加上鴻海在開出第二季財報之前,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財報已經爆雷,大部份市場投資者及法人其實都不看好鴻海第二季財報,結果開出來後跌破所有人的眼鏡,雖然這份財報在正常的季度來說是很普通的,但偏偏就是在關稅課徵10%,台幣升值10到12%,還有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第二季財報爆雷時開出這種普通及完全沒被影響的財報,這時普通就成了驚為天人,市場目前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第二季財報後,他們會預期關稅10%及台幣升值10到12%就會讓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營收,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衰退,所以第三季關稅20%,台幣升值8%,極有可能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第三季營收,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也會受到影響,三大法人及市場看到鴻海第二季財報的毛利率,營利率,獲利完全沒有被影響,僅有營收減少8%,三大法人及市場會去賭第三季及第四季台幣升值及關稅20%對鴻海也不會有影響,大家應該要了解這種預期心理,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符合邏輯。

一般財報都只會看年對年的增長或減少,為什麼最近我會開始注重季對季的增長及衰退呢?其實道理很好懂,要是鴻海沒有AI伺服器這個成長動能,其實看季對季就變的沒啥意義,因為之前鴻海僅有一條腿時,也就是靠智慧手機,電腦,筆電,平板,這類的產品機乎已經飽和,那時的鴻海營收成長及衰退就僅會維持在一個很小的區間,你用營收季對季就會顯的很搞笑,例如鴻海都是第三季底及第四季大量出貨蘋果手機,你用第四季及第一季的營收比季對季衰退幾成,那就會顯得不專業,現在因為有AI伺服器當成長動能,而且AI伺服器的成長是很驚人的,所以我就會開始看季對季的情況,以鴻海AI伺服器的營收佔比來說,2023年AI伺服器佔總營收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千億左右,2024年AI伺服器佔鴻海總營收十分之一,也就是六千多億,今年鴻海說AI伺服器能超過一兆元,鴻海今年營收約7.5兆,大概AI伺服器就是佔總營收13.3%,之前我們就有研究AI伺服器訂單如果增加,那通用伺服器是否會變少,那時得到的結論是AI伺服器及伺服器會同步增加,畢竟兩種不同的伺服器是負責不同的工作,今年鴻海說AI伺服器會有1兆元,伺服器也會有1兆元,加起來就會有兩兆元,AI伺服器的年增率又超過四成,所以我們就會開始看季對季的增加,理論上第一季毛利率,營利率會和第二季比較相關,畢竟因為AI伺服器及伺服器成長的季度比較近,這樣說好了,去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六千億,今年會有一兆,代表今年會增加四千億,AI伺服器年增率又很驚人,所以第二季和第一季的AI伺服器營收應該是相差比較小,要是和去年第一季或第二季比,時間都相差一年了,以鴻海第二季法說會上說的,第二季AI伺服器年對年會成長170%,大家就知道看年對年會有多不準,接下來看一下廣達及緯創第二季及第一季的表現情況,廣達第二季毛利率為7.05%,低於上季的7.92%以及同期的8.58%,營益率4.05%,季減1.02個百分點,年減0.8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為204.03億元,較上季減少17.1%,創下歷史次高與同期新高紀錄,稅後盈餘則為168.61億元,EPS4.37元。緯創第二季營收5512.91億元,季增59.11%,年增1.3倍;毛利率4.44%,季減3.37個百分點;營益率1.96%,季減2.42個百分點;稅後純益65.04億元,季增22%,每股純益2.2元,創單季新高。很搞笑的事是,廣達及緯創第二季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不但是年對年衰退,連季對季也衰退,第一季是沒有關稅10%及台幣升值10到12%,所以市場就會認為第二季廣達及緯創是被關稅10%及台幣升值10到12%影響,再來看一下鴻海,鴻海2025年第二季合併營收1.79兆元,季增9.07%,營業利益565.96億元,季增21.71%、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43.6億元,季增5.35%,每股盈餘3.19元,亦全數改寫同期新高,第二季在有關稅10%,台幣升值10到12%的不利因素下,鴻海第二季的毛利率提升了0.22%,營利率提升了0.33%,獲利提升了0.16%,這比緯創毛利率減少3.37%,營利率減少2.41%,廣達毛利率減少0.87%,營利率減少1.02%,獲利減少0.69%亮眼很多,這也是為什麼三大法人會拼命買鴻海然後賣廣達及緯創。
