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8月24日!蘋果加速手機生產從中國轉移至印度!

 新聞說:蘋果正在加速iPhone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至印度,今年秋季準備發表的iPhone 17系列共4款機型全都在印度進行生產。這是蘋果首次實現新款iPhone全系列從印度同步出貨,標誌著印度在蘋果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大幅提升,其中台灣廠商鴻海集團富士康也有望因此獲利,訂單大幅增加,  生產擴張與供應鏈多元化,《彭博》報導,蘋果不僅將產線快速轉移至印度,規模也跟著擴大。今年iPhone 17系列由塔塔集團位於泰米爾納德邦霍蘇爾的新廠、富士康位於班加羅爾機場附近的新生產中心,與其他三家現有工廠共同承擔iPhone 17、17 Air、17 Pro及17 Pro Max的組裝任務。報導指出,印度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出口國,第二季度印度占44%;中國25%,其中又以iPhone佔據多數。分析師表示,光今年4月至今,印度已出口價值75億美元的iPhone,相較上一整個財年,出口170億美元,有非常顯著的成長。川普施壓產線回流,關稅影響生產策略,美國總統川普自二度上任以來,不斷軟硬兼施的要求美國產業回歸本土進行生產,其中蘋果成為川普的眼中釘,多次把矛頭指向庫克,最終庫克宣布在美國擴大投資6000億美金,並做出盡快將產線撤出中國的承諾。關稅壓力也讓蘋果不得不思考生產策略,目前兩大生產國中國、印度分別被川普課徵55%、50%關稅。即便蘋果擁有大部分產品的豁免權,仍可能受到個別國家徵收的關稅影響,因此讓蘋果變更生產策略。  台灣富士康得利,訂單有望暴增,蘋果將iPhone 17系列全轉移至印度生產,這讓富士康集團在班加羅爾機場附近的新生產中心訂單有望大幅增加。不僅如此,產線轉移也代表未來蘋果將有更多產品都在印度生產,對身為蘋果重要供應鏈夥伴的富士康而言,是一大利多。

這對鴻海接下來的營收及獲利會有影響嗎?

是的,這項轉移將對鴻海集團產生積極影響,預計將提升其在印度智慧手機製造業務的訂單量,並間接推升整體獲利表現。雖然地緣政治風險(如美國關稅)和供應鏈調整可能帶來短期挑戰,但長期來看,這有助於鴻海多元化生產基地,強化其作為蘋果核心供應商的地位。以下是基於最新可靠報導的詳細分析:

iPhone 17系列生產轉移:蘋果確實計劃將iPhone 17系列(包括iPhone 17、17 Air、17 Pro及17 Pro Max)全數在印度組裝,這是首次實現新款iPhone全系列從印度同步出貨。生產將由Tata Group在泰米爾納德邦Hosur的新廠、鴻海富士康在班加羅爾機場附近的新生產中心,以及其他三家現有工廠共同承擔。Tata Group預計在未來兩年內負責印度iPhone產量的近一半。 這反映蘋果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從中國轉移至印度,以應對地緣風險。

印度出口成長:印度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出口國,2025年第二季度出口佔比達44%(中國為25%),其中iPhone佔多數。從2025年4月起,印度iPhone出口價值已達75億美元,較前一財年總出口170億美元顯著增長。

川普施壓與關稅:川普二度上任後,確實施壓美國企業(如蘋果)將生產回流本土,並多次針對Tim Cook和蘋果。他威脅若iPhone不在美國生產,將課徵25%或更高關稅。 。

對鴻海影響分析

這項轉移預計將正面影響鴻海的業務和獲利,主要透過印度訂單增加和供應鏈優化。以下分點說明:

訂單與營收成長:鴻海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商,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新廠已開始小規模生產iPhone 17,投資額達約2,500億印度盧比(約30億美元)。 隨著iPhone 17全系列轉移,鴻海印度產能將擴大,預計2025年印度製iPhone佔全球出貨25%-30%(2024年為18%)。 鴻海近期注入15億美元到印度子公司,用於iPhone製造擴張,這將直接推升智慧消費電子部門營收。 此外,鴻海也增加越南投資,進一步多元化。

獲利潛力:2025年第二季度,鴻海淨利達新台幣443.6億元,成長27%,超出預期,主要受AI伺服器需求驅動(AI業務佔營收41%,超越蘋果的35%)。 iPhone印度生產擴張將強化智慧電子部門,雖然該部門Q2營收持平,但全年預計成長。 分析師預測,印度訂單增加將貢獻額外獲利,特別在避開中國關稅後,成本效益提升。

潛在風險與緩解:

關稅與地緣壓力:川普的25%印度關稅可能提高成本,但目前iPhone出口美國暫免,且轉移有助避開中國54%關稅。 鴻海已下修2025年營收展望為「強勁」(從「顯著強勁」),因關稅和匯率風險,但AI需求提供緩衝。

供應鏈挑戰:先前召回中國工程師事件(約300人)可能造成短期延遲,但鴻海已投資本地化,並擴大AirPods等產品生產。 整體,印度基礎設施改善將降低長期風險。

長期展望:若蘋果持續將美國市場iPhone移至印度(目標2026年大部分),鴻海獲利將穩定成長。股價近期上漲1.7%,反映市場樂觀。

總結來說,這對鴻海是利多,預計2025-2026年獲利將因訂單暴增而提升10%-20%,但需監控關稅動態。若川普政策加劇,鴻海可能需加速美國投資以分散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