再來看一下仁寶及和碩第二季的年對年及季對季的毛利率,營利率,業外及獲利表現情況,仁寶第二季營收1804.43億元,季減9%,年減24%;毛利率5.9%,季增0.7個百分點,年增0.9個百分點;營益率1.5%,季增0.1個百分點,年減0.2個百分點」;稅後純益4.82億元,季減78%,年減83%,每股純益0.11元。和碩第2季合併營收2,673.36億元,季減1.9%,年增5.4%;毛利率3.1%,季減0.6個百分點,年減1.5個百分點,營業利益14.71億元,季減40.8%,年減49.9%;營益率0.6%,季減0.3個百分點,年減0.6個百分點;業外收益僅2.6億元,季減93.8%,年減96%,主要受到大額匯損影響。看完仁寶及和碩的第二季財報後,大家應該也不會意外三大法人會一直賣仁寶及和碩,相對廣達及緯創來說,仁寶及和碩是更誇張的差,廣達及緯創還有AI伺服器撐腰,仁寶及和碩就僅有代工業務,而且全球佈局不足以和鴻海相比,之前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被台灣保護的太好了,現在來了一個瘋子川普,之前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一付很臭屁的表現都壓制鴻海,那時我就說,鴻海是具經濟規模的一流企業,在天下太平時看不出鴻海的優勢,當大家看到瘋子川普出來一直亂時,大家就能看到鴻海展現其優勢,接下來我個人認為三大法人會持續賣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會這樣的道理很簡單,現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唯一能證明自己不會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的季度是第三季,至少就是要等到十一月中,目前三大法人會以第二季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開出的財報去押寶第三季及第四季會不好,所以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想要翻身的話,至少就是要等到十一月中,相對的,如果三大法人想要推翻鴻海不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的財報,一樣是要等到第三季,也就是十一月中,畢竟第二季財報都開出來了,鴻海面對關稅10%及台幣升值10到12%情況下,鴻海第二季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表現的都還不錯,鴻海即然有能力去克服10%關稅及10%台幣升值,那也是很有可能克服20%關稅及8%台幣升值,所以到十一月中之前,三大法人都會偏多鴻海,接著偏空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很多散戶想要危機入市買便宜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但他們連我上面說的這種簡單道理都不懂,那些散戶每天就在那幻想自己買了後三天,一周,一個月內就要反彈再創新高,這樣他們就能賺到差價,會這樣想的散戶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外資群及主力最近就像在倒垃圾的賣出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給散戶,要是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無法透過下一季的財報去證明關稅20%及台幣升值對公司獲利沒有影響,那外資群及主力憑什麼要買回持股,三大法人不會像散戶這樣憑感覺及憑直覺的操作,很多散戶就把公司當成一個數字,覺得漲了就賣,跌了就買,低買高賣好輕鬆,我這樣說好了,今天你看到一家生意很好的店,還有一家完全沒有人的店,你會賣了生意好的店,然後去買生意比較差的店嗎?生意好的店賣1200萬,賠錢的店賣1000萬,你買到1000萬的店後就覺得撿到便宜,但會賠錢的店一定是有原因的,理性一點的投資者寧願看到店變賺錢,然後用貴一點的價格去買,對三大法人來說,他們寧願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第三季開出好的財報,證明公司競爭力及基本面不受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當公司獲利沒有被影響時,三大法人用貴一點的價格買,買高是能賣更高,散戶看到三大法人賣出,就以為進來撿便宜,三大法人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獲利衰退,獲利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散戶怎麼會愚蠢到覺得三大法人之後會再用290元買回廣達,要是廣達無法證明自己不會被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三大法人是不可能讓廣達股價再向上創新高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散戶就只能抱著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去看第三季財報,但以散戶的個性來說,抱著三天,五天,一兩周就開始在那抱怨及漫罵了,他們會說,死外資,垃圾主力,為什麼不趕快回來買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樣他們才能高價倒貨給三大法人,如果你的行為這麼巨嬰,你乾脆叫三大法人把錢匯你戶頭就好了,玩什麼股票及短線。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